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地又有叢林,名叫庵婆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閻婆,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婆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多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那多羅,縱廣爲五十
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爲男,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爲女,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男女,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其名爲散那,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栴檀,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佉詶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波捺婆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毗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香捺,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爲梨,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安石留,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爲甘,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呵梨勒,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毗酰勒,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阿摩勒,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阿摩犁,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捺,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甘蔗,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葦,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竹,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舍
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舍羅業,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木瓜,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大木瓜,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解脫華,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瞻婆,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婆羅羅,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修摩那,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婆師,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多羅梨,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伽耶,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叢林,名叫葡萄,縱廣爲五十由旬。
經過這裏後,其地爲空的(有空地),在其空地中,又有花池,縱廣爲五十由旬。又有缽頭摩池(青蓮花池)、俱物頭池(黃蓮花池)、分陀利池(白蓮花池),毒蛇滿在其中(有很多毒蛇在裏面),各各都爲縱廣五十由旬。經過這裏後,地都是空的(有空地),在其空地中,有大海水,名叫郁禅那。此水的下面有轉輪聖王之道,廣爲十二由旬,挾道的
兩邊有七重的牆、七重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周匝的校飾,都以七寶而成的。在閻浮提之地,如有轉輪聖王出現于世間時,海水自然會退去,其道會平現。離開大海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郁禅。其山乃非常的端嚴,樹木很繁茂。花果很熾盛,種種的香,非常的芬馥,異類的禽獸,沒有不有的。離開郁禅山不遠的地方有山,名叫金壁,裏面有八萬的岩窟,有八萬的象王止住在此諸窟裏面,其身都純白色,頭爲雜色,口有六只牙,齒的中間,都以金填的。過了金壁山後,有一座山,名叫雪山,縱廣爲五百由旬,深度也爲五百由旬,東西都入于海裏。雪山的中間有一座寶山,高度爲二十由旬。
雪山的埵山的高度爲一百由旬,其山的頂上有阿耨達池(無熱惱池),縱廣爲五十由旬,其水爲清冷,爲澄淨而無穢汙。有了七寶的砌壘,有了七重的欄楯,有了七重的行樹,爲種種的異色,都以七寶合成的。其欄楯的成分乃爲:金欄而銀桄
(杆),銀欄而金桄,琉璃欄而水精桄,水精欄而琉璃桄,赤珠欄而碼瑙桄,碼瑙欄而赤珠桄,砗磲欄而以衆寶爲桄。金網而銀鈴,銀網而金鈴,琉璃網而水精鈴,水精網而琉璃鈴,砗磲網而以七寶爲鈴。金多羅樹則爲金根、金枝,而銀葉銀果,銀多羅樹則爲銀根、銀枝,而金葉金果,水精樹則爲水精根、枝,而琉璃的花、果,赤珠樹則爲赤珠根、枝,而碼瑙葉、瑪瑙花、果,砗磲樹爲砗磲根、枝,而衆寶的花、果。
阿耨達池之側,都有了園觀浴池,衆花積聚,種種的樹葉、花果,均很繁茂。有種種的香風,芬馥遍布于四方。種種的異類的諸鳥,都哀鳴相和。阿耨達池的池底,爲金沙充滿,其池的四邊均有梯陛,有金桄而銀陛,銀桄而金陛,琉璃桄而水精陛,水精桄而琉璃陛,赤珠桄而瑪瑙陛,瑪瑙桄枕而赤珠陛,砗磲桄而衆寶之陛。環遶水池的周匝,均有欄楯,也生有四種之花,青色、黃色、赤色、白色,都
夾雜而參廁其中間。其華都如車輪,其根都如車毂。由花根流出其汁,其色乃白如乳,味之甘,乃如蜜。阿耨達池之東方,有恒伽河,從牛口流出,率從五百河而流入于東海。阿耨達池的南方,有新頭河,從師子口流出,率從五百河而流入于南海。阿耨達池的西方,有婆叉河,從馬口流出,率從五百河而流入于西海。阿耨達池的北方,有斯陀河,從象口中流出,從五百河流入于北海。阿耨達的宮中,有五柱堂,阿耨達龍王(無熱龍王,下面爲有關于此龍王的記事),恒住于此裏面。」
佛陀說:「爲甚麼緣故,名叫阿耨達呢?阿耨達的意義是甚麼呢?因爲在此閻浮提裏面所有的龍王,都均爲有叁種疾患,唯有阿耨達龍沒有此叁患。那叁患呢?第一就是全體閻浮提所有的諸龍,都被熱風、熱沙著于其身,而燒熱其皮肉,及燒熱諸龍的骨髓,都以此爲其苦惱,唯有阿耨達龍沒有此種苦患。第二就徒:全體閻浮提所有的龍宮,都有惡風之暴起,
而吹其宮內,使牠們失去了寶飾衣,龍身就自現體,都以此爲苦惱,唯有阿耨達龍王沒有如是的苦患。第叁就是:全體閻浮提所有的龍王,各在宮中相娛樂之時,會有金翅大鳥飛入于宮中去搏撮,或者始生方便,欲取龍食時(全翅鳥剛展其力,欲搏取龍去爲其食料時),諸龍都會怖懼,常爲此而懷熱惱,唯有阿耨達龍沒有如此的苦患。如果金翅鳥生起其念,而欲住的話,就便會命終,因此之故,名叫阿耨達。」(無熱)。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雪山的右邊,有一個城,名叫毗舍離,其城北有七黑山,在七黑山的北方有香山,其山常有歌唱伎樂的音樂的聲音。山內有二個窟,一名叫做晝,第二窟之名叫做善晝,爲天的七寶所成的,爲柔軟香潔,有如天衣那樣。有妙音的幹闼婆王(樂神)率領五百位幹闼婆止住在其裏面。晝窟與善晝窟的北方有婆羅樹王,名叫善住,有八千株的樹王圍遶在其四面。善住樹王之下,有象
王,也是名叫善住,都止住在此樹下,身體爲純自色,七處(兩足下、兩手、兩肩、頂中之七個地方)都平住,其力能飛行(跑步如飛)。其頭爲赤色,夾雜有雜色之毛,六支牙都爲纖傭,以金填在于其間,有八千只象,圍遶隨從在那裏。其八千株的樹王的下面的八千匹象,也是同樣的。
善住樹王的北方,有大的浴池,名叫摩陀延,縱廣爲五十由旬,有八千個浴池周匝圍遶于此大浴池,其水很清涼,並沒有塵穢,都以七寶塹,周匝砌壘而圍遶。池有七重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皆七寶所成的。有金欄而銀桄,銀欄而金桄;水精欄而琉璃桄,琉璃欄而水精桄;赤珠欄而碼瑙桄,碼瑙欄而赤珠桄;砗磲欄而衆寶桄。其金羅網之下,所垂的爲銀鈴,其銀羅網之下所垂的爲金鈴,水精羅網所垂的爲琉璃鈴,琉璃羅網所垂的爲水精鈴,赤珠羅網所垂的爲碼瑙鈴,碼瑙羅網所垂的爲赤珠鈴,砗磲羅網所垂的
爲衆寶鈴。其間的金樹乃爲金根金枝,而銀葉與銀的花實;其銀樹即爲:銀根銀枝,而金葉金花金實;水精樹爲水精根枝,而琉璃花實;琉璃樹爲琉璃根枝,而水精花實;赤珠樹爲赤珠根枝,而碼瑙花實;碼瑙樹爲碼瑙根枝,而赤珠花實;砗磲樹爲砗磲根枝,而衆寶花實。
又其池底,乃以金沙布散的。遶池的周匝,有七寶的階道。金陛而銀蹬,銀陛而金蹬,水精陛而琉璃蹬,琉璃陛而水精蹬,赤珠陛而碼瑙蹬,碼瑙陛而赤珠蹬,砗磲陛而衆寶蹬,挾陛的兩邊,皆有寶欄楯。又其池中,乃生四種的華,青、黃、赤、白,衆色參雜其間。其華如車輪那樣,其根即如車毂。花根會流出汁,其色如乳那樣之白,其味如蜜那樣之甘。遶池的四面,有衆園觀、叢林、浴池,而生種種的花。樹木很清涼,花果很豐盛,無數的衆鳥,相和而鳴,也是如是。善住象王起念,而欲遊戲,而欲進入于池裏去洗浴之時,即會念起八千匹的象王之事。這
時,八千匹的象王,也會又念:善住象王現在正在懷念于我們,我們應該趕至象王之處!于是(就這樣的),衆象即往象王之前而立在于那裏。
這時,善住象王乃率領八千匹象,欲到于摩陀延池,在諸象當中,有的爲大象王持蓋的,有執寶扇在扇大象王的,裏面也有作倡伎樂,在前面爲導引的。這時,善住象王乃入于池內去洗浴,而作倡伎樂,共相娛樂在那裏。或者有象,爲象王洗鼻的,也有洗口、洗頭、洗牙、洗耳、洗腹、洗背、洗尾、洗足的。裏面也有拔起華根,將其洗潔後,給與象王吃食的,也有取四種花,散在于象王的身上的。那個時候,善住象王在于池裏洗浴、飲食,共相娛樂之後,就上于岸上,向于善住樹而立在那裏。其隨來的八千象,即在于其後,各自進入于池內去洗浴、飲食,共相娛樂。一切完畢之後,就出池而至于象王之處。
這時,象王率領八千象,前後導引跟
從,而至于善住樹王之處,就中,有的持蓋去覆蔭象王,也有執寶扇去扇象王的,其中也有作倡伎樂,在前引導的。這時,善住象王到了樹王之處後,即隨其坐臥行步的自由,而遊止于其處。其余的八千象,也各自在于樹下,坐臥行步都同樣的隨他們之意,而遊止于其處。在樹林中,有的樹之圍,爲八尋(一尋爲八尺),也有圍爲九尋,乃至于十尋、十五尋的,唯有善住象王所止住的婆羅樹王樹之圍爲十六尋。其八千娑羅樹的枝葉墮落之時,會有清風遠吹,而把它吹置于林外。又八千象之大小便時,會有諸夜叉鬼(惡鬼的總稱),將其除之于樹林之外。」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這只善住象王,有很大的神力的功德,就是如是,雖然爲畜生,但是所受之福,乃爲如是的。」
二、世記經:郁單曰品第二
大意:須彌山北方有大洲,爲郁單曰(北俱盧洲,譯爲勝處。本經敘述此洲的山川草木,鳥…
《叁○ 世記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