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 典尊经

  (三)典尊经{五}

  大意

  里面以执乐天的般遮翼子(奏乐神)亲闻帝释天之谈话内容,向佛报告之记事为始。佛陀听完其报告后,即对般遮翼子开始说教。佛陀说:记事中之大典尊确为释迦牟尼我。也就是佛陀肯定其记事中之佛陀的本生谭。佛陀并说大典尊虽有大威德,能教化诸弟子,但不及于我现在对诸弟子们之教化(因大典尊虽度很多出家的弟子,也为他们开导,惟所说之教,至高只能得生梵天,故不是究竟道)。我(指佛陀自己)现在是为诸弟子们说得究竟道究竟梵行、究竟安隐,令皈涅槃!般遮翼子的谈话概要如下:

  1.般遮翼子于佛所,说净修梵行所得的果报--五福(天寿、天色、天名称、天乐、天威德)。

  2.帝释天赞叹佛德,对诸天说如来之无等法。

  3.说亘于三世,一时只有一佛出现之思想。

  4.梵天王之化身,五角髻(头上五角髻)童子之出现于虚空,帝释天之听如来八无等法(八圣道)。然后童子即说大典尊之故事来历。

  5.大典尊和梵天相见,说净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和梵童子相见,而说世之不净,以及出家修道等事。

  5.说七大王、七大居士(七位富豪婆罗门)、七百梵志(七百位婆罗门)、四十夫人等,与八万四千人遂俱出家,而游行诸国,广弘道化,多所饶益。并就大典尊即今释迦文佛等事,而请教佛陀之本生详是否实事。

  大意:本经叙述般遮翼子(执天乐的天神)将亲闻梵天与帝释天,在忉利天共议之事,向佛报告的事缘为始,然后佛陀乃告诉般遮翼子:有关于记事中的大典尊,正是释迦牟尼我,而肯定世尊的本生谭,不过当时的大典尊的威德,还是不能达到彻底教化其弟子们的能事,佛陀现在才能为诸弟子说尽究竟道、究竟梵行、究竟安隐,使他们趣至于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为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罗阅祇(王舍城)的耆阇崛山(灵鹫山,位于王舍城的东北),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

  那时,执乐天的天神,般遮翼子(南传为乐神之子五髻,般遮译为五),在于夜间静寂无人的时候,放出大光明,照耀于耆阇崛山,到了佛所住的地方而来。到达后,就将其头面礼拜于佛足,然后站立在于一边。这时,般遮翼白世尊说:「昨天(前些日),梵天王(初禅主),曾经到过忉利天(三十三天,第二层天),和帝释天(忉利天主)共议。我乃亲从他们的谈话中听到其论议,现在是否可以向世尊您报告吗?」佛陀说:「你欲说的话,便可以把它说出来。」

  般遮翼说:「有一个时候,忉利天的诸天们,都集聚在于法讲堂(善法堂,忉利天主施教之堂),有所讲论(在议论一些事)。那时,四天王(第一层天,居于须弥山的东西南北的四方,已为佛教的护法神),都随着自己的方面,各各都当着其应坐的座位而坐。

  提帝赖咤天王(持国天)在于东方而坐,其面乃向于西方,帝释天就在于其前面。毗楼勒天王(增长天)坐在于南方,其面乃向于北方,帝释天就在其前面。毗楼博叉天王(广目天)乃坐在于西方,其面向于东方,帝释天则在其前面。毗沙门天王(多闻天)乃在于北方而坐,其面乃为南向(向于南),帝释天就在于其前面。这时,四天王都皆先坐定后,然后我才坐下来。

  又有其余的大神天,都为从前在于佛所,去净修过梵行(清净之行),他们命终之后,乃转生在于忉利天,使那些诸天们,增益其五福:第一就是天寿,第二就是天色(天神的色相庄严),第三说是天的名称,第四就是天乐(诸天的快乐),第五就是天的威德。这时,诸忉利天,都踊跃欢喜而说:『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阿须伦为阿修罗,译为非天。诸天都庆喜同类的诸善神的增益,而阿修罗的恶类则为渐渐的减少)。

  那时,释提桓因(帝释天)知道诸天人都有欢喜心,就为了忉利诸天们作偈颂而说:

  忉利诸天人帝释相娱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王

  诸天受影福寿色名乐威于佛修梵行故来生此间

  复有诸天人光色堪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复殊胜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王

  (忉利天的诸天人们,和帝释我,都相娱乐,都礼敬于如来,礼敬于最上的法之王〔如来为法王〕。诸天们都受佛的教化的影响,而具有了天福、天色、天名称、天乐、天威的五福。都在于佛所修持梵行,因此之故,才来生到于此天上之间的。)

  (又有诸天人,他们的光色都非常的巍巍〔高大〕。佛陀的有智慧的弟子,生在于这里,又为殊胜的了。忉利天的诸天们,以及释提桓因我,都思惟此事,而自乐,而礼敬于如来,礼敬于最上之法的王!)

  那时,忉利天的诸天们,听此偈颂之后,又加倍的欢喜,都不能制抑其欢喜之心,都增益诸天众,而减损阿须伦之众。释提桓因(帝释天)看见忉利天的诸天之欢喜悦豫的情景,就告诉他们说:『诸位贤尊!你们颇欲听闻如来的八种无等法(没有比类之法,最优胜之法)吗?」忉利天的诸天们说:『愿乐欲闻。』(非常欢喜,愿意听说)。

  帝释天告诉他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意义。诸位贤尊们!如来乃具有了至真、等正觉,等等十尊号。不管是过去,是未来,是现在,郡看不见有这样的如来、至真,十号都具足,如佛陀的。佛法的微妙,善能讲说,为智者所行的这种法,并不能看见到在过去、未来、现在的世间里,有如此微妙之法,有如佛陀所说的。佛陀乃由此法,自己去觉悟,而通达无碍,以此而自娱乐,并不看见过在过去、未来、现在当中,有能够对于此法,自己去觉悟,去通达而无碍,以此为自己的娱乐,有如佛陀那样的。诸位尊贤!佛陀以此法自己去觉悟后,也能以此法去开示涅槃(寂灭,证悟)的径路,教人亲近而渐至,而入于寂灭(涅樊)。譬如恒河之水与炎摩之水(恒河的上流的别名),此二河之水都并流,而流入于大海那样。佛陀也是如此这般的善能开示涅槃的径路,教人亲近而渐至,而入于寂灭。并不看见过在过去、未来、现在的世间当中,有人能开示涅槃的径路,有如佛陀那样的。

  诸位尊贤!如来乃能成就和他同样的证悟的眷属,如剎帝利(王种、武士阶级)、婆罗门(净裔、神职人物)、居士(在家有力势的人)、沙门(本为宗教生活的游行者)当中,有智慧的人,均为是如来所能成就的眷属。并不看过在过去、未来、现在世当中,能成就其眷属,有如佛陀的人。诸位尊贤!如来乃能成就大众的,所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并不看见过在过去、未来、现在的大众的成就者当中,有如佛陀那样的。诸位尊贤!如来乃言与行都相应,所言的,都如其行,所行的,都如其言。像如是的,则为法法成就。并不看见过在过去、未来、现在当中,有人能言行相应,法法成就,有如佛陀的。诸位尊贤!如来乃多所饶益,多所安乐,用慈悲心去利益天与人,并不看见过在过去、未来、现在当中,有人能多所饶益,多所安乐,有如佛陀的。诸位尊贤!这就是如来的八无等之法!』(八种无与伦比之法)。

  这时,忉利天的诸天们,乃作如是之言说:『假若使世间有八佛之出现的话,当会大增益于诸天众,而会减损阿须伦众的。』同时,忉利天又说:『且搁置八佛的出世之事,就是正使七佛,或六佛,乃至于二佛出现于世间的话,也就能大大的增益诸天众,大大的减损阿须伦众,何况有八佛之多呢?』这时,释提桓因(帝释天)告诉诸忉利天的天众说:『我乃亲自从佛听闻,亲自从佛领受:欲使同一时间,有二位佛陀之出现于世间,乃无有是处(不会有此道理的),但使如来如能久在于世间的话,就会有多所慈愍,多所饶益,天人都能获安,也就是能大增益诸天众,而大大的减损阿须伦众。』」

  这时,般遮翼白佛说:「世尊!忉利天的诸天,所以会集聚于法讲堂(善法堂)之上的,都共议思惟,称量观察,有所教令的,然后乃为四天王而说,四天王受教之后,各当其位而坐,他们坐后不久之时,有大异光(广大的光明),普照于四方。这时,忉利天们看见这种光明后,都大为惊愕,都发言说:『现在有这异光,是否将有甚么怪异之事呢?』诸大神天之有威德的,也都惊怖而说:『现在有这异光,是否有甚么怪异之事吗?』

  这时,大梵天王,即化作一位童子,其头上有五角之髻(又作般遮翼),在于大众的上面的虚空而立,其颜貌很端正,超绝于他众,其身为紫金色,而蔽诸天之光(诸天之光明均被摄于其光之中)。当时,忉利天的天众,并不站立去迎接,也不恭敬他,又不请他就座。这时,梵童子,乃随其所诣而坐,坐后,乃生起欣悦的心情。譬如剎帝利王之以净水浇在于头上之种(灌顶而正式成为王的仪式),而登王位之时,乃会踊跃欢喜那样(禁不住其喜悦)。他到这里来坐不久,又自变化其身,化作为童子之像。其头上有五角髻,在于大众的上面之虚空中而坐,譬如力士之坐于安座,嶷然而不动那样。他乃作偈颂而说:

  忉利诸天人帝释相娱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王

  诸天受影福寿色名乐威于佛修梵行故来生此间

  复有诸天人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复殊胜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王

  (语译如前)

  这时,诸忉利天的诸天们,对童子说:

  『我们听到帝释天之称说如来的八无等法后,乃欢喜踊踊跃,乃不能自胜。』(不能抑住其喜悦的心情)。当时,梵童子乃对忉利天的诸天说:『甚么叫做如来的八无等之法呢?我也愿乐听闻其详。』这时,天帝释就为了童子,而讲说如来的八种无与伦等之法(八无等法)。忉利天的诸天,和童子听后,都倍复欢喜,都不能自胜。可说是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的了。那个时候,童子看见诸天这么欢喜,又增欣喜踊跃,就告诉忉利天的天众们说:『你们欲听闻另有一类的八无等法吗?』诸天们说:『善哉!愿乐欲闻。』…

《三 典尊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四 阇尼沙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