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前行之重要性▪P2

  ..续本文上一页岭,修行时应明确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光有皈依和发心还不行,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一定要通过“念修金刚萨埵”得以清净;同时,成佛需积累广大福慧二资,这就要“供曼茶罗”;最后依靠上师加持,遣除相续中的所有障碍,现证诸法的实相境界,就要修持“上师瑜伽”。整个修行次第应该是这样。

  有些人问:“每个加行为什么要修十万遍呢?”

  这是传承上师们规定的。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保质保量地修完加行,但至少也要圆满十万遍的数量,这样自相续才会调柔。如果你是特别傲慢的人,在皈依境上师三宝前一定要磕头,磕一个不行,两个三个也不行,必须要磕满十万个。如此一来,傲慢就会全部遣除,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皈依佛的人,心境与世间人会有天壤之别。

  五十万加行对一个人来讲,无疑是驯服内心“野马”的殊胜手段。我们若想智慧境界得以显露,心性必须要调柔,心性要调柔的话,则必须修五十万加行。如果没有这样修,表面上你是佛教徒,已经皈依十几年了,可内心还是刚强难化,行为和性格一点都没改变,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因此,修加行的确很重要!

  有些人想:“修加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与汉传佛教有很大差别吧?”

  其实并不是。加行的内容在汉传佛教中全部都有,只不过没有系统地归纳过、强调过罢了。

  有些学净土宗的人一听说修加行,就特别害怕、不敢报名,那天我看到这种情况,便专门开了一个净土组。不过这样也很好,正因为他们的“方便示现”,我才下决心讲《极乐愿文大疏》,否则也没有这个机缘。但这种担心没有必要。你们想一想,在汉传佛教中,有哪一部经论说不需要顶礼?虽然有些动作稍有不同,但修持顶礼十万遍,任何大德都不敢说这不如法,而且皈依不是办个皈依证、上师认定一下就可以了,必须要反反复复在上师三宝面前念皈依偈,谁也不会说这多此一举;发菩提心也是同样,凡是学习大乘、承诺利益众生的人,不可能不必念修发心偈;忏悔在修行中举足轻重,汉地也有那么多忏悔文,念百字明的功德在续部中不计其数,这个也不可能否定;积累资粮供曼茶罗并非特立独行,汉地供养诸佛菩萨时也有各式各样的供品,我们以仪轨供养十万遍,又有什么不合理的?因此,这并不是法有问题,只不过是你自己不理解而已!

  

前行之修行次第

  

一、共同加行

  大家这次修加行,首先应当从共同加行修起。

  倘若各方面因缘具足,应将琐事全部放下来,通过入定的方式修行。所谓的入定,不是什么都不想,闭着眼睛一直打坐,这一点暂时不用,以后如果要修无相禅定,到时候再说。听说我们这里个别道友坐禅时不起任何念头,始终安住在阿赖耶上,这个没有必要。

  修共同加行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有条件,每天最好能修四座,这是纽西龙多和堪布阿琼的传统。你们可以翻阅一下堪布阿琼的《前行备忘录》,它在藏传佛教中非常著名,这三百多页并不是哪里都找得到的。书中就要求,初学者最好能一天修四座——早上一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晚上一座,每座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当然,这种修行时间安排,对城市里的在家人来讲可能不太适合,倘若一天都这样修,那吃什么呀?尤其是现在竞争那么激烈,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分期付款买了房子、买了轿车后,就要一辈子给它打工——于规定的期限内每年要付好几万。(生活上的压力,出家人与在家人截然不同,出家人有一个小小的板皮房就很快乐了,根本不需要一辈子给它打工。)既然欠了那么多债,白天上班要做许多事情,一天修四座确实很困难。但你至少也要保证早上一座、晚上一座,若没有特殊原因,每天应保证两座的修行时间。

  在入座之前,首先要杜绝一切散乱之因,把电话拔掉、手机关掉,乱七八糟的事情处理好,然后想:“我要入座半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事情都不管。”把门关上就好好坐着。学院的道友若想入定修加行,最好在门上挂一块“闭关修加行”的牌子,这样别人就不会打扰了。

  入座的时候,先要皈依、发心,然后一直思维所观的内容。例如,“人身难得”引导中第一个是修八无暇,把这段文字反反复复看完后,开始对其含义进行思维,最后你所得的感受会跟字面上的学习完全不同。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法义不一定在你心里浮现出来,但只要再再地看几遍,细心体会字里行间的意义,修行境界必定会在相续中出现,这样以后,你遇到任何环境也不容易退转了。否则,学了好几遍《大圆满前行》,今年学一遍,明年学一遍,但法没有融入内心深处的话,违缘出现时仍会一筹莫展。所以,修行还是非常重要,每个引导都应该以入定的方式这样修。

  最后结座出定时,不要忘记作回向。

  修共同加行的期间,希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每天按照入定、出定来修。当然,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出入定达到任运时,走路、吃饭都可以修,就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但刚开始时肯定不行,你在路上一直想着人身难得,结果碰到一个好朋友,随便聊了几句闲话,你心里的人身难得就被他拿跑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那种感受了。因此,对凡夫人来讲,把散乱全部放下来修持很重要,这也是适合初学者的修行方法。

  总之,大家一定要依照次第修——最初皈依、发心;中间一心一意地修持;出座时看自己修得好不好,不好的话谴责自己,好的话就随喜自己,之后开始回向善根。每天理应如是修持。

  以后修前行的时候,我不会天天这样重复,希望大家将这些教言牢记于心,修行时间要长一点。有些上师光修共同加行就用了三年、四年、六年,我们不一定用那么长时间,但《前行实修法》中有五十几个引导文(3),一个引导文修三天的话,起码也要修好几个月。

  以上是共同加行的修法。

  

二、不共加行

  本来,不共加行应从“皈依”开始修,不过这次比较特殊,我们从“上师瑜伽”修起。

  很早以前,我就想带大家共同祈祷法王如意宝,念诵十万遍的上师祈祷文,若能如此,加持必定融入自心,很多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修加行也好、正行也好,全部要靠上师的加持,若没有上师加持而仅凭自己的能力,想成就还是非常困难的。以前大家修加行时,把皈依和磕头合在一起修,磕一个头就念一遍皈依偈,最后皈依偈念完了,磕头也修完了,以这种方式圆满过。但这次我们把磕头和上师瑜伽一起修(4),一边念上师的祈祷文一边磕头,修不共加行时先圆满上师瑜伽,然后再修其他法。

  之所以这样,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大城市里菩提学会的很多道友,在短暂的一两个月中,绝对没办法磕完十万个头,不要说一天磕五百个,即使只磕一百个,他们压力也非常大,因此,每个人应先祈祷上师加持自己修加行圆满。当然,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精进者一两年中修完五十万加行,特别忙碌的人可能需要三四年。但不管怎么样,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应该共同发愿修加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相当一部分人会善始善终、功成圆满,但也有一部分人半途而废,还有些人刚磕一百个头就倒下去了——“不行啦!我的脚好酸好痛,全身都软软的。”其实这很正常,以前我磕头的时候,头一两天真的很累,但慢慢适应就好了。运动员为了争得金钱或名誉,每天都要刻苦锻炼,那我们为了究竟解脱,脚有点酸、有点软、有点硬,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不要磕两三个头就开始抱怨:“啊!特别痛,眼前有各种星星出现了。”——这些星星可能是大圆满的明点,你不用修加行啦。开玩笑!

  

磕头之具体修法

  磕头的时候,可以按照《前行》中的皈依境来观想,也可如乔美仁波切所说,把自己的上师观为所顶礼的对境。

  如果你观想《前行》中的皈依境,那应将上师观为莲花生大士,或者也可观为释迦牟尼佛等自己很有信心的本尊。打个比方说,把水晶放在不同颜色的布上,它会映出不同颜色,放在蓝布上就是蓝色,放在红布上就是红色。同样,把上师观为与莲花生大士无别,莲花生大士的加持就会融入自心;把上师观为与释迦牟尼佛无别,释迦牟尼佛的加持会融入自心;甚至把上师观为黄财神,祈求自己财富圆满,也会得到如是加持。因此,最关键的就是把上师观为所皈依的对境。

  接下来明观皈依境。具体来说,先将自己周围观想成清净悦意的佛刹,正前方有一棵具五个树枝的如意树。观想在中间的树枝上: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是邬金莲花生大士,双足以国王游舞式安坐,所有服饰按皈依境所讲的那样,一切非常圆满庄严。随后观想右边的树枝上,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除盖障菩萨等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众;左边的树枝上,是目犍连、舍利子为主的小乘圣众;前方的树枝上,是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后方的树枝上,是大圆满续部为主的经函。概而言之,中间与前方是佛宝,左右两边是僧宝,后方是法宝,此皈依境即是三宝所依。

  下一步,把自己的身体观为无量身体,每一个身体前面是害自己的怨敌、大仙儿、魔等,左侧是今生的母亲,右侧是今生的父亲,周围是浩瀚无边的六道众生。大家一起面向莲花生大士为主的皈依境双手合掌,身口意三门毕恭毕敬,幻化为无量无边的身体顶礼(5)。假如你对莲花生大士生不起信心,也可将上师观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其他形象,然后在其面前这样顶礼。

  顶礼的时候,双手如《大解脱经》所云:“如莲花待放,合掌于顶上。”合掌时不可仅仅以两手的指尖接触,也不可掌心毫无空隙地并拢,而应如莲花苞一样空心合掌。现在有…

《前行之重要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