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行道六成就法▪P2

  ..續本文上一頁,二者會合,)把氣封于密處,盡量持久,這叫滿息。快要不能守持時,左右脈平衡吸入短息,以求密處(腹部)充分膨脹,這叫著均息。直到忍無可忍時,氣從鼻孔泄出,先緩後急,最後噴出,稱爲射息。

  丙、重調風息 重調風息分爲五部分:用力作風箱式之(後)二(遍)叁九息,以防息之回彈,一也。用力引滿吸息,使能充分達到各靈力脈道,二也。腹部(密處)極盡擴張,使能充分納入風息,這樣靈息入體多,靈熱就容易産生,叁也。用力保持風息,充分滿足,使各靈力脈道能充分攝入風息中的靈息,四也。放息時,亦用力進得,使體內、外的靈息震蕩加劇,這樣(內外息)混合交融,使引攝力更大,五也。

  丁、靈熱觀想

  靈熱觀想又分爲叁層:外靈熱、內靈熱和秘密靈熱。

  A、外靈熱觀想,刹那變成金剛瑜伽母,專注觀彼幻變身。意思是專注觀想,刹那變成金剛瑜伽母,其大小與行者相同。

  B、內靈熱觀想,專注觀想脈道四輪,猶如車輪或傘蓋。修煉者觀金剛瑜伽母中空之體,如同皮膜透明光亮,中脈及其它靈力脈道也是中空。空表實相真空;瑜伽母紅色,表大安樂;透明光亮表靈力能消除無明重障;瑜伽母身直,表生命本源的樹幹(中脈爲一切靈脈之根本,在會陰處有生命本源、識種初植的海底輪,中脈即由此發生,五官百骸亦由之長養而成。因此中脈爲人身心靈命樹的總幹。瑜伽行者,由此修習,得解脫之果)。行者觀想具有直、透明、紅、空四種特性的中脈,上達梵穴、下達臍下四指之處。中脈兩端皆平頭,靠近中脈兩旁,有左右脈道,如瘦小羊腸,上行繞腦頂,由前腦下折,通入兩鼻孔,下端與中脈會合以前各挽一圈,如藏文的字形若“G”字(音:恰)的下半截一樣。

  叁脈會于腦頂,即梵穴,亦千葉蓮篷臺,有32支脈道,以中脈爲軸,向下俯張,稱頂輪。于喉際有喉輪,有16支脈道,以中脈爲軸向上仰張。于心際有心輪,有8支脈道,以中脈爲軸向下俯張。于臍處有臍輪,有64支脈,以中脈爲軸向上仰張。凡諸輪處之小支脈,觀其如傘蓋之骨,或如車輪之輻,依中央之中脈,爲柄爲軸,及其傍脈相聯貫而叢集。行者須如是觀想,了了分明。

  C、秘密靈熱。有訣雲:

  “阿字半體(e的右半邊,形如分句線,)爲觀點,發生靈熱秘密法。”

  操作法是:于臍下四指,中脈與左右脈會合處,觀想半阿字,細如毫毛,高僅半指,色棕紅,飄動,有發熱感,發出如風吹動繩索的蹦蹦聲(藏文觀想,半指高即八分之叁寸高,直立,筆畫細而明亮。以下藏文觀想皆如此)。

  于頂輪千葉蓮臺之中脈內,觀想“d(”字(音杭),白色,如欲滴降甘露之狀。

  于是引入風息,攝入靈息于左右脈道中。此靈息下行膨脹,由中脈底端鼓入,上觸細如毫毛的半短阿字體,充滿外部,且轉爲鮮明的紅色。此時觀想,須與(滿息、)均息之法相應而修。

  當呼息出時,雖實際由鼻孔出息,然同時須觀想中脈中有藍色“靈力流”與息俱出。又再吸氣住息時,觀想有紅色半阿字體,發生火焰,半指長,上端尖銳,熾然光明。觀想此火焰具有中脈的特性,即直、明、紅、空。且此火焰如紡椎一樣急急轉動。又每一吸息入體後,此火焰即上升半指,經十息後,即升至臍輪。又經十息,由臍輪中脈分出之各脈道,皆充滿靈熱。又經十息,此靈熱下行,充滿身體下部,即足趾尖端亦皆貫到。從此處,又經十息,火焰上升,充滿全身,到達心輪。又經十息,火焰上升,到達喉輪。又經十息,到達頂輪千葉蓮臺。如是層上,遂有如訣雲:“漸得神牛降聖乳”的妙境。神牛(藏文朗喀巴)乃藏文杭字的密稱,半阿字表陰,杭字表陽,聖陽合于聖陰,如降聖乳。此訣言的甚深密意是指:

  又經十息,頂輪中脈中的香,爲靈熱所溶化,變成菩提“月液”,滴降而下;充滿滋潤輪各脈道。又經十息,月液充滿周潤喉輪。又經十息,月液充滿,周潤心輪。又經十息,月液充滿臍輪。又經十息,月液充滿,周潤全身,即手指足趾也貫到尖端。

  此靈熱乳露妙法,總共須作108息。初修習者,一晝夜間,如是須作六次。嗣後因延長呼吸時間,修習改爲每日4次,但其住息所占多少時間,也應漸次加長。每天除飲食睡眠外,余時須不斷作如是禅定。該法爲調攝身心靈力的主要功夫,亦名靈熱發生的主功;爲瑜伽者最重要的修習。

  ②靈熱的經驗

  靈熱的經驗有普通和特殊兩種。

  甲、普通的靈熱經驗,如偈所說:

  由持靈力于靈穴(靈穴指前所說脈輪),初則熱法得發生。

  次則經驗于安樂,後則心得自在境。

  如是妄念自休止,煙霧幻城陽焰等。

  乃如破曉發曙光,無雲晴空次第現。

  解釋上偈含意如下:

  因觀想延緩出息,靈力保持于靈穴,使靈力與心識不散亂者,爲“持法”。

  依于持法,呼吸時間加長,次數減少,爲“動持”。

  減短生息的時間,爲“時持”。

  減少出息之力者,爲“力持”。

  明了息之色用者,爲“色持”。

  (關于這點可參閱《大手印瑜伽法要》中金剛數息法論氣一節)

  明了入息之五大的體德用者,爲“大持”。

  修習者能照上述多法保持靈力,則靈力的波流自然平定穩固,心與靈力各得本來平等境者,則靈熱力自然源源發生。當靈熱初熾時,所有各靈脈穴一時開張,由靈力載運菩提“月液”,滴入種子于其中,此時常有如媾精的微痛感發生。這時生死六道的境相,有現前者。是爲靈熱經驗的初期,或稱初轉種經驗期,或稱痛經驗期,或叫煖經驗期。

  經過這一體驗,靈脈穴會一度萎縮,但不久就開張,因爲靈力載運滴入的菩提月液量增多,滿灌其中,使之成熟,不久當生起有漏的無數極安樂境界。這是靈熱經驗的第二期,或稱極樂生起經驗期。

  此後不久,修煉者心爲內安樂之所澄定,于是觀外界一切現象,無不安樂,這是極樂的正經驗期。

  于是妄想的波流,自然寂靜,而心得其本來的自在境地,即正安止,或叁摩地之境,這是靈熱經驗的第叁期,或叫做無分別境。

  然此安心境界,並非一無覺受的境界,其時常常出現如煙霧,如幻城,如陽焰,如曙光,如燈光,如黎明,如晴空,乃至無數莫可備述的種種境界,示現于行者面前。

  當此菩提“月液”叁轉期內,所見的一切景相或瑞兆,行者不可漠然視之,但也不能在沒有現見時去極力追求這些境相,應當按正常方式修煉靈熱。

  當行者修到某種程度時,靈熱便生起效能,疾病衰老及其他生理上的缺損自然免除,且能在短時間內,證得有漏的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和宿命通)和無數的勝果。

  乙、特殊的靈熱經驗發生于叁脈會合之處,由此處注入靈力。此時會發生五種現象、八種特性。因爲普通靈熱練習時,靈力由于自力法進入中脈。自力即瑜伽行者的自力,亦即通過瑜伽法把外靈力與內靈力結合成管狀的綜合靈力,所以能生起諸妙用。靈力由海底輪進入中脈,貫通靈脈中樞的四輪,成爲靈熱的智體。此智體能滲透一切靈脈,解開各靈輪。因靈穴解開,于是會有特勝的五種現象一一現前,這就是:如火爆發之光,如月光,如日光,如土星之光,如閃電之光。它們的色彩有所不同:火爆發的光爲黃色,月光白色,日光紅色,土星之光藍色,閃電之光是淡紅色。這種種光焰組成圓虹光圈,圍繞著修煉者的身體。

  此外,修習者必有證得如下八種可見的特性(神通):

  由于地大的特性,修習者能得到“無愛子”(梵名那羅衍那)的神力;

  由于水大的特性,修煉者柔軟光滑,入火不焚;

  由于火大的特性,行者有融解消散一切物質之能,而入水不溺;

  由于風大的特性,行者當得足捷身輕、落地如棉的特能;

  由于空大的特性,行者能夠飛行自在,高山流水皆不能阻擋;

  由于月的特性,行者全身透明而無影;

  由于日的特性,行者色身(肉體)都已淨化,全身轉爲圓虹光,而不能被他人所發現。

  由于已獲得上述的瑜伽成就,則身體內的9竅關閉(頭上7竅加前後二陰,合爲9竅),口腔(語)的四竅門也關閉(喉、舌、唇、腭),不受外界刺激,而心的2竅門(意志和記憶)則開放。于是,于內則證得無上安樂境,于外則見聞覺知一切時空的經驗,無一不是叁摩地的連續之流。這就是所謂的勝安止境,也就是完全安止境,亦即瑜伽行者已達到身口(語)意叁業的最勝調伏境。這是因爲此時已經左右脈道日月兩種靈力調整的土星靈力已生起妙用,貫滿中脈,引發靈熱燃燒而産生的勝果境界,所以爲修煉者一一圓滿證驗。

  ③根本修習第叁個練習是靈熱的超勝,如教說:

  無生妙心“俱生者”,無漏叁摩地勝住。

  這就說:靈力分兩種,一是五蘊的靈力,表佛性的陽極,顯于左靈脈,一是五大的靈力,表佛性的陰極,顯于右靈脈。當以上兩種靈力循左右兩靈脈道降入而會合轉入中樞靈脈道時,即證得俱生的淨智靈力,此即無上覺智的靈明本體(或說:即心的原始狀態,與空不可離),具有無盡的無漏大安樂。

  並有以下後效:又于臍輪中,有業的靈力,能令業因與業果平衡。于心輪中,有業的靈力,能使業果成熟。喉輪中,有業的靈力,能令業行增盛。頂輪中,有業的靈力,能使一切業的因、行、果盡歸寂靜(此處的業指善淨業)。

  又當菩提心月液下降,令靈熱上溯,(此兩句爲張妙定譯本所有,而胡之真譯本僅爲一句“支當菩提月液上升”。一升一降,兩說相反,不知誰是

  )貫通四輪時,使各種業的靈力等,一時間依次活躍,直至到中脈頂輪,就發生極度震動;菩提心月液,愈益增盛,所以聖者才會在頭頂有肉髻隆起的現象。肉髻的出現是由于靈熱力增盛的菩提心月液充滿;此時,行者即已證得大手印俱生淨智的大安樂,獲得大金剛法界的體性矣。

  與此體證同時,由極下端生死根源密處(會陰)發生白…

《明行道六成就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世出世間真谛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