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 典尊經

  (叁)典尊經{五}

  大意

  裏面以執樂天的般遮翼子(奏樂神)親聞帝釋天之談話內容,向佛報告之記事爲始。佛陀聽完其報告後,即對般遮翼子開始說教。佛陀說:記事中之大典尊確爲釋迦牟尼我。也就是佛陀肯定其記事中之佛陀的本生譚。佛陀並說大典尊雖有大威德,能教化諸弟子,但不及于我現在對諸弟子們之教化(因大典尊雖度很多出家的弟子,也爲他們開導,惟所說之教,至高只能得生梵天,故不是究竟道)。我(指佛陀自己)現在是爲諸弟子們說得究竟道究竟梵行、究竟安隱,令皈涅槃!般遮翼子的談話概要如下:

  1.般遮翼子于佛所,說淨修梵行所得的果報--五福(天壽、天色、天名稱、天樂、天威德)。

  2.帝釋天贊歎佛德,對諸天說如來之無等法。

  3.說亘于叁世,一時只有一佛出現之思想。

  4.梵天王之化身,五角髻(頭上五角髻)童子之出現于虛空,帝釋天之聽如來八無等法(八聖道)。然後童子即說大典尊之故事來曆。

  5.大典尊和梵天相見,說淨修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和梵童子相見,而說世之不淨,以及出家修道等事。

  5.說七大王、七大居士(七位富豪婆羅門)、七百梵志(七百位婆羅門)、四十夫人等,與八萬四千人遂俱出家,而遊行諸國,廣弘道化,多所饒益。並就大典尊即今釋迦文佛等事,而請教佛陀之本生詳是否實事。

  大意:本經敘述般遮翼子(執天樂的天神)將親聞梵天與帝釋天,在忉利天共議之事,向佛報告的事緣爲始,然後佛陀乃告訴般遮翼子:有關于記事中的大典尊,正是釋迦牟尼我,而肯定世尊的本生譚,不過當時的大典尊的威德,還是不能達到徹底教化其弟子們的能事,佛陀現在才能爲諸弟子說盡究竟道、究竟梵行、究竟安隱,使他們趣至于涅槃。

  像如是的經教,乃爲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羅閱祇(王舍城)的耆阇崛山(靈鹫山,位于王舍城的東北),和大比丘衆,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

  那時,執樂天的天神,般遮翼子(南傳爲樂神之子五髻,般遮譯爲五),在于夜間靜寂無人的時候,放出大光明,照耀于耆阇崛山,到了佛所住的地方而來。到達後,就將其頭面禮拜于佛足,然後站立在于一邊。這時,般遮翼白世尊說:「昨天(前些日),梵天王(初禅主),曾經到過忉利天(叁十叁天,第二層天),和帝釋天(忉利天主)共議。我乃親從他們的談話中聽到其論議,現在是否可以向世尊您報告嗎?」佛陀說:「你欲說的話,便可以把它說出來。」

  般遮翼說:「有一個時候,忉利天的諸天們,都集聚在于法講堂(善法堂,忉利天主施教之堂),有所講論(在議論一些事)。那時,四天王(第一層天,居于須彌山的東西南北的四方,已爲佛教的護法神),都隨著自己的方面,各各都當著其應坐的座位而坐。

  提帝賴咤天王(持國天)在于東方而坐,其面乃向于西方,帝釋天就在于其前面。毗樓勒天王(增長天)坐在于南方,其面乃向于北方,帝釋天就在其前面。毗樓博叉天王(廣目天)乃坐在于西方,其面向于東方,帝釋天則在其前面。毗沙門天王(多聞天)乃在于北方而坐,其面乃爲南向(向于南),帝釋天就在于其前面。這時,四天王都皆先坐定後,然後我才坐下來。

  又有其余的大神天,都爲從前在于佛所,去淨修過梵行(清淨之行),他們命終之後,乃轉生在于忉利天,使那些諸天們,增益其五福:第一就是天壽,第二就是天色(天神的色相莊嚴),第叁說是天的名稱,第四就是天樂(諸天的快樂),第五就是天的威德。這時,諸忉利天,都踴躍歡喜而說:『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阿須倫爲阿修羅,譯爲非天。諸天都慶喜同類的諸善神的增益,而阿修羅的惡類則爲漸漸的減少)。

  那時,釋提桓因(帝釋天)知道諸天人都有歡喜心,就爲了忉利諸天們作偈頌而說:

  忉利諸天人帝釋相娛樂禮敬于如來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壽色名樂威于佛修梵行故來生此間

  複有諸天人光色堪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複殊勝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樂禮敬于如來最上法之王

  (忉利天的諸天人們,和帝釋我,都相娛樂,都禮敬于如來,禮敬于最上的法之王〔如來爲法王〕。諸天們都受佛的教化的影響,而具有了天福、天色、天名稱、天樂、天威的五福。都在于佛所修持梵行,因此之故,才來生到于此天上之間的。)

  (又有諸天人,他們的光色都非常的巍巍〔高大〕。佛陀的有智慧的弟子,生在于這裏,又爲殊勝的了。忉利天的諸天們,以及釋提桓因我,都思惟此事,而自樂,而禮敬于如來,禮敬于最上之法的王!)

  那時,忉利天的諸天們,聽此偈頌之後,又加倍的歡喜,都不能製抑其歡喜之心,都增益諸天衆,而減損阿須倫之衆。釋提桓因(帝釋天)看見忉利天的諸天之歡喜悅豫的情景,就告訴他們說:『諸位賢尊!你們頗欲聽聞如來的八種無等法(沒有比類之法,最優勝之法)嗎?」忉利天的諸天們說:『願樂欲聞。』(非常歡喜,願意聽說)。

  帝釋天告訴他們說:『你們要谛聽!要注意的聽!聽後要善思念其意義。諸位賢尊們!如來乃具有了至真、等正覺,等等十尊號。不管是過去,是未來,是現在,郡看不見有這樣的如來、至真,十號都具足,如佛陀的。佛法的微妙,善能講說,爲智者所行的這種法,並不能看見到在過去、未來、現在的世間裏,有如此微妙之法,有如佛陀所說的。佛陀乃由此法,自己去覺悟,而通達無礙,以此而自娛樂,並不看見過在過去、未來、現在當中,有能夠對于此法,自己去覺悟,去通達而無礙,以此爲自己的娛樂,有如佛陀那樣的。諸位尊賢!佛陀以此法自己去覺悟後,也能以此法去開示涅槃(寂滅,證悟)的徑路,教人親近而漸至,而入于寂滅(涅樊)。譬如恒河之水與炎摩之水(恒河的上流的別名),此二河之水都並流,而流入于大海那樣。佛陀也是如此這般的善能開示涅槃的徑路,教人親近而漸至,而入于寂滅。並不看見過在過去、未來、現在的世間當中,有人能開示涅槃的徑路,有如佛陀那樣的。

  諸位尊賢!如來乃能成就和他同樣的證悟的眷屬,如剎帝利(王種、武士階級)、婆羅門(淨裔、神職人物)、居士(在家有力勢的人)、沙門(本爲宗教生活的遊行者)當中,有智慧的人,均爲是如來所能成就的眷屬。並不看過在過去、未來、現在世當中,能成就其眷屬,有如佛陀的人。諸位尊賢!如來乃能成就大衆的,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並不看見過在過去、未來、現在的大衆的成就者當中,有如佛陀那樣的。諸位尊賢!如來乃言與行都相應,所言的,都如其行,所行的,都如其言。像如是的,則爲法法成就。並不看見過在過去、未來、現在當中,有人能言行相應,法法成就,有如佛陀的。諸位尊賢!如來乃多所饒益,多所安樂,用慈悲心去利益天與人,並不看見過在過去、未來、現在當中,有人能多所饒益,多所安樂,有如佛陀的。諸位尊賢!這就是如來的八無等之法!』(八種無與倫比之法)。

  這時,忉利天的諸天們,乃作如是之言說:『假若使世間有八佛之出現的話,當會大增益于諸天衆,而會減損阿須倫衆的。』同時,忉利天又說:『且擱置八佛的出世之事,就是正使七佛,或六佛,乃至于二佛出現于世間的話,也就能大大的增益諸天衆,大大的減損阿須倫衆,何況有八佛之多呢?』這時,釋提桓因(帝釋天)告訴諸忉利天的天衆說:『我乃親自從佛聽聞,親自從佛領受:欲使同一時間,有二位佛陀之出現于世間,乃無有是處(不會有此道理的),但使如來如能久在于世間的話,就會有多所慈愍,多所饒益,天人都能獲安,也就是能大增益諸天衆,而大大的減損阿須倫衆。』」

  這時,般遮翼白佛說:「世尊!忉利天的諸天,所以會集聚于法講堂(善法堂)之上的,都共議思惟,稱量觀察,有所教令的,然後乃爲四天王而說,四天王受教之後,各當其位而坐,他們坐後不久之時,有大異光(廣大的光明),普照于四方。這時,忉利天們看見這種光明後,都大爲驚愕,都發言說:『現在有這異光,是否將有甚麼怪異之事呢?』諸大神天之有威德的,也都驚怖而說:『現在有這異光,是否有甚麼怪異之事嗎?』

  這時,大梵天王,即化作一位童子,其頭上有五角之髻(又作般遮翼),在于大衆的上面的虛空而立,其顔貌很端正,超絕于他衆,其身爲紫金色,而蔽諸天之光(諸天之光明均被攝于其光之中)。當時,忉利天的天衆,並不站立去迎接,也不恭敬他,又不請他就座。這時,梵童子,乃隨其所詣而坐,坐後,乃生起欣悅的心情。譬如剎帝利王之以淨水澆在于頭上之種(灌頂而正式成爲王的儀式),而登王位之時,乃會踴躍歡喜那樣(禁不住其喜悅)。他到這裏來坐不久,又自變化其身,化作爲童子之像。其頭上有五角髻,在于大衆的上面之虛空中而坐,譬如力士之坐于安座,嶷然而不動那樣。他乃作偈頌而說:

  忉利諸天人帝釋相娛樂禮敬于如來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壽色名樂威于佛修梵行故來生此間

  複有諸天人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複殊勝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樂禮敬于如來最上法之王

  (語譯如前)

  這時,諸忉利天的諸天們,對童子說:

  『我們聽到帝釋天之稱說如來的八無等法後,乃歡喜踴踴躍,乃不能自勝。』(不能抑住其喜悅的心情)。當時,梵童子乃對忉利天的諸天說:『甚麼叫做如來的八無等之法呢?我也願樂聽聞其詳。』這時,天帝釋就爲了童子,而講說如來的八種無與倫等之法(八無等法)。忉利天的諸天,和童子聽後,都倍複歡喜,都不能自勝。可說是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的了。那個時候,童子看見諸天這麼歡喜,又增欣喜踴躍,就告訴忉利天的天衆們說:『你們欲聽聞另有一類的八無等法嗎?』諸天們說:『善哉!願樂欲聞。』…

《叁 典尊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四 阇尼沙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