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嶺,修行時應明確這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光有皈依和發心還不行,無始以來在輪回中所造的自性罪和佛製罪,一定要通過“念修金剛薩埵”得以清淨;同時,成佛需積累廣大福慧二資,這就要“供曼茶羅”;最後依靠上師加持,遣除相續中的所有障礙,現證諸法的實相境界,就要修持“上師瑜伽”。整個修行次第應該是這樣。
有些人問:“每個加行爲什麼要修十萬遍呢?”
這是傳承上師們規定的。因爲不可能每個人都保質保量地修完加行,但至少也要圓滿十萬遍的數量,這樣自相續才會調柔。如果你是特別傲慢的人,在皈依境上師叁寶前一定要磕頭,磕一個不行,兩個叁個也不行,必須要磕滿十萬個。如此一來,傲慢就會全部遣除,你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皈依佛的人,心境與世間人會有天壤之別。
五十萬加行對一個人來講,無疑是馴服內心“野馬”的殊勝手段。我們若想智慧境界得以顯露,心性必須要調柔,心性要調柔的話,則必須修五十萬加行。如果沒有這樣修,表面上你是佛教徒,已經皈依十幾年了,可內心還是剛強難化,行爲和性格一點都沒改變,那也只是徒有虛名而已。因此,修加行的確很重要!
有些人想:“修加行是藏傳佛教的傳統,與漢傳佛教有很大差別吧?”
其實並不是。加行的內容在漢傳佛教中全部都有,只不過沒有系統地歸納過、強調過罷了。
有些學淨土宗的人一聽說修加行,就特別害怕、不敢報名,那天我看到這種情況,便專門開了一個淨土組。不過這樣也很好,正因爲他們的“方便示現”,我才下決心講《極樂願文大疏》,否則也沒有這個機緣。但這種擔心沒有必要。你們想一想,在漢傳佛教中,有哪一部經論說不需要頂禮?雖然有些動作稍有不同,但修持頂禮十萬遍,任何大德都不敢說這不如法,而且皈依不是辦個皈依證、上師認定一下就可以了,必須要反反複複在上師叁寶面前念皈依偈,誰也不會說這多此一舉;發菩提心也是同樣,凡是學習大乘、承諾利益衆生的人,不可能不必念修發心偈;忏悔在修行中舉足輕重,漢地也有那麼多忏悔文,念百字明的功德在續部中不計其數,這個也不可能否定;積累資糧供曼茶羅並非特立獨行,漢地供養諸佛菩薩時也有各式各樣的供品,我們以儀軌供養十萬遍,又有什麼不合理的?因此,這並不是法有問題,只不過是你自己不理解而已!
前行之修行次第
一、共同加行
大家這次修加行,首先應當從共同加行修起。
倘若各方面因緣具足,應將瑣事全部放下來,通過入定的方式修行。所謂的入定,不是什麼都不想,閉著眼睛一直打坐,這一點暫時不用,以後如果要修無相禅定,到時候再說。聽說我們這裏個別道友坐禅時不起任何念頭,始終安住在阿賴耶上,這個沒有必要。
修共同加行的過程中,如果自己有條件,每天最好能修四座,這是紐西龍多和堪布阿瓊的傳統。你們可以翻閱一下堪布阿瓊的《前行備忘錄》,它在藏傳佛教中非常著名,這叁百多頁並不是哪裏都找得到的。書中就要求,初學者最好能一天修四座——早上一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晚上一座,每座半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左右,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當然,這種修行時間安排,對城市裏的在家人來講可能不太適合,倘若一天都這樣修,那吃什麼呀?尤其是現在競爭那麼激烈,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人分期付款買了房子、買了轎車後,就要一輩子給它打工——于規定的期限內每年要付好幾萬。(生活上的壓力,出家人與在家人截然不同,出家人有一個小小的板皮房就很快樂了,根本不需要一輩子給它打工。)既然欠了那麼多債,白天上班要做許多事情,一天修四座確實很困難。但你至少也要保證早上一座、晚上一座,若沒有特殊原因,每天應保證兩座的修行時間。
在入座之前,首先要杜絕一切散亂之因,把電話拔掉、手機關掉,亂七八糟的事情處理好,然後想:“我要入座半個小時,在這個過程中,什麼事情都不管。”把門關上就好好坐著。學院的道友若想入定修加行,最好在門上挂一塊“閉關修加行”的牌子,這樣別人就不會打擾了。
入座的時候,先要皈依、發心,然後一直思維所觀的內容。例如,“人身難得”引導中第一個是修八無暇,把這段文字反反複複看完後,開始對其含義進行思維,最後你所得的感受會跟字面上的學習完全不同。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法義不一定在你心裏浮現出來,但只要再再地看幾遍,細心體會字裏行間的意義,修行境界必定會在相續中出現,這樣以後,你遇到任何環境也不容易退轉了。否則,學了好幾遍《大圓滿前行》,今年學一遍,明年學一遍,但法沒有融入內心深處的話,違緣出現時仍會一籌莫展。所以,修行還是非常重要,每個引導都應該以入定的方式這樣修。
最後結座出定時,不要忘記作回向。
修共同加行的期間,希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每天按照入定、出定來修。當然,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出入定達到任運時,走路、吃飯都可以修,就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樣。但剛開始時肯定不行,你在路上一直想著人身難得,結果碰到一個好朋友,隨便聊了幾句閑話,你心裏的人身難得就被他拿跑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那種感受了。因此,對凡夫人來講,把散亂全部放下來修持很重要,這也是適合初學者的修行方法。
總之,大家一定要依照次第修——最初皈依、發心;中間一心一意地修持;出座時看自己修得好不好,不好的話譴責自己,好的話就隨喜自己,之後開始回向善根。每天理應如是修持。
以後修前行的時候,我不會天天這樣重複,希望大家將這些教言牢記于心,修行時間要長一點。有些上師光修共同加行就用了叁年、四年、六年,我們不一定用那麼長時間,但《前行實修法》中有五十幾個引導文(3),一個引導文修叁天的話,起碼也要修好幾個月。
以上是共同加行的修法。
二、不共加行
本來,不共加行應從“皈依”開始修,不過這次比較特殊,我們從“上師瑜伽”修起。
很早以前,我就想帶大家共同祈禱法王如意寶,念誦十萬遍的上師祈禱文,若能如此,加持必定融入自心,很多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修加行也好、正行也好,全部要靠上師的加持,若沒有上師加持而僅憑自己的能力,想成就還是非常困難的。以前大家修加行時,把皈依和磕頭合在一起修,磕一個頭就念一遍皈依偈,最後皈依偈念完了,磕頭也修完了,以這種方式圓滿過。但這次我們把磕頭和上師瑜伽一起修(4),一邊念上師的祈禱文一邊磕頭,修不共加行時先圓滿上師瑜伽,然後再修其他法。
之所以這樣,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大城市裏菩提學會的很多道友,在短暫的一兩個月中,絕對沒辦法磕完十萬個頭,不要說一天磕五百個,即使只磕一百個,他們壓力也非常大,因此,每個人應先祈禱上師加持自己修加行圓滿。當然,時間可以稍微長一點,精進者一兩年中修完五十萬加行,特別忙碌的人可能需要叁四年。但不管怎麼樣,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應該共同發願修加行。
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相當一部分人會善始善終、功成圓滿,但也有一部分人半途而廢,還有些人剛磕一百個頭就倒下去了——“不行啦!我的腳好酸好痛,全身都軟軟的。”其實這很正常,以前我磕頭的時候,頭一兩天真的很累,但慢慢適應就好了。運動員爲了爭得金錢或名譽,每天都要刻苦鍛煉,那我們爲了究竟解脫,腳有點酸、有點軟、有點硬,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不要磕兩叁個頭就開始抱怨:“啊!特別痛,眼前有各種星星出現了。”——這些星星可能是大圓滿的明點,你不用修加行啦。開玩笑!
磕頭之具體修法
磕頭的時候,可以按照《前行》中的皈依境來觀想,也可如喬美仁波切所說,把自己的上師觀爲所頂禮的對境。
如果你觀想《前行》中的皈依境,那應將上師觀爲蓮花生大士,或者也可觀爲釋迦牟尼佛等自己很有信心的本尊。打個比方說,把水晶放在不同顔色的布上,它會映出不同顔色,放在藍布上就是藍色,放在紅布上就是紅色。同樣,把上師觀爲與蓮花生大士無別,蓮花生大士的加持就會融入自心;把上師觀爲與釋迦牟尼佛無別,釋迦牟尼佛的加持會融入自心;甚至把上師觀爲黃財神,祈求自己財富圓滿,也會得到如是加持。因此,最關鍵的就是把上師觀爲所皈依的對境。
接下來明觀皈依境。具體來說,先將自己周圍觀想成清淨悅意的佛刹,正前方有一棵具五個樹枝的如意樹。觀想在中間的樹枝上:本體爲根本上師,形象是邬金蓮花生大士,雙足以國王遊舞式安坐,所有服飾按皈依境所講的那樣,一切非常圓滿莊嚴。隨後觀想右邊的樹枝上,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等八大菩薩爲主的大乘聖衆;左邊的樹枝上,是目犍連、舍利子爲主的小乘聖衆;前方的樹枝上,是釋迦牟尼佛爲主的十方叁世諸佛;後方的樹枝上,是大圓滿續部爲主的經函。概而言之,中間與前方是佛寶,左右兩邊是僧寶,後方是法寶,此皈依境即是叁寶所依。
下一步,把自己的身體觀爲無量身體,每一個身體前面是害自己的怨敵、大仙兒、魔等,左側是今生的母親,右側是今生的父親,周圍是浩瀚無邊的六道衆生。大家一起面向蓮花生大士爲主的皈依境雙手合掌,身口意叁門畢恭畢敬,幻化爲無量無邊的身體頂禮(5)。假如你對蓮花生大士生不起信心,也可將上師觀爲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其他形象,然後在其面前這樣頂禮。
頂禮的時候,雙手如《大解脫經》所雲:“如蓮花待放,合掌于頂上。”合掌時不可僅僅以兩手的指尖接觸,也不可掌心毫無空隙地並攏,而應如蓮花苞一樣空心合掌。現在有…
《前行之重要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