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課
思考題
18、請以上師爲例,說明一切萬法本來清淨。並具體分析,上師是叁寶、叁根本、叁身、叁世佛的總集。
19、惹瓊巴夢中去邬金淨土時,聽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對你有哪些啓示?
20、爲什麼說上師的恩德勝過諸佛?有人認爲這只是密宗的片面之詞,你對此是如何看待的?爲什麼?
21、我們應當怎麼樣對道友觀清淨心?這是基于什麼理論?請引用教證加以說明。
22、在聞法時,什麼叫做法器之叁過?此叁過如何依次障礙聞、思、修?你平時具有哪些?今後打算怎麼做?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以菩提心聽聞佛法的道理已經講完了。以密宗的觀清淨心來聽法還沒有講完,今天接著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務必明確的是,之所以要對器世界和有情世界觀清淨心,是因爲原本這些就是如此清淨——有情世界跟如來、菩薩無有差別,器世界跟極樂世界、現喜刹土無有差別,並不是本不清淨而硬觀爲清淨。
這是密宗非常重要的宇宙觀,在顯宗中是否也存在呢?我前面講過,顯宗的《華嚴經》、《妙法蓮華經》、《入楞伽經》等大乘了義經典,以及龍猛菩薩的《法界贊》、彌勒菩薩的《寶性論》等了義論典中雖然曾提過,但並沒有像密宗那樣,舉出種種理由廣泛地闡述,而只是以隱藏方式宣說的。實際上,密宗任何觀點在顯宗中都能找到。正因爲如此,無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網大疏》、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義》中,引用了大量顯宗經典的教證,以成立密宗的合理性。
我們學過密宗的人的確認爲,沒有通達密宗的話,很難以解釋顯宗的甚深奧義。故希望漢傳佛教的修行人,對顯經、密續均要聞思,如果只了解一部分,就斷章取義地大肆評價,于不合心意的部分加以诋毀,恐怕對自他不會有好處。大家要明白,密宗的發心是至高無上的,這並不是我們自誇自贊,現在東西方許多人通過聞思修行也都完全了解這一點。所以,自己不懂的地方,應當互相溝通學習,倘若對不了解的部分隨便毀謗、汙蔑,一旦認識到真相,肯定非常後悔。因此,學習佛法要完整全面,這樣才能保護自他的相續,同時不會隨意造惡業,還能積累福慧資糧。
密宗本來清淨的觀點,續部中有很多教證,但這次我不用,盡量用顯宗的經教來解釋。如顯宗《入楞伽經》雲:“聖人見清淨,生于叁解脫,遠離于生滅,常行無相境。(1)”意思是,聖者現見萬事萬物皆爲清淨,如此能生出叁種解脫,遠離整個輪回的生滅,恒常行于無相寂滅的涅槃究竟處。這就是佛法的真理,此真理在顯宗、密宗的教典中均有宣說,只不過有些人被無明愚癡蒙蔽了慧眼,沒有能力如理如實地照見這一切。
在聞法的時候,昨天講了要明觀五種圓滿——上師是佛陀,處所是佛刹,眷屬是佛的眷屬,法是大乘佛法,時間是永恒的。雖然處所、法、時間均可一一證明其清淨性,但此處不作廣說,僅以上師、眷屬爲例,說明一切本來是清淨的。
一、上師
上師是叁世諸佛之本體。佛在經典中也說,上師是諸佛的化現,其本體與佛陀無二無別。比如佛陀示現涅槃之際,曾對阿難等有緣眷屬說:“阿難莫哀傷,阿難莫哭泣,我于未來時,化爲善知識,利益汝等衆。”意即你們不要傷心,也不要哭泣,我將于未來時代,以善知識的形象利益你們。這個教證亦可說明,一切具有法相的上師,全部是佛陀化現,與佛陀的本體無有差別,就像大海與波浪的關系一樣。
關于此理,下面進一步闡述:
1、上師身是僧衆的本體:上師的身體住于清淨戒律,令無量衆生的身心暫時趨入善法,究竟得到無上解脫。這與僧衆的特點相同。
上師語是妙法的本體:上師的語言宣講叁藏十二部等殊勝教言,給無量衆生的相續中種下善根,最終斷除一切煩惱障和所知障。這與妙法的作用一致。
上師意是佛陀的本體:從自性住佛性(2)來講,每個衆生的心與佛陀無別,上師也不例外;從修增長佛性來講,上師的心已遠離一切戲論,恒時住于無離無合、本來光明的境界中,這即是佛陀盡所有智與如所有智的本體。
所以,上師是叁寶的總集——在顯宗中,可以說上師跟叁寶的本體沒有差別,或者叁寶通過上師的方便讓衆生得以成就;在密宗中,把上師看作第四寶,如續部雲:“佛法僧叁寶,上師第四寶。”
2、上師身爲上師:一切諸佛在引導衆生時,化爲人的形象進行饒益,這就是上師的身體。
上師語爲本尊:上師口裏說出的語言,如果依教奉行,就能獲得成就。這如同修持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本尊而得成就一樣。
上師意爲空行:凡是證悟大悲、空性的聖者佛母,均稱之爲空行。如雲:“空性的虛空中,大悲的妙力任運行持。”由于上師始終安住于大悲、空性的境界中,故上師的密意就是空行。
通常來講,上師是加持的來源,本尊是悉地或成就的來源,空行是事業的來源,叁根本要分開修。但究竟而言,上師就是叁根本的總集。
有些大德認爲本尊和上師不是一體,見到本尊時,選擇向其頂禮,而沒有向上師求悉地,最後本尊壇城全部融入上師,以這種緣起,他這一生沒有獲得金剛持果位,解脫成就因此而拖延,這種現象在印度高僧的傳記中也比較多。所以,從某一個角度講,上師應該勝過本尊。無垢光尊者在《虛幻休息》中也說:“修上師瑜伽的時候,上師的面相不能改變(3)。爲什麼呢?因爲續部中並沒有說依靠本尊能即生成就,而全部說是依靠上師迅速成就。”
3、上師身爲化身:上師的身體在孩童時代,縱然跟其他小孩玩耍嬉戲,這種行爲也能給他人植下解脫的種子;在年輕或中年時,通過轉妙*輪,可令許許多多衆生獲得解脫;最後示現圓寂,能讓無量衆生感悟無常之理。因此,上師的身體完全是利益衆生的一種幻化身。前面那個教證也說——“化”爲善知識,所以上師就是佛陀的化身,這一點通過教證可以成立,通過理證也可以成立。
上師語爲報身:語言清淨和風清淨時,在所化清淨衆生面前所現之身,就是報身。而上師的語言清淨,在證得聖果的有情(登地以上)面前,全是與報身無別的一種妙力,這種妙力即是所謂的報身。
上師意爲法身:上師的心識與法界光明無二無別,而法界光明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法身。
所以,上師是法、報、化叁身的總集,而且上師的叁身遍于整個法界。這並不是分別念強迫去觀想,而是本來就這樣。然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因爲心不清淨,見不到上師的無上功德,只見到上師有生老病死、貪嗔癡、種種不如法行爲。因此,聖者見什麼全是聖者,凡夫見什麼全是凡夫。
關于這個道理,我順便講一個故事,這也是米拉日巴尊者傳記的緣起:曾經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在雅隆地方,准備給惹瓊巴等有緣弟子傳授大乘妙法。前一天晚上,惹瓊巴做了一個夢,夢中去了邬金空行淨土。當時不動佛給大衆宣講了過去諸佛菩薩稀有、微妙的精彩傳記,接著又講了帝洛巴、那若巴、馬爾巴叁位上師的感人事迹。要散會的時候,不動佛對大家說:“一切傳記中最稀有、最偉大和最動人的,要算是米拉日巴的傳記,明天你們再來聽吧!”
惹瓊巴聽到幾個人私下議論:“米拉日巴尊者如今在什麼地方啊?”“米拉日巴尊者嗎?他不在東方現喜淨土,就在普賢王如來的常寂光土……”他心裏暗想:“尊者現在明明是在西藏,爲什麼說在清淨佛刹呢?”
後來惹瓊巴從夢中醒了過來,那時天已快亮,他心想:“這次到邬金刹土去聽法,完全是上師的加持。那裏的人說上師在常寂光土或現喜淨土,我們卻以爲是在西藏,與我們沒有什麼不同,一樣過著人的生活。哪裏知道上師早已成佛,與十方諸佛等無差別,法身遍滿宇宙,報身、化身的變化更是不可思議。我們自己業障深重,見聖人亦如見凡夫,真是誣蔑了聖者!”他轉念又尋思:“昨晚的夢,不是一個尋常的夢,是空行叫我向上師請法的暗示,我一定要祈求上師宣說稀有傳記!”于是他向上師請求,米拉日巴尊者就開始敘述自傳……
這個自傳,張澄基以前翻譯過,漢地有緣衆生讀了以後,的確非常非常感動。我們藏地很多修行人依靠它的不共加持,內心也完全得以轉變。記得我在讀中學時,左手生病化膿,差點死了,當時有一個藏醫,他是位老修行人,天天用藏藥給我治療。還有個喇嘛叫丹增嘉措,每天晚上給我們讀米拉日巴的傳記。當時政策沒有開放,我們害怕被人發現,就把院門、房門關得緊緊的,叁更半夜才開始聽。那個喇嘛讀的時候,常常熱淚盈眶,激動得不能自禁。我那時雖然比較小,讀中學一年級,但依靠傳記的殊勝加持,到目前爲止,很多道歌的內容、感人事迹仍記得清清楚楚。
通過剛才的公案可知,上師無論于你面前顯現何種形象,其本體實則與十方諸佛無別,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在度化衆生。這方面,法王如意寶在夢中見到托嘎如意寶時講了很多竅訣(4),諸位道友應該非常清楚。
因此,對上師理當觀清淨心,了知上師絕非一般凡夫人,只不過因爲我們有無明煩惱的病,看到再清淨的東西也覺得不清淨。實際上通過教證和理證來觀察,外在環境也好,傳法上師、聽法道友也好,全部都是清淨的,這是最強有力的事勢理。當然,對佛教不是特別精通的人,講太多了…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五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