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刺痛之相爲“識蘊”。有了這樣的五蘊,世間上的一切痛苦,都會以整體性的方式由自己領受。
因此,爲了斷除此等痛苦,我必須獲得無漏之聖者智慧。
後行:回向善根。
第叁十五修法終
丁五、非天之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非天(阿修羅)的痛苦:
阿修羅的嫉妒心極爲粗重。在自己的範圍內,區域與區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總是相互殘害、身心不甯,始終在戰火紛飛中過日子。
與天人之間,因不能堪忍天人的福德,也屢屢發動戰爭。由于天人財富、受用盡善盡美,一切所需都是從如意樹上生出,而如意樹的樹根居然長在自己境內……在無法容忍的惡心驅使下,阿修羅身披盔甲、手持兵刃,與天人決一死戰。
假如轉生于阿修羅中,就如鍋中炒谷物般,一瞬間的快樂也沒有,恒時感受痛苦。因此,我必須勤修斷除輪回的甚深寂滅之法。
後行:回向善根。
第叁十六修法終
丁六、天人之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天人的痛苦:如果轉生于天界,也沒有快樂可言。天界分爲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的天人,盡管享受一些安樂,然而死亡時以神通觀察,得知往昔的福德耗盡,後世不幸將墮入惡趣,于是在七天中感受死墮的痛苦,此苦比魚在熱沙上翻滾之苦更爲劇烈。
色界、無色界衆生,雖享受片刻的禅定安樂,但善業逐漸窮盡後,也將因惡業墮入惡趣感受痛苦。
有些人渴望轉生天界、升天成仙,這種想法不合理,因爲天界終究不能超離行苦、變苦。所以,爲了擺脫六道輪回,我今必須勤修正法,以獲得永無改變的究竟解脫之樂。
【提示語】:
修出離心非常重要。所謂的出離心,不僅僅是對今生的地位、名聲等不去追求,包括來世轉生到天界,也覺得沒有實在意義。這樣一來,對今生來世的一切有漏法會斷除貪執,唯一希求的就是解脫,完全離開叁界輪回、證得佛菩薩果位,才是自己最究竟的目標。如同監獄裏的犯人,不但不希求這個監獄的生活,而且其他監獄的生活,他也根本不求,一心想的就是得到釋放。
這一點相當關鍵!我曾遇到過很多寺院裏的人,他們修行只是坐禅,但不求出離輪回的話,最多只是得個人天福報,沒有什麼意義。所以,目標一定要搞清楚。
後行:回向善根。
第叁十七修法終
丙叁、推理今生來世: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如今已得暇滿人身並且自由自在時,身體上落一個火星、刺入一根小針尚且不能忍受,輕微的寒熱、饑渴、疲勞之苦也無法堪忍,那麼死後墮入地獄、餓鬼、旁生的痛苦又如何能受得了?現在一天中生病的痛苦也不能忍受,又如何能堪忍無邊輪回的痛苦?既然輪回的痛苦如是可怕,不論轉生何處都沒有快樂,那我一定要厭離輪回、希求解脫。
後行:回向善根。
第叁十八修法終
乙四(業因果)分叁:一、不善業;二、善業;叁、思維一切皆爲業之自性。
丙一(不善業)分叁:一、身不善業;二、語不善業;叁、意不善業。
丁一、身不善業: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身不善業,有殺生、不與取、邪淫叁種。
觀想以殺生之業所感,無論轉生于何處,皆是多病短命,所生的環境極爲粗糙,到處是深谷險地等危害生命的地方,其異熟果是感受叁惡趣的痛苦;
以不與取之業所感,會轉生到屢遭霜凍冰雹、饑荒災害、貧窮落後的惡劣環境中,其異熟果也是墮入叁惡趣,尤其是餓鬼道中;
以邪淫之業所感,夫妻不和、怨敵衆多,生于荒涼、肮髒之地,其異熟果也是感受惡趣之苦。
因此,從今以後,我必須斷除身體的叁種不善業。
後行:回向善根。
第叁十九修法終
丁二、語不善業: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以妄語所感,今生會遭受種種毀謗,常受到他人欺騙;
以離間語所感,眷屬朋友不和合,即使發自內心想饒益別人,別人也把你看成仇敵;
以粗語而感,經常遭到別人攻擊、挖苦,所聞之語皆不悅耳,許多語言成爲互相爭論之因;
以绮語所感,語言沒有份量,常常顛倒錯亂,不被別人接受,或者就算自己是好心好意,但別人聽起來卻是另一種感覺。
若造此等惡業,則必定墮入惡趣感受痛苦,即使從中解脫轉爲人身,也會招致諸多不悅意。因此,我必須斷除語言的四種不善業。
【提示語】:
我常見到一些道友和發心人員很苦惱,覺得周圍有那麼多壞人,天天誹謗、欺騙、侮辱自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不斷攻擊他一樣。其實也不能這麼想,應當意識到是自己往昔說話不注意,今生才導致了如此果報。
現在城市裏的人,哪怕是跟朋友吃一頓飯,也全部具足了四種惡語,這樣確實沒有意義。所以我很羨慕昔日的高僧大德,他們胸口雖沒挂大大的“止語”二字,卻能時時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像我們道友,胸口在“止語”,嘴巴卻說個不停,這樣是沒有必要的!
後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修法終
丁叁、意不善業: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以貪心所感,所想不能如願以償、稱心如意,而且不願接受的許多事常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以害心所感,恒時擔驚受怕、恐怖不安,心不能安定下來;
以邪見所感,轉生爲不信因果、恒持常斷見的惡劣身體,並將流轉于惡趣中受苦。(有些人雖然遇到了上師,但邪見一直改不掉,常對上師叁寶的邪見很重,善心好像很難生起,邪知邪見卻很容易出現。這種心不改的話,只會導致惡趣的苦果。)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斷除意之叁種惡業。以往所造的貪心、害心、邪見之罪業,如今在上師叁寶面前好好忏悔;發誓以後絕不再造,一旦生起這些惡念,當下就要立即斷掉並忏悔。
後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一修法終
丙二(善業)分二:一、隨福德分善;二、隨解脫分善。
丁一(隨福德分善)分叁:一、身善業;二、語善業;叁、意善業。
戊一、身善業: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斷除殺生,而感得健康長壽;
斷除不與取,而感得受用圓滿;
斷除邪淫,而感得家庭和合,無有怨敵。
行持此叁善業,即生會一切快樂,來世也獲得善趣安樂。因此,我必須盡量行持叁種身善業。
【提示語】:
表面上看來,這些詞句很簡單,每個人都懂,但多數人恐怕沒這樣行持過。若能如是去觀修,對自身所起的作用會完全不同。
後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二修法終
戊二、語善業: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斷除妄語,而感得到衆人贊頌、歡喜;
斷除離間語,而感眷屬、仆人和睦相處,受到他人恭敬;
斷除粗語,而感所聞之言悅耳,備受贊歎;
斷除绮語,而感語言誠實,衆人信賴,說話有份量。
行持此四善業,將成辦語言善法與一切安樂。因此,我必須盡量行持四種語善業。
後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叁修法終
前行實修法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傳講
戊叁、意善業: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斷除貪心,可感得一切如願以償;
斷除害心,可感得精神上、身體上無有損惱;
斷除邪見,可感得見解很正,不會産生各種惡見。
(有些道友見解不錯,分別念很少,對上師和佛法極有信心,聽到法義也容易接受。其實修行不一定非要智慧高,有時簡單一點比較好。有些人太複雜了,聽到一個公案就想:“不是這樣吧,不對吧!”甚至聽到上師的甚深教言,也覺得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分別心特別重。這種心態,實際上源于前世的邪見。如果沒有這種業力,今生中哪個上師講的法,自己都會歡喜接受,一聽到功德、慈心、善心,就會熱衷參與,而聽到惡語、绮語,便不感興趣,這些都與遠離邪見有關。)
行持此叁善業,可得到善趣之喜樂,因此,我必須盡量行持意善業。
後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四修法終
丁二、隨解脫分善: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無論修持任何善法,都可以擺脫輪回獲得涅槃。簡而言之,雖然觀待聲聞、緣覺、佛果有叁種解脫,但正等覺佛果最爲究竟。因此,我今爲了獲得圓滿佛果,必須以加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攝持而行十善、四禅、四無色、止觀、四無量及六度等。若未圓滿這些資糧,則不得佛果。所以,我一定要做到刹那也不懈怠而修持正法。
【提示語】:
修持這些善法,首先一定要以發心來攝持,即爲利益衆生獲得佛果而發菩提心;中間對每一個善法,要按自己的能力修持;最終將所得的善根,全部回向給無邊衆生。若沒有如此,則不能成爲成佛之因。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讓每天所修的善法,都成爲解脫的善根。如果不能如此,這些就會變成人天福報,要麼是無色界之因,要麼是色界之因,要麼是欲界之因,生生世世在輪回中流轉,根本無法得到解脫。
現在世間上雖有許多宗教,如道教、儒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但他們的《道德經》、《古蘭經》、《聖經》等中,並沒有提及如何證得更高的佛菩薩果位,這樣一來,修行者就不可能得到這些。所以,隨解脫分善非常重要,若沒有以菩提心攝持所修善根,就得不到出世間的聖果!
後行:回向善根。
第四十五修法終
丙叁、思維一切皆爲業…
《前行實修法(第一修法~第五十五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