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經空品講義▪P5

  ..續本文上一頁,能所悉皆空寂,故證畢竟空,得無上道,圓滿成就,佛果種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功德。

  智慧刀,即是般若真智,是智德,屬于佛果叁德中之般若德;裂煩惱網,即證涅槃,是斷德,屬于佛果叁德中之解脫德;五陰舍宅,觀悉空寂,是妄盡,證無上道,微妙功德,是真現,屬于佛果叁德中之法身德。即是說:佛因中能以般若空智,修習我法二空觀,果上即涅槃叁德。

  2.利他功德

  開甘露門,示甘露器,

  入甘露城,處甘露室;

  令諸衆生,食甘露味。

  以下是明佛果利他之功德。甘露是諸天不死之神藥,食之可以命長、身安、力大、體光。譬喻佛所證涅槃,有常、樂、我、淨四德之妙用。十住位初開聖道,遮二邊,故言:開甘露門。對十行位,□別顯示,謂之:示甘露器。對十回向位,因事入理,言入甘露城。對十地位,處法性空,故言:處甘露室。對妙覺位,自食斯味,兼以化他,是令諸衆生,食甘露味。

  菩薩雖然能夠自行化他,但化他未廣,自行未圓;唯佛果智德圓,斷德滿,慈悲力大,能爲衆生,開十住,示十行,令衆生入十回向,處十地,食甘露味,功用具足,故言:開甘露門,示甘露器,入甘露城,處甘露室。

  開甘露門,是令衆生得道慧;示甘露器,能令衆生得道種慧;入甘露城,令衆生得一切智;處甘露室,令衆生得一切種智;食甘露味,令衆生住佛果涅槃。

  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燃大法炬,雨勝法雨。

  我今摧伏,一切怨結,

  豎立第一,微妙法幢。

  以下九頌,是明佛果化他圓滿;今此二頌,是說轉*輪攝化衆生。初四句是說法化他,後四句是用神通化他。由于佛修因時,觀我法二空的正慧,故證果時,智德圓滿,能說法化他;由于佛修因時,觀我法二空之助道,故證果時,斷德圓滿,能用神通化他。

  今舉四喻,以譬喻佛說法。螺是改號,喻佛說小乘法,能改凡夫苦忍之性,入聖人之正性;說大乘法,能改凡聖之偏性,入中道之圓性。通教七地,別教初地,圓教初住,皆是改號之位,令從偏空,得入中道。

  “擊大法鼓”,軍隊中每擂鼓助威前進;喻佛說法,督進深行,小乘在修道位,通教八地,別教十行,圓教初住,此等諸位,以聞法力,得進真修道位。

  “燃大法炬”,炬能自照,亦能照他人;喻佛說法,令自他皆得益,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照。佛說法亦如是,佛不說法,則世間黑暗,幽冥無光;諸佛出世說法,真理之光,普照大地,可令衆生燃起智慧心燈,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皆知善惡,識邪正,明因果,甚至照破無明煩惱黑暗。通教八地,別在回向,圓在初住,皆是自他,俱得利益之位。

  “雨勝法雨”,雨能潤澤大地,成熟農作物,令花果敷萦;喻佛說法,令人增益道心,任運成熟,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法華經言:“一雨普潤,叁草二木。”世間叁草二木,譬喻佛所教化,叁乘五乘之機;佛說法譬喻下殊勝之法雨,普洽五乘衆生之機,隨衆生根性大小,皆各自得益。

  我今摧伏,一切怨結,是拔苦;豎立第一,微妙法幢。是與樂。怨是怨敵,結是結縛,總譬喻五住煩惱。五住煩惱:通指根本煩惱(無明),與枝末煩惱(見思)。根本能爲枝末所依名住,根本能生枝末名地。

  一見一處住地:身見、邊見、戒禁取見、見取見、邪見等五利使見惑,入見道位時,斷于一處,名見一處住地,通指叁界見惑。

  二欲愛住地:欲界煩惱中,除見與無明,其愛著垢重,故名欲愛住地。

  叁是色愛住地:色界煩惱中,除見與無明。其中愛著之垢最重,故名色愛住地。

  四有愛住地:指無色界煩惱中,除見與無明。有是指有爲生死言,無色界之愛,于生死之果報,爲愛著之最終者,故名有愛住地。

  五無明住地:通指叁界一切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故另立一住地。二乘但斷前四住,佛則五住淨盡,二死永亡,故可以摧伏一切怨結。

  豎立法幢,即是說法利生。幢有高聳、莊嚴二義:喻佛說法,高超衆行之上,故言第一;佛叁身俱備,萬德莊嚴,故言微妙。衆生依佛所說之法而修,得證無上道,故佛所說之法,是最勝無上第一微妙之法幢。

  度諸衆生,于生死海,

  永斷叁惡,無量苦惱。

  煩惱熾然,燒諸衆生,

  無有救護,無所依止,

  我以甘露,清涼美味,

  充足是輩,令離焦熱。

  下文是以四弘誓願化他,此叁頌是明拔衆生苦。度諸衆生,是衆生無邊誓願度。令衆生能度生死海,永斷叁惡道,解脫無量苦惱,是未度苦谛者令度。

  煩惱熾然,燒諸衆生,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亦是未斷集谛者令斷。衆生心中煩惱火熾盛,苦不堪言,無救無依;佛以慈悲水,撲滅衆生煩惱火,令無救護無所依止的衆生,消滅心中煩惱火焰,而得身心清涼自在。

  我以甘露,清涼美味等四句,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亦是未證滅谛者令證。佛憐愍衆生,流轉生死苦海,故以佛道的無上甘露美味,施給無救無依的衆生,令得充足法味,遠離煩惱焦熱,而證得佛道清涼自在。

  于無量劫,遵修諸行,

  供養恭敬,諸佛世尊,

  堅固修習,菩提之道,

  求于如來,真實法身。

  舍諸所重,肢節手足,

  頭目髓腦,所愛妻子,

  錢財珍寶,真珠璎珞,

  金銀琉璃,種種異物。

  此四頌是四弘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亦是未安于道谛者,令安于道谛。于無量劫,是明修學時間之長;遵修諸行,是廣修六度萬行;供養恭敬,諸佛世尊,是財供養;堅固修習,菩提之道,是法供養。佛于因中廣修六度萬行,趣向遙遠的菩提覺道,必須要有堅固不拔的意志與毅力,始可克服菩提道上的種種障礙。佛所以用無比的毅力,與堅固的意志修習菩提道,目的是在求于如來真實法身;此明佛難行而能行之目的。

  舍諸所重以下,是明難舍能舍,舍是施舍,即是布施。普通說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叁種。今此經中言布施,則有內財施,外財施,與內外財施等。有舍心的人,是樂意布施的,但要布施自己珍惜的貴重物品,已經不容易,何況是自的四肢或腦袋、或眼晴、或骨髓?布施這些身體部份,是會危及自己的生命,普通人是無法做得到的。但釋尊因中行菩薩道時,不但樂意布施身體的任何部份,同時能夠舍身濟餓虎,本經第十七舍身品,就是說釋尊往昔爲王子時,舍身救虎的故事,是屬于內財布施。

  所愛妻子,是內外財布施。菩薩,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在家菩薩,當然有妻子,也有兒子。家庭中最親愛的,該是妻兒,要將自己的妻兒送給別人,在普通人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但在證得諸法空性,破我法二執的菩薩,在需要時,是會慷慨布施的。

  錢財珍寶,真珠璎珞,金銀琉璃,是七寶布施,種種異物,是指七寶以外,所有珍奇異寶。今言釋尊因中修行時,無論是外財的奇珍異寶,或是內財的生命,以及內外財的妻兒,都能布施。

  布施是六度之首,舉布施即概括六度萬行。菩薩廣修六度萬行,必須明白我空,法亦空,除去我法二執;以無住無著之心,實行無相布施,實行無相度生,實行無相忏悔業障,實行無相贊佛,禮佛,才是無漏功德,才是成佛的真因。

  釋尊因中修行,能夠明白我法二空之理,進而修我法二空之觀,不著空有,又能雙照空有,故不但能成就自利的智德與斷德,同時能斷煩惱,轉*輪,度衆生,離相布施,圓成佛道,獲得佛果無量無邊的功德。如果我們有機會見聞讀誦此空品,或聽法師講解此空品,先明白我法二空理,進而修習我法二空觀,不執有,不著空,以無住無著之心,廣修一切法門,廣度一切衆生,一定可以斷一切煩惱,度生死苦海,證無上佛道。可知本經空品,所說我法二空之理,對于學佛修行,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古德編寫供天儀軌時,特別將此空品,列入供天科中,令行者明白我法二空之理,進而修習我法二空觀,破除我法二執,以無住無著之心,廣修供養;由有相布施,進而無相布施,則何止所得之福,無窮無盡,且能遠作菩提之因,用意極善。

  

  

《金光明經空品講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