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王所治的地方,其縱廣都爲六千由旬,其城有七重,有七重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乃至算不盡的衆鳥,都相和患鳴,也是如是的情形。
然而那位閻羅王,在晝夜叁時,都有大銅镬自然的在于前面。如果镬出在于宮內時,王一看見,就會怖畏,就會舍其處而出于宮外,假如镬乃出于宮外之時,王一看見,就會怖畏,而舍棄其處,而入于宮內。有大獄卒,會捉拿閻羅王,將倒臥在于熱鐵之上,用鐵鈎去擗其口,使其開口,然後用烊銅灌他,而燒其唇舌,從咽至于腹,通徹下過,全身都沒有不燋爛的
地方。受此罪完畢後,又再和諸婇女共相娛樂。那些諸大臣們,同樣的受此福的,也是如是。」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有叁位使者(天使),第一爲老,第二爲病,第叁爲死。如有衆生,其身行惡業,其口言惡言,其心念惡念的話,其身壞命終之後,就會墮入于地獄之中,獄卒就會帶此罪人去詣閻羅王之處。到達後,白閻羅王說:『這個人是天使您所召的,唯願大王善于問其辭(好好的問其罪)!』閻羅王問罪人說:『你不看見初使嗎?』(第一天使)。罪人回答說:『我不看見。』王又告訴他說:『你在陽間的人世當中時,是否看見老人的頭發都白而齒落,目視蒙蒙(有眼睛而看不見),皮膚都松緩而肌膚筋肉滿滿都是皺紋,已因偻脊而須依靠拐杖,都呻吟而行步,身體戰掉,氣力衰微。你看見這種人嗎?』罪人說:『看見過。』王又告訴他說:『你爲甚麼不自念:我也會像他們一樣呢?』那人回答說:『我那個
時候(在世時),都因放逸之故,不自覺知的。』王又對他說:『你自己只知放逸,不能修身、口、意,不能改惡從善,現在當使你知道放逸的苦痛!』王又告訴他說:『你現在所受之罪,並不是父母之過,也不是兄弟之過,更不是天帝,也不是先祖,也不是善知識,以及僮仆,使用等人之過,同時也不是沙門、婆羅門的過失。都因你自己造有惡業,你現在才要自受其惡果的!』
這時,閻羅王以第一天使(老人)問罪人之後,又用第二天使(疾病)問罪人說:『你的意見如何呢?你不看見第二天使嗎?』回答說:『並不看見。』王又問他說:『你本來爲人時,是否看見過人的疾病因笃,臥倒在床褥,也在屎尿臭穢之處,其身倒臥在其上面,不能起來居止,飲食時須靠他人,百節都酸疼,都流淚而呻吟,而不能說話。你看見這些人嗎?』回答說:『看見過。』王又對他說:『你爲甚麼不自念:像如是的病苦,我也當會
這樣呢?』罪人回答說:『我在世時,都放逸,不自覺知。』王又對他說:『你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不能改惡從善,現在當使你知道放逸之苦!』王又告訴他說:『現在你所受的罪苦,並不是你父母之過,也不是你的兄弟之過,更非天帝之過,也不是先祖,也不是善知識,以及僮仆、使人,也不是沙門、婆羅門之過。是你自己造惡業,你現在自受其惡果的!』
這時,閻羅王用第二天使,去問罪人之後,又用第叁天使去問罪人說:『你的意見如何呢?你不看見第叁天使嗎?』回答說:『並不看見。』王又問說:『你本來爲人時,是否看見人的死亡,身壞命終之時,諸根(六根)都永滅,身體乃挺直,有如枯木那樣,而被捐棄在于冢問,被鳥獸所食;或者衣放在棺椁,或者用火燒燃。你看見這些情形嗎?』罪人回答說:『實在看見。』王又問他說:『你爲甚麼不自念:我也當會死亡,和他們沒有不同
嗎?』罪人回答說:『我在世時,都放逸,並不自覺知。』王又對他說:『你自己放逸,不能修身、口、意,不能改惡從善,現在當使你知道放逸之苦!』王又告訴他說:『你現在所受之罪,並不是父母的過失,不是兄弟的過失,也不是天帝,更不是先祖,也不是善知識,不是僮仆、使用人,也不是沙門、婆羅門之過。是你自己造惡業,你現在應當自受其罪苦!』這時,閻羅王用叁天使,都均诘問後,就付給獄卒。這時,那些獄卒就帶此罪人詣于大地獄,那個大地獄的縱廣爲百由旬,下面的深度爲百由旬。」
那時,世尊即說偈頌而說:
四方有四門 巷陌皆相當 以鐵爲獄牆 上覆鐵羅網
以鐵爲下地 自然火焰出 縱廣百由旬 安住不傾動
黑焰熢勃起 赫烈難可覩 小獄有十六 火熾由行惡
(大地獄的四方有四個門,巷陌均爲是
相當的〔都有夾道井然〕。大地獄是以鐵作爲獄牆,上面也覆有鐵的羅網的。也以鐵爲下地〔地面也用鐵造的〕,都自然的有火焰的放出。縱廣爲百由旬,安住而不傾動。獄中有黑焰,熢勃而起,赫赫猛烈,令人難以忍覩!小獄有十六個,都爲火熾之獄,這都是由于行惡所致的。)
佛陀又告訴比丘們說:「這時,閻羅王自生念而說:世間的衆生乃爲迷惑無識,身作惡行,口與意也行惡行,然後命終,命終後,很少有人不受此苦的。世間的衆生如果能悔改其惡,能修身、口、意,而爲善行的話,其命終之後就能享受快樂,如那些天神一樣!我(閻羅王)如果命終,而轉生于人中之時,假若能遇如來的話,當會在于正法當中,剃除須發,服叁種法衣,出家去修道,而以清淨信,去淨修梵行,而修到所謂:所作已辦,斷除生死,在于現法當中,自身作證,不受後有之身。」
那時,世尊又用偈頌而說:
雖見天使者 而猶爲放逸 其人常懷憂 生于卑賤處
若有智慧人 見于天使者 親近賢聖法 而不爲放逸
見受生恐畏 由生老病死 無受則解脫 生老病死盡
彼得安隱處 現在得無爲 已渡諸憂畏 決定般涅槃
(雖然看見天使之事〔指老病死〕,然而仍然爲放逸,這種人定會常懷憂苦,而生于卑賤之處。如果爲有智慧的人的話,看見天使之時,定會去親近賢聖之法,而不會放逸的。看見受生的可恐畏,都會經由于生老病死;如無受生的話,就會得解脫,生老病死都會盡。他就能得住于安隱之處,現在能得無爲,已經渡過諸憂畏,決定能得般涅槃。)
五、世記經:龍鳥品
大意:首先說明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的四種龍,以及四種金翅鳥之所報。次說持戒的種類與果報,更縷述行兔枭戒、狗戒、牛戒、鹿戒等沙門、婆羅門,以破斥惡見邪說之非,而以盲人探象之喻,垂示大衆!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有四種龍(龍爲天龍八部之一)。那四種呢?第一爲卵生,第二爲胎生,第叁爲濕生,第四爲化生,就是其四種。也有四種金翅鳥(迦樓羅,也是八部衆之一),那四種呢?第一就是卵生,第二就是胎生,第叁就是濕生,第四就是化生,就是其四種。大海水底裏,有娑竭羅(大海)龍王宮,縱廣爲八萬由旬,宮牆有七重,有七重的欄楯,
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都周匝嚴飾,均爲是七寶所成的,乃至有無數的衆鳥,相和而鳴,也是如是的。須彌山王和佉陀羅山,在此二山的中間,有難陀、跋難陀的二龍王之龍宮(二龍爲兄弟),各各都縱廣六千由旬,宮牆爲七重,也有七重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都周匝校飾,都以七寶而成的,乃至有無數的衆鳥,都相和而鳴,也是如是的。
大海的北岸有一大樹,名叫究羅睒摩羅。龍王和金翅鳥共有此樹。其樹下之圍爲七由旬,高度爲百由旬,枝葉四布爲五十由旬。此大樹的東方,有卵生的龍王宮,和卵生的金翅鳥宮,其宮各各都縱廣爲六千由旬,宮牆有七重,有七重的棚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都周匝校飾,都以七寶而成的,乃至有無數的衆鳥,都相和患鳴,也是如是。此究羅吱摩羅樹之南方,有胎生的龍王宮,和胎生的金翅鳥宮,其宮各各都縱廣爲六千由旬,宮牆有七重,有七重的欄桅,七重的羅
網,七重的行樹,都周匝校飾,都以七寶而成的,乃至有無數的衆鳥,都相和悲鳴,也是如是。
究羅睒摩羅樹的西方,有濕生的龍官。和濕生的金翅鳥宮,其宮各各的縱廣都爲六千由旬,宮牆有七重,有七重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都周匝校飾,都以七寶而成的,乃至有無數的衆鳥相和而鳴之事,也是如是。究羅睒摩羅樹的北方,有化生的龍王宮,和化生的金翅鳥宮,其宮各各的縱廣都爲六千由旬,宮牆有七重,有七重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都周匝校飾,都以七寶而成的,乃至有無數的衆鳥,相和悲鳴之事,也是如是。
如卵生的金翅鳥欲搏食卵生之龍之時,就會從樹的東枝飛下,用其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兩披(分散兩邊)爲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龍去食,可得隨意自在,然而不能取胎生、濕生、化生的諸龍。
假如胎生的金翅鳥欲搏食卵生的龍之
時,就從樹的東枝飛下,以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兩披爲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龍去食,得以自在隨意。如胎生的金翅鳥欲食胎生之龍之時,就從樹的南枝飛下,以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兩披爲四百由自,而取胎生之龍去食,得以隨意自在,然而不能取濕生、化生的諸龍去食的。
濕生的金翅鳥欲食卵生之龍之時,就從樹的東枝飛下,以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兩披爲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龍去食,得以自在隨意。濕生的金翅鳥欲食胎生的龍之時,就會由于樹的南枝飛下,以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爲兩披四百由旬,而取胎生之龍去食,乃得自在隨意。濕生的金翅鳥欲食濕生的龍之時,就在于樹的西枝飛下,以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兩披爲八百由旬,而取濕生之龍去食,可得自在隨意,然而不能取得化生之龍去食。
化生的金翅鳥欲食卵生之龍之時,就會從樹的東枝飛下,用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爲兩披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龍去食,
可得自在隨意。化生的金翅鳥欲食胎生之龍之時,就會從樹的南枝飛下,用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兩披四百由旬,而取胎生之龍去食,可得隨意自在。化生的金翅鳥欲食濕生之龍之時,就會從樹的西枝飛下,以翅去搏擊大海水,海水爲兩披八百由旬,而…
《叁○ 世記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