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二十六課▪P3

  ..續本文上一頁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上師在講《廣傳》時,雖然有時候時間特別短,但若上師在課堂上流淚等,即示現非常起信心或起悲心,所有人的相續都能得到改變。比如:佛陀太偉大了,衆生太可憐了,這樣的信心和悲心都油然而生,而且一生中也無法改變。上師在講勝義空性或大圓滿直指心性的法要時,好多弟子當下都認識了心的本性。當然,這也是本頌要求上師一定要講勝義和世俗兩方面法的原因。對真正的大聖者或有修證的上師來講,哪怕他講很短的語言,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只要我們好好依靠他們的教言,就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現在很多法師都在講,很多人也在聽,但起到這樣作用的不知有多少。

  其實,只要能如此傳法,弟子的身心逐漸就會有所改變,甚至平時也能安住于禅宗所謂的話頭等佛教境界當中。以前有一位女人,她的財富、地位、權力、相貌都非常不錯,但她始終郁郁寡歡、特別傷心,因爲她連談心的對境都沒有,別人都看不慣她。後來她去拜見無德禅師,她說:我很想變成一個有魅力的人,但人人都討厭我,您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禅師說:你平時應多講一些禅語、多聽一些禅音、多做一些禅事、多用一些禅心,這樣就會變成一個有魅力的人。她問:什麼叫多說一些禅語呢?禅師說:你平時說話要說實在的語言、利他的語言、真實的語言。然後她問:什麼叫聽禅音呢?禅師說:你經常聽到的毀謗或辱罵你的粗魯語言,要把它們當作禅宗的妙音來對待。她又問:什麼是做禅事呢?禅師說:你要做布施、慈善、服務別人等有意義的事情。她又問:什麼是禅心呢?禅師回答:就是凡夫聖者平等和包容一切的心。(其實,世俗中利益他衆的心和勝義中平等空性的心,就是所謂的禅心。)後來她也變成了一位很好的修行人。

  可見在生活中,我們的身口意千萬不要表現出天對我也不公平、地對我也不公平、所有人和非人對我也不公平的態度。如果天天都將器情世間當作怨仇一樣來對待,那就不是很好。其實,只要能將上師所講的教言用在生活中,就不會有不能接受而非常痛苦的事。如果有一些不公平,就想是前世業力所致;如果有一些快樂,就想是佛菩薩的加持……這是世俗方面的修法。如果從勝義來講,就是一切都是空性的,不應有絲毫執著。

  當然,在行持勝義方面的見修時一定要注意。現在有些密宗行人,只是會背、會說一些特別高深的密宗術語,然後就在行爲上膽大妄爲,比如雙運、降伏等,這就不合理。禅宗當中也是,有些人在參話頭方面一點基礎都沒有,但他卻敢胡作非爲,其實這叫狂禅。現在有些人就這樣可怕,連基本的因果觀念都沒有,卻敢實施超凡的行爲。其實,凡夫人直接用這樣的法語,是違背佛法規律的。因此,大家千萬不要成爲狂密者或狂禅者,否則就像《定解寶燈論》所說那樣(3):行持誹謗因果的瘋狂行爲的緣故,這樣的人就是癫狂者,並非真正的修行人。

  然而,真正有境界的人絕不會做違背佛法的事。以前,漢地公認的大成就者——彌勒菩薩的化現傅大士說:“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若沒有超勝的境界,空手怎能把鋤頭、步行怎能騎水牛,人從橋上過又怎能橋流水不流?但很多人包括我們在內,可能都不理解。甚至有人聽到這樣的語言還會毀謗:說這話的人連基本的生活現象都不懂。其實,這與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論》中所講的,以空性除斷邊、以顯現除常邊的教理非常相似(4)。

  總而言之,作爲上師,一定要把空性法門和方便法門結合起來宣講。如果剛開始就講空性,世俗法全部否定,那對空性根機的人來講會有利益,但對方便根機的人來講,恐怕就不能接受。有些上師一直講方便法,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怎樣念咒語等,但從來不提及空性。雖然這對方便根機的衆生暫時有利,但沒有提及空性的原因,他們相續中的輪回之根也不可能斷掉。所以這兩個法門結合起來宣說非常重要。

  醜二、如是宣說之贊歎:

  

此行善海說法月,衆生皈處友軍所,

  

依慧洲導欲利者,日燈說勝法不亂。

  本頌用大量比喻贊歎前面所講那樣的,世俗法和勝義法都會講的,對弟子相續真的有一些幫助的善知識。在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和《如意寶藏論》中,也大量引用《華嚴經》等經典中的教證來贊歎上師。究其原因,這是因爲上師無比難得、珍貴的緣故。

  首先是“海”,指上師的智慧、悲心像大海那樣深廣無邊。其次是“說法月”,就像清涼的月光能遣除世間熾熱的痛苦一樣,上師通過說法能遣除弟子相續中的黑暗,從而獲得光明。再次是“衆生皈處”,指上師是遣除痛苦,帶來暫時、究竟利益的真正依處;除此之外,其他世間的軍隊、大船、老師等都不是真正的皈依處。下面是“友軍”,指依靠上師的教言能獲得真正涅槃的大快樂,所以叫友軍。再下是“所”,指上師是遣除苦因、苦本的處所。所謂“依”,則指趨向菩提的所依。所謂“慧”,指依靠上師能辨別利害關系,所以是智慧者。下面是“洲”,指上師是漫漫苦海無邊衆生的解脫洲,就像大海中的洲島一樣。“導欲利者”,指上師就像商主一樣,能引導衆生獲得暫時、究竟的利益。然後是“日”,遣除人我執而成爲日輪。“燈”,遣除法我執而成爲正法明燈。“說勝法不亂”,指依四無礙解能一心不亂地爲衆生宣說無比殊勝的空性法。當然,就像麥彭仁波切在《攝功德寶經釋》中所說那樣,有些比喻也可從其他角度來解釋。但不管怎麼樣,通過以上比喻的學習,我們就能了知,在世間中上師最偉大。

  《華嚴經》雲:“善知識者,長諸善根;譬如雪山,長諸藥草。”這是用雪山來比喻的。在本經中,還用大海、猛火、須彌山、蓮花、明月、日輪等來比喻善知識(5)。的確,在世間中善知識非常值得贊歎。但這不能僅在口頭上說:上師!您就像紅太陽一樣。而應從內心深處對上師的功德、事業生起定解,比如:對整個世界的衆生來講,如果沒有善知識,他們將特別可憐。我獨自一人在屋子裏看書時,經常想起上師們對我們幫助很大:如果他們沒有出世,或他們在顯現上也跟其他無明愚癡的衆生一樣——不能爲我們宣說解脫道,那我們將不斷沈溺在輪回中,極其可憐!

  因此,只要我們能從善知識傳講佛法讓自相續有所改變這個層面來思維,就能生起知恩報恩的心。雖然有些人認爲:在這個世界上,父母對我最有恩德,或領導、家人等對我恩德最大,但這只不過是從世間某一個層面來講。如果全面衡量,上師給我們講一句法的恩德,我們生生世世也不能回報。所以大家都要有感恩報恩之心,還應經常贊歎上師,千萬不要聽法後對上師不恭敬。

  聽說有些人在聽了很多年法後,對上師退失信心,還到各處去毀謗,這很不好。其實,真的要在一個人身上找毛病,誰都可以找得到。不要說我們這些人,連佛陀的身上,邪見者也可找到毛病。因此,得過法的人一定不能這樣。

  有一位上師在他的傳記中引用《大悲白蓮經》的教證(6)說:作爲修行人,即使上師的行爲不如法,也應生起信心。比如上師以前是出家人,後來還俗了,還俗後他還經常帶著孩子川流不息地到各個酒家去喝酒,對這樣的行爲我們也不能毀謗,而應生起信心。爲什麼呢?因爲他在如來的教法中出過家,在此賢劫必定會獲得涅槃。所以,即使上師真的有一些不如法的行爲,作爲有法恩的人也應該恭敬,而不應口口聲聲都毀謗。

  現在社會很複雜,很多人都不懂佛理,所以不但不用《華嚴經》中這些非常好的比喻,反而將其他一些特別難聽的比喻,加在上師和道友身上進行毀謗,這非常可惜!因爲,在短暫的人生中,用這些語言來造彌天大罪根本沒有必要。所以,以後一定要對所有有法緣的上師恭敬贊歎。前兩天也講了,包括講一堂課的輔導員,也應永遠把他當作自己的根本上師那樣來對待。爲什麼呢?因爲他口裏面給我們說的法,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佛法,這非常有價值。所以大家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

  好,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大乘莊嚴經論》雲:“調靜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覺真善說法,悲深離退減。”

  (2)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發殊勝菩提心》。

  (3)《定解寶燈論》雲:“或者如同下續部,貪執取舍之同時,行持等性取舍行,雙運降伏酒肉等。

  未證瘋狂之行爲,豈非成爲呵責處?”

  (4)《叁主要道論》雲:“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爲邊執見所奪。”

  (5)《大方廣佛華嚴經》雲:“複次,善男子:善知識者,長諸善根;譬如雪山,長諸藥草。善知識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納衆流。善知識者,是功德處;譬如大海,出生衆寶。善知識者,淨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煉真金。善知識者,出過世法;如須彌山,出于大海。善知識者,不染世法;譬如蓮華,不著于水。善知識者,不受諸惡;譬如大海,不宿死屍。善知識者,增長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圓滿。善知識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識者,長菩薩身;譬如父母,養育兒子。”

  (6)《大悲經》雲:“阿難,我爲一切天人教師,憐愍一切諸衆生者。于當來世法欲滅時,當有比丘、比丘尼,于我法中,得出家已,手牽兒臂,而共遊行;從酒家至酒家,于我法中作非梵行;彼等雖爲以酒因緣,于此賢劫,一切皆當得般涅槃。”

  

《般若攝頌釋 第二十六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