..續本文上一頁滿,
般若智慧大烈焰,宏化種種大光明,
自然生起自明朗,無勤自覺得加持。
唯願叁界衆有情,無余得道獲解脫。
如上教授若再述,寂天菩薩之化身,
巴珠轉世持明師,竹欽囊卡久美尊,
所取幻網意伏藏,其真密義述如下:
“南無古汝白瑪尕拉耶④!一切諸佛智慧身,
自性文殊勇識者,四時⑤平等之法界,
如如不動之大樂,本源體性之境界,
即是不可思議者。一切最勝如意寶,
猶如旭日光芒照,毋需壇城與食子。
五方文殊之體性,具足站巴薩瑪德⑥,
加行正行與結行,如此叁行合爲一,
唉瑪諸佛正法眼!于身之尊作皈依,
所有衆生無有余,當下安住得解脫,
此爲勝義之發心,淨除無明煩惱消,
斷除輪回諸苦痛,自然大樂劍輪⑦意,
覺醒加持令遍降,法界莊嚴本淨體,
祈降加持證自性。”意岩伏藏中又雲:
“文殊普賢王如來,眷屬幻化任運成,
叁世諸佛恒圍繞,密意梵音自鳴刹,
善逝文殊智慧生,自顯本脫菩提心,
智慧蓮花無垢光,自始至終顯菩提。”
如上所述意伏藏,依于原文成偈頌,
無有修改與摻雜。其次密咒灌頂有,
儀軌表示之灌頂;亦有敬信及善根,
緣起加持之灌頂。如此兩種之灌頂,
即是表灌與真灌,兩者和合而得灌。
若論勝義之灌頂,寶瓶身之灌頂義,
即從資糧道開始,加行道與見修道,
脈絡清淨次第顯,瓶灌六地方圓滿。
七至十地爲密灌,法身慧灌十二地。
十叁般若金剛位,至此句灌終圓滿。
獲此灌者古來稀。末法時代到如今,
殊勝密宗金剛乘,見聞憶觸獲解脫。
秋英林巴伏藏言:“現今紛爭末法時,
普賢意教作調伏,意業自然得清淨。”
正如伏藏品所雲,文殊化身如意寶,
麥彭仁波切開示,無上密法作調伏,
尤其光明大圓滿,適于衆生之根器。
如今惡濁之末世,其余教乘難調伏,
勝乘之王無上密,精髓教法得宏揚,
一切有情無有余,願達佛陀究竟地。
上述密法之要義,即是道果與印圓。
金剛總持大幻網,金剛薩埵心印傳,
舊密甯瑪大圓滿,噶舉俱生大手印,
格魯道次大手印,薩迦道果大手印,
諸脈歸一而論述,于此結束第四章。
注釋:
①閻羅,指大威德金剛
②界聚,指修行者善根成熟時産生的種種身心變化狀態。薩迦派的經典中常有提及。
③熟脫,指成熟解脫。
④南無古汝白瑪尕拉耶,梵文音澤,意爲“皈依上師蓮花生”。
⑤四時,指過去、現在、未來與無二時。
⑥站巴薩瑪德,梵文音譯,意爲密義。
⑦劍輪,即斷除能所二執的意思。
第五章
現今紛爭之末世, 當機則在無上密,
尤其無勤大圓滿, 無須剃度著衲衣。
六種殊勝解脫法, 安住本然竅訣義,
遍空殊勝自解脫。 現今剛強諸衆生,
狐疑心重違緣多, 如法修持機緣少。
因而末法諸衆生, 依于近因與遠因,
見聞嘗明觸頗瓦, 此即六大解脫法。
脫噶之光見解脫, 聽聞解脫嘗解脫,
明心解脫系解脫, 另有無須長勤修,
橫出叁界之速道, 名爲無修頗瓦法。
如是殊勝稀有法, 尤其適合在家修,
令獲解脫定無疑。 依怙蓮師意化身,
唐東傑布大師者, 諸佛祈請頌中雲:
“若誰僅聞佛名號,畏懼痛苦消無疑,
諸佛大悲祈攝受。”諸佛菩薩之名相,
一切見聞思觸者, 暫時畏懼與苦痛,
違緣障礙得平息, 終將獲得勝解脫。
此等因緣功德說, 經續之中已詳論,
故而無須再提及。 本人仁青秋英者,
如前所述之經曆, 先修敬信因位道,
對生本生修本尊, 如此隨念修信心,
乃是顯密之下乘, 亦即因乘之修法,
此須長劫方成佛, 此種教法不了義。
身守梵行盡力修, 長劫行持菩提道,
因位而修獲加持。 依于蔣貢仁波切,
印圓甚深竅訣法, 自然安住大印義,
任運之道獲體驗, 逐漸心安持住氣,
生起種種之覺受。 現今明體智慧氣,
明淨妙有自內現, 外境無一能媲美。
無論善惡及順逆, 心中無礙恒安樂。
名震十方大圓滿, 開啓本來面目門。
奇哉四喜證量顯! 十六世之Gmb,
若必多傑大師雲: “遍滿虛空諸衆生,
雖欲獲享安樂果, 所造卻是痛苦因。
若誰證得本淨體, 叁界苦縛令解脫。
叁界衆生皆安樂, 此即真正之和平。”
內心若不自覺醒, 企盼外在之和平,
“汝將得到諸灌頂”,即指內在之灌義,
壇城自然之覺醒。 稱多加噶山谷中,
尕藏寺中釋尊像, 本人朝拜此像時,
一尊化現爲叁尊。 因于如此勝緣起,
雪域尊勝如意寶, 拉薩大昭佛陀像,
我作皈依祈請時, 虔誠祈願佛密意,
與吾自心融無二。 如此精進不斷修,
緣起不虛獲加持, 親證一切諸衆生,
法爾本具如來藏, 成就本體性相義。
自身內有佛密意, 猶如日輪無量光,
我僅見其光一縷, 身蘊清淨壇城顯,
妙哉妙哉甚歡喜! 所謂佛陀密意者,
超越一切諸意識, 吾今得證其點滴,
不可思議甚稀有! 薄伽梵之智慧身,
文與殊之勝論義, 遠離二執是爲文,
具足二利是爲殊, 諸佛智慧之幻化,
一切密續之精華, 一切諸佛唯一續,
即爲大續幻化網, 幻網灌頂之心印,
自身明體內覺醒。 吾乃果乘瑜伽士,
道果大印大圓滿, 具足一切衆傳承。
遠傳名詞之灌頂, 得自羅旦上師處,
蒙其授記與攝受, 獲得幻網大密續,
以及經續與伏藏, 我乃無偏持有者。
然而密宗之正法, 利益大也風險大,
內外密之叁昧戒, 請諸行者慎守持。
秋英益西多傑者, 承襲道果之法系,
吉祥薩迦派傳承。 本寺以往稱之爲,
阿喀日通永珍寺。 當初未具講修緣,
後蒙教法總集者, 薩迦八思巴大師,
重建該寺並命名, 名爲土登達吉寺。
傳承釋迦智慧尊, 道果幻網大圓滿,
無偏和合而講修。 康區通天河左岸,
天然水晶之白塔, 堪稱密意之壇城。
于此一帶吉祥地, 祈願廣弘大圓滿;
于此密宗興盛處, 但願叁品虹身成。
其一大遷虹化者, 無死瑜伽身自在,
隨隱隨現皆任運; 其二盡地虹化者,
僅遺毛發與指甲, 余蘊化光至盡地;
其叁空行持明者, 依于心風得自在,
爲衆空行所迎往, 空行地行之刹土。
然而究竟大圓滿, 成就不易甚艱難。
而其特點即在于, 心與明體之區別。
清淨明體智慧氣, 心風染習業風者,
兩者若不加區分, 心相禅定之覺受,
難成離執菩提道。 敬信爲主因乘法,
恭敬虔誠與持戒, 觀佛本尊習定等,
逐獲善趣趨聖道, 因乘法門若修成,
獲得持明往生等, 漸漸而獲菩提道。
若依果乘道而言, 強行令入究竟道,
氣脈明點甚深道, 無須勤作而決斷,
此爲即身成佛道。 利根具緣頓悟者,
此道猶如妙甘露, 但于多數劣根者,
有變毒藥之危險。 往昔佛陀如是雲。
是故先從皈依始, 在家修行之居士,
恭敬淨信積資糧, 消業修善之同時,
兼修深道心性法, 二道和合交替修,
有利多數學佛人。 人天導師世尊言:
“正法調柔自身心,戒行不違世俗規;
見地猶如虛空高, 言行隨順衆生心。”
國家法律當遵守, 民衆之心不可違,
一切行者應遵循。 如法守戒名正士。
雖有正道十善法, 各國亦有其法律,
然而當今各宗教, 違越惡行卻不少。
違背民心之惡行, 招致自宗自毀滅,
如此現象不少見。 一切宗教之行者,
無論居于何國度, 戒律法律當遵守,
應做弘法利民事。 上述隨心粗淺語,
著于西安古城處, 室利森哈古修址。
臨潼自然溫泉邊, 綠樹成蔭花果香,
此地虔修衆居士, 因其發心共護持,
吾之閉關得圓滿。 最後一言以蔽之,
密修行者瑜伽士, 仁青秋英多傑者,
將來不論好與壞, 願將逆境轉順緣,
一切安住任運中, 無悔修持到老死。
祈願一切皆吉祥, 祈願一切皆如意!
以上,論述了佛法僧叁寶與上師本尊空行叁根本、佛像、佛經及佛塔等,衆生凡與之結緣,或見或聞,或憶或觸,都具有解脫的功德。尤其也講到了,以在家居士爲主的一切修行人,應遵循因乘與果乘二道和合而修的道理,並兼述了叁品虹身成就的義理,以及我個人修行上的自誡與自勵。
第五章就此結束。
本…
《世出世間真谛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