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課
思考題
64、叁惡趣具體有哪些痛苦?請以旁生爲例,說明一旦墮入惡趣,則根本不會有修法的機會。
65、有些人說:“佛教和其他宗教沒什麼兩樣,都是行善的。”對此觀點你怎麼認爲?爲什麼?你身邊若有持這種論調的人,你打算如何幫助他?
66、什麼才是真正的邊地?你所居住的地方屬于邊地嗎?請說明理由。
67、現在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社會到底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爲什麼?請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68、轉生于什麼樣的天界,就不會有修行的因緣?請一一說明。你相續中有這樣的種子嗎?
69、什麼叫做喑啞?有些人生性愚笨,這是否也算是一種無暇?爲什麼?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八無暇”。昨天講了八無暇的大致含義,現在再作進一步分析:
(一)地獄、(二)餓鬼、(叁)旁生:
八無暇處中的叁惡趣衆生,由于往昔各自惡業所感,夜以繼日、連續不斷地飽嘗痛苦,比如,地獄有寒熱之苦,餓鬼有饑渴之苦,旁生有互相殘害、被人役使之苦,根本談不上有修法的機會。
我們作爲人,雖看不到地獄、餓鬼的景象,但對旁生卻可以親眼目睹。旁生界的任何衆生,哪怕是一天,也無法做到最初有皈依發心、最後有回向發願來行持善法。所以,通過比量可以推知,餓鬼和地獄更不可能有聞法或修法的因緣。
地獄裏的寒熱痛苦,根本不像人間夏天的酷熱和冬天的寒冷;餓鬼的饑渴也不是人間饑餓之苦所能比的,我們哪怕一天沒有吃飯,也什麼法都修不下去,餓鬼就更不用說了;還有旁生的愚癡、遭受役使,根本沒機會修任何法。所以我們要明白,叁惡趣不會有修行的機緣,正因爲如此,《正法念處經》中說:“雲何聽法?畜生之中,互相殘害,餓鬼饑渴,地獄苦逼。”對叁惡趣的痛苦描寫得十分清楚。
我們一定要時時發願,千萬不要轉生到惡趣中去。叁惡趣當中,旁生算是比較好的,可一旦轉生爲旁生,感受痛苦的時間也相當漫長。從前給孤獨長者爲佛建造精舍,佛看著地上的螞蟻,對給孤獨長者說:“此蟻自毗婆屍佛出世已來,已經曆七佛,至今還墮落爲蟻身。”還有,舍利子曾入叁昧,觀察一只鴿子的過去和未來,發現它八萬大劫來常作鴿身,八萬大劫後也未免鴿身,一直看不到前際後際。佛告舍利子:“此鴿除諸聲聞、辟支佛所知齊限,複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訖得出。輪轉五道中,後得爲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旁生得人身都如此之難,何況餓鬼和地獄衆生了?因此,一旦墮入叁惡趣中,不僅僅是一世兩世,乃至無數劫都聞不到佛法,聞不到佛法就解脫不了,解脫不了的話,將沈溺于輪回苦海遙遙無期。
《前行》的每一個道理,作爲有智慧的人務必要細心琢磨,只有一而再、再而叁地思維,修行才會有效果。否則,即使上師給你揭示了禅宗或密宗的最高境界,什麼“認識心的本性”、“光明無爲法”,這些金剛語聽起來很舒服,你當下似乎也有一種感覺,但實際上,這就像在冰上倒開水一樣,剛開始會融化一點,但過一會兒又凍上了。爲什麼呢?因爲你沒有基礎,這些境界就不穩固,無法在你相續中一直存留。因此,大家必須先把加行基礎打牢,然後再修學一些大法,這才會對自相續有利益。
然而,現在許多情況與此恰恰相反:如果傳一些大法,大家都蜂擁而至,傳加行的話,則遠遠逃離,這樣一來,大法對你絕不會有利。有些人從來沒思維過“八無暇”,自以爲獲得高深境界易如反掌,雖然這種願望很好,可是你剛強難化的相續若未以佛法甘露來滋潤調柔,任何境界都不會平白無故地産生。
因此,希望大家對前行要修好,對叁惡趣的痛苦要思維,一直到生起真實的感受爲止。不然的話,法師要求你觀修叁惡趣,你只是稍微修一下,産生一點點分別念,這是絕對不行的。修行必須要把法融入內心,最後産生堅定不移的定解,什麼樣的定解呢?“我千萬不要墮入叁惡趣,否則,的確沒有聽受正法的機會。若對佛法連聽都沒有聽,那修行更不會有了。”如果能生起這種信念,說明你對叁惡趣有厭離心。
(四)邊地:
古印度有很多不信佛教的邊地,根據地方不同,可分爲羅卡查族等32種,還有些論典中說有108種,若把最小的邊地也算進來,總共有1200種。不管怎麼樣,世間上有許多部落、民族根本不信仰佛教,不但不信仰,反而還有各種陋習。例如,邊陲異教(1)的教徒們,聲稱損害爲正法,視殺生爲善業,對神明殺生祭祀,把損害衆生視爲解脫。
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爲。我們作爲佛教徒,雖然從人類大團結的角度講,各宗教之間以及與非宗教之間要和睦相處,但見解上互相抵觸時,自己一定要頭腦清醒,堅定自己佛教的立場。有些佛教徒把各種宗教混爲一談,這實在不合理。爲什麼呢?佛陀在經中說:“損害他衆非沙門。”而其他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他們的教義跟佛教不相同。譬如,《聖經》中說,因爲百姓放肆,上帝在發怒的時候,殺死了一千人、叁千人乃至十萬人等等。還有些宗教的經典中說:“你們在哪裏發現他們(不信道者),就在哪裏殺戮他們。”“他們(不信道者)的報酬,只是處以死刑,或釘死在十字架上,或把手腳交互著割去,或驅逐出境。這是在今世所受的淩辱;他們在後世,將受重大的刑罰。”這些說法與佛教觀點截然不同。
我曾講過《影塵回憶錄》中倓虛法師的一段經曆:有一次他在北塘到天津的火車上,遇到一個基督徒,兩人一路上有許多精彩的辯論,其中有這麼一段:基督徒說:“凡是活著的動物,都是人們的菜蔬,你們出家人爲什麼不吃葷?”法師反駁:“因爲它也是一個生命!”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說:“當初上帝訓誡後人不要吃動物的血,因爲動物的生命都在血中。既是動物的生命在血中,肉是血長起來的,血裏有生命,肉裏就沒生命嗎?肉裏就沒血嗎?……”法師從各個角度駁斥,最後那人啞口無言。
現在有些佛教徒在很多場合中說,各大宗派都是一樣,都是“行善”的。從行善的角度來講,一些宗教是有做慈善、建醫院,這些都很好,我們也不反對。但如果因爲有一部分慈善,就認爲自他見解完全一致,這是不合理的。包括在藏地,麥彭仁波切說過,苯教與佛教曆來有一些沖突,二者在見解上有天壤之別,不應混淆不清。比如,苯教轉經輪是逆時針,轉神山也是逆時針;而我們佛教認爲,逆時針轉一遍,有全部毀壞的過失,平時看到電動轉經輪在逆轉,趕緊會去糾正過來。假如因二者有些許相同之處,就認爲它們的見修行果一模一樣,沒有任何沖突矛盾,對此理應值得觀察,不要爲了達成自己某種目標,就開始安立各種理由。
我們作爲佛教徒,見解不能跟外道混爲一體,但也不要看見他們就怒目相向,甚至掉頭就走。他們畢竟也是衆生,我們發了菩提心,就應當對天下衆生一視同仁,只不過見解不能模棱兩可,覺得學這個也可以、學那個也可以。有些人認爲佛教與外道沒什麼兩樣,于是勸許多佛教徒徹底放下佛教,加入外道的教堂或者學會。這一點我自己完全不贊同。皈依叁寶的功德是什麼樣的?舍棄佛法的過失又是如何?每個人應該心中有數。所以在大的問題上,大家要擦亮自己的慧眼,認認真真地對待。
外道推崇殺生祭祀,這些邊地的野蠻人,雖然外表有腳有頭,看起來是人相,但內心頑固不化,根本不能轉向正法方面。尤其是漢地很多大城市,雖然興旺發達、極其繁華,但造惡業十分嚴重,這些地方均可稱爲“邊地”。你們不要認爲邊地就是經濟落後、偏僻邊遠的農村,像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肯定不是。其實,邊地分爲佛法邊地和地界邊地,印度以外的地方是地界邊地,而四衆弟子不具足,或者即使具足但對其身心無有利益的地方,就叫佛法邊地。因此,有些大城市的人,身上穿得特別光鮮、口中吃得特別高檔,可若對佛教一無所知,也可以稱爲“邊鄙人”。
在邊鄙地方,有許多行爲與正法背道而馳,甚至還有娶母爲妻等惡習陋規。像印度東部的一些地方,到目前爲止,此類現象仍屢見不鮮。在2006年,有一個叫羅賓的人,聽從山神指示,與母親完婚。據悉,他母親攀登拉克什米山時跌落下來,因此,認爲山神一定是在懲罰她。她一直祈禱,叁個月以後,山神入夢告訴她,若能與自己的兒子結婚,婚姻會消除她的災難。于是她詢問十多歲的兒子,兒子同意了這門婚事。之後,二人在四百多人的村子裏舉行了婚禮。對此,當地一名人類學家說:“這種情況並不稀奇,對于當地人而言,經常會發生和樹、狗或其他動植物結婚的現象。”
邊鄙地方的人,形象上跟人一樣,但行爲違背正法、違背倫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所以,他們信仰佛教、如理修行真的相當難得。我認識一個人,他經常說:“我在不信佛教的群體中能信仰佛教,而且信仰了具有聞思修行的藏傳佛教,是我一生中的福報。我小學、中學、大學的所有同學,基本上有一百多人,一百多人中只有我一人信佛,因此感到非常榮幸!”他的話確實有道理。現在很多人都認爲,行善是一種迷信,學佛是一種逃避,無惡不作才合情合理。他們對殺生、狩獵等不善業的…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五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