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行道六成就法▪P5

  ..續本文上一頁花瓣上有“L”字,左花瓣上有“_”字。

  于睡態朦胧時,觀一切見聞覺知融入自身,于是自身舉體,融入四葉蓮花中。

  繼于睡意漸濃時,再觀一切覺知,融入前面“e”字內,再入右面“QÖ”,再入後面內“L”,再入左邊“_”,再進入中央“>”內。繼複觀“>”字之最下端母音“ Ö”,融入(聲母)“d”;次則,“d”融入上端的新月“ %”; “ %”再次融入圓圈;圓圈後亦融化,入沒于其最尖頂如火焰尖處。最後、極微細的焰尖,亦完全熔化,入于大自然真空。

  如是觀空後,而入睡境者,即能成就安然而入“睡眠淨光定”境。這種修習法稱“回顧(返觀)”禅定法。如果僅觀五真言全輪組(中之“>”字),也可入定,此叫“全輪融空觀”。

  如上觀修者,可于醒境睡境中間之時際,證得根本母淨光,即爲“光”境。

  由此得到安穩的睡境,即爲“燃”境。

  深入睡眠定者,即爲“持”境。

  深睡時所現的淨光,就是母淨光。一時專注,心無他念,但依法修得者,即爲子淨光。這樣既得母淨光,又得子淨光,終至如同舊識重逢,一見即行認證,即母子淨光融合無間的境界。

  ③中陰成就融合淨光,詳見後面“中陰成就法”。

  (3)果淨光 修習果淨光,如偈說:

  尊聖淨幻體,淨光具圓明。

  由淨光出現,如魚乍躍水。

  金剛總持體,由眠警覺生。

  此皆表融合,母子兩淨光。

  若此最勝果,由于勤修習。

  修習之根本,上師與傳承。

  如此法證入果地者,即已登第十二地金剛大樂地,此地果法,如下偈說:

  幻色無色合,明覺現于前。

  了達纏幻苦,及解脫真樂。

  淨光與其心,成熟與神通。

  此瑜伽明行,無上八成就。

  達到這種境地,已是金剛總持,已達完滿的佛境,無余道可修。

  如下偈所雲:

  圓具一切金剛力,身語意及諸妙果。

  動靜顯變俱無礙,莊嚴福德一切成。

  如是無上八最勝,即是瑜伽圓滿果。

  5.中陰成就法

  中陰成就,分叁種證入;(1)證入淨光境之法身;(2)證入中陰境之報身;(3)證入中陰境之化身(或轉世)。

  (1)證入淨光境的法身

  首先于中陰境內,證入淨光境之清淨法身。如偈說:

  光消滅及色消滅,想消滅及識消滅。

  識消滅已又識生,此際淨光即開始。

  母光子光當合一,有其已教與未教。

  融其已教入未教,此名成就得證果。

  人死亡之時,緊接于中陰境之前。中陰境臨前時,如秋日無雲之晴空,其間也有光、燃、持叁種界分。淨光之認證,必須在世間知覺方息、死後知覺未生這一中間時際。于此道中,顯發淨光妙用者,要善巧運用教授的秘法,使道行與真心融合爲一,這是最重要的。

  藏密對瀕死過程及死後曆程有清晰的認識和明白的敘述。其敘述和認識對人類認識生死有極大的價值。藏密認爲,人有眼、耳、鼻、舌、身、意五識;方死之時,內返退失,凡一切幻色知覺的,皆內返散降退滅。此謂“光消滅”(此光指世間光)。此時即覺地大降于水大,內體消失其系著性。次則水大降于火大,有口鼻幹苦之象。次則火大降于風大,有體溫消失之症。次則風大降于識大(或空大),這時,死者如有惡業(生前、前生作惡),即遭受痛苦;死者如有善業(生前、前生作善),就有諸佛菩薩、護法空行陸續前來迎接于最後的一息。

  最後一息停止,則此色身內返退失。最後一息剛停止不久之時,體中靈力猶存,即氣息已停但其識神尚未出離內體之際,這時會生起認知的各覺境。其覺于外者,有似月亮的燃境之後不久轉入“持”境,40種貪欲消滅。其覺于外者,如月蝕日時,日中所現的黑月光影;覺于內者,如油燈外蒙半透明的罩發出的朦胧光,此爲方死時的“持”境。

  由“持”境再轉入淨光明境,7種無明(癡分別心)消失,此時幻識皆已消滅。其覺于外者,如黎明破曉之光;覺于內者,如秋日無雲之晴空,此爲方死時的“淨光”境。

  上述中陰前行境,與死之諸境,銜接而生,修習有成者,可現此境,或稱爲“起海”中陰,認爲此是死後中陰諸境發轫之期。

  (  上述境界,或許是藏密修習者方死的境界。藏密認爲,密乘行者,修持有成,最高者即生成佛,已無生死。其次的也能臨終成佛,因行者修本尊已成,臨終時本尊來度,觀我即本尊,本尊即我,二無分別,則我與本尊,合而爲一。又修阿彌陀佛往生大法者,臨終時,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以上情形均不現中陰境。

  但對于那些常人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藏密認爲,死者生前有善業而不修佛法者,升天而已,所謂“異香滿室”、“仙樂空迎”爲升天之兆;如有惡業,即墮地獄。所隊大善大惡之人,死時亦不現中陰境。普通之人,生前不作大惡,不爲大善,臨終中陰境出現,已死的父母至親常前來迎接。但修行人不可隨去,否則必墮入鬼道。)

  提示:臨終要訣

  臨終時,應舍割世緣,放棄世間一切所有,忘卻喜愛仇恨。在上述死滅退降進行時,安止其心,不起想念,則曆經各退失境界,自然安靜,這樣子淨光出現了。于是繼續得母淨光的出現。這時母淨光出現在子淨光之後,其含義有如生“子”以後,其“母”方成立之喻。而一念靈明朗照,明白這兩淨光的體性,應使母子淨光融合爲一,有如舊交重逢。安住于此淨光明境,隨樂久暫,善巧使用“叁步反觀”瑜伽,能運靈識,由頂門梵穴而出,直證佛果,即使修持稍遜者,也可成就第十地菩薩持金剛之位。“叁步反觀”瑜伽修習極不容易。

  其法如下:人在舍命以前之頃,有白如月、紅如日、及黑昏之叁種光觀前。瑜伽者,就采取相反次第,觀想黑昏、紅日及白月,並回溯觀想死。後叁境,一爲母淨光,二爲幻識的消亡,叁爲色身的消亡。在反溯觀想時,還應警覺自問:我今在何處

  我究竟是什麼

  我的經曆如何

  然後修“破瓦”轉識法,則其識神自然能由頂門出去,就能成就佛地。

  (2)證入中陰境的報身

  中陰成就第二等爲證入報身,如偈說:

  顯然以生出,具幻色之身。

  感官皆具有,且行動無礙。

  業不可思議,變化幻現力。

  證入中陰的報身,由于沒能認證淨光,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有7種無明生起,在大空境中,有業果光現前。這種業果光甚劣于果淨光,以其未得覺悟,自障其淨光,如同雲遮,因此稱爲業果光,這是“持”境。

  次則由于40種貪欲,相繼生起,于是有“燃”境出現,在最極空境中經驗。

  次則33種嗔心,相繼生起,于是“光”境現前,而經驗于自性空境。

  由于未得覺悟,妄自奮起輪回道的靈力,造成識神由9竅之一出離肉體,而成爲中陰身。

  中陰身,又稱“意生身”,是意識所生,有感官意識,它的形狀和顔色依其所應投之道而不同(道即六道輪回的道)。換言之投生之道有異,中陰身也有異。(這種說法,其他佛教經典中尚未發現。)但中陰身運行自由,毫無障礙,是未轉世的狀態。它來往于一大千世界,隨其意願,想到何處,就到何處,不可思議。在中陰境中,如彼此所投的道相同的話,他們之間還可以見面。如同屬應生天道的中陰身,則彼此相見于天,余道類似。

  在中陰境中的中陰身,以鼻吸氣爲食。中陰境中,沒有晝夜、不見日月,似明似暗,如像破曉或黃昏時分。死後3天半就處于這種境地,其間處于昏迷狀態。經過這段時間便醒覺過來,明白自己已死,便極悲哀苦惱,也明白了中陰的真相。然而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在昏迷中已受生于六道之中,當然不會産生前述醒覺,也不會認證中陰境及取受中陰身。。但一經認證中陰境界,馬上就會有種種的猛利倒妄生于心中。在此之時,所謂正是其時。當此之時,最重要者是要牢記已學過的有關中陰的訓導,以糾正這些錯誤倒妄。

  對于舍報命終的人,要使他能了知已死及認知中陰的靈識,持續而不斷,如偈所說:

  命終入中陰,方將受有身。

  應證彼如幻,聖悲智合體。

  圓滿證悟者,即得淨報身。

  一經認知已死成中陰身,立即觀想自身成本尊;修持回顧禅定及五真言觀空等法(見淨光成就,置身于淨光境中)。于是更修“叁步返觀”瑜伽,結果得金剛大持尊悲空不二之聖淨境相現前,而成就圓滿的報身佛地。

  (3)證入中陰境的化身

  證入中陰境的化身,就是轉世。

  如果在中陰第二期(藏名“踵倚”中陰),未能證得法身、報身的人,就會聽到4種恐怖的聲音:①由于地大的生命力,發出如山倒的巨聲;②由于水大的生命力,發出如海嘯的巨聲;③由于火大的生命力,發出如林焚的巨聲;④由于風大的生命力,發出如千雷齊鳴的巨聲。

  不堪忍受這些恐怖之聲而逃,就産生輪回。在逃奔時,又忽然面臨3處最極險惡可怖的絕壁:一爲白色,一是紅色,一是黑色。深不見底,墮下任一處絕壁,即入輪回。墮入白色絕壁的,生入天道;墮紅色絕壁的,生入餓鬼;墮黑色絕壁的,生入地獄。都是輪回生死,終苦無樂。非瑜伽行者所宜往投。

  又出現5條光亮的徑道,已善學中陰成就的應當明白,誤入其中之一的即被導入茫茫生死輪回中:白色光徑,導入天道。如煙如霧,導入地獄。黃色光徑,導入人道。紅色光徑,導入餓鬼。綠色光徑,導入阿修羅。

  還有其他種種現象,或如強烈發光的巨球體;間雜于無數無量的噴射火花中;或如身後有可怕的狂風暴雨,相逼追逐而來;或出現極忿怒男女怪身,前來威逼攫捉;或陰司照業鏡審判,酷刑可怖,被關進畏怖的地獄,囚入鐵圍。這些怖畏無窮之境使中陰身各奔“前程(轉世)”:

  狂奔于樹穴或地洞中,即生餓鬼道或畜生道。

  如果墮入一湖,水面有天鵝遊行者,即生東勝神洲。

  如果墮入一湖,岸畔有牛正在吃草,即生西牛賀洲。

  如墮入一湖,岸畔有馬正在吃草,即生北俱盧洲。

  如見大廈中有…

《明行道六成就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世出世間真谛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