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容易觀,再過二十年,在座的很多道友也會離開人間,即使沒離開人間,也不可能一直呆在這個道場。
現在我們學院中,二十多年前的僧人基本上看不到了,有些已經去世了,有些已經離開了。那天我跟幾個道友談論,發現好多都是新來的,根本不認識。中午供齋的時候,我想找個熟悉的僧人一起吃飯,但到處找也找不到,全是陌生的面孔。在座的老常住可能也有這種感覺,七八年前的道友,現在幾乎都沒有了。包括我座下的“講考班”,死的死、走的走,也不斷地在換。有人跟我說要把這些人定下來,不要經常換人。然而沒辦法,無常本來就是這樣,每個人的身體和心識在刹那遷變。所以無常很容易修!
第十四修法終
(1)可以是《開顯解脫道》中的皈依偈,也可以是其他傳承上師以金剛語造的皈依偈。
(2)兩手搭在兩膝上,就像無垢光尊者像的姿勢一樣。
前行實修法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傳講
丙五、觀死亡不定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我們壽命的本質是無增唯減,刹那刹那趨近死亡。比如能活50歲的人,50年的時光日夜減少,一天也不可能增加。過了一天,壽命就減少一天;過了一小時,也就減少一小時;乃至一分一秒……壽命漸漸終結。
只因衆生愚癡,才不懂這個道理,認爲過年時好高興,全家歡聚一堂,殊不知往死亡更邁進一步。誠如《妙法蓮華經》所形容的,房屋外面都起火了,可屋裏的孩童還在開心地玩耍,根本不知瞬間就會有滅頂之災。
因此,我應當清楚地了知:如同花鼠正在啃維系生命的草繩一樣,這短短的生命終有一天會走到盡頭。可是我卻掉以輕心,好像能活幾千年一樣,一直爲未來作著打算,從不觀察這個道理。(所以,噶當派的好多大德都說:無常觀修不好的人,修行絕對不成功。原因就在這裏。)其實,雖然死處無定、死緣衆多,我以後會在哪裏死、以何因緣而死,現在茫無所知,但有一點可以確信:我決定會死,而且這個時間很快。因此,我應當有被判死緩者度年如日的恐懼,一定要抓緊時間趕快修行,現在不修更待何時?
以前藏傳佛教、漢傳佛教的很多大德,因把無常修得好,每天都不會懈怠。不像我一樣,經常睡覺或散亂。所以,我要從心裏生起無常的觀念,尤其是死期不定和死事決定,對此應反反複複地思維。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五修法終
丙六、觀有爲法自性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總的觀想柱子、瓶子等一切有爲法(1),全是因緣和合而成,最後會統統毀滅,沒有一個常有不變。分別觀想人壽無常,不管活70年還是100年,身心聚合的五蘊遲早會各自分散。
比方說,以前的城市、寺院再繁榮昌盛,最後也將毀于一旦,化爲廢墟。像印度的那爛陀寺,如今只留下荒廢的牆壁,此外根本見不到昔日的輝煌;還有古代的皇宮禁苑,也只剩下點滴殘迹可去追憶。我的身心也是同樣,身體如同城市,心如同城中之人,只是暫時積聚在一起的,早晚都會分離。
因此,詳詳細細審查之後,我一定要觀無常,從內心中深刻地去思維。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六修法終
丙七、觀驟然死緣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燃燒的燈火本是無常法,不可能呆很長時間,很快就會燃盡,若突然爲風所吹,則刹那就會熄滅。同樣,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雖說現在人壽百歲,但真正活到100歲的屈指可數,若突然出現猛烈的病魔、車禍、火災等橫死外緣,則刹那也無有自由存留。
我也不例外,不一定何時就會出現此種情景,很可能沒有壽終正寢,便中間出現違緣而橫死、暴死。如今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我以後會不會成爲其中一員?也未可知。既然生命如此無常短暫,我從現在起必須要精進修持正法。
【提示語】:
無常修得好一點,肯定會成爲好修行人,但若無常修得不好,修什麼法都會“明日複明日”。我認識的有些居士,真的很可憐,每天都以特別忙爲借口,把自己的修行往後推,與山上的修行人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希望你們每個人,山上也好、山下也好、山腰也好,從現在開始,應以無常的鞭子來鞭策自己,該修行的必須要修。否則,很多人就像父母不在身邊的小孩,每天只會偷懶懈怠,根本沒有自製力,非要上師或道友在旁邊督促才肯修。對小孩來說,自願做作業的很少,父母在的話,不讓出去玩、不讓看動畫片,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趴在桌上寫幾個字。凡夫人也是這樣,自願想好好修行的寥寥無幾。所以,大家要祈禱上師叁寶,有一種監督自己的能力,要觀無常,好好地修行!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七修法終
丙八、觀獨自離世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任何一個衆生,最終都要離開人間,步入後世之道,生而不死的絕對沒有。到了那時,身臥最後的床榻,享用最後的衣食,言說最後的話語,必須放下眷屬、受用、親友等一切的一切,獨自前往後世。這樣的時刻何時到來,誰也無法確定。(我每次一出去,就擔心再也回不來了,這是自然而然的,也許是從小觀無常的緣故,也許是膽子比較小。哪怕一晚上不回家,也會想:今天要不要准備一下?所有的事情是不是最後一次了?)
倘若沒有學過無常,一旦死亡降臨,就會極爲難忍、特別害怕。而學過這種法的人知道,世間所有衆生都在不斷地前往這一條路,沒有什麼可怕的,自己早有死亡的准備,到時就能安住在境界中。所以,不信佛的大學教授跟信佛的文盲老太太相比,死的時候還是有很大差別。
既然我不一定何時就會出現此情此景,所以,現在必須趕緊修持正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八修法終
丙九、觀時代士夫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百年以前的人及動物等有情,現在幾乎一無所剩,如今人間的大多數衆生,百年之後也會所剩無幾。(我們今天在座的幾百個人,再過一百年後還能剩下多少?不要說一百年,就算再過二十年,相當一部分也會離開人間。二十多年前,我寺廟來學院參加法會的有六十多人,不久前重新統計了一下,現在好像只剩下十二個了。在短短的二十年中,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均已辭世,所以無常並非幾百年後才出現,它的到來非常快速。)未來的一切衆生皆是如此。我也不能超越此規律。
想想自己的家庭,原來的家長是父親那一輩,後來又換成下一輩,再過一段時間,可能他們也都換完了。我從前出生地方的鄰居熟人、親朋好友、門犬牲畜、怨家仇敵、兄弟姊妹等,許多已不在人世。一一觀察之後便會明白,我在這世上呆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應當修行佛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十九修法終
丙十、觀無可信賴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無論是高山、海底、虛空等處的衆生,人也好、動物也好,動物裏的水族也好、飛禽也好,最終無一不爲死亡所害。
衆生有壽終正寢的因時而死,也有暴死、橫死的非時而死,尤其是人間死緣危害更多,甚至吃飯、穿衣、走路、睡覺等生緣,有時候也能轉化爲死緣。(那天有位法師說:“我晚上身體不好,一直喘不過氣來,早上能醒過來,真的感覺很稀有。”也許是山上比較缺氧,也許是無常觀得太好了,他每天早上醒來,都覺得:“多麼稀有啊!”噶當派的格西都會這樣,但我們可能沒有這麼高的境界。)
所以,我的壽命無可信賴,不要認爲自己永遠不死,而應常常憶念死期無定——死緣如此之多,我何時會死呢?
若能生起這樣的無常觀,肯定不會懶惰、懈怠、散亂,修行勢必會成功。這也是噶當派和甯瑪派上師們的教言。
後行:回向善根。
第二十修法終
丙十一、觀外緣不定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即便無有突然性的暴死、橫死,但死主也如落日之陰影般降臨,一天比一天接近。很多人認爲,過年很快樂、過生日很快樂,其實沒什麼可快樂的,過了一年,就離死亡更近了一步。
從外緣上來講,損害生命的因緣也極多,諸如刀兵、毒害、地水火風的災難、怨敵、病、魔,甚至日常行爲中的衣食不當,也會變成死亡之因。正如《寶鬘論》所言:“常住死緣中,如狂風中燈。”
既然生因少之又少,那我何時會死呢?(若一直這樣想,就會對修法有緊迫感,最終生起無常的境界。)
後行:回向善根。
第二十一修法終
丙十二、觀勵力希求而修無常: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誠心觀修不管到哪裏去,可能都會面臨死亡。比如說,放假離開學院時,應想:“我會死在路上,或死在漢地吧。”去往某地,以及上臺階、進屋子時,也想:“我可能會死在這裏吧。”住于旅店、住別人家裏,要想:“我會死于此處吧。”吃飯、散步、睡眠、做事時,都想:“這也許是我此世最後一次行爲。”因此,我恒時應情不自禁地唯一觀修死亡。
【提示語】:
以前的高僧大德都是這樣,時時會憶念:“我明天肯定死。”“明年肯定不存在了。”那天我遇到一位上師,他就說:“我明年肯定不存在。”我開玩笑道:“您十年前也是這麼說的。這是修無常的標志,明年您肯定還存在。”
真的,修無常的時候,應該要這樣觀想,如此一來,對修法定有非常大的幫助。否則,像現在世間人一樣,常常計劃自己十年後幹什麼、二…
《前行實修法(第一修法~第五十五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