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六 善生經

  (一六)善生經{一一}

  大意:

  此經爲長者之子善生而開導之經。善生因依其先父之遺命,而禮拜東西南北與上下等六方。善生之禮拜六方,因爲過于形式化,佛陀因此而教他實行真正六方禮之意義與內容。

  (一)四結業、四處,及六損財業的說明(結爲結縛,煩惱異名。業爲身口意之善惡的行動。1.殺、2.盜、3.媱、4.妄語。四處:欲、恚、怖、癡。六損財業:1.耽湎酒,2.博戲,3.放蕩,4.迷伎樂,5.惡友,6.懈墮)。

  (二)四怨及四事的說明(四怨:1.畏伏-畏人而隱藏財物-貪欲。2.美言:谄谀他人。3.敬順,口頭敬順,而行動則乖。4.惡友:浪費之友。四事,一、畏伏四事:1.先與後奪。2.小與望多。3.畏故強親。4.爲利故親。二、善言四事:1.善惡斯順。2.有難即舍離。3.外有善來,密中止之。4.見有危事,便排濟之。叁、敬順四事:1.先诳。2.後诳。3.現诳。4.見有小過,便加杖之。四、惡友四事:1.飲酒時爲友。2.博戲時爲友。3.媱逸時爲友。4.歌舞時爲友)。

  (叁)四親及四事的說明(四親:1.止非,2.慈愍,3.利人,4.同事。一、止非四事:1.見人爲惡,則能遮止。2.示人之正直。3.慈心愍念。4.示人天路。二、慈愍四事:1.見利代喜。2.見惡代憂。3.稱譽人德。4.見人說惡,便能抑製。叁、利人四事:1.護彼使不放逸。2.護彼放逸失財。3.護彼使不恐怖。4.屏相教誡。四、同事四事:1.爲彼不惜身命。2.爲彼不惜財寶。3.爲彼濟其恐怖。4.爲彼屏相教誡)。

  (四)六方及五事均說明(六方:1.父母爲東方,2.師長爲南方,3.妻婦爲西方,4.親黨爲北方,5.僮仆爲下方,6.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爲上方。五事,一、恭順父母五事:1.供奉能使不乏,2.凡有所爲,先白父母,3.父母所爲,恭順不逆,4.父母之正命,不敢違背,5.不斷父母所爲之正業。父母親愛其子五事:1.製子不聽其爲惡,2.指授示其善處。3.慈愛入骨徹髓,4.爲子求善婚娶,5.隨時供給所須。二、弟子敬奉師長五事:1.給侍所須,2.禮敬供養,3.尊重戴仰,4.師有教勅,敬順無違,5.從師聞法,善持不忘。師長敬視弟子五事:1.順法調禦,2.誨其未聞,3.隨其所聞,使其善能解義,4.示其善友,5.盡知所以,誨授不吝。叁、夫敬妻五事:1.相待以禮,2.威嚴不阙,3.衣食隨時,4.以時莊嚴,5.委付家內。妻敬夫五事:1.先起,2.後坐,3.和言,4.敬順,5.先承意旨。四、親敬親族五事:1.給施,2.善言,3.利益,4.同利,5.不

  欺。親族敬人五事:1.護放逸,2.護放逸失財,3.護恐怖者,4.屏相教誡,5.常相稱歎。五、主教僮使五事:1.隨能使役,2.飲食隨時,3.賜勞隨時,4.病與醫藥,5.縱其休假。僮子奉事其主五事:1.早起,2.爲事周密,3.不與不取,4.作務以次,5.稱揚主名。六、檀越(施主)供養沙門、婆羅門五事:1.行身之慈,2.行口之慈,3.行意之慈,4.以時布施,5.門不製止。沙門、婆羅門教授信徒六事:1.防護其惡,使其不爲,2.指授善處,3.使懷善心,4.未聞使其聞,5.已聞使其能解,6.開示天路。

  大意:本經敘述善生長者依父遺囑,而向六方禮拜。其行動乃落入于形式上的舉動。佛爲教導其皈入于正途,而說大方禮之意義與內容。首先說明四結業、四處,及六損財

  業,其次爲說四想及四事,四親及四事,六方及五事。善生聽佛啓導後乃皈依叁寶而爲優婆塞。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祇(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鹫峰,靈鹫山,位于城的東北),和大比丘衆,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

  那時,世尊,到了乞食的時間,就進入城內去乞食。當時,在羅閱祇城內,有一位長者(財德兼備的人)之子,名叫善生,在于清旦之時,離開城邑,詣于園林遊觀。首先沐浴,在全身還帶有水濕之時,就向諸方禮拜。由東方而南方,而西方,而北方,而上方、下方,諸方都皆周遍的禮拜。

  那時,世尊曾經看見長者子善生,詣園遊觀,初沐浴後,全身皆濕未幹之時,就向諸方禮拜之事。世尊看見後,就詣其所,就告訴善生說:「你到底是由于甚麼因緣,在于清旦由城外,在于園林內,全身皆濕之時,就向諸方禮拜呢?」

  那時,善生白佛說:「我的家父在臨終之時,曾經遺敕我而說:『你欲禮拜之時,首先應當禮拜東方,其次爲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乃奉承父教,不敢違背,因此之故,澡浴後,就先叉手東方,向東方禮拜,其次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等諸方,都皆周遍的禮拜。」

  那時,世尊告訴善生說:「長者子!唯有此六方之名而已,並不是沒有此六方之名。然而我的賢聖法當中(佛在世時,法與律並用,故賢聖法又譯爲聖律),並不禮拜此六方,以爲恭敬之法的。」善生白佛說:「唯願世尊,善爲我講說賢聖法中的禮拜六方之法!」

  佛陀告訴長者子說:「谛聽!谛聽!聽後要善思念它,當會爲你解說的。」善生回答說:「唯然!願樂欲聞!」

  佛陀告訴善生說:「如長者、長者之子,知道四結業(結爲系縛,爲煩惱,業爲身口意之叁惡業,四結就是殺偷淫妄之四惡業),不作四處(欲恚怖癡)之惡行(惡業),又能知道六損財業(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如經文)的話,善生!這就是長者、長者之子的離開四惡行,就是禮敬六方的了。這樣的話,則今世也是善,後世也會獲善的果報,今世有根基,後世也爲其根基,在于現世當中,會爲智者所稱贊,會獲世間的一善果報,身壞命終之後,會往生于天上的善處(天界、善趣)。善生!當知!所謂四結行(四結業),就是:第一爲殺生,第二爲盜竊,第叁爲淫逸,第四爲妄語,就是四種結行。甚麼叫做四處呢?第一就是欲(貪欲),第二就是恚(瞋恚),第叁就是怖(恐怖),第四就是癡(愚癡)。如長者、長者之子,對于此四處(作四惡行之處),而作惡業的話,就會有損耗的。」佛陀闡說後,又作偈頌而說:

  欲瞋及怖癡有此四法者名譽日損減如月向于晦

  (貪欲、瞋恚,以及恐怖、愚癡,如果有此四惡法的話〔行此四惡業的話〕,其名譽就會與日而損減的,有如月亮之向于晦暗那樣的。)

  佛陀告訴善生說:「假如長者、長者之子,對于此四處,不作其惡業的話,就會有增益的。」那時,世尊重新作頌而說:

  于欲恚怖癡不爲惡行者名譽日增廣如月向上滿

  (如果對于貪欲、瞋恚、恐怖、愚癡,不作如是之惡行的話,其名譽就會與日而增廣〔一天一天的增長廣大起來〕,有如月亮之向于上滿〔滿月光亮〕那樣的。)

  佛陀告訴善生說:「所謂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就是:第一爲耽湎于酒,第二就是好博戲(賭博遊戲),第叁就是放蕩,第四就是迷于伎樂,第五就是惡友相得(遇惡友),第六就是懈墮(懈怠墮落),這就是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善

  生!如長者、長者之子,能夠解知四結行,不行四處的諸惡行,又能了知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的話,這就是,善生!就是對四處之惡業得以脫離,已供養六方的了。這樣,則現在也善,後來也是善,爲今世的根基,也爲後世的根基,在于現法當中,爲智者所稱譽,而獲世間的一果,身壞命終之後,會往生于天上的善處。

  善生!當知!飲酒有六種損失:第一就是失財,第二就是會生病,第叁就是鬥诤,第四就是惡名會流布,第五就是恚怒會暴生,第六就是智慧會日損。善生!如果那些長者、長者之子,飲酒不已的話,其家産就會日日損減的。善生!博戲有六種的損失:那六種呢?第一就是財産會日耗(與日而耗損),第二就是雖勝,也會生怨,第叁說是爲智者所責,第四就是他人不會敬信,第五爲被人疏外(疏遠),第六爲生盜竊心。善生!這就是博戲的六種損失。如果長者、長者之子博戲不已的話,其家的産業就會日日損減的。放蕩也

  有六種的損失:第一就是不自護身(不愛護自己的身體),第二就是不護財物,第叁就是不護子孫,第四就是常自驚懼,第五就是諸苦法會常自纏身,第六就是喜生虛妄,這就是放蕩有六種的損失。如長者、長者之子,放蕩不已的話,其家的財産就會日日損減的。善生!迷于伎樂,又有六種損失的:第一就是一心只求歌唱,第二就是追求跳舞,第叁就是尋求琴瑟,第四就是求波內早(手音,手鈴樂器之名),第五就是求多羅盤(鼓類),第六就是首呵那(談古、閑話),這就是迷于伎樂之六種損失。如長者、長者之子,都耽迷于伎樂不已的話,其家的財産就會日日損減。惡友相得(與惡友相交),又有六種的損失:第一就是方便生欺,第二就是好喜屏處,第叁就是誘他家人,第四就是圖謀他物,第五就是財利自向(只顧求自己的財利,一旦無財利,就會四散,常人所說的酒肉朋友),第六就是好發他過(出賣朋友),這就是惡友的六種損失。

  如長者、長者之子,習溺于惡友不已的話,其家的財産就會日日損減的。懈墮也有六種損失:第一就是富樂時不肯作務,第二就是貧窮時不肯勤修,第叁就是寒冷時不肯勤修,第四就是炎熱時不肯勤修,第五就是時早(過于早)的話,就不肯勤修,第六就是時一晚,就不肯勤修,這就是懈墮的六種損失。如長者、長者之子,懈墮不已的話,其家的財業,就會日日損減的。」

  佛陀闡說之後,又作偈頌而說:

  迷惑于酒者還有酒伴黨財産正集聚隨己複散盡

  飲酒無節度常喜歌舞戲晝出遊他家因此自陷墜

  隨惡友不改誹謗出家人邪見世所嗤行穢人所黜

  好惡著外色但論勝負事親要無返複行穢人所黜

  爲酒所荒迷貧窮不自量輕財好奢用破家致禍患

  擲博群飲酒…

《一六 善生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一七 清淨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