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課▪P3

  ..續本文上一頁了。”于是他們就住下了。吃過晚飯後(藏地吃晚飯的時間都比較晚,一般天黑後才吃晚飯。)老太太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一個小虱子,就叫他的女兒說:“女兒,你馬上把它放到一個不會死的地方。”僧人說:“老太太!如果有一個不死的地方,你可不可以把我也一起放在那兒?”老太太生氣地說:“我剛才不是給你們講了嗎?你們學因明的人,嘴巴這麼尖刻,討厭得很!”(衆笑)

  這是開玩笑,但真正學過因明的人,無論對別人說什麼話都有一種勇氣;而沒有學過的人,怕在別人面前講不過去而有一種畏懼的心理。因此我們在探討時,特別應該以正理爲主的方式來討論,這是很重要的!

  以上,我們講了唯識宗的一個重要推理——明知因,下面講第二個推理——俱緣定因。

  俱緣定因也是抉擇唯識宗觀點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推理。

  推理公式:所見到的外境(有法),與取它的識是一體,或者不是他體(立宗),因爲同時緣之故(因),如同二月(比喻)。按照假相唯識宗的觀點,境與識之間是不一不異的關系;而真相唯識宗的觀點,則承許它們是一體。

  以上推理從表面上看,可能有些人會這樣講:“到底說的是什麼啊?能見和所見一體,因爲同時緣之故,如同二月。此推理好像不是特別好,這樣的推理,我也說得出來。”但並非如此簡單,實際上其理非常深奧,因爲這種推理可以抉擇出所見一切萬法,除心之外根本不存在。當然,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推理可能有點難以信受。下面對此再作分析,這個推理的意思是:我看見的柱子是所取,能見的眼識是能取(有法),實際上柱子與眼識是一體,並不存在他體的關系(立宗),同時見的緣故(因)。

  下面推斷同品周遍和異品周遍,以此方式遠離諸過失證成外境唯心。

  同品周遍:所照見的東西與能照見的識(有法),二者是一體(立宗),同時緣之故(因),如二月(比喻)。比如說擠眼睛時看見二月,這個二月與其能見的識是不可分割的,以境和有境之間的關系必定是同時緣之故。對于二月全知果仁巴大師也說過:“顯現的二月不可能有兩種,實際上二者是一體,它只是一種迷亂的現象。”同樣的道理,我看見的柱子與我的識,雖然顯現上有境在這邊,境在那邊,似乎是兩個,但實際上是一體的。一體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同時緣。具體來說,當我的眼識存在的時候,境也同時出現;眼識若沒有生起,境也不會出現。對我來講,能否找得到除了眼識以外的境呢?不可能的!否則,同品就不周遍了。

  下面再從非同時的情況進行觀察。比如說我前時看見柱子,後時才産生眼識,那這是與識非同時的外境,對心而言,這可以承許爲他體的存在。但是這樣的識是沒有的,因爲何時有識出現,對境必然在同一時間出現。我們也可以用夢喻證成這種道理,做夢之時,對境與識實際上是同時的。如果沒有對境,識也不會存在;識不存在,所執的對境也不存在。此二者是一體的關系,就像二月,一個存在,另一個也存在;一個不存在,另一個也不存在。

  “他遮余邊能否定。”不同他體我們以遮破其他邊的方式也可以推翻,這裏的“其他邊”指異品周遍。

  異品周遍指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存在,意思是說:不同時的事物,即不同時緣,所以不是一體;如果出現他體的事物,又能同時緣的情況,則爲有害因,爲什麼呢?既是同時緣,又是非一體(他體)的東西,根本不存在。

  總之,通過明知因和俱緣定因的兩種推理、抉擇出一切萬法決定是唯心所現,從而成立唯識宗的觀點。

  這兩種推理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心裏面能不能真正生信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座的諸位,學習因明時,千萬不要認爲這僅僅是一種說法。學習《中觀莊嚴論》時,我也曾提出同樣的希望,大家應該在這些非常關鍵的問題上,反反複複地去思維。有些道友,對平時的一些生活瑣事非常關心,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在這上面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真正要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應該把自己的一切放在思考正理上,如思維:一切萬法是不是心?以同時緣或者明知的緣故,這兩種推理能不能成立萬法唯心?同時緣或者明知的緣故,諸法的本體就是識,除此之外,若認爲柱子等在外境肯定存在,實際上如何去成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剛開始學習因明,尤其是對唯識宗的觀點還不太熟悉時,會這樣想:“說是這樣說,但實際上好像力度還不夠。除了自己心識以外,柱子、瓶子、家裏剛買的菜等還是存在的。”實際上當你到菜市場時,菜肯定是你自心的顯現,因爲它具有識的法相之故(此處並不是指白菜有眼識、耳識、鼻識等)。這種外境所具有的明知部分就是識的法相,如果明知的這一點不叫識,那麼除此之外,根本找不到識安立的理由。

  爲什麼菜等是心識呢?因爲眼識緣它的緣故。緣的當下會出現,沒有緣的時候,它的存在對我來說無法成立,我見到它的時候,阿賴耶上的習氣成熟了。按照唯識宗的觀點,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習氣變現的,僅僅是有些習氣穩固,有些習氣不穩固而已,這個道理後面會闡述。

  因此我們對大乘的這些殊勝教言,應該詳細地思維,如果有機會學習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時,會看到裏面引用了許多教證、理證來宣說這方面的道理,到那時會對唯識宗的觀點有更深一步的認識。通達唯識以後,也會對修大圓滿法有一定的幫助,尤其是在調服自相續的煩惱方面,有非常大的利益。

  以上所說的兩大推理,以前講中觀的時候,也介紹過;今天我在這裏就簡略的敘述一下,希望大家對此反複地觀察。意思就是說,如果境和心沒有任何聯系,不可能必定同時緣,就像藍色和黃色兩個不同事物一樣。比如說,將藍色與黃色的物體放在一起,“哦,這是藍色,這是黃色。”兩個物體同時存在的機會是有的,但是只要有藍色存在,黃色必定存在,這樣的推理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外境並不是這樣,只要我的識存在的時候,外境必然顯現;如果所取出現了,識卻沒有出現的情況是沒有的,這就是爲什麼叫俱緣定因的原因(定是決定的意思,不決定則不能用俱緣定因來安立)。又如做夢的時候,有了我當時的迷亂意識,才能有夢境的顯現;如果做夢的識不存在,那麼夢境永遠也不會出現。

  俱緣定因是從同時的角度來講的,明知因是從外境具有識的法相的角度來講的。

  俱緣定因是指同時出現的緣故,並不是外境今天已經有了,我的識明天才出現;或者我的識提前出現,外境最後出現,沒有這樣的。對六道輪回中的任何一個衆生來講,認爲對境與自己的心識非同時出現,實際上不可能的!

  當然,正如剛才所講的一樣,並不因爲這是自宗所說的或自己上師所說的,就一定要承認,不能這樣理解,應該用你的智慧來抉擇。因爲因明與中觀、現觀等不同,後者在觀察勝義谛的道理時講到空性,而空性以分別念怎麼樣觀察也沒辦法契入。比如說用有效距離20公裏的望遠鏡,看100公裏以外的地方,則根本無法看見;同理我們的分別念看佛、菩薩的境界,也只能是:“哦!大概是這樣吧?”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但因明是觀現世量的對境,在這裏並不抉擇佛、菩薩的境界;所以我們現在抉擇萬法唯心,不是在佛、菩薩的智慧前說萬法唯心,而是在凡夫人面前抉擇,所看到的外境就是心。

  如果你有理由、有能力,你就站出來說:“這不是心,外境確實存在!”但你所說的理由全部不堪一擊,我們不用很多的比喻,只用一個夢境的比喻就可以逐一推翻你的立論;真正的智者應該接受真理,否則只是心裏面不舒服,也沒有辦法,只是自找苦吃而已!

  好!今天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叁輪:指能作的作者、做法的方式和所作的對境。

  (2)衆生流浪生死,以六根貪六境,實際根境本無,但由迷亂習氣所顯,故如夢境。

  

《第八課》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第九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