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七 弊宿經

  (七)弊宿經{七}

  大意:

  此經敘述迦葉童子(鸠摩羅迦葉。經文說童女迦葉,爲童子迦葉之誤),對于弊宿婆羅門之惡見邪說-斷見論。舉出十二譬喻以攻破,而說有他世,有業果之存在等事。其譬喻的種類如下:

  1.日月之喻,2.盜賊之喻,3.墜入深廁之喻。4.盲目者之喻,5.事大梵志之喻,6.鐵丸之喻,7.貝聲之喻,8.智愚二人朋友之喻,9.二隊商主之喻,10.養豬豚之喻,11.妊掃自殺之喻,12.戲丸之喻。

  弊宿婆羅門一直都在靜聽這些譬喻,在其聽到月亮之喻時,就已了解,唯欲見聞迦葉童子之辯才,藉以牢固其信解,故從始至終,都恭聆其說,聽後,即皈依佛法,而爲優婆寒。

  大意:本經敘述童女迦葉(爲童子迦葉之誤)以十二種譬喻去破斥弊宿婆羅門的斷見論,也就是破其惡見邪說,而說有他世,有業果的存在。所謂1.日月,2.盜賊,3.墮入深廁者,4.盲目者,5.事火梵志,6.鐵丸,7.貝聲,8.智愚二人朋友,9.二隊商主,10.養豬豚,11.妊婦自殺,12.戲丸等譬喻是。弊宿婆羅門聽後,說他聽說日月之喻時,就已了解,由于要徹聞童子之智慧辯才,以固其信耳。最後乃皈依佛法而爲優婆塞。

  那個時候(有一個時候),童女迦葉(爲童子迦葉,八歲出家,已得阿羅漢果的比丘),和五百名比丘遊行在于拘薩羅國,漸詣于斯波酰(憍薩羅國之一個村)-婆羅門之村,這時,童女迦葉乃休止在于斯波酰村之北方屍舍婆林裏。當時,有一位婆羅門名叫弊宿,止住在于斯波酰村。此村乃很豐樂,民衆也非常的多,樹木很繁茂。爲波斯匿王(憍薩羅國王)特別封村(由國王分割給與的村裏),賜與弊宿婆羅門,以爲梵分(所謂淨施之地,不需納稅金之地)。這位弊宿婆羅門,爲一常懷異見的人,他向人說:「並沒有他世(他界,也就是說沒有甚麼後世),也沒有更生(沒有輪回而再生爲其它的衆生),更沒有甚麼善惡的果報。」

  這時,斯波酰村的民衆聽到童女迦葉和五百名比丘,從拘薩羅國漸至于此屍舍婆林來,就自相談說而說:這位童女迦葉有很大的名聞,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爲一耆舊長宿,多聞廣博,聰明叡智,辯才應機,善于談論的比丘,現在得以拜見,不亦善哉(非常榮幸的一件事)!當時的該村的民衆,都每天按次順第的前往禮拜迦葉。那個時候,弊宿曾在高樓上面,看見村民群隊相隨(結隊成群而行),不知道到底到甚麼地方去?就問其左右的那些持傘蓋的侍從而說:「那些人爲甚麼群隊相隨而行呢?」侍者回答說:「我聽說童女迦葉曾率五百名比丘遊行至于拘薩羅國,而住在于屍舍婆林內。又聽說此人有很大的名稱。已經證得阿羅漢。是一位耆舊長宿,而多聞廣博,聰明叡智,辯才應機,善于談論的比丘。那些人們,群隊相隨而行,乃欲前詣迦葉之處,去和其相見耳。」

  這時,弊宿婆羅門就敕令侍從說:「你趕快去向他們說:『大家請等一下!當會和你們同行去看看那個人。』爲甚麼呢?因爲那個人乃爲愚惑,而欺诳世間的人,說甚麼有他世,說甚麼有更生(死後一再的轉生),說甚麼有善惡報(作善惡之因,而會受善惡的果報)。其實並沒有甚麼他世,也沒有甚麼更生,更沒有甚麼善惡的果報的。」

  當時,使者受其敕令後,就去對那些斯婆酰村的人們說:「婆羅門有話說:『你們且停一些!我會和你們同往去看看那個人!』」村人回答說:「善哉!善哉!如能趕來的話,當可以同往。」使者聽後回去報告主人而說:「那些人已暫停下來了,如可動身的話,就可以去了。」

  這時,婆羅門就由高樓下來,就令使者嚴飾其駕車,就和那些村人,被他們前後圍遶,而往詣屍舍婆林。到達後下車,行步而進詣于迦葉之處,到後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那些村人當中的婆羅門、居士,有的禮拜迦葉,然後坐下來的,有的問訊後就坐下,也有自稱其名後就坐下來的,更有叉手(合掌)後就坐下來的,有的甚至是默然而坐下來的。當時,弊宿婆羅門對童女迦葉說:「現在我欲有所問,是否有閑暇得見聽許嗎?」迦葉回答說:「隨你所問,我聽後,當會了知其問。」

  婆羅門說:「現在我的論說,就是:並沒有他世,也沒有更生,更沒有罪福的報應。你的論說是如何呢?」迦葉回答說:「我現在問你,你就隨意回答我。現在得以看見的上空的日與月,這些是此世界的呢?或者是爲他世界的呢?是人呢?是天呢?」婆羅門回答說:「日月是他世界的,並不是此世界的。是屬于天,並不是屬于人。」迦葉回答說:「由于此,可以知道,必定有他世間,也必定有更生,更有善惡的果報的。」婆羅門說:「你雖然說有他世間,也說有更生,及善惡的果報。然而如我之意見的話,這些均爲沒有的。」

  迦葉問他說:「是否有甚麼因緣(因由,道理),可以知道並沒有他世,也沒有更生,更沒有善惡的果報呢?」婆羅門回答說:「有因緣的。」迦葉問說:「由于甚麼因緣,而說沒有他世間呢?」婆羅門說:「迦葉!我有親族知識的人,遇罹困苦的疾病,我就去慰問,也對他說:

  『諸位沙門、婆羅們,都各懷異見(各人都抱著不同的見解)。而曾經說:如果有人在生之時,都行殺生、盜竊、邪淫、兩舌、惡口、妄言、绮語、貪取、嫉妒、邪見的話,在其身壞命終之後,都會墮入于地獄。我始終都不相信,爲甚麼呢?因爲到了現在,並未曾見過死後回來說他所墮入之處的人。假若有人來說他所墮入之處的話,我就必定會相信的。你現在是我所親的人,你行十惡,也很齊備(十惡都具全),假如像沙門所說的話,則你死後,必定會墮入于地獄之中,現在我是否會相信,都從你的一切而取定的。假若實在有地獄的話,你就回來對我說,使我知道有地獄之事,然後就當會相信的。』迦葉!我的那位親戚命終之後,到了現在還不回來。他是我的親戚,不應該會欺騙我,然而許允我,而卻不來。可知!並沒有甚麼後世的。」

  迦葉回答他說:「諸有智慧的人,用譬喻就得以了解,現在當爲你引喻來解答。

  譬如盜賊,都常懷奸詐,冒犯國家的禁令,而被有司伺察而得,就將他牽往王所,而白王說:『此人作賊,願王懲治他!』國王就敕令左右,系縛那個人,遍令街巷的人都知見,然後將他押載在囚車,出城外而交付給行刑的人。當時,左右的使人,就將那個賊人交付給行刑的人。那個盜賊乃用柔軟之語,對守衛的人說:『你可以放我回去看看我的諸親裏的,和他們談話辭別,然後當會回來。』到底如何呢?婆羅門!那位守衛的人是否肯放他回去嗎?」婆羅門回答說:「不可能的。」

  迦葉又說:「那些同于人類的人,都俱存在于現世,尚且不會放人,何況你的親戚,爲一十惡都備足的人,身死而命終之後,必定會墮入于地獄。地獄的鬼卒並沒有仁慈之心,同時又不是和他同類,死與生爲不同的世間,他如果用軟言去求獄鬼而說:『你暫時放我,還回人間,看看那些親族,和他們談話道別,然後當會還回

  這裏。』這,是否可得而放嗎?」婆羅門回答說:「不可能的。」迦葉又說:「以此來作爲比類,自會足以知道。爲甚麼守執其迷惑的見解,而自生邪見呢?」婆羅門說:「你雖然引此譬喻,說有他世間,但是我,仍然說沒有的。」

  迦葉又說:「你是否更有其它的因緣,可以證知沒有他世之事嗎?」婆羅門說:「我更有其余的因緣,知道沒有他世間的。」迦葉問說:「由于甚麼因緣而知道呢?」

  回答說:「迦葉!我有親戚,遇患危笃而很嚴重,我曾經去看他而對他說:『諸沙門、婆羅門,都各懷有異見,他們說有他世。說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欺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绮語、不貪取、不嫉妒、不邪見打話,在其身壞命終之時,都得往生于天上。我始終不信其言。爲甚麼呢?因爲我從來未曾看見過死後又回來,而說他所墮之處的。如果有人來說他所墮而生的地方的話,我能

  必定會相信的。現在你是我的親戚,你十善都具備,假若如沙門所說的話,則你現在命終之後,必定會生于天上。現在我會相信與否,乃從你而取決定的。如果真正有生天之報的話,你就應當必定回來告訴我,使我知道,然後我就會相信的。』迦葉!他命終之後,到了現在還不回來告訴我。他是我的親戚,不應該會欺騙我,怎麼許諾于我,而不回來告訴我呢?必定沒有他世的。」

  迦葉又說:「諸有智的人,以譬喻而得以了解的。我現在當應爲你再說譬喻。譬如有人,墮入于深廁(便所、廁所的深處),其身與首都沒溺在裏面。王曾敕令其左右,去挽引此人上來。用竹作的篦,刮其身體叁次,用澡豆淨灰(豆屑、灰粉),依次而洗個清淨,然後用香湯,沐浴其身體,用細末衆香,坌在其身上。也敕令除發師(理發師),去淨他的須發(修整須發)。又敕令左右,去重新洗沐,像如是的至于再叁。用香湯去洗,用香末去坌,乃至給他穿上名貴的衣服,以莊嚴其身。又用百味甘膳,以恣其口,將他引到高堂,以五欲給他娛樂。那個人再會還入于廁所裏嗎?」回答說:「不可能的。那個地方(指廁所)乃很臭惡,怎麼可以再還入呢?」

  迦葉說:「諸天也是同這道理的。此閻浮利地(閻浮洲,勝金洲),乃爲臭穢不淨。諸天在上面,離開這裏有百由旬(一由旬爲二哩乃至叁十裏等)之遠,諸天在那裏遙聞人臭,乃超越于廁溷的。婆羅門!你的親戚知識,具足了十善,必定會生在于天上,會以天的五欲而自娛,可說是快樂無極,怎麼又肯還回人間而來,而入于此閻浮如廁呢?」回答說:「弗也!」迦葉又說:「用此譬喻以相模擬,就可自足而知,爲甚麼還要守迷,而自生邪見呢?」婆羅門說:「你雖然引此譬喻,以明有他世,但是我猶然說沒有他世間的。」迦葉又說:「你是否更有余緣,可以引知爲沒有他世間嗎?」婆羅門回答

  說:「我更有其余的因緣,可以知道…

《七 弊宿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八 散陀那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