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善生经{一一}
大意:
此经为长者之子善生而开导之经。善生因依其先父之遗命,而礼拜东西南北与上下等六方。善生之礼拜六方,因为过于形式化,佛陀因此而教他实行真正六方礼之意义与内容。
(一)四结业、四处,及六损财业的说明(结为结缚,烦恼异名。业为身口意之善恶的行动。1.杀、2.盗、3.媱、4.妄语。四处:欲、恚、怖、痴。六损财业:1.耽湎酒,2.博戏,3.放荡,4.迷伎乐,5.恶友,6.懈堕)。
(二)四怨及四事的说明(四怨:1.畏伏-畏人而隐藏财物-贪欲。2.美言:谄谀他人。3.敬顺,口头敬顺,而行动则乖。4.恶友:浪费之友。四事,一、畏伏四事:1.先与后夺。2.小与望多。3.畏故强亲。4.为利故亲。二、善言四事:1.善恶斯顺。2.有难即舍离。3.外有善来,密中止之。4.见有危事,便排济之。三、敬顺四事:1.先诳。2.后诳。3.现诳。4.见有小过,便加杖之。四、恶友四事:1.饮酒时为友。2.博戏时为友。3.媱逸时为友。4.歌舞时为友)。
(三)四亲及四事的说明(四亲:1.止非,2.慈愍,3.利人,4.同事。一、止非四事:1.见人为恶,则能遮止。2.示人之正直。3.慈心愍念。4.示人天路。二、慈愍四事:1.见利代喜。2.见恶代忧。3.称誉人德。4.见人说恶,便能抑制。三、利人四事:1.护彼使不放逸。2.护彼放逸失财。3.护彼使不恐怖。4.屏相教诫。四、同事四事:1.为彼不惜身命。2.为彼不惜财宝。3.为彼济其恐怖。4.为彼屏相教诫)。
(四)六方及五事均说明(六方:1.父母为东方,2.师长为南方,3.妻妇为西方,4.亲党为北方,5.僮仆为下方,6.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五事,一、恭顺父母五事:1.供奉能使不乏,2.凡有所为,先白父母,3.父母所为,恭顺不逆,4.父母之正命,不敢违背,5.不断父母所为之正业。父母亲爱其子五事:1.制子不听其为恶,2.指授示其善处。3.慈爱入骨彻髓,4.为子求善婚娶,5.随时供给所须。二、弟子敬奉师长五事:1.给侍所须,2.礼敬供养,3.尊重戴仰,4.师有教勅,敬顺无违,5.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师长敬视弟子五事:1.顺法调御,2.诲其未闻,3.随其所闻,使其善能解义,4.示其善友,5.尽知所以,诲授不吝。三、夫敬妻五事:1.相待以礼,2.威严不阙,3.衣食随时,4.以时庄严,5.委付家内。妻敬夫五事:1.先起,2.后坐,3.和言,4.敬顺,5.先承意旨。四、亲敬亲族五事:1.给施,2.善言,3.利益,4.同利,5.不
欺。亲族敬人五事:1.护放逸,2.护放逸失财,3.护恐怖者,4.屏相教诫,5.常相称叹。五、主教僮使五事:1.随能使役,2.饮食随时,3.赐劳随时,4.病与医药,5.纵其休假。僮子奉事其主五事:1.早起,2.为事周密,3.不与不取,4.作务以次,5.称扬主名。六、檀越(施主)供养沙门、婆罗门五事:1.行身之慈,2.行口之慈,3.行意之慈,4.以时布施,5.门不制止。沙门、婆罗门教授信徒六事:1.防护其恶,使其不为,2.指授善处,3.使怀善心,4.未闻使其闻,5.已闻使其能解,6.开示天路。
大意:本经叙述善生长者依父遗嘱,而向六方礼拜。其行动乃落入于形式上的举动。佛为教导其皈入于正途,而说大方礼之意义与内容。首先说明四结业、四处,及六损财
业,其次为说四想及四事,四亲及四事,六方及五事。善生听佛启导后乃皈依三宝而为优婆塞。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祇(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鹫峰,灵鹫山,位于城的东北),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
那时,世尊,到了乞食的时间,就进入城内去乞食。当时,在罗阅祇城内,有一位长者(财德兼备的人)之子,名叫善生,在于清旦之时,离开城邑,诣于园林游观。首先沐浴,在全身还带有水湿之时,就向诸方礼拜。由东方而南方,而西方,而北方,而上方、下方,诸方都皆周遍的礼拜。
那时,世尊曾经看见长者子善生,诣园游观,初沐浴后,全身皆湿未干之时,就向诸方礼拜之事。世尊看见后,就诣其所,就告诉善生说:「你到底是由于甚么因缘,在于清旦由城外,在于园林内,全身皆湿之时,就向诸方礼拜呢?」
那时,善生白佛说:「我的家父在临终之时,曾经遗敕我而说:『你欲礼拜之时,首先应当礼拜东方,其次为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乃奉承父教,不敢违背,因此之故,澡浴后,就先叉手东方,向东方礼拜,其次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等诸方,都皆周遍的礼拜。」
那时,世尊告诉善生说:「长者子!唯有此六方之名而已,并不是没有此六方之名。然而我的贤圣法当中(佛在世时,法与律并用,故贤圣法又译为圣律),并不礼拜此六方,以为恭敬之法的。」善生白佛说:「唯愿世尊,善为我讲说贤圣法中的礼拜六方之法!」
佛陀告诉长者子说:「谛听!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它,当会为你解说的。」善生回答说:「唯然!愿乐欲闻!」
佛陀告诉善生说:「如长者、长者之子,知道四结业(结为系缚,为烦恼,业为身口意之三恶业,四结就是杀偷淫妄之四恶业),不作四处(欲恚怖痴)之恶行(恶业),又能知道六损财业(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如经文)的话,善生!这就是长者、长者之子的离开四恶行,就是礼敬六方的了。这样的话,则今世也是善,后世也会获善的果报,今世有根基,后世也为其根基,在于现世当中,会为智者所称赞,会获世间的一善果报,身坏命终之后,会往生于天上的善处(天界、善趣)。善生!当知!所谓四结行(四结业),就是:第一为杀生,第二为盗窃,第三为淫逸,第四为妄语,就是四种结行。甚么叫做四处呢?第一就是欲(贪欲),第二就是恚(瞋恚),第三就是怖(恐怖),第四就是痴(愚痴)。如长者、长者之子,对于此四处(作四恶行之处),而作恶业的话,就会有损耗的。」佛陀阐说后,又作偈颂而说:
欲瞋及怖痴有此四法者名誉日损减如月向于晦
(贪欲、瞋恚,以及恐怖、愚痴,如果有此四恶法的话〔行此四恶业的话〕,其名誉就会与日而损减的,有如月亮之向于晦暗那样的。)
佛陀告诉善生说:「假如长者、长者之子,对于此四处,不作其恶业的话,就会有增益的。」那时,世尊重新作颂而说:
于欲恚怖痴不为恶行者名誉日增广如月向上满
(如果对于贪欲、瞋恚、恐怖、愚痴,不作如是之恶行的话,其名誉就会与日而增广〔一天一天的增长广大起来〕,有如月亮之向于上满〔满月光亮〕那样的。)
佛陀告诉善生说:「所谓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就是:第一为耽湎于酒,第二就是好博戏(赌博游戏),第三就是放荡,第四就是迷于伎乐,第五就是恶友相得(遇恶友),第六就是懈堕(懈怠堕落),这就是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善
生!如长者、长者之子,能够解知四结行,不行四处的诸恶行,又能了知六种会损失财物之业的话,这就是,善生!就是对四处之恶业得以脱离,已供养六方的了。这样,则现在也善,后来也是善,为今世的根基,也为后世的根基,在于现法当中,为智者所称誉,而获世间的一果,身坏命终之后,会往生于天上的善处。
善生!当知!饮酒有六种损失:第一就是失财,第二就是会生病,第三就是斗诤,第四就是恶名会流布,第五就是恚怒会暴生,第六就是智慧会日损。善生!如果那些长者、长者之子,饮酒不已的话,其家产就会日日损减的。善生!博戏有六种的损失:那六种呢?第一就是财产会日耗(与日而耗损),第二就是虽胜,也会生怨,第三说是为智者所责,第四就是他人不会敬信,第五为被人疏外(疏远),第六为生盗窃心。善生!这就是博戏的六种损失。如果长者、长者之子博戏不已的话,其家的产业就会日日损减的。放荡也
有六种的损失:第一就是不自护身(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第二就是不护财物,第三就是不护子孙,第四就是常自惊惧,第五就是诸苦法会常自缠身,第六就是喜生虚妄,这就是放荡有六种的损失。如长者、长者之子,放荡不已的话,其家的财产就会日日损减的。善生!迷于伎乐,又有六种损失的:第一就是一心只求歌唱,第二就是追求跳舞,第三就是寻求琴瑟,第四就是求波内早(手音,手铃乐器之名),第五就是求多罗盘(鼓类),第六就是首呵那(谈古、闲话),这就是迷于伎乐之六种损失。如长者、长者之子,都耽迷于伎乐不已的话,其家的财产就会日日损减。恶友相得(与恶友相交),又有六种的损失:第一就是方便生欺,第二就是好喜屏处,第三就是诱他家人,第四就是图谋他物,第五就是财利自向(只顾求自己的财利,一旦无财利,就会四散,常人所说的酒肉朋友),第六就是好发他过(出卖朋友),这就是恶友的六种损失。
如长者、长者之子,习溺于恶友不已的话,其家的财产就会日日损减的。懈堕也有六种损失:第一就是富乐时不肯作务,第二就是贫穷时不肯勤修,第三就是寒冷时不肯勤修,第四就是炎热时不肯勤修,第五就是时早(过于早)的话,就不肯勤修,第六就是时一晚,就不肯勤修,这就是懈堕的六种损失。如长者、长者之子,懈堕不已的话,其家的财业,就会日日损减的。」
佛陀阐说之后,又作偈颂而说: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财产正集聚随己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昼出游他家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
好恶着外色但论胜负事亲要无返复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
《一六 善生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