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施,那是很好的。但可惜你只知從物質上做工夫,而不知萬法唯心。當知世界大地,都是衆生心中所現;心爲萬物之因,因平果自平,是理所必然的。所以地之高低,完全在乎人心。欲平大地,必先平心,若能平內心地,則世界大地,一切皆平呀!”
持地菩薩經過毗舍浮佛這番開示之後,忽豁然大悟,自此,從事行而進入理觀,了達內色外色,地大平等;非但不執內四大爲我,亦複洞明外之四大,唯是一心。于是悟無生忍,證阿羅漢果,接著回小向大,位居菩薩;不但能發廣大菩提心(廣大義),能與衆生作依止(衆生依義)。對于一切衆生,無所偏愛揀擇(無好惡義),同時能承受諸佛大法雨(受大雨義),生長一切功德(生草木義),爲菩提種子所依托(種子依義);更能夠出生利益衆生之法(生衆寶義),出生對治煩惱之法(生衆藥義),不爲世間八風所動(風不動義),聽聞深妙之法,不生驚疑(師子吼不驚義)。具足如是十德,猶如地之具足廣大,衆生依等十義,故名:持地菩薩。
因爲此菩薩因中修證,塵銷智圓,刀兵莫屬,多分與觀世音菩薩相應;同時悟明圓理,無量劫來所值遇的諸佛如來,無論那一位如來宣說妙法蓮華佛知見地時,他都先爲證明。所以現在釋尊說妙法蓮花經時,又說及與己修證仿佛相似的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等事,因此,特別起立,直詣佛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若有衆生,如果有機會聽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關于觀世音菩薩具足自在之業,以及能普門隨類示現,種種神通威德之力的話,那麼,他的聽法功德,一定極其浩大無比,非同小可的。”
自在,是自由自主,毫無阻礙的意思。盡諸有結,爲心自在;外施爲如意,爲身自在。觀世音菩薩,不但獲得身心自在,且觀境自在,作用自在,以及菩薩的五大自在(壽命、生、業、覺觀、衆具果報)。佛果上的十大自在(命、心、資具、業、受生、解、願、神力、法、智),所以凡有施爲,無不自由自在,凡所作業,俱屬自在之業。可以說:菩薩以自在爲體,普門示現爲用。
又自在指菩薩因中修證而獲得自在;普門示現爲果上施化的威德神力。總之,以上所說:觀音菩薩叁十二應與衆生樂,十四無畏拔衆生苦,都是大自在、大神通的妙力示現。所以凡有人聞此品經,從始至終,所得功德,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
二、時衆發心
佛說是普門品時,衆中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這是結集佛經的聖者,敘述當時法會大衆發心上求佛道。梵語“阿”,譯爲“無”,“耨多羅”譯爲“上”,“叁藐”譯爲“正等”,“叁菩提”譯爲“正覺”,合譯爲“無上正等正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即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亦即是發成佛之心。因爲佛果菩提,超越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有菩薩在其上,菩薩有佛在其上,唯有佛高于一切;四聖六凡,再無在佛之上者,謂之無上。
不獨無有在佛之上者,亦無有與佛齊等的。現前六道衆生的覺知,是妄知非真覺;二乘覺悟萬法皆空,但滯著于空,只期自度,無心度人,是心不平等;菩薩雖能本著先知知後知,先覺覺後覺的精神自利利他,但自覺覺他,仍末圓滿;雖居二乘之上,但仍在佛果之下,仍然不等。唯有佛果菩提,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再無過上,所以稱爲“無上正等正覺”。
正覺是自利,是真空、是消極的、出世的;正等是利他的、是妙有、是積極的、入世的;阿耨多羅,是自他無礙,空有不二,平等一如,融出世于入世,會積極于消極,圓融無礙;能知空而不空,不著空而利他,才是叁藐;知所有非有,不著有而益己,得真空覺智,才是叁菩提。如是離能所,絕對待,唯一平等不二的中道觀,才是阿耨多羅的無上。此無上中道,超于凡夫、二乘、菩薩一切之上;一切不能與他相等,故說無等。無等而等,等于一切,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人人皆可以成佛,皆可以等于此無等的中道妙理,是爲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但此中最後加個心字,是發趣求此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之心。此心雖離形去智,而妙用恒沙,真俗平等,生佛一如,是最勝最上,無有其他之法與之相等,故言:無等等。所以無等等叁字,在佛果中道理來說,無等是指最勝的佛果,等是指佛果與衆生本具佛性平等。若在發心方面說,無等是指最勝的趣求菩提心,等是指其他一切心無能與之齊等。即是說:在會大衆所發之心,是超勝無上的,其他心無與之齊等的,故名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我們既然已經明白佛法的真義,若不發心行持,則如說食數寶,畫餅充饑,終不得受用。何況諸佛,皆贊歎觀世音菩薩,種種上求下化之功德,暗示堪爲我們的模範呢?我們本具之佛性及功德,與觀世音菩薩是無二無別的。所謂:彼聖人也,我亦聖人也,爲甚麼他能上求下化,名齊十方、普門示現,利樂衆生,而我不能呢?不知猶可,今既知之,如不發心見賢思齊,步著觀世音菩薩上求下化的後塵,努力向佛果菩提邁進,不是辜負了佛陀在靈山會上,爲我們開權顯實,說佛知見的一片苦心嗎?不也辜負了無盡意菩薩發問,觀世音的功德妙用,以示範我等的一片好意;和辜負自己本具與佛菩薩同等的性靈嗎?因此,當時在靈山會上,共聽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大衆,其中有八萬四千這麼多衆生,都共同發起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心!
《妙法蓮華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