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一些成果,這一點非常值得高興;但是也有些遺憾,很多宗教系的講師、教授、研究人員,所開的課程並不是佛教裏面的精髓,比如因明這門學問,如果宗教系的學生能學習,就不會像現在有些人僅憑自己的分別念所寫的文章一樣,他對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一定會有重新的認識。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宗教系的學生獲得碩士、博士等學位的文憑而畢業,但我覺得文憑不重要,水平很重要;宗教系畢業的學者,真正要檢測的,是對佛教不共的智慧,殊勝的道理認識的程度有多少,如果不這樣考核,那麼再授予什麼樣的學位,也無太大的意義。
抉擇唯實宗的觀點分叁:一、破他宗;二、立自宗;叁、遣诤。
破他宗宣說完畢,本論如是安立自宗:
明知俱緣因證成,俱緣不允是他體,
若爲他體因不容,如現二月藍識同。
他遮余邊能否定。
此頌是講抉擇唯識宗觀點的兩大理證,即在《中觀莊嚴論釋》等論典當中提到的兩種推理——明知因和俱緣定因。以這兩種推理可以證明一切外境法皆是心的顯現,除了心的顯現之外,實有的外境根本不存在。
剛開始學的時候,唯識宗的觀點顯得比較難懂。爲什麼呢?從無始以來凡夫都在執著外境,並認爲:外境在那邊,有境在這邊,它們之間有空間,自心不是外境,外境不是自心等。所以大乘顯宗、密宗皆說,衆生最大的迷惑就在這裏,即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反而執著爲存在。對唯識宗的道理有所認識後就會知道:外境雖然顯現,但實際上除了自己的心識以外,其少許也不存在。懂得這個道理,才說明你對唯識宗的觀點有所認識。
爲了證成萬法唯心的觀點,前輩的高僧大德運用了很有說服力的兩大推理——明知因和俱緣定因。
第一個推理叫明知因。怎樣運用明知因證成萬法唯心呢?可以利用推理公式來說明:所執外境(有法),與取它的心識必爲一體(立宗),因外境不存在,且只是明知的顯現,具有識的法相之故(因)。利用明知因的推理時,應當如此。如果以平常的語言來說即是:我現在看見紅色的柱子(有法),與能看見它的眼識是一體(立宗),所顯現的對境,具有心的特征之故(因),如火與火的熱性是一體一般(比喻)。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這樣想:“外境是無情法,我的心是明知的有情法,有情法和無情法成爲一體,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實際上這是有可能的,因爲外境具有心的法相,故而不得不承認它是心。有些人可能這樣認爲:“柱子等根本不具有心的法相,因爲它是無情法,是不具備明知特性的事物,而我的心識是具有明知特性的,無情法怎麼會具有心的法相呢?”分析的關鍵問題就在這裏,對每一個人而言,你若承許面前顯現的事物存在,那用什麼來成立呢?最後不得不承認是在自己的眼識或耳識前顯現的,即只有通過在識面前顯現,才能證明對境的存在;反之,如果在識前沒有顯現,則根本不能成立對境的真實存在。對我而言,如果柱子顯現在自己的眼前,那它決定就是自己識的本體,是自己明知心的顯現,除了明知心以外的柱子,按照唯識宗的觀點是根本不承認的。如是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啊!如果我看見的東西存在,看不見的東西不存在,那我現在看不見人的內髒,只看見皮膚,就應該承認無內髒的人存在了嗎?”以唯識宗的觀點來說,可以這樣承認。爲什麼呢?因爲在我面前顯現的事物是自己識的顯現所以存在,而在我面前不顯現的事物識未顯現所以不存在。
如果是這樣,那會有人問:“那這與順世外道有什麼差別呢?順世外道也是只承認親眼所見的現量,除此以外,其他的也不承認。”這當然有差別,因爲順世外道只承許現量的東西存在,除此之外都是不存在的,但唯識宗的觀點是,在我面前現前的東西當下存在,每一衆生面前將來顯現的東西,這是其相續中現在以隱藏的方式存在的習氣,將來成熟時顯現出來的結果,正因爲相續中有習氣之故,將來任何一個東西可以顯發。比如說一個人在我面前,只見外表不見體內的一切,他內的習氣未成熟而已;如果以後這個人的肚子打開,內髒出現時,這時我的習氣已經成熟了,所以能見到內髒。
以前在學習很多的大乘論典時,也給大家說過,如果你真正要想精通唯識宗的觀點,只承認前面所看見的東西存在,除此之外,後面你就不用承認了。不承認會不會有很大過失呢?當然,剛開始的時候心裏有些疑惑:“如果是這樣,我現在只看見經堂裏的東西,那我家裏的一切是不是不存在了?”對現在的你來講, 應該可以承認它們不存在;“那不存在,不是有很大過失嗎?剛才我來的時候也有,等一會兒我回去的時候也有,那麼現在跑到哪裏去了呢?”這並沒有什麼過失,就像夢中的人一樣,夢中在家的時侯對境的家存在,夢中離開家故對境的家不存在,等一會兒在夢中又返回家時,習氣成熟了一定能現見。
我們學習《入中論》的時候,雖然按中觀應成派的觀點來講,對夢中的對境有所遮破,但是暫時在名言當中抉擇的時候,一定要承認以夢來比喻。比如說我做夢的時候看見對方,當時除了在我的心識前所顯現的畫面以外,根本不存在實有的外境;同樣的道理,在座的諸位只是在我心識前顯現的畫面,因爲具有識的法相之故。這樣一來,我們詳細地觀察夢中的柱子,它有沒有無情法的事相,雖然在做夢的人前有這種現象,就像《入中論》裏面講的叁輪(1)都存在,但是真正觀察起來,在做夢的人前有沒有無情法的外境存在呢?絕對不可能存在!同理,現在叁界的有情都正在做夢(2),在我們面前外境存在,但是這種存在是識的本體,它是識的現分。大家有沒有“的確是這樣”的感覺?除了夢境的柱子以外,絕對沒有一個實有的外境!爲什麼呢?因爲它具有識的法相之故。如果一法具有某某事物的法相,可不可以將其安立爲這種事物呢?應該可以,比如說對具有項峰和垂胡的動物,我們就可安立爲黃牛,因爲安立黃牛唯一的標准就是它的法相,即任何動物具有這兩個特點都可以安立爲黃牛;同理,任何法如果具有識的法相,那我們就可以安立爲識。
希望大家學因明的時候,下課後應該互相探討,不要只是說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我覺得這樣的交談等于浪費時間,如果要講,你應該用明知因來抉擇萬法爲心。雖然剛開始的確是有些不舒服,可能有這種想法:怎麼會這樣呢?看見的東西存在,看不見的東西不存在,那這樣用因明怎麼推理呢?這怎麼合理呢?但是從因明的推理來講,你找不出這種想法的真正理由。有些人可能說:“那不一定,如果是這樣,山上有火,有煙之故,以這種推理怎麼能推斷呢?”當然這種情況用做夢也可以解釋,比如說一個人做夢看見山上冒煙,這時他心裏想:哦,實際上由于以前有這種習氣,即煙和火有一種因果關系,我隨著煙能不能找到火呢?肯定會找到的。
世人對于時間長短等顯現都認爲是真實的外境,但實際上根本不是,而是自己的心,這種竅訣性的抉擇,也接近于無上大圓滿裏的萬法抉擇爲心,心抉擇爲離戲的竅訣修法。尤其是進入了大乘以後,不管學什麼,對自己的修行應該有所幫助;如果對自己的修行沒有一點幫助,聞思因明只會成了學術研究。
但我們作爲皈依佛門的人來講,始終有這樣的感覺:世間的一些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只是把因明作爲一種哲學體系進行研究,或將俱舍作爲一種宇宙學體系來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始終對叁寶、佛陀沒有生起信心,只是憑自己的分別念來進行分析,如此一來,最後所研究對象的真正價值並沒有得到,結果不是很理想。我們在座的人,應該首先對上師叁寶,尤其對吾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的無量功德要具有無比的信心。我們這裏有些法師平時也說:“我們要修法稱論師的上師瑜伽,念誦薩迦班智達的祈禱文。”等等,我覺得這很有必要。平時應該在具足信心、智慧、悲心的情況下祈禱,這對我們的修學必定是有幫助的。
從唯識宗的角度看,外境與自己的識無二無別,爲什麼呢?因爲外境具有識的法相之故。粗看這只是一個平淡的推理方式,實際上對斷除自相續的煩惱,具有一定的力量和作用,因爲通過這種推理了知外境並非真實存在後,對如夢般的外境特別執著的心也會平息下來,不會爲外境而奔波勞碌無有自在,這一點每個人都應該有殊勝的體會。
所以在學習因明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認爲:“這只是一種邏輯推理,增加分別念而已,我還是修無上大圓滿。”我昨天看了許多閉關道友的信,發現應該修學的《入菩薩行論》沒有看,卻只看因明;如果看因明,通過真正的竅訣來對治自己的煩惱倒也未嘗不可。但按理來講,閉關應該學《入行論》,因爲此論對修行人是非常難得的殊勝正法;當然,因明也應該學,但學的時候,在閉關房裏,怎麼樣辯論、探討呢?現在世間有很多顛倒的現象,比如有些閉關的道友特別愛學因明,一定要想辯論;有些參加聞思班的道友,想閉關不想學因明,僅僅閉著眼睛觀想因明的道理,這樣的話,看看因明的道理能否說得清楚!
學因明的人,應該要與人接觸,在路上看見什麼人:“來!過來!你是學什麼的?我問個問題。”應該給他找些“麻煩”。學因明的人一般辯才比較好,所以很多人比較怕,法王如意寶也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以前有一個藏地的老太太,當時有兩位到西藏求學的僧人,有一天晚上找不到落腳處,請求在她家中借宿,這位老太太問:“你們到哪裏去?”他們說:“我們到某某寺院去學因明!”“學因明的人是很討厭的,我不想讓你們住。”老太太這樣說時,他們請求:“我們實在是找不到安身之處,請您讓我們借宿,說話方面我們會注意的。”後來,老太太說:“那就這樣,既然你們這麼說,我就答應…
《第八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