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竟学习这么多年了,有些道理还是比较懂。那天我给一个道友开玩笑:“我没有博士帽,但博士的学问应该有。”他问为什么,我说:“世间学问很简单,我虽然没上过大学,但读书时那些课程非常容易,如果有因缘继续读下去,考个博士不是很难。现在有些比我还笨的人,已经拿了一两顶博士帽了。”其实跟学世间知识比起来,我出家后才懂得什么叫精进。原来我的一个师范老师说:“你以前读书时很精进,不知道后来出家怎么样了?”我说:“那个时候我特别不精进,天天做一些非法的事情,非常惭愧。自从出了家,才知道利用所有时间专心致志学佛。”二十多年的时间,我都用在闻思修佛法上了,其中学习密宗占了一半,自己对密法越研究,就越起信心。有些外行批评密宗如何如何,这种人不一定很聪明,即使聪明,也没有我们学的时间长。通过这么多年学习研究,我确实发现要精通佛教的话,最好先对密宗道理总体上了解。当然,完全通达对凡夫人来讲很困难,不过至少也要懂得:显宗的一些经典其实跟密宗观点无二无别,但密宗有许多殊胜的窍诀和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
一讲到密宗殊胜,你们也不要认为这是藏传佛教的说法,它是非常符合事实的语言。不承认这个就不承认真理,不承认真理的人,跟他辩论也没有用。密宗不仅入门的途径多之又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光是一个七支供,按照密宗窍诀来宣说,它的修法就非常多。还有上师瑜伽、生圆次第,每个道理既符合显宗教义,也符合众生根基。现在汉地之所以这么多人学密宗,来了个藏传佛教的大德,许多人都去纷纷拜见,一方面是他们与密宗有殊胜因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密宗有很多不经千辛万苦即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
这些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前段时间,学院几个发心人员去我的寺院,拜见了八十多岁的拉雪堪布,在他面前问了一些佛法,并拍成录像。事后我看了一下,他老人家给他们主要讲了三点:一、要看破世间,世间没什么可留恋,一定要发起出离心;二、现在芸芸众生非常可怜,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发起菩提心;三、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可众生因无明烦恼所覆盖,见不到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要观清净心。他讲了三点,尽管语言很少,但所讲的内容都是精华。我当时也赞叹道:“你们这次去参拜,还是很有收获的。老修行人的语言没有花言巧语,现在人或许不喜欢听,但讲的都是小大乘的根本,尤其是密宗观清净心,这个很重要!”
所谓的观清净心,并不是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观为清净。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假如认为轮回本不清净,却非要把它观为清净,这就如同把装有呕吐物的瓶子,使劲观为清净一样,是非常可笑的事情(1)。
实际上一切万法本来清净,这在密宗中讲得非常清楚,即使有人不承认密宗,显宗了义经典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道理。例如,显宗《维摩诘经》就有一个具髻梵天的公案(2),在《大幻化网》中曾引用过,其内容是这样的:
一次,佛陀给大众开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当时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如果说心净则佛土净,那世尊因地时心岂非不清净,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会如是杂乱秽恶?”佛陀知道他的心念,问:“盲人看不见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过咎吗?”舍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问题,非日月之过。”佛陀说:“同样,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
此时,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对舍利子说(3):“你不要认为娑婆世界不清净,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冬天路上都是冰,走路不方便,城市里都是密密麻麻的车——他这个倒没有说,我发挥得太过分了!
于是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有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佛在《华严经》中也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因此,《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你们不要认为,观清净心只是密宗的说法,实际上,若把汉传佛教这几部经典研究一下,里面有许许多多观清净心的教言。如果你从来没接触过密宗,单纯以显宗窍诀讲《华严经》、《维摩诘经》,许多道理不一定解释得来。所以,显密各派应当互相圆融,才能得到释迦牟尼佛的究竟密意。
在修行过程中,观清净心转变意乐很重要。《文殊根本续》也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4)”万法依靠因缘而生,因缘又住于意乐(心)之上,心清净则一切皆清净,心不净则一切皆不净。你的心怎么样安立,万法就会怎么样显现。续部中也有很多教证说:心清净的话,纵然是地狱,也能看成清净刹土;心不清净的话,即使是极乐世界,也会视为不清净的地方。比如心清净的人到了五台山,就会觉得那里跟人间天堂没有任何差别,出家人个个威仪庄重,山山水水均是般若法身;而身心有污染的人,只觉得山是普通的山、人是烦恼深重的人,从那里回来一无所得。
所以,心清净与心不清净有极大差别。有了清净心,一切均会随之清净。《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也说:“魔界即佛界。”对分别念较重的人来讲,魔王波旬的世界不可能与佛陀的世界同日而语,然而在究竟义中,万法在胜义中远离戏论,世俗中是清净平等的。
显宗的最高见解,只抉择了远离戏论的大空性,而观清净心方面的教言,在《华严经》、《维摩诘经》等中提是提了,但只是以比较隐藏的方式提出,并没有作详细阐述。其实,佛教的真正观点是一切法皆清净、烦恼皆为菩提,所以,密宗才能圆满解释《六祖坛经》。如果不懂密宗,光是说“烦恼即菩提”,很多人不一定理解——“贪嗔痴烦恼是要舍弃的,每个佛教徒不愿接受,怎么会是佛陀的智慧呢?”“若如此,佛陀和众生岂不是变成一体了?”……很多矛盾会在脑海中不断地浮现。但若有了密宗见解,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因此,我们首先要懂得转变意乐,明白现在的所见所闻,全是清净刹土的游舞或显现,只是自己以无明烦恼不能照见,就像胆病患者把白色的海螺看成是黄色的一样。如果依靠善知识的教言,于一切威仪中观清净心,那密宗的见解自然而然会生起来。
密宗的见解,并非与显宗完全绝缘。有些人认为学显宗就发菩提心,学密宗就观清净心,这种分界是大错误。发心要视你的根基而定,如果你只能发菩提心,听课时可为了利益众生而发心;如果在此基础上,明白一切本来清净,这并不是把坏人强迫地观成好人、烦恼特别重的人非要观成智慧多的人、黑色的炭硬是观成白色的,而是它的本体原本如此,那就可以观清净心。
万法本来是清净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自己的心有问题。以前国外有个牧师,他对玫瑰花过敏,有一次他在教堂给别人讲课,突然发现旁边放了两盆玫瑰,立即眼泪鼻涕直流,喷嚏更是接连不断,一堂课讲得很不成功。事后他骂管理人员:“你明知我对玫瑰花过敏,为什么还给我摆这个花?”管理人员说:“我放的是两盆塑料玫瑰,没想到你对假花也过敏。”可见外境中不存在实有的不清净,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在作怪,心可以把真的当作假的,也可以把假的反认为是真的。
其实万法没有一个是不清净的,包括我们的贪心、嗔心,一旦反观它的本体,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大幻化网》等密续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推理。既然意乐如此重要,我们在闻法时,不管对传法的上师、听法的道友,还是传法的处所,都不能看成是平庸不净的显现,而应当明观五种圆满。
密宗的五种圆满,就像记叙文一样,包括人物、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按照有些上师的观点,其明观的方法是: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传之法是第一转*轮——四谛法门。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鹫山,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二转*轮——般若法门。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地方,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三转*轮——分别法门。
或者可按密宗所说,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于自现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5);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不能想“这个是居士,那个是出家人”、“这个人格不好、那个长相太差”,而应把他们观为宝生佛、不动佛、白衣佛母、法界自在母等如来密意传的圣尊,或喜金刚、文殊友、布玛莫札、嘉纳思札、莲花生大士等持明表示传的圣尊,以及男女本尊的自性。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一世敦珠法王等伏藏大师在净见中都见过,藏传佛教好多寺院也专门修了十三层的莲花宫);传法上师明观为莲花生大士;闻法眷属观成八大持明(6)、君臣二十五尊(7)及勇士空行的自性。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四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