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于是他们就住下了。吃过晚饭后(藏地吃晚饭的时间都比较晚,一般天黑后才吃晚饭。)老太太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一个小虱子,就叫他的女儿说:“女儿,你马上把它放到一个不会死的地方。”僧人说:“老太太!如果有一个不死的地方,你可不可以把我也一起放在那儿?”老太太生气地说:“我刚才不是给你们讲了吗?你们学因明的人,嘴巴这么尖刻,讨厌得很!”(众笑)
这是开玩笑,但真正学过因明的人,无论对别人说什么话都有一种勇气;而没有学过的人,怕在别人面前讲不过去而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我们在探讨时,特别应该以正理为主的方式来讨论,这是很重要的!
以上,我们讲了唯识宗的一个重要推理——明知因,下面讲第二个推理——俱缘定因。
俱缘定因也是抉择唯识宗观点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推理。
推理公式:所见到的外境(有法),与取它的识是一体,或者不是他体(立宗),因为同时缘之故(因),如同二月(比喻)。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境与识之间是不一不异的关系;而真相唯识宗的观点,则承许它们是一体。
以上推理从表面上看,可能有些人会这样讲:“到底说的是什么啊?能见和所见一体,因为同时缘之故,如同二月。此推理好像不是特别好,这样的推理,我也说得出来。”但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其理非常深奥,因为这种推理可以抉择出所见一切万法,除心之外根本不存在。当然,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推理可能有点难以信受。下面对此再作分析,这个推理的意思是:我看见的柱子是所取,能见的眼识是能取(有法),实际上柱子与眼识是一体,并不存在他体的关系(立宗),同时见的缘故(因)。
下面推断同品周遍和异品周遍,以此方式远离诸过失证成外境唯心。
同品周遍:所照见的东西与能照见的识(有法),二者是一体(立宗),同时缘之故(因),如二月(比喻)。比如说挤眼睛时看见二月,这个二月与其能见的识是不可分割的,以境和有境之间的关系必定是同时缘之故。对于二月全知果仁巴大师也说过:“显现的二月不可能有两种,实际上二者是一体,它只是一种迷乱的现象。”同样的道理,我看见的柱子与我的识,虽然显现上有境在这边,境在那边,似乎是两个,但实际上是一体的。一体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同时缘。具体来说,当我的眼识存在的时候,境也同时出现;眼识若没有生起,境也不会出现。对我来讲,能否找得到除了眼识以外的境呢?不可能的!否则,同品就不周遍了。
下面再从非同时的情况进行观察。比如说我前时看见柱子,后时才产生眼识,那这是与识非同时的外境,对心而言,这可以承许为他体的存在。但是这样的识是没有的,因为何时有识出现,对境必然在同一时间出现。我们也可以用梦喻证成这种道理,做梦之时,对境与识实际上是同时的。如果没有对境,识也不会存在;识不存在,所执的对境也不存在。此二者是一体的关系,就像二月,一个存在,另一个也存在;一个不存在,另一个也不存在。
“他遮余边能否定。”不同他体我们以遮破其他边的方式也可以推翻,这里的“其他边”指异品周遍。
异品周遍指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存在,意思是说:不同时的事物,即不同时缘,所以不是一体;如果出现他体的事物,又能同时缘的情况,则为有害因,为什么呢?既是同时缘,又是非一体(他体)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总之,通过明知因和俱缘定因的两种推理、抉择出一切万法决定是唯心所现,从而成立唯识宗的观点。
这两种推理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心里面能不能真正生信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座的诸位,学习因明时,千万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一种说法。学习《中观庄严论》时,我也曾提出同样的希望,大家应该在这些非常关键的问题上,反反复复地去思维。有些道友,对平时的一些生活琐事非常关心,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真正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就应该把自己的一切放在思考正理上,如思维:一切万法是不是心?以同时缘或者明知的缘故,这两种推理能不能成立万法唯心?同时缘或者明知的缘故,诸法的本体就是识,除此之外,若认为柱子等在外境肯定存在,实际上如何去成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刚开始学习因明,尤其是对唯识宗的观点还不太熟悉时,会这样想:“说是这样说,但实际上好像力度还不够。除了自己心识以外,柱子、瓶子、家里刚买的菜等还是存在的。”实际上当你到菜市场时,菜肯定是你自心的显现,因为它具有识的法相之故(此处并不是指白菜有眼识、耳识、鼻识等)。这种外境所具有的明知部分就是识的法相,如果明知的这一点不叫识,那么除此之外,根本找不到识安立的理由。
为什么菜等是心识呢?因为眼识缘它的缘故。缘的当下会出现,没有缘的时候,它的存在对我来说无法成立,我见到它的时候,阿赖耶上的习气成熟了。按照唯识宗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自己的习气变现的,仅仅是有些习气稳固,有些习气不稳固而已,这个道理后面会阐述。
因此我们对大乘的这些殊胜教言,应该详细地思维,如果有机会学习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时,会看到里面引用了许多教证、理证来宣说这方面的道理,到那时会对唯识宗的观点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通达唯识以后,也会对修大圆满法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调服自相续的烦恼方面,有非常大的利益。
以上所说的两大推理,以前讲中观的时候,也介绍过;今天我在这里就简略的叙述一下,希望大家对此反复地观察。意思就是说,如果境和心没有任何联系,不可能必定同时缘,就像蓝色和黄色两个不同事物一样。比如说,将蓝色与黄色的物体放在一起,“哦,这是蓝色,这是黄色。”两个物体同时存在的机会是有的,但是只要有蓝色存在,黄色必定存在,这样的推理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外境并不是这样,只要我的识存在的时候,外境必然显现;如果所取出现了,识却没有出现的情况是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叫俱缘定因的原因(定是决定的意思,不决定则不能用俱缘定因来安立)。又如做梦的时候,有了我当时的迷乱意识,才能有梦境的显现;如果做梦的识不存在,那么梦境永远也不会出现。
俱缘定因是从同时的角度来讲的,明知因是从外境具有识的法相的角度来讲的。
俱缘定因是指同时出现的缘故,并不是外境今天已经有了,我的识明天才出现;或者我的识提前出现,外境最后出现,没有这样的。对六道轮回中的任何一个众生来讲,认为对境与自己的心识非同时出现,实际上不可能的!
当然,正如刚才所讲的一样,并不因为这是自宗所说的或自己上师所说的,就一定要承认,不能这样理解,应该用你的智慧来抉择。因为因明与中观、现观等不同,后者在观察胜义谛的道理时讲到空性,而空性以分别念怎么样观察也没办法契入。比如说用有效距离20公里的望远镜,看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则根本无法看见;同理我们的分别念看佛、菩萨的境界,也只能是:“哦!大概是这样吧?”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因明是观现世量的对境,在这里并不抉择佛、菩萨的境界;所以我们现在抉择万法唯心,不是在佛、菩萨的智慧前说万法唯心,而是在凡夫人面前抉择,所看到的外境就是心。
如果你有理由、有能力,你就站出来说:“这不是心,外境确实存在!”但你所说的理由全部不堪一击,我们不用很多的比喻,只用一个梦境的比喻就可以逐一推翻你的立论;真正的智者应该接受真理,否则只是心里面不舒服,也没有办法,只是自找苦吃而已!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三轮:指能作的作者、做法的方式和所作的对境。
(2)众生流浪生死,以六根贪六境,实际根境本无,但由迷乱习气所显,故如梦境。
《第八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