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命也就因此而延長至于五千歲。五千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于修善之故,壽命才能得以延長,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妙。到底要修那種善業呢?應當要不嫉妒,要慈心修善。于是,他們均不嫉妒,都以慈心而修善,其壽命也就因此而延長至于萬歲。
壽命萬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于修善之故,壽命才能得以延長,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妙。到底那一種可修呢?應當要修學正見,而不生顛倒爲是。于是,他們都去行持正見,而致于不顛倒,其壽命就延長至于二萬歲。壽命二萬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于修善之故,壽命才能得以延長,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妙。到底有甚麼善可修呢?應當要滅除叁不善之法。第一就是非法而淫,第二就是非法而貪,第叁就是邪見。于是,那些人就盡滅叁不善之法,其壽命也就延長而至于四萬歲。壽命四萬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修善之故,壽命才能得以延長,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妙。到底要修何善呢?應當要孝養父母,敬事師長爲是。于是,他們就開始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因此,其壽命就延長而至于八萬歲。
壽命八萬歲之時的人,女人則到了五百歲時才會嫁人。那時,人類當會有九種病,第一就是寒,第二就是熱,第叁就是饑,第四就是渴,第五就是大便,第六就是小便,第七就是欲,第八就是饕餮,第九就是老。那個時候的大地都坦然平整,並沒有溝坑、丘墟、荊棘,也沒有蚊、虻、蛇、蚖、毒蟲,瓦石、砂礫都變成琉璃,人民很熾盛,五谷都非常的平賤(多而價錢便宜),可說是豐樂極了!這時,當會起八萬大城,村與城都鄰接,雞之鳴聲都相互可以聽到。當在那個時候,會有佛陀之降世,名號爲彌勒(慈氏,名阿逸多,譯爲無能勝,爲後繼釋迦世尊的佛陀。通常都說他現在爲補處的菩薩),爲如來,至真(應供)、等正覺,佛陀應有的十號都具足,都如現在的如來之十號具足那樣。他會在于諸天、釋、梵、魔、或者是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當中,以自身而作證。證悟成道後,他當會說法,所說之法,則最初所說的也是善,中與下(後)所說之語也是善(始終都說善妙之法),義味都具足,而教人淨修梵行。有如我今天的說法那樣,上中下(初中後),均爲是真正,義味都具足,都教人清淨其梵行。他的衆弟子有無數的千萬(算不盡之多),有如我現在的弟子之數百那樣。那個時候,人民稱呼他的弟子之號,都叫做慈子,如我的弟子都號曰釋子那樣。
那時,有一位國王,名叫儴伽,爲剎帝利正式以水澆頭(灌頂即位)之種的轉輪聖王,爲典四天下(統治四天下),都以正法去治國,並沒有人不降伏的。也是具足七寶的聖王,所謂第一爲金輪寶,第二爲白象寶,第叁爲绀馬寶,第四爲神珠寶,第五爲玉女寶,第六爲居士寶,第七爲主兵寶。王也有千子,都勇猛雄烈,能抵卻外敵!那時四方都敬順,都不加兵仗,而自然的太平。那個時候,聖王乃建大寶幢(以寶珠莊嚴的竿幡)其圍爲十六尋(一尋爲八尺),直上的高度爲千尋,有千種的雜色,在嚴飾其幢。幢有百觚(梭角),觚有百枝,都是以寶縷織成的,而用衆寶間廁(交雜在其中間)。于是(經過一段時間之時),聖王乃將此寶幢廢棄,將此寶幢的寶物處理後,就布施給與沙門、婆羅門,和國內的貧窮之人,然後剃除須發,穿服叁法衣,去出家學道,而修無上之行。在用功修行後,終于在現法當中自身作證,所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之身的了。」
佛陀並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應當勤修善行,由于勤修善行之故,則壽命會延長,顔色會增益,會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也會具足。猶如諸王之順行轉輪聖王的舊法,則壽命會延長,顔色會增益,而得安隱快樂,財寶豐益,威力都具足那樣。比丘也是如是,也應當修習善法,則壽命會延長,顔色會增益,而得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也會具足。」
怎樣叫做比丘之壽命延長呢?像如是的比丘,乃修習欲定(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所謂修習欲定勤行成就之神足),而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便修成神足。也修習精進定(精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所謂修習精進定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意定(意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所謂修習意定勤行成就的神足),修習思惟定(思惟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所謂修習思惟定勤行成就的神足),都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便修習神足,就叫做比丘之壽命延長(修習欲定、精進定、意定、思惟定,就是修習四神足,而得神通威德)。甚麼叫做比丘之顔色增益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之戒律具足,而成就威儀,看見有些小罪之時,也會生大怖畏。都均等而學習諸戒,學到周滿備悉,就叫做比丘之顔色增益。甚麼叫做比丘之安隱快樂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乃斷除淫欲,離開不善之法,有覺、有觀(攝心而調和氣息),由于離(寂然不迷不亂)而生的喜、樂,而行第一禅(離生喜樂地)。其次,再進而除棄此覺與觀,內信而歡喜,斂心于專一,而爲無覺無觀,由于定而生的喜與樂,而行第二禅(定生喜樂地)。其次,再進而舍棄此種喜悅,而守護其心,而專心不亂,向知身樂,爲賢聖所求,而護念其妙樂,而行第叁禅(離喜妙樂地)。其次,再進而舍滅苦樂,先除憂喜,而爲不苦不樂,而護念清淨,而行第四禅(舍念清淨地),就叫做比丘的安隱快樂。
甚麼叫做比丘之財寶豐饒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乃修習慈心,其慈心遍滿一方,遍滿于其余的地方也是如是,而至于周遍廣普,都沒有二樣而無量(都同樣的以慈心遍滿而無量)。除棄了衆結恨,心已沒有嫉惡,而靜默慈柔,以自娛樂(慈無量心)。悲、喜、舍之心,也是同于慈心那樣的無量(慈悲喜舍爲四無量心),這叫做比丘之財寶豐饒。甚麼叫做比丘之威力具足呢?于是(像如是的),比丘乃如實而知苦聖谛(唯爲聖智所知),對于集谛、盡(滅)谛、道谛,也同樣的如實而知(如實而知道苦集滅道的四聖谛),這叫做比丘之威力具足。」
佛陀最後垂告諸比丘們說:「我現在遍觀諸有威力的衆生,都不能超過魔之力,然而漏盡(煩惱滅盡)的比丘之力,乃能勝那魔力的!」
那時,諸比丘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完
《六 轉輪聖王修行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