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十一節課
思考題
133、怎樣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請從天界、人間的角度分別說明。
134、古往今來,很多人竭盡所能、不惜一切,去追求長生不老。你對這種現象如何看待?請說明理由。
135、我們觀修無常方面,跟古大德比起來有何差距?你認爲這主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學習《大圓滿前行》。
這次講《前行》的速度比較慢,所以大家一定要修行。現在很多人在修的過程中,感覺不錯,反應也很好,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當然,修前行跟修其他密法不同,很多人喜歡修拙火定,做火供、會供,還有一些其他儀式,盡管這也是密宗行爲,你若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境界,這樣修持也有功德,但我希望大家最好先把加行修圓滿。
修加行的時候,我一而再、再而叁地強調過,首先要修共同加行,這個基礎若沒打好,後面的不共加行很難修起來;如果不共加行沒有修好,密宗更深的境界則不可能出現。所以,藏地很多智者和成就者,對共同加行確實非常重視。
我以前的一個同學(他出家了,也是個堪布),在青海那邊求學,前兩天他來我家住了幾日,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他說青海果洛州有一位慈誠上師,現在六十多歲了,他一生中修了16次五加行,最後一次是在六十歲時修的。據這位上師自己說,修五加行並不難,只是六十歲時磕頭,稍微有點力不從心。他對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極有信心,過幾年就會修一遍,在“文革”期間也從未間斷過。而且他戒律非常清淨,從小就出家,盡管藏地出現了很多動亂,但他一直沒有還俗,並以隱蔽的方式再再修加行,從共同加行一直到不共加行,就這樣修了16遍。我同學在那邊呆了很長時間,還講了他的許多事迹,我聽了之後非常隨喜。像這樣的修行人,如今在藏地比較多,只不過大家不了解而已。
所以我們這次也要把共同加行、不共加行修圓滿。對前行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數量上、形象上,而應對每個引導文,真正有一種感覺,如此才能起到真實的作用,修行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極個別道友可能會半途而廢,各種情況都會發生,但我希望,大家還是要盡量堅持。包括我自己在內,爲什麼每天都跟道友們一起磕頭?就是因爲機會難得,不想以各種理由隨便放棄。現如今,口頭上講《前行》的人比較多,而實際行動中修持的人比較少,這是不行的。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對修持前行都務必要重視。
就我個人而言,以前對前行沒修過很多次,只是修過一遍,那時候我剛出家,完全是一味追求數量,對共同加行也觀得不多。而這次,我每天在傳講之前,都好好地思維過,對共同加行的感覺很強烈。比如一講到“人身難得”,內心中確確實實覺得,其他什麼都不重要,得到人身後修持善法最重要;一講到“壽命無常”,裏面的每個道理對我來講,都真真切切、絲毫不虛。雖然我表達能力比較差,心裏所想的不一定能給你們倒出來,但我先看一遍的時候,自己的確有這種感覺,也對傳承上師和諸佛菩薩有誠摯、清淨的信心。
希望你們通過這次修行,一輩子也有個大的轉變,並對生生世世有重大利益,我的發心即是如此。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每個人要反觀自己:形形色色的社會上,雖然眼前的對境層出不窮,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先修好加行,至于其他形象上的修行或行爲,可以暫時先放下來。
前面講了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等無與倫比的聖者,終究都會示現無常。今天開始講有威望、有錢財、有地位的人,最終也會紛紛離世,沒有一個能長久活在世間。
丁四、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
不管在天界還是人間,壽命長達數劫、威德圓滿的諸位天神和仙人,也不能擺脫死亡,最終都要面對生老病死。那天我們舉行一個儀式時,有個道友就說:“對我們日本來講,也很需要佛法,因爲日本人同樣要面對生老病死。”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其實,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需要佛法。爲什麼這樣講呢?比如像我,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肯定不需要,因爲我已經畢業了;醫學這些也不需要,因爲我沒有當醫生;但是佛法一定會需要,因爲我要面對生老病死。就好比對病人而言,不論他是什麼人,病了都必須吃藥,同樣,不管是日本人、中國人、美國人,還是天界或地獄裏的衆生,若想擺脫輪回中的生老病死,都離不開佛法。因此,我很希望佛法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充滿每一個人的心田。
其實我們好好想想,國家總統是否需要佛法呢?肯定需要。街上乞丐是否需要佛法呢?也肯定需要。因爲他們都要面對生老病死,一旦來世墮入惡趣,照樣會痛苦。所以從理論上觀察,不需要佛法的衆生,一個也沒有,只不過有些衆生暫時不接受而已。就像旁生,它肯定也需要佛法,但由于沒有斷除強烈的煩惱,我們直接給它灌輸佛法教義,它勢必無法接受。
言歸正傳,學過《俱舍論》的人都知道,跟人的壽命比起來,梵天、帝釋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可謂萬壽無疆,他們可以住留數劫,偉岸身軀高達一由旬(1)及一聞距(2),其身所擁有的光彩,甚至比日月更勝一籌,可是他們也同樣免不了一死。
就拿帝釋天來說,佛經中記載:昔日,帝釋天臨命終時,以神通觀察,知道自己將轉生爲一陶師家的驢。就在他身體出現五大衰相、憂心忡忡之際,他及時想起佛陀是叁界中的唯一怙主,于是趕緊去找佛陀尋求庇佑。
當時佛陀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濟叁昧。帝釋天見到佛後,稽首作禮,至心皈依佛法僧叁次。他還來不及站起來,就發現神識忽然離體,已投生于陶師家的驢腹中。此時,母驢掙脫繩子四處亂撞,砸碎了陶師的許多陶器。陶師一怒之下,痛打母驢,傷及腹內幼胎,帝釋天的神識因此回到原來身體中,五德還備,複爲天帝。
佛陀從叁昧中出定後,贊言:“善哉,天帝!你能在臨命終時,皈依叁寶,以此功德,罪業已滅,不再受苦。”佛又講了一些無常的道理。帝釋天聽後歡喜奉受,當下證得須陀洹果。
可見,即便是天王,最終也難逃一死。世人追求的道教之長生不老、仙人之永恒不死,也只不過是時間長短而已,實際上都不能不死。《功德藏》亦雲:“梵帝自在轉輪王,無法擺脫死主魔。”在座的道友再過一百年,還有多少會留在人間,自己也可以想一想。其實,死亡對我們來說並不遙遠,盡管每個人都貪生怕死,但也沒有辦法,因爲無常的本性即是如此。
此外,具足五種神通(3)的天人及仙人,雖依靠神變的威力可逍遙自在暢行空中,但是到了最後,他們也無法逾越死亡的命運。《解憂書》雲:“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虛空,然而卻不能,詣于無死處。”
《法句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則公案:佛陀在王舍城時,城中有梵志(4)兄弟四人,個個都獲得了五通,可令天地倒置,日月無光,移山倒海,無所不能。他們通過神通觀察,得知七日後四人會命盡身亡,于是共同商量逃避死亡的辦法。
一個人說:“我潛入大海,上不出海面,下不至海底,一直浮在中間,無常鬼怎會知道我在哪裏?”
一個人說:“我鑽進須彌山中,合上山的表面,令其無有絲毫縫隙,無常鬼怎會知道我在哪裏?”
一個人說:“我隱藏于虛空中,無常鬼怎會知道我在哪裏?”
一個人說:“我藏入喧鬧的大集市中,無常鬼隨便找一個人好了,又何必非找我不可?”
四人商量好以後,便按照各自的想法藏了起來。
結果七日之後,藏在空中的,墮地而死,猶如果熟從樹上落下;藏在山中的,在山中喪亡;藏在大海中的,當即死亡,被魚鼈所食;藏入集市中的,在衆人堆裏自然死去。
佛知道這件事後,對比丘們說:這四人愚昧,不通達生命的真相,古往今來,有誰逃脫得了死亡?衆生欲求不死,終不可得。
因此,壽命已盡的人,就算很想活下去,到處求醫生、求官員、求很多人,但誰也沒有辦法,包括釋迦牟尼佛也無計可施。有些曆史中講過:當年琉璃王誅殺釋迦族時,佛陀爲向世人展示業力不可思議,于是藏匿了釋迦族的幾個孩子。其中兩個被置于月亮上,兩個被藏入大海中,兩個被納入缽盂裏。屠殺結束後,這六個孩子雖沒受到絲毫損害,但都自然而然死亡,無一幸免。故而,大限到來之時,不論你住在何處、逃往何方,死亡決定降臨,縱使佛陀也無法改變業力,更何況是世間醫生了?
大家在修行過程中,要從道理上認真思維。雖然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很多人由于無常觀得不好,從未與自身聯系起來,不管死亡落在自己身上或是親友身上,都非常痛苦。如果深刻體會到了死亡無常,那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會覺得這理所當然,以心平氣和的心態去面對,根本不可能如是痛苦。所以,學過大乘佛法、尤其是觀過無常的人,在死亡面前確實很勇敢。而一般的世間人,就算學識淵博、無所不知,離開人間時也會手足無措,出現種種悲哀的狀況。
以上講了天人、仙人等不能避免無常,下面觀察一下人世間的尊主:
在印度聖地,據藏地多羅那他在《印度佛教史》(5)中所稱,首先出現了許多財富力強、高居于首的轉輪王,後來又出現了衆敬王。《紅史》中說,衆敬王是世間上最早的國王。在人類最初形成時,大家沒有我所的執著,財富共同享用,且每個人身上都有光。後來因衆生福報慢慢消盡,人類出現了男女之別,財富也需要進行分配,這其中經常發生矛盾,于是衆人私下商量,通過民主選舉,選了一個人做國…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