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集的動機,是由他而起的)。他止諸比丘們說:「你們不要憂悲。由于世尊之滅度之故,我們可得自在了!世尊在世時,常叫我們這事可行,這事不可行,真麻煩極了。自今已後,我們得以隨所欲爲了!」大迦葉聽後怅然不悅,就對大衆說:「大家趕快嚴整衣缽,速詣雙樹!趁佛還未荼毘,得見佛陀最後之場面!」大衆就依之而行。大衆經過拘屍城,渡過尼連禅河(河水流過優留毘羅村之傍,是佛六年苦行後,進入沐浴之河。然而由拘屍那竭至天冠寺之道之河爲熙連禅河。漢本之注也以尼連禅爲熙連禅,故應以熙連禅河爲正)。而到達天冠寺。到後,至阿難處,問訊後坐在一邊,而對阿難說:「我們欲當面觐見佛陀的遺身,趁今還未荼毘前,是否能如願?」阿難回答說:「佛身雖然還未荼毘,然而想觐見一事,恐怕很難了。因爲佛身已用香湯沐浴過,也已劫貝纏好,更以五百張疊如次纏緊,而放置在金棺,且置鐵椁內,再以栴檀香椁重圍在外。如這樣的重重疊疊,如儀行事已畢,故欲觐佛身,那是非常困難之事!」大迦葉雖然經叁次請求,但阿難叁次都同樣的已不可能來回答他。大迦葉即慢步向佛積處行過來。這時佛身從重椁之內伸出雙足,足有異色。迦葉見後覺得奇怪,就問阿難說:「佛身應爲金色,爲甚麼有異?」阿難回答說:「剛才有一位老婦,悲哀佛滅,而向前以手撫摩佛足,其滾落在佛足,故有異色耳」。迦葉聽後又大不悅。他向香積處禮拜佛身。這時出家在家的四衆弟子,以及諸天,都同時禮拜佛足。于是佛足即忽然不現。大迦葉即遶佛積叁匝,而以偈頌說:
諸佛無等等,聖智不可稱,無等更聖智,
我今稽首禮。無等等沙門,最上無瑕穢,
牟尼絕愛枝,大仙天人尊,人中第一雄,
我今稽首禮。苦行無等侶,離著而教人。
無染無垢塵,稽首無上尊,叁垢垢已盡,
樂于空寂行,無二無疇匹,稽首十力
尊,
遠逝爲最上,二足尊中尊,覺四谛止息,
稽首安隱智,沙門中無上,回邪令入正,
世尊示寂滅,稽首湛然,無熱無瑕郄,
其心當寂定,練除諸塵穢,稽首無垢尊,
慧眼無限量,甘露滅名稱,希有難思議,
稽首無等倫,吼聲如師子,在林無所畏,
降魔越四姓,是故稽首禮。
大迦葉有大威德,具足四無辯(法、義、辭、樂說)。他說此偈後,即見佛務積點燃火而火自動的燃起來。諸末羅們看其火焰過于猛烈,就相互言說:「現在火焰這麼熾盛,難以禁止。這樣,即荼毘的佛身,是否會消滅迨盡?大家趕快將水尋來,以便撲滅火焰!」這時笃信佛道的娑羅樹神,即以神力撲滅佛積之火(巴利本記爲天之流水,與地之湧水)。末羅們看火已滅,就又相互言說:「我們應該去采集拘屍城左右十二由句內所有的香花。以便供養佛陀的舍利!」商議既決,就依之而行。
時波婆國的末羅的民衆,聽到佛陀于雙樹間滅度等消息後,就相互言說:「我們宜于此時去求『舍利分』(舍利之分配),在本土蓋塔供養!」大家決定後,波婆國的諸未羅即下令國內嚴整象兵、馬兵、車兵、步兵等四種兵隊,到了拘屍城來。他們到後,即派遣使者而說:「我們聽聞佛陀衆佑(衆神庇佑),在此處滅度。佛陀亦是我們之師,我們因敬慕佛陀之心,欲來請求佛陀舍利,在此蓋塔供養!」拘屍城王回答說:「誠如是。但是世尊垂降于此滅度,吾國民衆自會在此蓋塔供養。雖然遠勞諸位,然而舍利分實不能外流!」同一個時候,遮羅頗國(近于摩竭陀國之一小王國)之跋羅(該國之住民之名)民衆,以及羅摩伽國(拘利族之邑)之拘利(羅摩伽國住民)民衆,毘爾提國(毘留提)之婆羅門衆,迦維羅衛國(釋尊誕生國)之釋種民衆(釋迦族),毘舍離國之離車(隸車)民衆,暨摩竭國王--阿阇世等,均因聽到如來已于拘屍城之雙樹間取入滅度,都自發自言而說:「我今應該去求舍利分!」諸國之國王,以及阿阇世王等,即下令國內嚴整四兵(象、馬、車、步),浩浩蕩蕩的都渡過恒水(恒河)。阿阇世王即勅令香姓婆羅門(教導拘留、班陀波等人民戰術之婆羅門。佛滅度時被選而將佛舍利分爲八分者),王說:「你持我名入拘屍城,問候諸末羅門之起居輕利,遊步強否?我對于諸位賢者們,每相宗敬!鄰境義和,曾無诤訟!然後對他們說:我聞如來在貴國內取入滅度。唯無上尊(佛陀)是我尊敬如天者。因此,由遠處到這裏來請求舍利分回去本土蓋塔供養。如能與我的話,當會以重寶回償!」諸末羅回答香姓說:「你說的不錯!然而世尊垂降此土,于此滅度,國內士民自當起塔供養,不敢遠勞諸位,故舍利分是不能讓你們帶回去的!」諸位國王被婉拒後,即集群臣相議,大家作偈說:
吾等和議,遠來拜首,遜言求分,如不見與。
四兵在此,不惜身命,義而弗獲,當以力取!
拘屍國也集諸群臣,也作偈說:
遠勞諸君,屈辱拜首,如來遺形,不敢相許。
彼欲舉兵,吾斯亦有,畢命相抵,未之有畏!
這時香姓婆羅門曉示衆人說:「諸位大德!長夜受過佛陀的教誡。口中誦法言,心內服仁化,一切衆生爲的是追求心安理得。如爲了佛舍利而诤,即會相互殘害。如欲以如來之遺形爲廣益,即舍利現在于此,應該平均分配奉回,才是上策!」大家聽後,都非常的贊同其說,而就地商
議,當場酙酌堪以分配舍利的人物。大家一致認爲以香姓婆羅門之仁智足以擔任其事!諸國之國王就任命香姓婆羅門而說:「請爲我們均分佛陀的舍利爲八份!」香姓聽從諸王之命,即詣舍利之處,行禮如儀後,徐步向前,首先將「上牙」取出放在一處,然後遣使交代說:「你齋佛陀上牙至阿阇世王處」(巴利本無上牙此舉)。又吩咐使者說:「你向大王傳我的話:『大王起居輕利,遊步強耶?舍利還未分配就緒,抱歉得很!現在先將如來上牙呈奉大王,並可供養,以慰企望。等到明星出現時,舍利就能分配妥當,屆時自當奉送』」。使者依令,就到阿阇世王處,將香姓交代下來之語,一一禀告大王。香姓婆羅門即以一瓶,納入舍利差不多一石更量(巴利本無明示分量),將舍利均分爲八分後,告諸大家說,「願大家各奉一分,回皈各處,自蓋塔廟供養」。大家都非常的滿意,而聽從其分配!
這時有畢村(摩利耶族所居的地名)
之人,向衆人說:「願乞地上焦炭,回皈蓋塔供養」。大家都同意其請。拘屍國人得舍利分後,即在其土起塔供養。而波婆國、遮羅國、羅摩伽國、毘留提國、迦維羅衛國、毘舍離國等人,以及摩竭國之阿阇世王等,得舍利分後,各皈其國蓋塔供養。香姓婆羅門即持舍利瓶回去起塔供養。畢缽村人即收拾地上焦炭回去。當此時也,佛陀的舍利,已蓋有八個塔。第九塔爲之瓶塔,第十塔即爲炭塔。第十一就是佛陀在世時的發塔(巴利本無發塔之文)。
佛陀到底是在甚麼時候誕生的?甚麼時候出家(諸本缺此句)?甚麼時候成道?甚麼時候滅度的呢?其答案如下:是沸(曉)星出時誕生,沸(晚)星出時出家,沸(曉)星出時成道,沸(曉)星出時滅度!(此段巴利本缺,頌亦缺)
偈頌說:
何等生二足尊?何等出叢林苦?
何等得最上道,何等入涅槃城?
沸星生二足尊,沸星出叢林苦,
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涅槃城。
八日如來生,八日佛出家,
八日成菩提,八日取滅度。
八日生二足尊,八日出叢林苦,
八日成最上道,八日入泥洹城。
二月如來生,二月佛出家,
二月成菩提,二月取涅槃。
二月生二足尊,二月出叢林苦,
二月得最上道,二月入涅槃城。
娑羅花熾盛,種種光相照,
于其本生處,如來取滅度,
大慈般涅槃,多人稱贊禮,
盡度諸恐畏,決定取滅度!
《二 遊行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