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六 善生經▪P2

  ..續本文上一頁共伺他淫女翫習卑鄙行如月向于晦

  行惡能受惡與惡友同事今世及後世終始無所獲

  晝則好睡眠夜覺多希望獨昏無喜友不能修家務

  朝夕不肯作寒暑複懈墮所爲事不究亦複毀成功

  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迷惑于飲酒的話,還爲有酒爲其伴黨的人,其財産雖然乃以正當的手段集聚而來的,然而隨在你身後,又會把它散盡的。飲酒而沒有節度,又常喜戲于歌舞裏,白天就出遊到他家,因此,而自己陷墜而不知。)

  (隨著惡友而不改,而誹謗修行的出家人。具有邪見,乃爲世人所嗤笑的,行爲穢惡的人,是世人所罷黜的。好惡事的人,都著于外面的色相,都只爭論勝負之事,親近于惡耍之事,而沒有反複〔不知回頭〕,行這種穢惡之行,乃爲世人所罷黜的。爲了酒,而被其所荒迷,已爲貧窮不堪,然而都不自量力,都輕財而好于奢用,就這樣的破家,致有禍患臨身而不知。)

  (那些擲博〔賭博〕之群〔徒〕,以及嗜好于飲酒的人,會共同〔相互〕偷伺他人的淫女〔淫人的女人〕,翫習于這些卑鄙之行,有如月亮之向于晦暗那樣。行惡業的人,會受惡的果報,與惡友同事的話,則今世及後世,自始至終,都不會有所獲的。)

  (白天就嗜好于睡眠,夜間則覺醒而多有希望〔雜多的妄想〕,獨自昏暗,而沒有善友,不能修習家務〔不爲家庭設想謀利〕,過于早,過于晚,都不肯工作,遇寒遇暑,又懈墮于工作。對于所做之事,都不去究實,一再的毀損其成功。假如能夠不計較寒暑,不計較早晚而勤修于家務的話,則事業沒有不成功,始終都不會有憂患!)

  佛陀又告訴善生說:「有四種怨,而卻如親友的樣子,你應當要覺知此事。那四種呢?第一就是畏伏(怖畏人而隱秘財物等貪欲),第二就是美言(講好聽的話,所謂谄谀),第叁就是敬順(唯命是從,然而其言與行,都相背而行),第四就是惡友(會浪費你的一切)。」

  佛陀解釋其義,而告訴善生說:「畏伏有四種事,那四種呢?第一就是先與後奪(先給你好處,後奪你的財物)。第二就是與少望多(以小釣大),第叁就是畏故強親(恐畏你故,勉強親近),第四爲利故親(爲了貪利之故而親近)。這就是畏伏的四事。」

  佛陀告訴善生說:「美言而親近你,又有四種事,那四種呢?第一就是善惡斯順(不管是善,是惡,都得隨順),第二就是有難舍離(遇困難時,不管你),第叁就是外有善來密止之(遇有善友之來訪時,卻會暗中遮止),第四就是見有危事,便會排擠。敬順而親近你,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先诳(事先诳惑你),第二就是後诳(事後诳妄你),第叁就是現诳(現在就欺诳你),第四就是見有小過,便會加杖(添大),這就是敬順而親近之四事。惡友親近又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飲酒時爲友,第二就是博戲時爲友,第叁就是淫逸時爲友,第四就是歌舞時爲友,這就是惡友親近之四事。」

  世尊說此事後,又作頌而說:

  畏伏而強親美言親亦爾敬順虛诳親惡友爲惡親

  此親不可恃智者當覺知宜速遠離之如避于崄道

  (畏伏而勉強親近,美言而親近等,都同樣爲怨如親,敬順而親近,爲虛诳你而親,惡友就是惡的怨親。這些親,實在是不可以依恃的,有智慧的人,應當要覺知,應該趕快遠離他們,有如閃避危險之路那樣。)

  佛陀又告訴善生說:「有四親,爲可以親近,會有多所饒益,會救護人的。那四種呢?第一就是止非(上惡助善),第二就是慈愍(善于同情),第叁就是利人(教誡而利益人),第四就是同事(同樂共苦),這就是四親可以親近,會有多所饒益,爲人救護,因此,應當要親近他們。

  善生!上非有四事,而多所饒益,爲人救護。那四事呢?第一就是見人作惡之時,就能遮止,第二就是指示人趣于正直,第叁就是慈心愍念(見善利則同喜,見惡禍時,則爲你而憂),第四就是示人天路(教人向上的大道),這就是四種止非,會有多所饒益,爲人所救護。

  又次,慈愍有四事,第一就是見利代喜,第二就是見有惡禍,就會代爲你憂,第叁就是稱譽人德,第四就是見人說惡時,便能抑製他,這就是四種慈愍,而爲多所饒益,爲人所救護。利益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護彼而不令其放逸,第二就是會保護其放逸失財之事,第叁就是保護他,使其不恐怖,第四就是屏相教誡(暗中相教導敬誡),這就是四種利益人,而多所饒益,爲人所救護的。同事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爲他而不惜其身命,第二就是爲他而不惜財寶,第叁就是爲他而濟助而解消其恐怖,第四.就是爲他而屏相教誡,這就是四種同事,會有多所饒益,爲人救護的。」

  世尊說此事後,又作偈頌而說:

  製非防惡親慈愍存他親利人益彼親同事齊己親

  此親乃可親智者所附近親中無等親如慈母親子

  若欲親可親當親堅固親親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製非乃能防止惡親,慈愍的話,就會存爲其親,利人,乃有幫助于其親,同事乃齊于〔等于〕自己之親,這些親,乃可以親近,爲有智的人所依附親近的,爲親中之無有人能與等匹類之親,有如慈母之親子那樣。如果欲親近真正可親的話,就應當親近于堅固之親,如能親近的話,就會爲戒具足,有如火光之照人那樣。)

  佛陀告訴善生說:「應當要知道六方的真義,甚麼爲之真正的六方呢?所謂:父母爲東方,師長爲南方,妻婦爲西方,親黨爲北方,僮仆爲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的人爲上方。

  善生!大凡作爲人的子女的,當以五事去敬順他的父母。那五事呢?第一就是供養奉給父母,能使他們沒有缺乏。第二就是凡是欲有所作之事,須先禀白父母,第叁就是父母有所作爲時,都恭順不逆,第四就是父母的正令,都不敢違背,第五就是不斷父母所爲的正業。善生!凡是當人的子女的,當以此五事去敬順其父母。當人的父母的,又用五事去敬親其子女。那五事呢?第一就是製止其子女,不聽許其作惡事,第二就是指授而提示其善處(安住于善),第叁就是慈愛,而入骨徹髓,第四就是爲子女求善于婚嫁,第五爲隨時供給其所須要的。善生!子女對于父母能敬順恭奉的話,就對方會安隱,而沒有憂畏。

  善生!當人的弟子之敬奉其師長,又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給侍師長之所須要的,第二就是禮敬供養,第叁就是尊重戴仰,第四就是師長如有教敕時,就應敬順無違,第五就是應從師長聽聞教法,而將其善持不忘。善生!凡是爲人的弟子,就應當用此五法去敬事其師長。師長又應用五事去敬視其弟子。那五事呢?第一就是順法去調禦其弟子,第二就是誨其未聞之法,第叁就是隨其所問,能使其善于了解其義,第四就是提示其善友,第五就是盡他所知的去教誨傳授,不得吝惜。善生!弟子對于其師長能夠敬順恭奉的話,則對方就會安隱,就不會有憂畏。

  善生!當人之夫的,對于其妻,也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相待以禮,第二就是威嚴不阙(端正其行),第叁就是衣食都隨時付足,第四就是莊嚴以時(隨時使妻莊飾),第五就是委付家內(妻主內務)。善生!夫應該要以此五事敬待其妻。當人之妻,也應以五事恭敬其夫。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比其夫先起來,第二就是後其夫而坐(夫先坐息),第叁就是要用柔和之言,第四就是要敬順其夫,第五就是首先問其意,而承其意旨而行事。善生!這就是爲人夫之對于其妻之敬待,像如是的話,對方就會安隱,而沒有憂畏。

  善生!凡是爲人的,應當以五事親近其親族。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給施,第二就是善言,第叁就是利益,第四就是同利,第五就是不欺。善生!這就是五事親敬其親族。親族也應以五事親敬于人。那五事呢?第一就是護放逸而不使其放逸,第二就是護其放逸失財,第叁就是護其恐怖,第四就是屏相教誡,第五就是常相稱歎。善生!像如是的敬視親族的話,則對方會得安隱,而沒有憂畏。

  善生!爲人的主人,對于其僮使,應該以五事去教授他們。第一就是隨其能力而使役,第二就是飲食隨時(給他們充足而依時的飲食),第叁就是賜勞隨時(一定的時間,依時去叫他工作),第四就是生病時給他醫藥,第五就是縱其休假(允許其適時的休假)。善生!這就是五事以教授僮使。僮使又應以五事奉事其主人。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早起,第二就是爲事要周密,第叁就是不與不取(不偷,主人不給與之財物,不私取爲己有),第四就是作務以次(依次而工作),第五就是稱揚主人的名譽。這就是主人待僮使的方法(包括僮使之奉事主人的方法,前幾段均可,下同)。這樣,則對方會得安隱,而沒有憂畏。

  善生!檀越(善男子,施主)應該以五事去供養沙門、婆羅門。那五事呢?第一就是身行慈,第二就是口行慈,第叁就是意行慈,第四就是以時施(依時而布施),第五就是門不製止(隨時都允許出家人之來訪)。善生!如爲檀越的話,就應用這五事去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也應該以六事去教授施主。那六事

  呢?第一就是防護施主,不令其作惡,第二就是指授其善處,第叁就是教其懷善心,第四就是使未聞的得以聞,第五就是已聞的能使其善解,第六就是開示天路(往生天道之法)。善生!像如是的,檀越恭奉沙門、婆羅門的話,則對方會安隱,而沒有憂畏。」世尊說此法後,又重說偈頌而說:

  父母爲東方師長爲南方妻婦爲西方親族爲北方

  僮仆爲下方沙門爲上方諸有長者子禮敬于諸方

  敬順不失時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軟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與人共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

  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此法在世間智者所撰擇

  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布嚴飾于床座供設上飲食

  供給所當得名稱遠流布親舊不相遺

  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于此得善譽先當習伎藝然後獲財業

  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出財未至奢當撰擇前人

  欺诳抵突者甯乞未舉與積財從小起如蜂集衆花

  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

  叁當先儲積以擬于空乏四耕田商賈擇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財寶日滋長如海吞衆流

  (以父母爲東方,以師長爲南方,以妻婦爲西方,以親族爲北方,以僮仆爲下方,以沙門爲上方。如果有長者子,能夠禮敬于諸方,敬順諸方而不失去其時的話,在其死後之時,都能往生于天界。惠施以及柔軟之言,會利人,而多所饒益

  的。同利,也就是以他人和自己同有利,所有的一切,都與人共享。這四種乃多有負荷、任重,有如車輪。世間裏,假如沒有此四事的話,就沒有甚麼孝養可言。此法在于世間,乃爲智者所撰擇的,如實行的話,就能獲得大果,其名稱會得遠流布。將床座嚴飾,供設上好的飲食,供給其所當得的,這樣,則其名稱會遠流布。)

  (親舊都不相遺,都提示其有利益之事,上下都常和同,這樣,就能得到善譽。首先應學習伎藝,然後才能獲得財業。財業既已具足,就應該要自己去守護。出財時,並不過于奢侈,應當撰擇前人〔以前人爲鑒〕,如那些欺诳抵突的人〔不老實,及凶暴的人〕,甯可求而不給與他們。積聚錢財須從小小開始,如蜂之集在于衆花那樣,財寶會日日而滋息,到頭來,都不會有損耗的。)

  (第一要食而知道止足,第二要勤修其業而不懈怠,第叁須要先儲積,以擬于空乏之時之用,第四要耕田,或作買賣,要擇地而放置畜牧,第五應當蓋起塔廟,第六應建立僧伽的房舍。在家要勤于此六業,要善修而不可失時。像如是的修業的話,則家財不會有損減,財寶會日日滋長,有如大海之吞沒衆流那樣的滾滾而來。)

  那時,善生白世尊說:「善哉!世尊!實在超過我本來的祈望,乃踰于我的父教,能使顛覆的得以仰正,幽閉的得以開啓,迷惑的得以解悟,有如冥室之點燃燈火,有目的人都得看見那樣。如來所說的,也是如是,都以無數的方便,開悟愚冥的衆生,現示清白之法。爲甚麼呢?因爲佛爲如來、至真、等正覺,因此之故,能開示,爲世間之明導。現在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願世尊聽許我在于正法當中,作爲一優婆塞(善宿男,親近叁寶,奉事叁寶,而受五戒的在家信徒)!自今日起,盡形壽(一生當中),都守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欺妄、不飲酒!」

  那時,善生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一完

  

  

《一六 善生經》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一七 清淨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