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 典尊经▪P2

  ..续本文上一页(愿意!很乐意听闻其详!)

  童子告诉他们说:『你们如乐意听闻的话,就请注意的听!要真实的纳受!当会为你们说。』然后就告诉诸天而说:『如来在往昔为菩萨之时,在所生之处,乃为聪明多智的。诸位贤尊们!当知!在久远的过去之时,世间有一位大王,名叫地主,其第一太子名叫慈悲。大王的大臣名叫典尊,典尊大臣有一位儿子名叫焰鬘。慈悲太子有朋友,其朋友也和六剎利大臣(六位王种出身的大臣)为朋友。地主大王,欲进入深宫去作游戏娱乐之时,就将国事委付给与典尊大臣,然后才入深宫去作倡伎乐,去五欲(对于眼等五感官而起的欲)而自娱乐。这时,典尊大臣欲治理国事之时,都先问其孩子,然后才作决断,对于有所处分(刑罚)之事,也先问其孩子。

  后来典尊大臣,忽然命终而离世。其时,地主大王听到其命终的消息后,乃愍念哀伤,抚膺(拍胸)而说:『咄哉!(怪叫之声)何辜(有甚么罪业)而失去了国家的良辅呢?」慈悲太子乃自念而说:大王失去了典尊大臣,正以此事而在忧苦,现在我乃应该去谏劝大王,不可为了大臣之死亡而生忧苦才是。为甚么呢?因为典尊大臣有一位公子,名叫焰鬘,其聪明智慧的程度,乃超过其父亲,现在可以征召他,请他协助治理国事。这时,慈悲太子就这样的往诣王所,就将其上面所想之事,禀白其父王。大王听到太子之语后,就命召焰鬘,而告诉他说:我现在将您填补为卿父的地位,授你以宰相之印。那时焰鬘接受相印后,大王就欲入后宫,就又付托其治国的大事。

  这时,宰相焰鬘,对于治理国事,乃非常的明白。其父亲先前所为之事,焰鬘也都知道,父亲所不及之事,焰鬘也非常的清楚。后来,其名称乃流闻于海内,天下都称他为大典尊。当时的大典尊,后来乃作如是之念:现在地主大王的年龄已朽迈,残龄的寿命已不多,如果以太子绍继王位的话,并不是为难的一件事。我现在宁可先去对那六位剎帝利大臣说:现在地主大王已经朽迈,残余的寿命已不多了,如果以太子绍继王位的话,那是不会有甚么困难之事(顺理成章之事)。君等(您们)也当会别封王土的。如居位之日,请不可把我忘掉!

  这时,大典尊就往诣六位剎帝利大臣,而告诉他们说:诸位君侯!当知!现在地主大王已经朽迈,残余的寿命已不多了,如果以太子来绍继王位的话,并不会有甚么困难之事。您们可以去向太子表白此意:我们和尊(您)同生(年龄差不多,也是同为王族出身),从幼小时就为知旧(亲爱的友伴),您有苦时,我们也为您之苦而苦,您有乐的话,我们也和您同乐(同甘共苦)。现在大王已经衰老,年龄已朽迈,残余的寿命已不多了,现在太子您来绍继王位的话,并不会有甚么困难之事。您假如登位的话,当应封国土给我们。这时,六位剎帝利大臣听他的话后,就往诣太子,去说如上之事。太子回报说:假若我登位的话,列土封国,当会更与谁呢?(除了您们之外,还有谁呢?必定会封国土给您们的。)

  当时,大王在于不久之时,忽然大告驾崩,国内的大臣就随拜太子,即大王的正位。王登位后,乃默自思念:现在应该立一位室相,应该以先王的准则为准。又自思念:到底那一位堪能当此大任呢?正应委任此位给大典尊吧!这时,王乃慈悲,就告诉大典尊而说:『我现在封你就于宰相之位,授给印信,您应当勤劳忧念,综理国事。』这时,大典尊听王的教言后,就接受印信。王每次将入宫时,都常以后事(综理国事)付托给大典尊。

  大典尊又自念而说:我现在应该往诣六位剎帝利之处,去问他们是否还忆记从前所约之言?就这样的往诣剎帝利大臣之处而说:『您们现在还能忆记从前所约之言吗?现在太子已经登上王位,隐处在深宫,以五欲自娱乐。您们现在可往问国王而说:王居天位,以五欲自娱乐,宁(是否)又能忆起从前所说之言吗?』这时,六位剎帝利听此语后,就往诣王所,仰白大王而说:『大王居在天位,以五欲自娱乐,是否又能忆起往昔所说之言吗?所谓:列土封邑,还有谁能当之?』大王说:『我不会忘记往昔之言的。所谓:列土封邑,非卿而谁?(列土封邑之事,除了你们之外,还有谁呢?唯有你们才有之事。)」王又自念:此阎浮提(胜金洲,南赡部洲)的土地,内广外狭(北广南狭),谁能分此国土为七分呢?又自念而说:唯有大典尊乃能分此土地的工作。就告诉他说:你去分此阎浮提的土地,使它成为七分。

  这时,大典尊听王令,就去进行分割国土之事。王所治的城,以及村、邑、郡、国,都悉皆部分,六剎帝利之国,也分部给他们。王对于此事,乃自庆喜而说:我的愿已经完成了。这时,六剎帝利又自庆幸而说:我们的愿已经达成了。能够成就此大业,乃为大典尊之力的。六剎利王又自思念:我们的国家刚建立,当然须要一位宰辅的大臣,到底谁能堪任呢?如大典尊的话,就当使用他,请他通领国事。那时,六剎利王就命令大典尊,告诉他而说:我们的国家,须要一位宰相,你当为我们通领国事。于是,六国都各授相印给大典尊。

  这时,大典尊受相印后。六王入后宫去游观娱乐时,都均以国事付托给大典尊。大典尊综理七国的大事,没有不成办的。这时,在国内有七位大居士,大典尊也为他们料理家务,又能教授七百位梵志,教他们讽诵经典。七王敬视大典尊宰相,有如神明那样,国内的七居士视他如大王,七百位梵士视他如梵天。这时,七位国王、七大居士、七百位梵志,都皆自念而说:大典尊相爷,常常和梵天相见,和梵天相言谈、坐起,非常的亲善。

  这时,大典尊乃默识七王、七居士、七百梵志的心意,所谓我乃常常和梵天相见,和梵天相言谈、坐起(同坐同起)。然而我实在并不看见过梵天,也不和他相互言谈,不可餐默(不可以默默的纳受此饫闻),不可以虚受此称誉。我也曾经听过诸位先宿(从前的宿德)说:在于夏季四个月(一年分为夏季、雨季、冬季,南传为雨季四个月),闲居于寂静之处,去修学四无量(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的话,梵天就会降下,就会和他相见。现在我宁可修学四无量,使梵天降下,共相得以谒见也未可知?于是,大典尊就到七王之处,而白王说:『唯愿大王顾临国事!我欲在于夏季的四个月里,修学四无量。』七王告诉他说:『正是时候了。』(宜知是时)。大典尊相,又告诉七居士们说:『你们应该各勤己务。我欲在于夏季的四个月中修学四无量。」居士们说:『诺!(好的!)宜知是时(正是时候了)。』又告诉七百位梵志说:『你们应当勤于讽诵,要转相教授,我欲在于夏季的四个月里修习四无量。』梵志们说:『诺!(好的!)现在大师!宜知是时(应该知道时宜)。』

  这时,大典尊就在于其城东,建造一闲静之室,在于夏季四个月,就在于那个地方休止,而修四无量,然而那位梵天,仍然不降下来。大典尊自念而说:我曾经听闻先前的宿旧(长老)说:在于夏季四个月,修学四无量的话,即梵天会降下而出

  现。现在却寂然,聊无髣髴(好像一点也没有动静)。这时,大典尊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出其静室,在于露天的地面而坐。坐下来不久之时,有大光明出现,大典尊就默念而说:现在这异光,是否为梵天将欲降下来的瑞相吗?

  这时,梵天王即化为一童子,为五角髻,在于大典尊的上面的虚空而坐,大典尊看见后,即说偈颂而说:

  此是何天像在于虚空中光照于四方如大火积燃

  (这是那一位天尊在于虚空中?其光明乃普照于四方,有如大火积之燃烧那样呢?)

  这时,梵童子,也用偈回答而说:

  唯梵世诸天知我梵童子其余人谓我祀祠于大神

  (唯有梵天界的诸天,知道我就是梵童子。其余的人,都说我为奉祀在于祠庙里的大神)。

  这时,大典尊又用偈报告而说:

  今我当谘承奉诲致恭敬设种种上味愿天知我心

  (现在我应该要谘承〔请教〕,要奉您的教诲,而致于恭敬您。因此,而设种种的上味,愿梵天您,知道我的诚心。)

  这时,梵童子又用偈回答而说:

  典尊汝所修为欲何志求今设此供养当为汝受之(大典尊!你所修之行,到底是有甚么志求呢?现在你所设的这种供养,当会为你而纳受它。)

  又告诉大典尊而说:『你如果有所询问的话,就在于此自恣之日(夏安居的终日,使诸清众,如有所犯之罪,就在于此日自举出来,以便忏悔灭罪)提出来问,当会为您解说。』这时,大典尊就自念而说:我现在当问现在之事呢?或者问未然之事好呢?又自念而说:现在世的现在之事,有甚么可问的呢?当问未然的幽冥之事为是。就向梵童子,用偈请问而说:

  今我问梵童能决疑无疑学何住何法得生于梵天

  (现在我要请问梵童子您!能决断疑问而致于无疑之地。到底要学住于甚么法,才能得生于梵天呢?)

  这时,梵童子又用偈回答而说:

  当舍我人想独处修慈心除欲无臭秽乃得生梵天

  (当应除断自我的人想〔我执,我所执〕。应独自于静处而修慈心。应除弃欲贪,使其无臭秽,这样乃能得以生在于梵天的。)

  这时,大典尊听此偈后,就自念而说:梵童子所说之偈,乃教我应该要除弃臭秽。然而我不能了解此义,现在应该更问他。这时,大典尊就又用偈而问说:

  梵偈言臭秽愿今为我说谁开世间门堕恶不生天

  (梵童子您所说之偈所谓的臭秽,愿您现在为我解说!到底是谁开着世间之门,而堕入于恶业,而不能生天的呢?)

  这时,梵童子又用偈回答说:

  欺妄怀嫉妒习慢增上慢贪欲瞋恚痴

  自恣藏于心

  此世间臭秽今说令汝知此开世间门堕恶不生天

  (会欺妄人,会怀嫉妒于人,习惯于憍慢、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的人,贪欲、瞋恚、愚痴的人,自恣而藏于心的人,这些都是世间的臭秽,现在说给你知道,这些人正是开世间之门,而堕落于恶道,而不能生在于天界的人。)

  这时,大典…

《三 典尊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四 阇尼沙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