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八課▪P3

  ..續本文上一頁,最初應像箭射中自己的要害,其他事情再重要也全部放棄,抓緊時間去搶救。同樣,剛生起無常觀時,除了修法以外,對什麼都不關心,一切都不可能阻攔你。

  中間的時候,應像母親死了獨生子一樣,日日夜夜想著他、念著他,對于別的事物,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

  到了最後,證得無作無行的究竟果位,此時對一切萬法明明了了,但卻無法用語言形容,就像牧童的牛都被怨敵趕走了,一時愣在那裏,不知所措。當然,這種證悟境界,並不像牧童被趕走牛那樣特別傷心,此處主要是從不可言說、無有可作的角度說明的。

  在未生起以上如是定解之前,我們務必要唯一觀修死亡無常。普瓊瓦格西說:“晨不念死,則晝空過;晚不念死,則夜空過。”香怎耶巴說:“上午若沒生起無常之念,中午貪圖今世的念頭就會擡頭;中午若沒生起無常之念,晚上就會被貪圖今世的念頭所俘虜。”漢地寺院上晚課時,也有一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因此,我們應時時以無常觀督促自己,通過各種教證、公案來觀修無常,若能如此,久而久之,生起無常觀也並不難。

  佛陀曾這樣贊歎觀修無常:“多修無常,已供諸佛;多修無常,得佛安慰;多修無常,得佛授記;多修無常,得佛加持。如衆迹中,象迹爲最,佛教之內,所有修行,觀修無常,堪爲之最。”《涅槃經》中也說:“一切衆生迹中,象迹爲上,是無常想亦複如是,于諸想中最爲第一。”在一切衆生的腳印中,大象的腳印最好,爲什麼呢?有些上師解釋說它圓圓的,特別莊嚴,而其它動物的腳印不完整;也有上師說大象走路極具智慧,能繞開一切險處,唯一選擇安穩之道,若遵行大象足迹,則可避免任何損害,故大象的腳印最爲第一。同樣,在一切思維觀想中,觀無常是最殊勝的。

  有些人平時分別念特別重,總喜歡胡思亂想,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老是安住不下來,非常苦惱。其實你若實在喜歡想,那最好想無常:山是無常的,河是無常的,我是無常的,你是無常的……最終我也會死,你也會死,除此之外,再沒有更殊勝的教言了。印光大師當年在他的佛堂裏,就供一尊阿彌陀佛像,佛像後面貼一個大大的“死”字。其實想到自己要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哪樣東西能帶得去?所以,很多大德對修死亡無常特別重視,這也是他們修行得力的秘訣。

  又《毗奈耶經》中說:“對我眷屬中如妙瓶般的舍利子、目犍連等百名比丘供齋供物,不如刹那念有爲法無常更勝。”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中,舍利子和目犍連如妙瓶一般,戒律清淨、修行超群、神通無礙、智慧高深,對像這樣的一百位比丘供養各種飲食衣物,功德肯定非常大。(不說像舍利子,即便是對一百位普通比丘供齋,功德也不可思議。)但如果你一刹那間憶念無常,這個功德較前者更大。

  其實,一刹那間憶念無常,是很容易的,希望各位要經常觀修,這不僅是一種修行基礎,而且功德也特別大。即使你的分別念再厲害,觀想一刹那應該沒問題,你就想:“一切都是無常的,世界上沒有一人不死,不知我什麼時候會死?”通過理論來觀察也可以,依靠竅訣來觀修也可以,只要好好思維無常,每天堅持這樣串習,那麼修行境界必定會圓滿。

  過去很多高僧大德,在每次修行之前,都會觀一座無常法,就像修上師瑜伽一樣。其實這些竅訣很甚深,大家對此要引起重視。今年我覺得很高興,因爲漢地許多道友以前連基本的法都不懂,不知道哪些法最深、哪些法最淺,通過這次給大家講了,相信很多人能從中受益。當然,我能做的,也只是把道理告訴你們,至于修不修,則是你們的事,我不可能抓著你們的胸口,一個一個逼著修。釋迦牟尼佛也說:“吾爲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于自己。”但是有心的人,應該明白這個法珍貴無比、來之不易。佛教的道理跟其他道理不同,有智慧的人可以接受,沒有智慧的人也可以接受。就像這部《前行》,大學生、博士生有信心的話,誰都會覺得這無懈可擊;而從來沒讀過書的文盲,也不會認爲萬法無常不合理。所以,通過這次的學習,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一些利益。

  尤其是觀修無常,平時必須要經常串習。宋朝有個人叫吳信叟,博學多才,一心向佛,他雖在朝廷身居高位,但深知諸法無常之理,從不貪慕榮華富貴。他日日夜夜都觀修無常,並請人做了一口棺木,晚上就睡在裏面。每到天亮時,要求家仆一邊敲擊棺木,一邊唱道:“吳信叟,歸去來!叁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歸去來!”他一聽這個聲音,馬上就起來念佛。後有一天,他在念佛的時候,家人聽到天樂鳴空,他告訴大家:“金臺已到,我也該走了!”說完即安然往生。

  在家裏修一個棺材,世人會覺得這不吉祥,但對修行人而言,卻是觀修無常的不共方便。以前博朵瓦尊者捎給奔公甲格西一塊氆氇,說他的行裝過于簡陋,這氆氇可作他死後裹屍之用。若是換成世間人,聽了這話必定勃然大怒,因爲他們喜歡聽的,多是“長命百歲”、“益壽延年”,如果有人送禮時說:“這禮物是給你裹屍體用的。”他肯定把送禮者棒打出門。但我們修行人,還是應依照噶當派的竅訣來修無常,若能如此,不管你口頭上會不會說,但實際行爲中,面對生老病死時都不會害怕,不像世間人那樣特別可憐。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大智度論》雲:“後鬼大嗔。捉人手拔出著地。前鬼取死人一臂拊之即著。如是兩臂兩腳頭脅舉身皆易。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但《妙法蓮華經文句》在講離婆多的公案時,說被拔掉的是“四肢”,如雲:“空亭中宿。見二鬼爭屍。告其分判設依理枉理俱不免害。故隨實而答。大鬼拔其手足。小鬼取屍補之。食竟拭口而去。”

  (2)頌雲:“斷除錯誤自性之六法:不供今生來世依處師,取悅保護親友大錯誤;不誦悉地根本之咒語,永無休止閑談大錯誤;不積信等聖者之七財,積累苦源財産大錯誤;不修心性本義之實相,成辦散亂瑣事大錯誤;不調罪過禍源之我執,追求名聞利養大錯誤;不作遣無明暗之聞思,自高盲修瞎煉大錯誤。斷此錯誤趨近解脫道。”

  (3)以此爲半偈法舍身之因緣,釋迦佛迅速圓滿十二劫資糧,較彌勒菩薩提前成就無上佛果。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八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