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起了一個俱有緣的作用。就像瓶子本來是刹那刹那無常的,而鐵錘在旁邊對它起了一種,讓它的相續再不能繼續下去的作用,這叫做俱有緣。所以這裏,也有相違的事物來對它起俱有緣的作用。也就是說,當它毀滅的時候,相違的事物起了這樣的作用。
子二(遣于彼之诤)分二:一、遣除觀察對境則非理之诤;二、遣除觀察實體則非理之诤。
醜一、遣除觀察對境則非理之诤:
謂刹那若不相違,相續不成違非理。
對方是這樣說的,外境的刹那如果不相違,那麼你們所謂的相續當中的相違,也不應該成立。因爲,從某種角度來講,所謂的相續都是假的,有關大乘論典當中也是這樣講的。《俱舍論》也說,相續就像軍隊、念珠一樣,它沒有實在的實體。這樣以後,既然刹那上沒有相違,那麼相續上相違更不合理,這一點無法安立。對方給我們提出這樣一個疑問。
由從前前刹那中,前所未有後後生,
于彼增益爲相續,能遣除之無過咎。
下面我們進行回答。雖然事物的本體上沒有相續,相續的實體倒是沒有;但是我們這裏,依靠前前刹那有前所未有的後後産生,人們把它稱之爲相續。說相違的時候,就是遣除,能遣除者,能毀滅者。意思就是說:依靠前前的刹那,後後的前所未有的本體不斷産生,人們將之增益爲相續。當然,實際中並沒有一個相續的實體存在,但是人們把它稱之爲相續。這種相續,如果第叁刹那以後再不能繼續下去,被推翻了,那麼這就叫做相違。所以,我們自宗根本不會有你們所說那樣的過失,沒有過失。
雖然在一切事物的本體上,的確是我們剛才所講的那樣,沒有相違。但有些人可能這樣想,這個跟相屬可能有點不相同,你看火和水,如果在本體上沒有相違,一個存在的時候另一個不存在,那這是根本不合理的,所以在事物的本質上應該有相違吧。但實際上,這只是我們的分別念假立而已,本質上相違是不存在的;如果本質上相違存在,那麼它們第一刹那間接觸的時候,互相都應該從事物的本體上不存在,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只不過第一刹那它們接觸,從第叁刹那,它的相續不能再繼續下去的過程,我們的分別念把它安立爲相違。
因此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或者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你真正用自己的智慧來進行觀察,到底什麼叫矛盾?應該講有能害所害的關系才叫做矛盾。但是,如果真正能害所害的關系要成立,就像我們前面講因果那樣,當能害存在的時候,所害就不存在;所害存在的時候,能害就不存在。但這兩個完全有一種因果的關系,如果沒有因果關系,能害所害的相違也不能成立。比如我們說火和水相違,爲什麼相違啊?第一刹那間火和水接觸,到第叁刹那的時候,水大的話火已經滅了,火大的話水已經滅了,那個時候你才知道,它們兩個是相違的。這個時候,火存在的話,水就不存在;水存在的時候,火不存在。但是這個道理,我們根本不知道。因此,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如果從相續、刹那來嚴格觀察,絕對不可能有實體當中的矛盾本體存在。這個問題大家應該再叁思維。
這個頌詞,大家也應該這樣來解釋。對方說,因爲你們相續並不成立實體,所以相續當中的相違不合理。我們說,相續的相違完全合理。所謂相續,就是依靠前前而産生後後前所未有的事物。有兩個相違事物存在的時候,另一個事物的相續再也不能繼續延續下去,這就是相違。相違的概念,應該說是比較簡單的。
醜二(遣除觀察實體則非理之诤)分二:一、宣說對方觀點;二、答辯。
寅一、宣說對方觀點:
謂違微塵若並存,則已相違不並存,
不並存則毀一者,由此因果成同時。
這是對方的觀點。對方問我們:比如火的微塵和水的微塵,本來是兩個相違的微塵,那麼這兩個相違的微塵會不會同時並存?
如果同時並存,你們又說不並存相違,那麼這個觀點完全不合理。因爲第一刹那,火的微塵也有,水的微塵也有。這兩個,如果它們在一刹那中一起安住,那麼二、叁、四刹那也可以安住。既然它們兩個一刹那中互相並存,那就不是不並存了,應該是並存,所以你們千萬不要說不並存相違。
如果你說一刹那也不能並存,那這兩個之間,應該有一種因果同時的關系。爲什麼呢?本來我們前面所講的那樣,能害和所害是能生和所生的關系。既然是能生所生的關系,比如說第一刹那間,火的微塵來了,水的微塵也來了。水的微塵和火的微塵兩個第一刹那來的時候,因爲它們兩個不並存的緣故,力量比較大的,這一刹那間馬上把對方的微塵摧毀。摧毀以後,在一刹那中,産生火微塵的時候,水毀滅的狀態也要産生。那麼一刹那中能害在産生,它所害的狀態也已經出現。這樣一來,在一刹那中能生和所生、因果同時的過失依然存在的。
我們這個問題,大家也考慮一下,如果別人問你,你怎麼回答?我最近翻譯《釋量論大疏》,有時候沒有看我們佛教的回答,真的外道一問起來的時候,真的有點厲害啊。我都想:哎,如果我是當時那爛陀寺的護門班智達,然後來一位外道,問剛才那樣的問題:你不並存相違是並存還是不並存,如果一刹那間並存,那它們兩個不是不並存相違了;如果說一刹那中也不能並存,那麼一刹那間有能生所生的關系,這樣一來,有因果同時的過失。我當時正站在那爛陀寺門口,看我怎麼回答,是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想,今天把外道的觀點說出來,然後你們每一個人,你先不要看下面的回答。下面的回答看了以後,我們都跟著法稱論師的路走,不是很困難的。
有時候真的這樣想,法稱論師的思路和智慧非常了不起。好像現在我們世間當中,問出特別尖銳的問題基本上是沒有的。遇到一些知識分子,遇到一些學者的時候,他們有些人問出來的問題,特別特別的簡單,不要說法稱論師,連我們一般的人,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中觀、因明就可以了,馬上就可以回答。可是像這種問題,我想我們有些人,真的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看看怎麼回答。所以我有時候這樣想,我們現在的世間人,可能是搞經濟、搞政治、搞這樣那樣亂七八糟的事,所以真正的正理上面去思維的很少。以前外道裏面真的,不管是對前世後世也好,對輪回涅槃等等,這些方面的問題是非常非常的尖銳。但是,我們如果學懂了因明的思路或者理證方法,完全可以回答的。所以下面,我記得回答的時候,首先是對方回答,然後我們自宗回答,用兩個方面來進行來解釋。
今天就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叁十九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