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普遍理性,婆沙自宗說的是隨事差別的理性。他們同將勝義建立在聖人的特殊認識上,只因《婆沙》以「四谛漸現觀」得道,故是十六行相隨事差別的理性;假使他們能夠主張觀一滅谛得道,那必定會與第叁家一樣的建立在普遍理性上。
^9《大毗婆沙論》卷44(大正27,217a14~15)
^10《大毗婆沙論》卷34:「自體自相即彼自性,如說諸法自性,即是諸法自相,同類性是共相。」(大正27,179b4~5)
^11帝青:慧琳《一切經音義》卷12雲:「寶名也,唯天帝有此青寶,因號帝青也。」(大正54,380c12)
^12
(1)《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卷21(大正8,369b29~c6):
雲何般若波羅蜜于五波羅蜜中第一、最上、微妙?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波羅蜜雖無差別,若無般若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因般若波羅蜜,五波羅蜜得波羅蜜名字。須菩提!譬如種種色身,到須彌山王邊,皆同一色;五波羅蜜亦如是,因般若波羅蜜,到薩婆若中,一種無異。
(2)《大智度論》卷82(大正25,633b8~12)。
^13
(1)《空之探究》第二章第六節〈叁叁摩地〉,p.107:「說一切有部,立四谛、十六行相……這是約能爲四谛下煩惱對治的無漏智說,如約有漏智所緣行相說,那空與無我二行相,是通于四谛、一切法的。不但有漏的苦與集,是空的,無我的;無漏有爲的聖道,無漏無爲的滅,也是空的、無我的。」
(2)參見《大毗婆沙論》卷9(大正27,45b17~ c3)。
^14
(1)《空之探究》p.108:
《相應部》多說「無常,苦,無我」(無我所),《雜阿含經》多說「無常,苦,空,無我」。說一切有部立十六行相,無常、苦、空、無我,是苦谛的四行相。在十六行相中,空與無我,是二種不同的行相,差別是:「非我行相對治我見,空行相對治我所見」。這是論師的一種解說,如依經文,空那裏只是無我所呢!
(2)參見《性空學探源》p.32~p.33。
^15
(1)《相應部》「谛相應」:「是如,不離如,不異」(漢譯南傳44冊p.14;日譯南傳41冊,p.18)。
(2)《雜阿含經》卷16〈417經〉(大正2,110c2~11):
佛告比丘:「汝雲何持我所說四聖谛」?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谛,我悉受持,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谛,不顛倒,是聖所谛,是名苦聖谛。世尊說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迹聖谛,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谛,不顛倒,是聖所谛。是爲世尊說四聖谛,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谛,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谛,不顛倒,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谛。」
^16《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卷1(大正12,1112a)
^17《無礙解道》〈谛論〉(日譯南傳41冊,p.18~p.24;漢譯南傳44冊,p.14~p.18)。
^18《無礙解道》〈谛論〉(日譯南傳41冊,p.19~p.21):
以幾何之行相四谛爲同一通達?以四行相四谛是同一通達:〔即〕是(1)如之義、(2)無我之義、(3)谛之義、(4)通達之義。如是以四行相四谛是同一所攝。同一所攝者是一性,以一智通達一性故,四谛爲同一通達。
如何依如之義四谛爲同一通達?以四行相依如之義四谛爲同一通達:苦之苦義是如之義,集之集義是如之義,滅之滅義是如之義,道之道義是如之義,如是以四行相依如之義四谛爲同一所攝,同一所攝者是一性,以一智通達一性故,四谛爲同一通達。
如何依無我之義四谛爲同一通達?……
如何依谛之義四谛爲同一通達?……
如何依通達之義四谛爲同一通達?以四行相依通達之義四谛爲同一通達:苦之苦義是通達之義,集之集義是通達之義,滅之滅義是通達之義,道之道義是通達之義,如是以四行相依通達之義,四谛同一所攝,同一所攝者是一性,以一智通達一性故,四谛爲同一通達。
如何而四谛爲同一通達?無常者是苦,無常、苦者是無我,無常、苦、無我者是如。無常、苦、無我、如者是谛,無常、苦、無我、如、谛爲同一所攝。同一所攝者是一性,以一智通達一性故,四谛爲同一通達。
^19《無礙解道》〈谛論〉(日譯南傳41冊,p.21):
以幾何之行相四谛爲同一通達?以九行相四谛是同一通達:爲(1)如之義、(2)無我之義、(3)谛之義、(4)通達之義、(5)通智之義、(6)遍智之義、(7)斷之義、(8)修習之義、(9)現證之義。如是以九相四谛爲同一所攝。同一所攝者是一性,以一智通達一性故,四谛爲同一通達。
^20《無礙解道》〈谛論〉(日譯南傳41冊,p.22~p.23):
以幾何之行相四谛爲同一通達?以十二行相四谛爲同一通達:〔即〕(1)如之義、(2)無我之義、(3)谛之義、(4)通達之義、(5)通智之義、(6)遍智之義、(7)法之義、(8)如之義、(9)所知之義、(10)現證之義、(11)觸接之義、(12)現觀之義。如是以十二行相四谛爲同一所攝。同一所攝者是一性,以一智通達一性故,四谛爲同一通達。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九節 二谛與一切法空無我》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