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她善于修持諸根的緣故,所以名叫叔迦羅(白淨);
她善于演說遠離塵垢的法門,使人證入涅槃清涼處。
隨順聽她的說法,終日就能安樂不厭煩,
乘著聽法的智慧,就可渡過生死的激流;
就像四處經商的商人,需依附于有力的馬王一樣。」
當時,便有一位優婆塞拿衣服布施給叔迦羅比丘尼;又有一位優婆塞拿食物來供養她。
這時,那位鬼神就誦偈說:
「有智慧的優婆塞,將可獲得豐富的福利,
那是因爲布施衣服給叔迦羅比丘尼,得以遠離一切煩惱的緣故。
有智慧的優婆塞,將可獲得豐富的福利,
那是因爲布施食物給叔迦羅比丘尼,得以遠離一切積聚的緣故。」
當時,那位鬼神誦完這首偈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叁二四經注釋:
1、吉星日:別譯雜阿含經作「俱蜜頭星會」。爲古印度的一種節日慶典活動,節慶期間,人民七日七夜歡娛聚集,熱鬧異常。
2、「善說離垢法,涅槃清涼處」: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五第叁十經此處作「比丘尼善定,永離于塵垢,寂滅到涅槃」。
一叁二五、本經敘王舍城人民因吉星日歡集聚會,無人供養毗羅比丘尼,時有一鬼神乃到各處裏巷道頭誦偈勸人供養。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毗羅比丘尼住在王舍城王園精舍比丘尼衆中。因爲王舍城人民于吉星日都在歡集大會,就在于這一天,毗羅比丘尼沒有人去供養她。
當時,有位鬼神非常敬重毗羅比丘尼,就進入王舍城中,到各處裏巷四衢道頭唱誦詩偈說:
「王舍城的人民,都醉酒而臥睡不醒;
毗羅比丘尼,沒有人去供養她。
毗羅比丘尼,他勇猛修持諸根,
善于演說遠離塵垢,證入涅槃清涼的法門。
如果大家都能隨順聽她說法,就能終日安樂不厭煩,
乘著聽法的智慧,就可渡過生死的激流」
那時,便有一位優婆塞拿衣服布施給毗羅比丘尼,又有一位優婆塞拿飯食去供養她。
這時,那位鬼神就又誦偈說:
「智慧的優婆塞,將可獲得很多的福利,
那是因爲你以衣服布施給已斷除一切結縛煩惱的毗羅比丘尼之故。
智慧的優婆塞,你現在將獲得很多的福利,
那是因爲你以飯食布施給已遠離各種和合的毗羅比丘尼之故。」
當時,那位鬼神誦偈後,便隱沒不見。
一叁二六、本經敘說娑多耆利與醯魔波低二位天神共詣佛所問法,聽法後俱歡喜皈依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娑多耆利天神與醯魔波低天神共作誓約說:「如果自己的宮中有寶物出現的話,一定要告訴對方;如果不告訴對方的話,就犯違約罪。」
當時,醯魔波低天神的宮中有未曾有的寶物││波昙摩花(紅蓮花)出現,這花瓣有千片,大如車輪,爲金色的寶莖。
這時,醯魔波低天神就派人告訴娑多耆利說:「聚落主啊!現在我宮中忽然生出未曾有的寶物││波昙摩花,這華瓣有千片,大如車輪,金色寶莖,可來觀看!」
娑多耆利天神就派人到醯魔波低宮中,告訴他說:「聚落主啊!你有這百千的波昙摩花又有什麼用呢?現在我宮中也有未曾有的寶物││大波昙摩出現,那就是所謂的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你便可以來我這兒奉事供養他!」
當時,醯魔波低天神就和五百個眷屬前往娑多耆利天神宮中,誦偈問說:
「在此十五日的良辰,天上的夜晚,我們彼此會面歡聚,
應當說要受持什麼齋戒呢?又應隨從那位阿羅漢受戒呢?」
那時,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今天佛世尊正在摩竭提國,
就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演說微妙的佛法,能滅除衆生的苦惱;
所謂人世是苦及苦生起原因的真理,滅盡苦而自己能作證的真理,
還有那出離苦的八聖道,能使人安穩地趨向涅槃。
我們應當施設供養,前往供養我阿羅漢世尊!」
醯魔波低天神誦偈問說:
「那位尊者是否具有妙心,而願樂慈濟衆生呢?
那位尊者對于受與不受,心想是否平等呢?」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他有微妙願樂的慈心,能濟度一切衆生。
對于一切的受與不受,他的心想常保持平等。」
當時,醯魔波低又誦偈問說:
「他是否具足明達一切法,已經成就正行了呢?
他的一切煩惱都已永遠滅盡,不再受未來生死的果報了嗎?」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他已完善地具足明達一切法,也已成就一切正行。
他的一切煩惱都已永遠滅盡,不再受未來生死的果報了。」
醯魔波低天神又誦偈問說:
「這位牟尼(寂靜聖者)的意業,以及身業、口業都已修行圓滿了嗎?
對于叁明與正行他都已具足,能夠以法而贊歎他嗎?」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這位牟尼的心業,以及身業、口業都已具足圓滿,
對于叁明與正行也都已具足,能以法而贊歎他!」
醯魔波低又誦偈問說:
「他是否已遠離殺害衆生,別人沒給與的,他就不會妄取呢?
是否已遠離放蕩,而不離于禅思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他能常不害衆生,別人沒給與的,他就不會妄取;
已遠離放蕩,日夜都常在禅思裏。」
醯魔波低又誦偈問說:
「他是否能不喜樂色聲等五欲,內心不會濁亂了呢?
是否已具有清淨的法眼,滅盡愚癡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他的心常不喜樂于色聲等五欲,也不會有濁亂的心。
具有佛陀清淨的法眼,愚癡已滅盡無余。」
醯魔波低又誦偈問說:
「他是否極爲誠實不妄語,不說粗惡的話了呢?
是否不說挑撥離間的話,也沒有不誠實的绮語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他極爲誠實不說妄語,也不會說粗惡的話。
不會挑撥離間別人的親厚情誼,常說如法的言語。」
醯魔波低又誦偈問說:
「他是否受持清淨戒,以正念而得到寂滅了呢?
是否已具足了平等解脫,得到如來大智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他已具足一切淨戒,以正念而常得寂靜。
成就了平等解脫,得到如來的大智。」
醯魔波低又誦偈問說:
「他已具足明達一切法,正行也已清淨,
所有一切煩惱都滅盡,不再受未來生死的果報了嗎?」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他已具足明達一切法,正行也已清淨,
所有一切煩惱都滅盡,不會再受未來生死的果報了。」
醯魔波低天神又誦偈問說:
「這位牟尼已具足善心業,以及善身、口業,
叁明與正行也都已成就,所以才贊歎他的道法嗎?」
娑多耆利天神誦偈答說:
「這位牟尼已具足善心業,以及善身、口業,
叁明與正行也都已成就,所以才贊歎他的道法。」
醯魔波低天神又誦偈說:
「有如伊尼延鹿王纖圓美好的大腿,這是仙人的勝相,
他少食而舍棄身心的貪欲,這位牟尼在于林中修禅。
你現在應該跟我同行,一起去禮敬那位得道的瞿昙。」
這時,有百千個鬼神眷屬圍繞著娑多耆利和醯魔波低,他們很快地來到佛陀面前禮拜供養,整理好衣服,偏裸著右肩,合掌敬禮,然後誦偈說:
「有如伊尼延鹿王纖圓美好的大腿,這是仙人的勝相,
少食而沒有貪愛,您這位牟尼喜樂于林中修禅。
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裏,要請問瞿昙您。
您有如獅子能獨自自在地四處遊走,又如大象不會有恐畏,
所以我們今天來請問,希望您這位牟尼能解決我們的疑問。
究竟要怎樣,才能出離苦惱?要怎樣苦惱才能得到解脫?
希望您爲我們講說解脫法,苦惱將于何處息滅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對于世間色、聲等五欲,以及所說第六個心意,
如果對這六欲都沒有貪欲的話,就能解脫一切的苦惱。
如此才能從苦惱出離,如此才能解脫苦惱。
現在回答你的問題,苦惱就從此而息滅了。」
娑多耆利和醯魔波低又誦偈問說:
「泉水要從何處轉還呢?在何處惡道就不會再輾轉了呢?
世間的一切苦樂,要于何處才能滅盡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
《雜阿含經卷第五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