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所悉皆空寂,故证毕竟空,得无上道,圆满成就,佛果种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
智慧刀,即是般若真智,是智德,属于佛果三德中之般若德;裂烦恼网,即证涅槃,是断德,属于佛果三德中之解脱德;五阴舍宅,观悉空寂,是妄尽,证无上道,微妙功德,是真现,属于佛果三德中之法身德。即是说:佛因中能以般若空智,修习我法二空观,果上即涅槃三德。
2.利他功德
开甘露门,示甘露器,
入甘露城,处甘露室;
令诸众生,食甘露味。
以下是明佛果利他之功德。甘露是诸天不死之神药,食之可以命长、身安、力大、体光。譬喻佛所证涅槃,有常、乐、我、净四德之妙用。十住位初开圣道,遮二边,故言:开甘露门。对十行位,□别显示,谓之:示甘露器。对十回向位,因事入理,言入甘露城。对十地位,处法性空,故言:处甘露室。对妙觉位,自食斯味,兼以化他,是令诸众生,食甘露味。
菩萨虽然能够自行化他,但化他未广,自行未圆;唯佛果智德圆,断德满,慈悲力大,能为众生,开十住,示十行,令众生入十回向,处十地,食甘露味,功用具足,故言:开甘露门,示甘露器,入甘露城,处甘露室。
开甘露门,是令众生得道慧;示甘露器,能令众生得道种慧;入甘露城,令众生得一切智;处甘露室,令众生得一切种智;食甘露味,令众生住佛果涅槃。
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燃大法炬,雨胜法雨。
我今摧伏,一切怨结,
竖立第一,微妙法幢。
以下九颂,是明佛果化他圆满;今此二颂,是说转*轮摄化众生。初四句是说法化他,后四句是用神通化他。由于佛修因时,观我法二空的正慧,故证果时,智德圆满,能说法化他;由于佛修因时,观我法二空之助道,故证果时,断德圆满,能用神通化他。
今举四喻,以譬喻佛说法。螺是改号,喻佛说小乘法,能改凡夫苦忍之性,入圣人之正性;说大乘法,能改凡圣之偏性,入中道之圆性。通教七地,别教初地,圆教初住,皆是改号之位,令从偏空,得入中道。
“击大法鼓”,军队中每擂鼓助威前进;喻佛说法,督进深行,小乘在修道位,通教八地,别教十行,圆教初住,此等诸位,以闻法力,得进真修道位。
“燃大法炬”,炬能自照,亦能照他人;喻佛说法,令自他皆得益,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照。佛说法亦如是,佛不说法,则世间黑暗,幽冥无光;诸佛出世说法,真理之光,普照大地,可令众生燃起智慧心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皆知善恶,识邪正,明因果,甚至照破无明烦恼黑暗。通教八地,别在回向,圆在初住,皆是自他,俱得利益之位。
“雨胜法雨”,雨能润泽大地,成熟农作物,令花果敷萦;喻佛说法,令人增益道心,任运成熟,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法华经言:“一雨普润,三草二木。”世间三草二木,譬喻佛所教化,三乘五乘之机;佛说法譬喻下殊胜之法雨,普洽五乘众生之机,随众生根性大小,皆各自得益。
我今摧伏,一切怨结,是拔苦;竖立第一,微妙法幢。是与乐。怨是怨敌,结是结缚,总譬喻五住烦恼。五住烦恼:通指根本烦恼(无明),与枝末烦恼(见思)。根本能为枝末所依名住,根本能生枝末名地。
一见一处住地:身见、边见、戒禁取见、见取见、邪见等五利使见惑,入见道位时,断于一处,名见一处住地,通指三界见惑。
二欲爱住地:欲界烦恼中,除见与无明,其爱著垢重,故名欲爱住地。
三是色爱住地:色界烦恼中,除见与无明。其中爱著之垢最重,故名色爱住地。
四有爱住地:指无色界烦恼中,除见与无明。有是指有为生死言,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著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住地。
五无明住地:通指三界一切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故另立一住地。二乘但断前四住,佛则五住净尽,二死永亡,故可以摧伏一切怨结。
竖立法幢,即是说法利生。幢有高耸、庄严二义:喻佛说法,高超众行之上,故言第一;佛三身俱备,万德庄严,故言微妙。众生依佛所说之法而修,得证无上道,故佛所说之法,是最胜无上第一微妙之法幢。
度诸众生,于生死海,
永断三恶,无量苦恼。
烦恼炽然,烧诸众生,
无有救护,无所依止,
我以甘露,清凉美味,
充足是辈,令离焦热。
下文是以四弘誓愿化他,此三颂是明拔众生苦。度诸众生,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令众生能度生死海,永断三恶道,解脱无量苦恼,是未度苦谛者令度。
烦恼炽然,烧诸众生,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亦是未断集谛者令断。众生心中烦恼火炽盛,苦不堪言,无救无依;佛以慈悲水,扑灭众生烦恼火,令无救护无所依止的众生,消灭心中烦恼火焰,而得身心清凉自在。
我以甘露,清凉美味等四句,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亦是未证灭谛者令证。佛怜愍众生,流转生死苦海,故以佛道的无上甘露美味,施给无救无依的众生,令得充足法味,远离烦恼焦热,而证得佛道清凉自在。
于无量劫,遵修诸行,
供养恭敬,诸佛世尊,
坚固修习,菩提之道,
求于如来,真实法身。
舍诸所重,肢节手足,
头目髓脑,所爱妻子,
钱财珍宝,真珠璎珞,
金银琉璃,种种异物。
此四颂是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亦是未安于道谛者,令安于道谛。于无量劫,是明修学时间之长;遵修诸行,是广修六度万行;供养恭敬,诸佛世尊,是财供养;坚固修习,菩提之道,是法供养。佛于因中广修六度万行,趣向遥远的菩提觉道,必须要有坚固不拔的意志与毅力,始可克服菩提道上的种种障碍。佛所以用无比的毅力,与坚固的意志修习菩提道,目的是在求于如来真实法身;此明佛难行而能行之目的。
舍诸所重以下,是明难舍能舍,舍是施舍,即是布施。普通说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今此经中言布施,则有内财施,外财施,与内外财施等。有舍心的人,是乐意布施的,但要布施自己珍惜的贵重物品,已经不容易,何况是自的四肢或脑袋、或眼晴、或骨髓?布施这些身体部份,是会危及自己的生命,普通人是无法做得到的。但释尊因中行菩萨道时,不但乐意布施身体的任何部份,同时能够舍身济饿虎,本经第十七舍身品,就是说释尊往昔为王子时,舍身救虎的故事,是属于内财布施。
所爱妻子,是内外财布施。菩萨,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在家菩萨,当然有妻子,也有儿子。家庭中最亲爱的,该是妻儿,要将自己的妻儿送给别人,在普通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在证得诸法空性,破我法二执的菩萨,在需要时,是会慷慨布施的。
钱财珍宝,真珠璎珞,金银琉璃,是七宝布施,种种异物,是指七宝以外,所有珍奇异宝。今言释尊因中修行时,无论是外财的奇珍异宝,或是内财的生命,以及内外财的妻儿,都能布施。
布施是六度之首,举布施即概括六度万行。菩萨广修六度万行,必须明白我空,法亦空,除去我法二执;以无住无著之心,实行无相布施,实行无相度生,实行无相忏悔业障,实行无相赞佛,礼佛,才是无漏功德,才是成佛的真因。
释尊因中修行,能够明白我法二空之理,进而修我法二空之观,不著空有,又能双照空有,故不但能成就自利的智德与断德,同时能断烦恼,转*轮,度众生,离相布施,圆成佛道,获得佛果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我们有机会见闻读诵此空品,或听法师讲解此空品,先明白我法二空理,进而修习我法二空观,不执有,不著空,以无住无著之心,广修一切法门,广度一切众生,一定可以断一切烦恼,度生死苦海,证无上佛道。可知本经空品,所说我法二空之理,对于学佛修行,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古德编写供天仪轨时,特别将此空品,列入供天科中,令行者明白我法二空之理,进而修习我法二空观,破除我法二执,以无住无著之心,广修供养;由有相布施,进而无相布施,则何止所得之福,无穷无尽,且能远作菩提之因,用意极善。
《金光明经空品讲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