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依此類推,其余識等有支也就同樣不可能存在了。
依彼有性生 彼無此不有
有無即有爲 無爲乃涅槃
(原譯:依彼有性生,彼無此不有。有性及無性,爲無爲涅槃。)
某法以及依靠某法而産生的有實法,不但彼法不存在,從不存在的彼法而生的此法也不會存在。
有實法與無實法二者,即爲有爲法;而無爲法,也就是涅槃。
諸法因緣生 分別爲真實
佛說即無明 發生十二支
將從因緣而生的諸法,分別執著爲真如法性。佛陀就將此作法,稱之爲“無明”。從無明當中,就産生了十二緣起有支。
見真知法空 則不生無明
此即無明滅 故滅十二支
如果能證悟諸法自性爲空,則因爲現見真如的緣故,所以就不會生起蒙昧無明,這就是無明的毀滅;(因爲無明已經毀滅的緣故,)則從已經毀滅的無明中所産生的所有十二有支也一並毀滅。
行如尋香城 幻發及陽焰
水泡水沫幻 夢境旋火輪
(原譯:行如尋香城,幻事及陽焰,水泡與水沫,夢境旋火輪。)
爲什麼呢
如果詳細觀察就可以了知,諸行如同尋香城、如同幻覺、如同陽焰、如同(具眼翳者所見之)毛發,還如同水泡、水沫、幻術、夢境以及旋火輪等等,因此,其自性必然爲空性。如果能善加了知(這一切),則不會産生無明。
無少自性法 亦非無有法
以從因緣起 法無法皆空
(此偈頌在藏文原版中缺漏。現依據龍樹菩薩自釋略作解釋:如果仔細抉擇,則既不可能存在少許具有自性的法,也不可能存在少許無有自性的法。因爲有自性的法與無自性的法,都是從因緣而生的緣故,所以全都是空性。)
以此一切法 皆是自性空
故佛說諸法 皆從因緣起
因爲一切諸法都以自性而空,所以無等善逝佛陀殷重地告誡世人:只有自緣而生、本體爲空,並且寂滅一切有無戲論,才是諸法的實相。
勝義唯如是 然佛薄伽梵
依世間名言 施設一切法
在勝義中,一切緣起諸法都只可能是自性爲空、無有戲論。但薄伽梵世尊針對世間人,依靠世俗名言,假立了紛纭繁雜的一切諸法。
不壞世間法 真實無可說
不解佛所說 而怖無分別
既不破壞從世間角度所宣說的諸法,而于真實性中卻未曾宣說過任何法。因爲不能解悟如來所宣說的這些道理,彼等愚夫就會對(如來)所說的這些無有汙垢、不可言說、無有分別、無有法相的境界,生起恐怖之心。
依彼有此生 世間不可壞
緣起即無性 甯有理唯爾
雖然不破壞“依靠彼法而産生此法”的世間所成之理,但是,凡是依緣而生之法,其自性都不可能存在。而所謂不存在的自性,“又怎麼可能存在呢
”真理必定是這樣!
于具信求真 以理類推者
宣說無依法 離有無寂滅
(原譯:正信求真實,于此無依法,以正理隨求,離有無寂滅。)
對于具有正信,精勤尋求真實之義,並且于此所說能以正理類推的人們,(佛陀)又宣說了無所依之法,(以便其)能舍離有性無性二者,從而獲得寂滅。(5)
了知此緣起 遮遣惡見網
斷除貪嗔癡 趨無染涅槃
用這些(諸法)僅爲緣起的道理,就能夠遮遣一切惡見之網,因爲這種人能夠斷除貪嗔癡的緣故,所以能不染諸垢而獲得涅槃。
《七十空性論》,由聖者阿闍黎龍樹菩薩圓滿撰著完畢,並由譯師旬呢卻[童勝]、念達馬紮[盛稱]以及庫•尊珠雍中(6)所譯之詞義善錄而成。
依照前譯派譯師意西得[智軍]等所譯之(龍猛菩薩)自釋本所作之此釋文,是由前輩諸大菩薩譯師之敬隨者——貧僧先潘囊瓦恭書而成。願吉祥!
重校于2007年12月11日
(1)此處與法尊法師所譯的龍樹菩薩《自釋》說法不同,《自釋》譯爲“彼業應無苦異熟果”,望斟酌。
(2)此處與法尊法師所譯的龍樹菩薩《自釋》說法不同, 《自釋》譯爲“諸行從業及煩惱爲因而生”,望斟酌。
(3)此處藏文原文,與法尊法師所譯的龍樹菩薩《自釋》說法不同,因《自釋》觀點比較容易理解,故未改偈頌,並將其注釋內容加入()內,望斟酌。
(4)此處藏文原文,與法尊法師所譯的龍樹菩薩《自釋》說法不同,因《自釋》觀點有一定道理,故未改偈頌,並將其注釋內容加入()內,望斟酌。
(5)此處與法尊法師所譯的龍樹菩薩《自釋》說法不同,《自釋》中爲“若成就正信勤求真實,于此所說都無所依之法,能以正理隨求、隨欲者,則能遠離有性、無性而得寂滅。”望斟酌。
(6)庫•尊珠雍中:阿底峽尊者叁大主要弟子之一。
《七十空性論略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