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課▪P3

  ..續本文上一頁想爲東方現喜刹土;傳法上師觀爲報身金剛薩埵;聞法眷屬觀成金剛部尊衆——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要麼,把傳法之處觀想爲西方極樂世界;傳法上師觀成無量光如來(阿彌陀佛);聞法眷屬觀想成蓮花部尊衆的自性。修淨土法門的可以這樣觀。

  (根據個人的信心不相同,可把傳法上師觀爲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也可觀爲蓮花生大士、彌勒菩薩等其他本尊。《入楞伽經》中說:“衆生心涅槃,本性常清淨。”通過這種方式聞法,自相續肯定得到圓滿加持。

  曾有弟子問米拉日巴尊者:“您是誰的化現呢?”尊者說:“我是誰的化現並不重要。即使我是叁惡趣衆生,但如果你把我看作金剛持如來而祈禱,同樣會得到金剛持如來的加持。”後來喬美仁波切講上師瑜伽時說:“你們一定要記住米拉日巴尊者這句話,就算給你傳法的人是地獄、餓鬼中轉來的,若把他觀作普賢王如來、蓮花生大士等聖尊,同樣也能得到聖尊的加持。”

  昨前天很多人問:“我上師是覺囊派的,我上師是漢地和尚,修上師瑜伽的時候,我可不可以把他觀成蓮花生大士呢?”其實是完全可以的。根據米拉日巴尊者和喬美仁波切的教言,只要你有信心的話,可把對自己法恩最大的根本上師觀爲任何聖尊,然後在他面前祈禱。

  不過,有個別道友認爲:“假如上師是法王如意寶等公認的大成就者,這麼觀想倒還可以,但如果是其他人,這樣觀就有點困難了。尤其是我們班的小法師,要把他觀成蓮花生大士,簡直差太遠了!”如果你分別念這麼重,即使真正的蓮花生大士來到面前,你也不一定觀清淨心。)

  無論是以上哪種明觀方式,法圓滿都是大乘法,時間圓滿都是本來常有相續輪。

  所謂“本來常有相續輪”,是密宗不共法語,意爲永不間斷。《妙法蓮華經》中有一句話是:“爲度衆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只是度化衆生的方便,而實際上佛陀永不涅槃,恒時住于世間說法。藏文《妙法蓮華經》中也說:“佛陀無涅槃,正法無隱沒。”(以前法王朝拜靈鹫山時,在山下說:“六世達賴喇嘛來到此處時,見到此山堆滿了經書,我現在所看見的一切都是光明,真正現前了佛經中所說的“佛陀無涅槃,佛教無隱沒”的境界。”)

  從顯宗的角度講,釋迦牟尼佛已示現涅槃,佛法住世五千年(8)之後,終有一天會隱沒消失。但從密宗的角度而言,其實佛陀沒有出世與涅槃,正法也沒有興盛與隱沒,一切都是恒時存在,這就叫“本來常有相續輪”。

  這樣的道理,只有在密宗中可以解釋。希望大家聽法的時候,要好好地思維、體會。這次也是一個機會,沒有讓你們灌頂就傳授密法,你們應該生起歡喜心。本來我不能講得太廣,但因爲以前學得比較多,這邊漏一點、那邊漏一點,還是說了一些,不過沒講特別深的修法。無論如何,你們理應懂得密宗的殊勝性,這一點十分重要!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定解寶燈論》雲:“假設未知此法理,認爲輪回不清淨,同時觀爲淨天尊,亦如吐物瓶塗香。”

  (2)詳見《維摩诘所說經·佛國品》。

  (3)《維摩诘所說經》雲:“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爲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爲不淨耳!舍利弗!菩薩于一切衆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4)該頌的後兩句是:“何處發何願,彼等定成就。”

  (5)續部雲:“宣說續部意金剛,彼唯是我教圓滿。”意即凡宣說密宗續部的上師,其智慧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他所有的灌頂和教授均已得以圓滿,因而上師與普賢王如來沒有差別。

  (6) 八大持明:布瑪拉美紮、吽嘎繞、文殊友、龍樹、紮巴哈德、達納桑智達、恙威格黑、新覺嘎吧。

  (7)君臣二十五尊:吐蕃王赤松德贊時,蓮花生大士應請入藏,爲王及其臣僚講授密法,從而得道證果的二十五人:赤松德贊、囊喀甯波、桑傑也協、傑瓦卻陽、喀欽薩、拜吉也協、拜吉僧格、貝若紮納、涅·雜納古麻惹、宇劄甯波、多吉堆均、也協陽、索波·拉拜、祥·也協德、拜吉旺丘、丹瑪則芒、噶瓦拜則、休布·拜吉僧格、傑瓦洛追、且瓊洛、臥真·拜吉旺丘、馬·仁欽卻、拉隆·拜吉多吉、朗卓·衮卻窮乃和拉松·吉瓦绛曲。

  (8) 關于佛法的住世期,有些經典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有些經典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但藏傳佛教的許多大德認爲,了義的說法是住世五千年。大成就者達瑪紮修在《大般若釋》中說:“佛法住世十數五百年,即:第一五百年爲羅漢果年;第二五百年爲不還果年;第叁五百年爲預流果年,以上爲果叁段。然後第四、五、六中修叁學道者多,故爲修叁段。七八九學叁藏者多,故爲教叁段。十爲像法段。”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十數五百就是十個五百,十個五百年就是五千年。第一個五百年得羅漢果的最多,爲羅漢果年;第二個五百年得不還果的最多,爲不還果年;第叁個五百年得預流果的最多,爲預流果年,以上叫“果叁段”。然後第四個五百年,修戒學的最多;第五個五百年,修定學的最多;第六個五百年,修慧學的最多,所以從一千五百年到叁千年爲止的這一千五百年,稱作”修叁段”。接下來從叁千年到四千五百年,第七、第八、第九叁個階段分別是學經、律、論叁藏的最多,這叁個加起來稱爲“教叁段”。最後一個五百年稱爲像法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沒有清淨戒律,沒有實修者,稱它爲“像法段”。加起來是五千年。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