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六课▪P3

  ..续本文上一页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上师在讲《广传》时,虽然有时候时间特别短,但若上师在课堂上流泪等,即示现非常起信心或起悲心,所有人的相续都能得到改变。比如:佛陀太伟大了,众生太可怜了,这样的信心和悲心都油然而生,而且一生中也无法改变。上师在讲胜义空性或大圆满直指心性的法要时,好多弟子当下都认识了心的本性。当然,这也是本颂要求上师一定要讲胜义和世俗两方面法的原因。对真正的大圣者或有修证的上师来讲,哪怕他讲很短的语言,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好好依靠他们的教言,就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现在很多法师都在讲,很多人也在听,但起到这样作用的不知有多少。

  其实,只要能如此传法,弟子的身心逐渐就会有所改变,甚至平时也能安住于禅宗所谓的话头等佛教境界当中。以前有一位女人,她的财富、地位、权力、相貌都非常不错,但她始终郁郁寡欢、特别伤心,因为她连谈心的对境都没有,别人都看不惯她。后来她去拜见无德禅师,她说:我很想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但人人都讨厌我,您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禅师说:你平时应多讲一些禅语、多听一些禅音、多做一些禅事、多用一些禅心,这样就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她问:什么叫多说一些禅语呢?禅师说:你平时说话要说实在的语言、利他的语言、真实的语言。然后她问:什么叫听禅音呢?禅师说:你经常听到的毁谤或辱骂你的粗鲁语言,要把它们当作禅宗的妙音来对待。她又问:什么是做禅事呢?禅师说:你要做布施、慈善、服务别人等有意义的事情。她又问:什么是禅心呢?禅师回答:就是凡夫圣者平等和包容一切的心。(其实,世俗中利益他众的心和胜义中平等空性的心,就是所谓的禅心。)后来她也变成了一位很好的修行人。

  可见在生活中,我们的身口意千万不要表现出天对我也不公平、地对我也不公平、所有人和非人对我也不公平的态度。如果天天都将器情世间当作怨仇一样来对待,那就不是很好。其实,只要能将上师所讲的教言用在生活中,就不会有不能接受而非常痛苦的事。如果有一些不公平,就想是前世业力所致;如果有一些快乐,就想是佛菩萨的加持……这是世俗方面的修法。如果从胜义来讲,就是一切都是空性的,不应有丝毫执著。

  当然,在行持胜义方面的见修时一定要注意。现在有些密宗行人,只是会背、会说一些特别高深的密宗术语,然后就在行为上胆大妄为,比如双运、降伏等,这就不合理。禅宗当中也是,有些人在参话头方面一点基础都没有,但他却敢胡作非为,其实这叫狂禅。现在有些人就这样可怕,连基本的因果观念都没有,却敢实施超凡的行为。其实,凡夫人直接用这样的法语,是违背佛法规律的。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成为狂密者或狂禅者,否则就像《定解宝灯论》所说那样(3):行持诽谤因果的疯狂行为的缘故,这样的人就是癫狂者,并非真正的修行人。

  然而,真正有境界的人绝不会做违背佛法的事。以前,汉地公认的大成就者——弥勒菩萨的化现傅大士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若没有超胜的境界,空手怎能把锄头、步行怎能骑水牛,人从桥上过又怎能桥流水不流?但很多人包括我们在内,可能都不理解。甚至有人听到这样的语言还会毁谤:说这话的人连基本的生活现象都不懂。其实,这与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所讲的,以空性除断边、以显现除常边的教理非常相似(4)。

  总而言之,作为上师,一定要把空性法门和方便法门结合起来宣讲。如果刚开始就讲空性,世俗法全部否定,那对空性根机的人来讲会有利益,但对方便根机的人来讲,恐怕就不能接受。有些上师一直讲方便法,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怎样念咒语等,但从来不提及空性。虽然这对方便根机的众生暂时有利,但没有提及空性的原因,他们相续中的轮回之根也不可能断掉。所以这两个法门结合起来宣说非常重要。

  丑二、如是宣说之赞叹:

  

此行善海说法月,众生皈处友军所,

  

依慧洲导欲利者,日灯说胜法不乱。

  本颂用大量比喻赞叹前面所讲那样的,世俗法和胜义法都会讲的,对弟子相续真的有一些帮助的善知识。在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和《如意宝藏论》中,也大量引用《华严经》等经典中的教证来赞叹上师。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上师无比难得、珍贵的缘故。

  首先是“海”,指上师的智慧、悲心像大海那样深广无边。其次是“说法月”,就像清凉的月光能遣除世间炽热的痛苦一样,上师通过说法能遣除弟子相续中的黑暗,从而获得光明。再次是“众生皈处”,指上师是遣除痛苦,带来暂时、究竟利益的真正依处;除此之外,其他世间的军队、大船、老师等都不是真正的皈依处。下面是“友军”,指依靠上师的教言能获得真正涅槃的大快乐,所以叫友军。再下是“所”,指上师是遣除苦因、苦本的处所。所谓“依”,则指趋向菩提的所依。所谓“慧”,指依靠上师能辨别利害关系,所以是智慧者。下面是“洲”,指上师是漫漫苦海无边众生的解脱洲,就像大海中的洲岛一样。“导欲利者”,指上师就像商主一样,能引导众生获得暂时、究竟的利益。然后是“日”,遣除人我执而成为日轮。“灯”,遣除法我执而成为正法明灯。“说胜法不乱”,指依四无碍解能一心不乱地为众生宣说无比殊胜的空性法。当然,就像麦彭仁波切在《摄功德宝经释》中所说那样,有些比喻也可从其他角度来解释。但不管怎么样,通过以上比喻的学习,我们就能了知,在世间中上师最伟大。

  《华严经》云:“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这是用雪山来比喻的。在本经中,还用大海、猛火、须弥山、莲花、明月、日轮等来比喻善知识(5)。的确,在世间中善知识非常值得赞叹。但这不能仅在口头上说:上师!您就像红太阳一样。而应从内心深处对上师的功德、事业生起定解,比如:对整个世界的众生来讲,如果没有善知识,他们将特别可怜。我独自一人在屋子里看书时,经常想起上师们对我们帮助很大:如果他们没有出世,或他们在显现上也跟其他无明愚痴的众生一样——不能为我们宣说解脱道,那我们将不断沉溺在轮回中,极其可怜!

  因此,只要我们能从善知识传讲佛法让自相续有所改变这个层面来思维,就能生起知恩报恩的心。虽然有些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我最有恩德,或领导、家人等对我恩德最大,但这只不过是从世间某一个层面来讲。如果全面衡量,上师给我们讲一句法的恩德,我们生生世世也不能回报。所以大家都要有感恩报恩之心,还应经常赞叹上师,千万不要听法后对上师不恭敬。

  听说有些人在听了很多年法后,对上师退失信心,还到各处去毁谤,这很不好。其实,真的要在一个人身上找毛病,谁都可以找得到。不要说我们这些人,连佛陀的身上,邪见者也可找到毛病。因此,得过法的人一定不能这样。

  有一位上师在他的传记中引用《大悲白莲经》的教证(6)说:作为修行人,即使上师的行为不如法,也应生起信心。比如上师以前是出家人,后来还俗了,还俗后他还经常带着孩子川流不息地到各个酒家去喝酒,对这样的行为我们也不能毁谤,而应生起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如来的教法中出过家,在此贤劫必定会获得涅槃。所以,即使上师真的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作为有法恩的人也应该恭敬,而不应口口声声都毁谤。

  现在社会很复杂,很多人都不懂佛理,所以不但不用《华严经》中这些非常好的比喻,反而将其他一些特别难听的比喻,加在上师和道友身上进行毁谤,这非常可惜!因为,在短暂的人生中,用这些语言来造弥天大罪根本没有必要。所以,以后一定要对所有有法缘的上师恭敬赞叹。前两天也讲了,包括讲一堂课的辅导员,也应永远把他当作自己的根本上师那样来对待。为什么呢?因为他口里面给我们说的法,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佛法,这非常有价值。所以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好,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大乘庄严经论》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

  (2)见《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发殊胜菩提心》。

  (3)《定解宝灯论》云:“或者如同下续部,贪执取舍之同时,行持等性取舍行,双运降伏酒肉等。

  未证疯狂之行为,岂非成为呵责处?”

  (4)《三主要道论》云:“了知以现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

  (5)《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善知识者,是功德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善知识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华,不著于水。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圆满。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6)《大悲经》云:“阿难,我为一切天人教师,怜愍一切诸众生者。于当来世法欲灭时,当有比丘、比丘尼,于我法中,得出家已,手牵儿臂,而共游行;从酒家至酒家,于我法中作非梵行;彼等虽为以酒因缘,于此贤劫,一切皆当得般涅槃。”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六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