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課

  

第四節課

  

思考題

  

13、請以教證概述密宗有何特點?請具體闡明密宗哪方面與顯宗相同,哪方面比顯宗超勝?對此你有什麼認識?

  

14、密宗有許多不經苦行即證佛果的甚深方便,歸根結底主要依賴于什麼?你打算如何觀修?

  

15、觀清淨心應避免何種錯誤觀念?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爲什麼?請引用公案進行說明。

  

16、聽聞佛法的時候,應當怎麼樣觀清淨心?請一一闡述不同的明觀方法。你會用哪一種?

  

17、什麼叫做“本來常有清淨輪”?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這次傳講《大圓滿前行》,我有幾個目標:第一、給大家打下堅實的佛教基礎;第二、令皈依多年的人在一兩年中盡量修完五加行;第叁、使那些對密法有成見、有邪見的人,通過這次學習,對密法生起純潔的信心。大致有這麼叁個想法。

  上一節課講了顯宗的發菩提心:我們在聽聞佛法時,切莫以無記心或不善心來聽,一定要發起善心。而在善心中,希求自我解脫的出離心是一種所斷,唯一當求利益衆生的菩提心。當然,學習佛法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出離心的,其中向往解脫的部分並不是所斷,要斷除的只是想著自己這部分——倘若聽課只爲了自己解脫,這樣發心是不允許的。所以,大家每天聽課之前,應詳細觀察自己的發心,看到底是爲自己還是爲衆生,抑或是什麼目標都沒有?只有爲了衆生,才是無僞的大乘菩提心,這是我們需要的發心。

  不僅聽法、修法要以菩提心攝持,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以自己的能力、智慧、財富,盡心盡力地幫助衆生,這對大乘行者來講不可缺少。尤其在漢地,人那麼多,分別念那麼重,文化又如是複雜,很多人身心的痛苦極爲強烈,若沒有佛法的甘露妙藥,不要說來世的解脫,縱然是今生的生活,也很難以面對。所以,我們每個人要以自身的力量發一點光,哪怕勸一個人皈依佛門、發菩提心、行持善法、終生不造惡業,這個貢獻也非常大。現在無數的人爲了一頓飯,一輩子殺害成千上萬個衆生,如果你依大乘佛法勸一個人不殺生、不吃肉,那麼能挽救多少生命?大家可想而知。因此,在短暫的人生中,一定要竭力把佛法傳授給別人。

  現在我們這樣傳法,無論製作光盤、整理法本,還是平時授課,其實壓力都很大,但哪怕能讓一個人得到佛法滋潤,這種付出也很值得。包括我身邊的許多道友,從早到晚特別辛苦,但我也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這麼累,無非就是想讓外面的人依靠佛法的智慧甘霖,令心獲得甯靜、獲得快樂,生生世世與叁寶結上善緣,踏入光明之道,所以再辛苦也毫無怨言。

  其實,你們每個人周圍也有很多可憐人,他們對生活的執著、感情的執著、萬事萬物的執著特別強烈,爲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一直不斷地跟著潮流跑。昨前天一個親戚告訴我,有個牧民打工兩叁天,賺了七十塊錢,借錢買個手機後,七十塊就給手機充值了。我聽後觸動非常大:這個人也是拼命追求生活質量的一員,他也想跟著時代與時俱進,像其他年輕人一樣拿著手機,但因爲沒有經濟來源,每天去給別人打工,藏地尤其快到冬天時,很多活兒都特別累,可他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全部充進手機裏,不用幾天就打完了,真的不值得!諸如此類的愚者,在當今社會比比皆是,但他們自己並不知道,一個個爲了心中的理想,憑著各自的本事往前沖,就像一群螞蟻在賽跑一樣。這些人不要說大乘空性觀、密宗清淨觀,連最簡單的前世後世、善惡因果,也是一竅不通。看到陽焰般的生活向自己招手,他們就像孩童追逐彩虹般,拼命地往前奔、往前趕,最終把寶貴的人生都耗盡了,來到人間除了造下如山般的惡業,什麼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也沒有做。

  對于這些可憐人,唯有佛法才能拯救,唯有佛法才能讓他們真正快樂,所以我們願意無條件地付出,哪怕自己倒下去了,也不會後悔。當然,讓100%的人都信仰佛教,這是佛陀也辦不到的,我們也沒有這種想法,但發心令一部分人享受這種快樂,這是每個人應該去做的。就好比有一種新藥,我吃了對身體很好,便想把它介紹給別人,建議別人也服用,同樣,我們修學佛法多年之後,的確感受到它對衆生的利益不可估量,然千千萬萬的衆生與之擦肩而過,就像在水邊渴死一樣非常可惜,因而願意站出來喚醒大家,這也是修持菩提心的行爲。

  菩提心對修行人來講特別重要,現在你們聽受佛法,一定要發願利益天下無邊的衆生。發心的力量不可思議,有了這樣的發心,因緣成熟時必定可以利益衆生。以前法王如意寶座下的很多弟子,有些當時很出名,但後來出現各種狀況,沒有利益衆生就圓寂了;有些當時雖然不出名,但發心的力量非常強,正因爲如此,後來在世間饒益了無量衆生。所以,利益衆生不一定非要你智慧超群,也不一定非要能力卓越、財産富足,只要真有一顆善心,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有能力饒益無邊有情。

  當然,菩提心不是像傳達文件一樣,口頭上說說就可以了,而務必要實地修持。像我們的話,修菩提心幾十年了,不敢說得聖者果位,但凡夫人該得的加持也得到一些,尤其是對釋迦牟尼佛的不退轉信心、對上師的感恩之心,永遠銘刻在自己心中,同時願意跟衆人分享。倘若繼續一層層地努力,證得聖果也會指日可待,那時候煩惱與障礙全部斷除,利益衆生的境界更會妙不可言。因此,大家對菩提心應時時串習,哪怕坐車時看到路邊一只狗被車壓了,也應該念幾句觀音心咒,將此善根回向給它。如是一點一滴積累,最終定可使身心得以轉變,這是真正的“見修圓融”。

  以上講了菩提心的重要性,下面講密宗的發心。對有佛教基礎和密宗見解的人來講,這種發心相當殊勝,但從未接觸過密法、甚至對大乘空性法門一竅不通的人,不一定能觀得起來。不管怎麼樣,這種觀清淨心非常重要。

  丙二、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

  關于密宗的特點,誠如《叁相燈論》所雲:“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是爲利根故,極勝秘密乘。”頌詞中的“一義”,是指密宗與顯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標上沒有差別,都承認通過最初發菩提心、中間積累二大資糧,最後能現前色身與法身雙運的佛果。然而,在見解、修行、行爲、根基方面,密宗確實超勝于顯宗。這種說法,也許個別人一下子接受不了,但如果你認真地聞思密宗續部,然後再了解顯宗經論的觀點,兩相對比之下,就會明白密宗有其殊勝之處。

  現在漢傳佛教有些人對密宗最不理解的,就是即生成佛和煩惱轉爲菩提的道理。實際上,禅宗的許多特色跟密宗相似,如果你排斥密宗,那禅宗頓悟法門恐怕也值得懷疑,因爲禅宗也承認依靠師父的指示、法本的加持或者參話頭,利根者當下能明心見性,獲得聖者果位,這一點跟密宗是相同的。當然,顯宗與密宗的差異,凡夫人以分別念判斷相當困難,所以我們理應先去聞思,之後才能明白哪個殊勝、哪個不殊勝。

  這裏講了,密宗在四個方面勝過顯宗,具體而言分別是:

  一、“不昧”:見解方面不愚昧。見解分爲勝義、世俗兩種,在抉擇勝義時,顯宗雖然依中觀理論承認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但並沒有像密宗一樣,如實抉擇光明如來藏的本體;在抉擇世俗時,顯宗雖然承認萬法如幻如夢、現而無自性,但並沒有像密宗一樣,通達一切顯現是五智、五佛身的本體。所以在這方面,顯宗不如密宗。

  二、“不難”:行爲方面不難。密宗依靠殊勝的直指方法,可將五種妙欲直接轉爲道用,不舍煩惱的同時證得菩提,地道頓時獲得圓滿。它不需經曆極大苦行,就像國王恩紮布德那樣,可以一邊享受世間的欲妙,一邊通達心的本性。這跟漢地禅宗非常相似。

  叁、“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諸多方便。密宗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生圓無二大圓滿等許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無相之別,圓滿次第又有風、脈、明點的觀修方法,同時,上師們的竅訣開示也不勝枚舉。這些方便方法,在顯宗經論中並不明顯,只是以隱藏方式敘述的。

  四、“爲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根”分爲涅槃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如果對上師和密法有強烈信心,弟子當下即可開悟,這類現象在密宗曆史上非常多。

  這四個方面,是顯宗所不及的。乍聽之下,對顯宗聞思時間較長、對密宗道理不熟悉的人,可能有點接受不了,我也遇到過很多法師,他們講不出什麼理由,但就是不願承認這種觀點。不過也情有可原,這需要一個過程。其實密宗揭示的是顯宗的隱藏義,若不借助密宗的竅訣,很難以揭示《華嚴經》、《妙法蓮華經》等顯宗甚深經典的隱藏義。一個人如果只精通顯宗,不可能解釋得了密宗;但一個人如果精通密宗,肯定能把顯宗講清楚。

  你們若對密宗不甚了解,可以找精通密宗的法師進行交流,千萬不要信口毀謗,甚至排擠、舍棄密宗,造下特別可怕的惡業。我並非因爲自己是學密宗的,就開始拉攏別人,拼命給別人宣傳密宗多麼好,而是站在公平立場上,客觀評價得出的結論。我自己平時跟人交談、處理問題時,堅持的唯一原則就是公平,雖然有些人可能不這麼認爲,覺得我好像偏向某一方,但我扪心自問,的確可以說問心無愧。

  我對密宗的信心不是一種盲目,畢…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