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沙田大會堂佛學演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國清朝大業年間,有一位行堅法師,一日行經泰山,天色已晚,到山獄廟投宿。廟祝說:這裏無房舍設備,唯有走廊可以棲身,但來此停留的人,在一夜間,都中邪遭殃,你不怕,就到裏面好了。堅法師入,在走廊打坐,一更時分,忽聞環佩叮當之聲,出來一位衣冠華麗的嶽神,還有衆多部從隨後,向堅師合掌作禮。師言:“聞宿此者皆死,是否檀越所害?”神言:“彼聞我聲,見我形,自生恐怖而死,非我殺害。”師問:“世傳泰山嶽神治鬼,是否屬實?”神答:“弟子福薄,正主持此事。”師言:“我有兩位出家同學已死,不知他們現在何處?”神問姓名,翻閱部冊言:“一已轉生爲人,一現在地獄受苦。”隨即帶堅師到一地獄,見一人在火光中慘叫,已血肉焦臭,不成人形。堅師欲救同學出苦,嶽神說:“可替他做寫經功德,或可免苦。”天亮,廟祝見堅師未死,殊感意外,堅師也不多言,趕回寺中,寫法華經。

  一個月後,寫好帶來獄廟,嶽神晚上又來相見,歡喜作禮。師說:“經已寫好,特爲救贖同學而來。”神說:“弟子已知禅師寫經,當剛開始寫經題時,彼僧已脫苦,現已轉生人間去,此處不清淨,不宜安經,請師帶回寺中供養……。”以上所錄,都是真實的曆史故事,至于六道輪回之事實,古今記載傳說的事實甚多,豈可邪見,撥無因果?

  見取見,屬于強烈的主觀。狂妄自大的人,每以自己見解爲是,而斥他人非,人間一切是非爭執,皆隨之而來。故堅執己見,又名見取見,屬于惡見之一。

  戒禁取見,是屬于外道邪教的思想與言行。外道們不信因果,不識邪正,加以利欲薰心,每爲滿足個人的領袖欲,支配欲,而標奇立異,僅憑個人錯覺,創立邪教,愚惑無知,以不合情理的教條,強人遵守,導人迷信,名戒禁取見;如佛在世時,印度所流行的九十六種外道。又如目前世界各地所流行各種邪知邪見的宗教。或利用咒術殺人;或主張種族歧視,鼓勵民族鬥爭;或利用宗教,激發反叛情緒,策動戰爭。種種邪行,何止令人迷失心智,且給人類製造無比災難。所以戒禁取見,是惡見中的惡見。這種以歧途爲正軌,以束縛爲解脫的邪思邪行,簡直是人類思想的鴉片,是破壞人類幸福的惡魔,擾亂人心,毀滅和平的武器。由于人心貪無厭足,嗔恨妒忌,愚癡錯覺,互不尊重;互不信賴,加以見解邪惡,致使人的四周,危機四伏,世界各地,戰火彌漫,環境惡劣如斯,怎能實現和平?

  叁、和平的實現

  我們欲想世界和平,唯一方法是運用佛法來清潔人心,治理人貪、嗔、癡、慢、疑、邪見種種心理毛病。現分述如下:

  (一)以弘願代替貪欲

  弘願,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志願。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衆生是利他。自利是智慧的開發,深知五欲過患,不爲貪求滿足私欲而損人利己;利他是助人的美德,願意舍己爲人,布施修福,對治悭貪。如果社會群聚都能學佛,以佛道無上誓願成,爲自利目標;以衆生無邊誓願度,爲利他願行;以法門無量誓願學,爲淨化身心的聖藥;以煩惱無盡誓願斷,爲進趣佛道,提升自己的階梯;以寡欲知足代替物質貪欲;以修心聖道代替男女愛欲;以淨化身心,代替家族繁榮情欲;以克製自己,服務大衆,代替個人虛榮欲;以大公無私,平等饒益,代替支配他人的領袖欲。使自己在利他行爲中,完成自利功德,達到煩惱無盡誓願斷之目的。像諸佛菩薩一樣,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一己求安樂,深入人間,悲心救苦,貢獻自己的財力、物力、智力、體力、則人間何來鬥爭?怎不和平?

  (二)以慈悲止息嗔恨

  慈悲的定義,是拔苦予樂。故大智度論說:“大慈予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因爲佛菩薩的大慈大悲,是情理統一,悲智雙運。以其悲中有智,故能在情感高張的同時,提高理智,控製情緒盲目的沖動,不致嗔恨妒忌,反而能容忍、寬恕,減少煩惱,解除痛苦,還能進而拔除一切衆生因煩惱而招致的無量痛苦。以其智中有悲,當理智提高的同時,又能運用情感,擴大愛心,給予一切人物質的救濟,真理的快樂。如果人皆學佛的慈悲,使自己理智與情感平衡發展,必能擴展人心的摯愛,孕育容忍寬恕的美德,止息嗔心,溶化仇恨,離苦得樂。

  今日人類不能互愛互助,反而互怨互恨,互相殘殺,使人在生理與心理苦惱逼迫的同時,還要承受人爲的災害,皆因人心欠缺慈悲之過。

  今日社會,不能和諧共處,共存共榮,反而互相奸害饞謗,中傷破壞,使人在自然界逼害之外,還要接受人事界的沖擊,皆因社會欠缺慈悲之過。

  今日世界不能和衷共濟,互惠互利,反而互相侵犯,互相鬥爭,使人類除了天災人禍逼害,還要接受戰爭洗禮,死亡威脅,皆因世界欠缺慈悲之過。因此,我們欲想人類互愛互助,社會共存共榮,世界和平安甯,非運用佛的慈悲,來止息人心的嗔火,化解人間的仇恨不可。

  (叁)以智慧破除愚癡

  佛的智慧,不但理解宇宙原理,洞悉人生真相,還能透視虛妄的現象,親證本體的真實。研究佛學,可以發掘人性本覺的智慧,使人了解人生,不生我法二執,可以破除人因迷理而起的根本無明煩惱;信受佛法,明白因果法則,認識世間事物,緣起性空,不生邪見,不起邪行,可以消滅人因迷事而起的枝末無明煩惱;使佛性出纏,智光顯現,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不再因無明煩惱擾亂自他,作諸惡業,流轉生死;更不會因愚癡無知,順境生貪,逆境起嗔,自害害人,反而能放棄我愛、我慢、我見的固執,激發無我大悲的精神,去利己利人。

  因爲內心充滿智慧的人,深知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絕對息息相關;人心健康,然後社會健康,社會安定,人的生活才能安定;所以人有責任維持社會秩序,也有義務推展社會福利。故能本著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志願,爲社區福利而工作,爲負起人生責任與義務而努力,爲世界和平貢獻自己。

  (四)以隨喜降伏我慢

  人因我慢貢高的心理病態,往往“己不修而惡人之修”,不喜他善,不耐他榮,令社會出現“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的顛倒現象。結果,阻止人行善,障礙社會進步,直接間接破壞人間和平。所以佛教提倡隨喜功德的心意,不僅隨喜諸佛菩薩及二乘聖人所修所證的出世功德;同時隨喜六道衆生所有功德。因爲人間天上,奉行佛法,持戒修福,固然是功德;地獄衆生,受苦時心生悔恨,亦是功德。鬼道衆生,聞法護法,是功德;畜生道中,牛能耕田,馬能拉車,犬守夜,雞司晨,蜜蜂合作,螞蟻團結,無一不是功德。

  至于人類,智慧不同,出生環境,教育程度,德性修養,工作經驗都不同,故其功德大小不一。他人勝己,固然應恭敬尊重,隨喜學習;若己勝他,亦要謙遜禮讓。當知一山還有一山高,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怎可以狂妄自大,恃己淩人?可惜人因固執己見,不肯服輸,明明不懂,卻不肯受人指導,明明不對,爲了面子,也要力爭;。殊不知爭辯愈烈,結怨愈深,每使人生如戰場,時刻都在鬥爭中。若能學佛,以隨喜之心,做人處世,自可降伏我慢,建立互相尊重,禮讓的美德。取消人間不和不平的氣氛。

  (五)以正信斷除疑惑

  疑惑,本身不是罪過.但人因有疑惑之心,不信真理,不能當機立斷,反被人利用,誤入歧途,爲邪人邪事見證,就是罪過。特別是有人利用宗教名義,迷惑無知,主張種族歧視,鼓勵仇恨,策動戰爭,美其名曰聖戰,實則殘殺異己同胞,真是罪過。例如中東猶太教徒與回教徒的戰爭,又如古巴海地流行一種利用邪術,置人于死地的邪教,還有魔教殺人食人,惡毒行爲,豈僅導人迷信,簡直導人走向罪惡與死亡。所以,我們要澄清人類思想的混亂,糾正人類知識的錯誤,使人過著正覺合理的生活,非正信叁寶不可。

  若然人皆信仰叁寶,而且是真信,誠信,正信,了解佛法,實踐佛法的信。自然可以開發正智,點燃心燈,認識人生意義,負起人生責任,確立目標,堅定立場,遠離邪惡,止于至善,甚至停止戰爭,實現和平。

  (六)以因果對治惡見

  人有惡見,皆因不知業感緣起的真理。業是甚麼?梵文羯磨,譯名造作。有形的造作,是身體行動與語言表達。無形的造作,是內心意識的活動。人在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活動,無論是善惡,都能形成一種潛伏在識心中,作爲引生同類果報的力量,佛教名之爲業力,或業種子。如植物種子,憑值外界水土陽光肥料種種助緣,自然發芽、開花、結果。人的生命亦然,由過去身口意叁業所作或善或惡的業種子爲因,配合父母的助緣,而産生現世或苦或樂的生命,謂之業感緣起。宇宙萬有,因由業感緣起,故人一生的際遇,貧富貴賤,壽夭得失,皆由個人業力使然。

  過去中國安徽省,安慶縣,迎江寺有一位老實修行的香燈師。一日,看見一位氣派不凡的人走入大殿,後面還有十幾個隨從呢!但老實的香燈師,心不扳緣,仍在走廊上經行念佛,不上前招呼。來人怪香燈師無禮,見了縣官大人,也不招呼,竟叫左右,打他叁十大板。之後,縣官心生悔意,並可憐他年老還要當職,想建造一間靜室供養他。香燈師無故捱打,豈敢受縣官大人供養?幸該寺住持修行致通,力勸香燈師去受供養,以了結一段因緣。

  原來叁十年前,有一天,香燈師在吃餅,一只狗走來,想討餅吃。當時,香燈師年少氣盛,不肯施食,反而踢狗一腳。後來悔恨,向狗忏悔,並給半餅喂狗。狗在寺中天天聞人誦經念佛,滅罪生福,報盡轉身爲人,貴爲縣官。由于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半餅叁年糧,是善報;一腳叁十板,是惡報,非受不可。

  此故事不但說明業感緣起,因果循環,還說明衆生六道升沈,隨業受報。我們明白業感緣起之理,知緣聚則生,緣散則滅,一切無常,自可取消因我而起的身見。我們深信因果,善惡報應,貧富苦樂,皆自作自受,自可取消撥無因果的邪見。知六道衆生,輪…

《沙田大會堂佛學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