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八课▪P2

  ..续本文上一页有一些成果,这一点非常值得高兴;但是也有些遗憾,很多宗教系的讲师、教授、研究人员,所开的课程并不是佛教里面的精髓,比如因明这门学问,如果宗教系的学生能学习,就不会像现在有些人仅凭自己的分别念所写的文章一样,他对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一定会有重新的认识。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宗教系的学生获得硕士、博士等学位的文凭而毕业,但我觉得文凭不重要,水平很重要;宗教系毕业的学者,真正要检测的,是对佛教不共的智慧,殊胜的道理认识的程度有多少,如果不这样考核,那么再授予什么样的学位,也无太大的意义。

  抉择唯实宗的观点分三:一、破他宗;二、立自宗;三、遣诤。

  破他宗宣说完毕,本论如是安立自宗:

  

明知俱缘因证成,俱缘不允是他体,

  

若为他体因不容,如现二月蓝识同。

  他遮余边能否定。

  此颂是讲抉择唯识宗观点的两大理证,即在《中观庄严论释》等论典当中提到的两种推理——明知因和俱缘定因。以这两种推理可以证明一切外境法皆是心的显现,除了心的显现之外,实有的外境根本不存在。

  刚开始学的时候,唯识宗的观点显得比较难懂。为什么呢?从无始以来凡夫都在执著外境,并认为:外境在那边,有境在这边,它们之间有空间,自心不是外境,外境不是自心等。所以大乘显宗、密宗皆说,众生最大的迷惑就在这里,即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反而执著为存在。对唯识宗的道理有所认识后就会知道:外境虽然显现,但实际上除了自己的心识以外,其少许也不存在。懂得这个道理,才说明你对唯识宗的观点有所认识。

  为了证成万法唯心的观点,前辈的高僧大德运用了很有说服力的两大推理——明知因和俱缘定因。

  第一个推理叫明知因。怎样运用明知因证成万法唯心呢?可以利用推理公式来说明:所执外境(有法),与取它的心识必为一体(立宗),因外境不存在,且只是明知的显现,具有识的法相之故(因)。利用明知因的推理时,应当如此。如果以平常的语言来说即是:我现在看见红色的柱子(有法),与能看见它的眼识是一体(立宗),所显现的对境,具有心的特征之故(因),如火与火的热性是一体一般(比喻)。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这样想:“外境是无情法,我的心是明知的有情法,有情法和无情法成为一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实际上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外境具有心的法相,故而不得不承认它是心。有些人可能这样认为:“柱子等根本不具有心的法相,因为它是无情法,是不具备明知特性的事物,而我的心识是具有明知特性的,无情法怎么会具有心的法相呢?”分析的关键问题就在这里,对每一个人而言,你若承许面前显现的事物存在,那用什么来成立呢?最后不得不承认是在自己的眼识或耳识前显现的,即只有通过在识面前显现,才能证明对境的存在;反之,如果在识前没有显现,则根本不能成立对境的真实存在。对我而言,如果柱子显现在自己的眼前,那它决定就是自己识的本体,是自己明知心的显现,除了明知心以外的柱子,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是根本不承认的。如是有些人可能会这样想:“啊!如果我看见的东西存在,看不见的东西不存在,那我现在看不见人的内脏,只看见皮肤,就应该承认无内脏的人存在了吗?”以唯识宗的观点来说,可以这样承认。为什么呢?因为在我面前显现的事物是自己识的显现所以存在,而在我面前不显现的事物识未显现所以不存在。

  如果是这样,那会有人问:“那这与顺世外道有什么差别呢?顺世外道也是只承认亲眼所见的现量,除此以外,其他的也不承认。”这当然有差别,因为顺世外道只承许现量的东西存在,除此之外都是不存在的,但唯识宗的观点是,在我面前现前的东西当下存在,每一众生面前将来显现的东西,这是其相续中现在以隐藏的方式存在的习气,将来成熟时显现出来的结果,正因为相续中有习气之故,将来任何一个东西可以显发。比如说一个人在我面前,只见外表不见体内的一切,他内的习气未成熟而已;如果以后这个人的肚子打开,内脏出现时,这时我的习气已经成熟了,所以能见到内脏。

  以前在学习很多的大乘论典时,也给大家说过,如果你真正要想精通唯识宗的观点,只承认前面所看见的东西存在,除此之外,后面你就不用承认了。不承认会不会有很大过失呢?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心里有些疑惑:“如果是这样,我现在只看见经堂里的东西,那我家里的一切是不是不存在了?”对现在的你来讲, 应该可以承认它们不存在;“那不存在,不是有很大过失吗?刚才我来的时候也有,等一会儿我回去的时候也有,那么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呢?”这并没有什么过失,就像梦中的人一样,梦中在家的时侯对境的家存在,梦中离开家故对境的家不存在,等一会儿在梦中又返回家时,习气成熟了一定能现见。

  我们学习《入中论》的时候,虽然按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讲,对梦中的对境有所遮破,但是暂时在名言当中抉择的时候,一定要承认以梦来比喻。比如说我做梦的时候看见对方,当时除了在我的心识前所显现的画面以外,根本不存在实有的外境;同样的道理,在座的诸位只是在我心识前显现的画面,因为具有识的法相之故。这样一来,我们详细地观察梦中的柱子,它有没有无情法的事相,虽然在做梦的人前有这种现象,就像《入中论》里面讲的三轮(1)都存在,但是真正观察起来,在做梦的人前有没有无情法的外境存在呢?绝对不可能存在!同理,现在三界的有情都正在做梦(2),在我们面前外境存在,但是这种存在是识的本体,它是识的现分。大家有没有“的确是这样”的感觉?除了梦境的柱子以外,绝对没有一个实有的外境!为什么呢?因为它具有识的法相之故。如果一法具有某某事物的法相,可不可以将其安立为这种事物呢?应该可以,比如说对具有项峰和垂胡的动物,我们就可安立为黄牛,因为安立黄牛唯一的标准就是它的法相,即任何动物具有这两个特点都可以安立为黄牛;同理,任何法如果具有识的法相,那我们就可以安立为识。

  希望大家学因明的时候,下课后应该互相探讨,不要只是说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我觉得这样的交谈等于浪费时间,如果要讲,你应该用明知因来抉择万法为心。虽然刚开始的确是有些不舒服,可能有这种想法:怎么会这样呢?看见的东西存在,看不见的东西不存在,那这样用因明怎么推理呢?这怎么合理呢?但是从因明的推理来讲,你找不出这种想法的真正理由。有些人可能说:“那不一定,如果是这样,山上有火,有烟之故,以这种推理怎么能推断呢?”当然这种情况用做梦也可以解释,比如说一个人做梦看见山上冒烟,这时他心里想:哦,实际上由于以前有这种习气,即烟和火有一种因果关系,我随着烟能不能找到火呢?肯定会找到的。

  世人对于时间长短等显现都认为是真实的外境,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而是自己的心,这种窍诀性的抉择,也接近于无上大圆满里的万法抉择为心,心抉择为离戏的窍诀修法。尤其是进入了大乘以后,不管学什么,对自己的修行应该有所帮助;如果对自己的修行没有一点帮助,闻思因明只会成了学术研究。

  但我们作为皈依佛门的人来讲,始终有这样的感觉:世间的一些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只是把因明作为一种哲学体系进行研究,或将俱舍作为一种宇宙学体系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对三宝、佛陀没有生起信心,只是凭自己的分别念来进行分析,如此一来,最后所研究对象的真正价值并没有得到,结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在座的人,应该首先对上师三宝,尤其对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无量功德要具有无比的信心。我们这里有些法师平时也说:“我们要修法称论师的上师瑜伽,念诵萨迦班智达的祈祷文。”等等,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平时应该在具足信心、智慧、悲心的情况下祈祷,这对我们的修学必定是有帮助的。

  从唯识宗的角度看,外境与自己的识无二无别,为什么呢?因为外境具有识的法相之故。粗看这只是一个平淡的推理方式,实际上对断除自相续的烦恼,具有一定的力量和作用,因为通过这种推理了知外境并非真实存在后,对如梦般的外境特别执著的心也会平息下来,不会为外境而奔波劳碌无有自在,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殊胜的体会。

  所以在学习因明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一种逻辑推理,增加分别念而已,我还是修无上大圆满。”我昨天看了许多闭关道友的信,发现应该修学的《入菩萨行论》没有看,却只看因明;如果看因明,通过真正的窍诀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倒也未尝不可。但按理来讲,闭关应该学《入行论》,因为此论对修行人是非常难得的殊胜正法;当然,因明也应该学,但学的时候,在闭关房里,怎么样辩论、探讨呢?现在世间有很多颠倒的现象,比如有些闭关的道友特别爱学因明,一定要想辩论;有些参加闻思班的道友,想闭关不想学因明,仅仅闭着眼睛观想因明的道理,这样的话,看看因明的道理能否说得清楚!

  学因明的人,应该要与人接触,在路上看见什么人:“来!过来!你是学什么的?我问个问题。”应该给他找些“麻烦”。学因明的人一般辩才比较好,所以很多人比较怕,法王如意宝也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以前有一个藏地的老太太,当时有两位到西藏求学的僧人,有一天晚上找不到落脚处,请求在她家中借宿,这位老太太问:“你们到哪里去?”他们说:“我们到某某寺院去学因明!”“学因明的人是很讨厌的,我不想让你们住。”老太太这样说时,他们请求:“我们实在是找不到安身之处,请您让我们借宿,说话方面我们会注意的。”后来,老太太说:“那就这样,既然你们这么说,我就答应…

《第八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第九课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