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经空品讲义▪P4

  ..续本文上一页与外界六尘接触,而产生冷暖涩滑的知觉,是六入缘触。

  受:受是领受。婴儿长大成人,五官与外界事物接触,感觉环境的美恶好丑,产生不同的反应情绪;情绪愉快是乐受,情绪不愉快,是苦受,无所谓愉快与不愉快,是不苦不乐受,亦即是舍受,是谓触缘受。

  爱:爱是贪爱。人的嗜好与欲望,随著年龄而增长。特别是少壮之年,对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尘境,心生贪恋执著,就是爱;爱,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情绪。例如:面对所爱,即心生欢喜;夺我所爱,即心生嗔怒;丧失我所爱,则内心悲哀;尽情享受所爱,则感觉快乐;顺我所爱,心必爱欲;违我所爱,心必厌恶。众生时刻都在喜怒哀乐爱恶欲的圈子中打滚,消耗了宝贵的生命而不自觉,故古人说:“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这就是爱的烦恼。爱是因受而来,谓之受缘爱。

  取:是一种占有欲。人之爱欲既盛,则对于名利财富,贪求不已,诸般百计,欲据为己有;甚至不夺不餍,谓之爱缘取。

  有:有是有因有果。由前际爱的追求,取的占有,不觉造了很多或善或恶的业因。由于业力所牵,因果不亡,故有生死轮回的果报,而招致后际的生,以及老死。由取之因,而有生死之果,是取缘有。

  生:是生命,即是接受果报体的开始。众生现在所造作的善恶业力,必然招致未来受生的果报体。但受果报时再造业,业再感果。所以生字,通因通果。若对前的爱取有言,则生是属于未来受生之果;若对后的老死言,生是属于未来感果之因。

  老死:诸根衰颓是老,身坏命终是死。有生必有死,这是现象界必然的定律。众生的生命亦然,人生匆匆数十寒暑,一期报尽,终归于死。既有老死,忧愁苦恼,必然随之俱来,故言:老死愁恼。

  (3)劝修空观

  众苦行业,不可思议;

  生死无际,轮回不息。

  本无有生,亦无和合,

  不善思惟,心行所造。

  初二句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众苦,是指众生果报体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行业是因,众苦是果;由于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众生由于过去无明与行二支因,引生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支果。再由现在爱、取、有三支因,招致未来生、老死二支果。过去无明与现在之爱取是惑,过去之行与现在之有是业,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是苦果。如是惑业苦三,前因今果,今因后果,果再造因,因再感果,前后相继,因果不昧,遂演变成无穷无尽的生死洪流,轮回六道,故说:生死无际,轮回不息。

  我们欲想截断生死流,免轮回苦,当修空观。本无有生,是我空观;亦无和合,是法观空;不善思惟,心行所造,是假观。现象界虽然有众生流转生死,但究其本性,根本就没有生,何来有和合?人之受生,要由自己业因,与父母之缘和合,始有新的生命诞生。今究其本性,尚且不生,何来因缘和合之有?但现象界何以又有众生生死轮回不息呢?佛说:皆因众生不善思惟,不知诸法性空,不觉一念妄动心生,遂产生无明业相,迷于事理,妄想执著,识心分别,取舍作业,故生死无际,轮回不息。

  若能善自思惟,内观法性空寂,本来不生,即可证无生理;外观诸法性空,不生执著取舍作业,业因既无,苦果不生,即可截断生死洪流,超出轮回,解脱生死。

  生死无际,轮回不息,是苦谛;不善思惟,心行所造,是集谛;修我法二空观,是道谛;先悟知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进而观诸法空性,本自不生,亦无和合,而证无生理,是灭谛。故前面所说:不但是说明:四大皆空,五蕴无我,同时说明世间的苦因苦果之苦集二谛,是起源于十二因缘的流转门,同时介绍出世间乐因乐果,是道灭二谛。若能修我法二空观,无明不起,则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乃至老死皆灭,就可以扭转十二因缘的流转门,成为还灭门。

  由修我法二空观,不著相修行,无论是忏悔、是礼佛、是赞佛、是财施、是法施,皆能离相,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学佛人果能做到,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如是不修而修,修而无修,最后业尽福圆,即可断无明,了生死,成佛道,这就是佛说此空品之目的。

  我们既然己经知道,人的生命是四大苦空,不净,无我,而且是无常迅速,就应该急求出离生死,免再入轮回受苦。因此古德教导后学,要常将生死挂心头。又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是以古人大都是为了解脱生死而出家,亦有很多出家人,修行到达生死自由的境界。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不怕死的和尚名金碧峰禅师。他的母亲,乐善好施,一晚,梦见一个持钵的僧人,将一幅观音像交给她说:“虔诚供养,当生智慧之男。”后来果然生一男孩,取名碧峰,生时白光照室,六岁就出家,而且聪敏善辩,后参如海禅师而开悟。元顺皇帝,召他入京求雨,登坛祈祷,骤雨即至,帝封为国师,命主持海印寺,后辞职,隐居深山潜修。

  明太祖朱元璋,统兵打天下,不知建都何处?亲上山访寻碧峰禅师,师端坐不理,元璋生气,怒斥一声,师亦叱他一声,朱问:可曾见过杀人将军?师答:可曾见过不怕死和尚?朱转怒为喜,为之作礼,师即暗示,应建都于南京。

  师寿尽时,阎王派小鬼来捉,小鬼找不到他,往问土地公公,土地公说:他己入定。问:如何可令他出定?答:他最喜爱吃饭时用的金钵,敲之必然出定。小鬼真的敲打金钵,他果然出定。当他出定时,小鬼立即套上锁炼,要捉他去见阎王。他知道上当,讹称便急,要求小鬼放他入内小便。他入内写了一首诗说:有人要拿金碧峰,犹如锁炼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然后入无相定,小鬼入内遍寻不获,唯有持诗回复王命,阎王爷爷亦无可奈何。

  又宋朝名将岳飞将军,最崇敬的高僧是道悦禅师。后岳飞被奸相秦桧召回京,道经金山,师劝他出家,不要回京,但岳飞对国家忠心耿耿,明知回京不利,仍要前行。临行,道悦禅师说: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毒害。岳飞不明其意,直至被捉下狱,含冤遭害时始明白,但已经太迟了。

  那年十二月小,只有二十九日,当天晚上,下大雨,岳飞听到雨声,知道灾难临头,结果,不久被秦桧害死于风波亭。秦桧问刽子手,岳飞临终说些甚么?刽子手说:他悔不听道悦禅师言;秦桧即派何立带兵去捉道悦禅师。当何立要到江天寺前一日,师聚众升堂说: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说完,立即坐化。当天,众人皆不知是何意?次日,何立兵至,才恍然大悟。可知师法力无边,说走就走,生死自由,奸相秦桧,也无可奈何。

  当今末法时代,信佛求福的人多,学佛修行的人少,能够了生脱死的人更少,皆因不知诸法苦、空、无我、不净,不善思惟,造诸恶业之过;若能了解我空、法亦空,不生执著,不贪求,不取舍,善自思惟,心行不作恶业,就可以将十二因缘的流转门,变为还灭门,而跳出六道轮回,解脱生死的束缚。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的姊姊,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以及我认识的人,相继离开人间,竟然有六七位之多。死去的人,大都被赞颂,被公祭,被传供,我怀疑他们是否知道,是否见到,吃到,是否可以往生佛国?抑或真的能够自作主张,乘愿再来?古人说:在生之时不孝敬,死后何劳哭鬼神。我有一种想法,以其死后,花那么多钱去买花果素菜来公祭,不如在生时好好恭敬供养。中国宋朝,四川有位德普禅师,也有我这种想法。年幼时,一日,在路中遇见富乐山的静禅师,即合掌作礼言:此吾师也。后被带回山中作小沙弥,但一举一动,皆老诚持重,不像小孩。十八岁求戒,即开席讲唯识及起信论,后参黄龙禅师开悟。

  有一日,对弟子们说:诸方尊宿死了,丛林必祭,我以为徒然虚设,因为人死后是吃不到的。我若是死,你们应当先祭我,从现在起你们可以办祭了。大众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也说:和尚于何时迁化?德普禅师却十分认真的说:你们祭毕,我决定走。自此,便假戏真造,设置灵堂,师端生其中,弟子们致祭,上香、敬花、读祭文、跪拜、传供,普师一一接受,并且进食。出家弟子们祭毕,其他在家弟子,亦依次序排期公祭,上供。如是三个月后,所有僧俗弟子都公祭毕,师便对众人说:我明天雪停便行。次日早上,雪忽然停止,德普禅师,也就焚香端坐而化。这种死法,何止死得洒脱自在,说走就走,而且死前,日日公祭,有赞有吃,多么有趣?但这种境界,绝对不是我法未空的人所能为,更不是我法未空的人所肯为?

  (三)引己为证

  1.自利功德

  我断一切,诸见缠等,

  以智慧刀,裂烦恼网,

  五阴舍宅,观悉空寂,

  证无上道,微妙功德。

  以下,是释尊引自己为证,证明修我法二空观,可以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终成佛道。此二颂是举佛自利功德中的智断二德。众生愚痴无智,错认世间一切现象是真实,故执我执法,起贪嗔痴之心,作杀盗淫之业,被业力所牵,流转生死,轮回六道,不能超越三界,如堕罗网,失却生命的自由。若肯接受佛的开示,修习空观,空我法二执,即可断烦恼,了生死,证涅槃。佛并引自己为证,故说:我断一切,诸见缠等。

  一切诸见,指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以及邪见等五利使。诸缠,指无惭、无愧、睡眠、掉举、昏沉、悭、嫉、忿、覆、悔等十缠。烦恼网,通指身见等五利使,以及贪、嗔、痴、慢、疑等五钝使。此等烦恼,扰乱人的身心,如被人缠缚,不得自由自在,故说缠说网。佛因中既然修习我法二空观,以智慧刀,割裂烦恼网,故能回复法身慧命的自由。

  五阴,是能造生命的色心二法,舍宅,是所造的生命。佛用智慧刀,裂烦恼网,通达诸法空相,知道五阴所造的生命,虚伪无主,能造诸法,亦空无所有,不但我空、法亦空,连能空诸法的空智,亦不可得…

《金光明经空品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