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她善于修持诸根的缘故,所以名叫叔迦罗(白净);
她善于演说远离尘垢的法门,使人证入涅槃清凉处。
随顺听她的说法,终日就能安乐不厌烦,
乘着听法的智慧,就可渡过生死的激流;
就像四处经商的商人,需依附于有力的马王一样。」
当时,便有一位优婆塞拿衣服布施给叔迦罗比丘尼;又有一位优婆塞拿食物来供养她。
这时,那位鬼神就诵偈说:
「有智慧的优婆塞,将可获得丰富的福利,
那是因为布施衣服给叔迦罗比丘尼,得以远离一切烦恼的缘故。
有智慧的优婆塞,将可获得丰富的福利,
那是因为布施食物给叔迦罗比丘尼,得以远离一切积聚的缘故。」
当时,那位鬼神诵完这首偈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三二四经注释:
1、吉星日:别译杂阿含经作「俱蜜头星会」。为古印度的一种节日庆典活动,节庆期间,人民七日七夜欢娱聚集,热闹异常。
2、「善说离垢法,涅槃清凉处」: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三十经此处作「比丘尼善定,永离于尘垢,寂灭到涅槃」。
一三二五、本经叙王舍城人民因吉星日欢集聚会,无人供养毗罗比丘尼,时有一鬼神乃到各处里巷道头诵偈劝人供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毗罗比丘尼住在王舍城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因为王舍城人民于吉星日都在欢集大会,就在于这一天,毗罗比丘尼没有人去供养她。
当时,有位鬼神非常敬重毗罗比丘尼,就进入王舍城中,到各处里巷四衢道头唱诵诗偈说:
「王舍城的人民,都醉酒而卧睡不醒;
毗罗比丘尼,没有人去供养她。
毗罗比丘尼,他勇猛修持诸根,
善于演说远离尘垢,证入涅槃清凉的法门。
如果大家都能随顺听她说法,就能终日安乐不厌烦,
乘着听法的智慧,就可渡过生死的激流」
那时,便有一位优婆塞拿衣服布施给毗罗比丘尼,又有一位优婆塞拿饭食去供养她。
这时,那位鬼神就又诵偈说:
「智慧的优婆塞,将可获得很多的福利,
那是因为你以衣服布施给已断除一切结缚烦恼的毗罗比丘尼之故。
智慧的优婆塞,你现在将获得很多的福利,
那是因为你以饭食布施给已远离各种和合的毗罗比丘尼之故。」
当时,那位鬼神诵偈后,便隐没不见。
一三二六、本经叙说娑多耆利与醯魔波低二位天神共诣佛所问法,听法后俱欢喜皈依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娑多耆利天神与醯魔波低天神共作誓约说:「如果自己的宫中有宝物出现的话,一定要告诉对方;如果不告诉对方的话,就犯违约罪。」
当时,醯魔波低天神的宫中有未曾有的宝物││波昙摩花(红莲花)出现,这花瓣有千片,大如车轮,为金色的宝茎。
这时,醯魔波低天神就派人告诉娑多耆利说:「聚落主啊!现在我宫中忽然生出未曾有的宝物││波昙摩花,这华瓣有千片,大如车轮,金色宝茎,可来观看!」
娑多耆利天神就派人到醯魔波低宫中,告诉他说:「聚落主啊!你有这百千的波昙摩花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我宫中也有未曾有的宝物││大波昙摩出现,那就是所谓的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你便可以来我这儿奉事供养他!」
当时,醯魔波低天神就和五百个眷属前往娑多耆利天神宫中,诵偈问说:
「在此十五日的良辰,天上的夜晚,我们彼此会面欢聚,
应当说要受持什么斋戒呢?又应随从那位阿罗汉受戒呢?」
那时,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今天佛世尊正在摩竭提国,
就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演说微妙的佛法,能灭除众生的苦恼;
所谓人世是苦及苦生起原因的真理,灭尽苦而自己能作证的真理,
还有那出离苦的八圣道,能使人安稳地趋向涅槃。
我们应当施设供养,前往供养我阿罗汉世尊!」
醯魔波低天神诵偈问说:
「那位尊者是否具有妙心,而愿乐慈济众生呢?
那位尊者对于受与不受,心想是否平等呢?」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他有微妙愿乐的慈心,能济度一切众生。
对于一切的受与不受,他的心想常保持平等。」
当时,醯魔波低又诵偈问说:
「他是否具足明达一切法,已经成就正行了呢?
他的一切烦恼都已永远灭尽,不再受未来生死的果报了吗?」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他已完善地具足明达一切法,也已成就一切正行。
他的一切烦恼都已永远灭尽,不再受未来生死的果报了。」
醯魔波低天神又诵偈问说:
「这位牟尼(寂静圣者)的意业,以及身业、口业都已修行圆满了吗?
对于三明与正行他都已具足,能够以法而赞叹他吗?」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这位牟尼的心业,以及身业、口业都已具足圆满,
对于三明与正行也都已具足,能以法而赞叹他!」
醯魔波低又诵偈问说:
「他是否已远离杀害众生,别人没给与的,他就不会妄取呢?
是否已远离放荡,而不离于禅思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他能常不害众生,别人没给与的,他就不会妄取;
已远离放荡,日夜都常在禅思里。」
醯魔波低又诵偈问说:
「他是否能不喜乐色声等五欲,内心不会浊乱了呢?
是否已具有清净的法眼,灭尽愚痴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他的心常不喜乐于色声等五欲,也不会有浊乱的心。
具有佛陀清净的法眼,愚痴已灭尽无余。」
醯魔波低又诵偈问说:
「他是否极为诚实不妄语,不说粗恶的话了呢?
是否不说挑拨离间的话,也没有不诚实的绮语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他极为诚实不说妄语,也不会说粗恶的话。
不会挑拨离间别人的亲厚情谊,常说如法的言语。」
醯魔波低又诵偈问说:
「他是否受持清净戒,以正念而得到寂灭了呢?
是否已具足了平等解脱,得到如来大智了呢?」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他已具足一切净戒,以正念而常得寂静。
成就了平等解脱,得到如来的大智。」
醯魔波低又诵偈问说:
「他已具足明达一切法,正行也已清净,
所有一切烦恼都灭尽,不再受未来生死的果报了吗?」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他已具足明达一切法,正行也已清净,
所有一切烦恼都灭尽,不会再受未来生死的果报了。」
醯魔波低天神又诵偈问说:
「这位牟尼已具足善心业,以及善身、口业,
三明与正行也都已成就,所以才赞叹他的道法吗?」
娑多耆利天神诵偈答说:
「这位牟尼已具足善心业,以及善身、口业,
三明与正行也都已成就,所以才赞叹他的道法。」
醯魔波低天神又诵偈说:
「有如伊尼延鹿王纤圆美好的大腿,这是仙人的胜相,
他少食而舍弃身心的贪欲,这位牟尼在于林中修禅。
你现在应该跟我同行,一起去礼敬那位得道的瞿昙。」
这时,有百千个鬼神眷属围绕着娑多耆利和醯魔波低,他们很快地来到佛陀面前礼拜供养,整理好衣服,偏裸着右肩,合掌敬礼,然后诵偈说:
「有如伊尼延鹿王纤圆美好的大腿,这是仙人的胜相,
少食而没有贪爱,您这位牟尼喜乐于林中修禅。
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请问瞿昙您。
您有如狮子能独自自在地四处游走,又如大象不会有恐畏,
所以我们今天来请问,希望您这位牟尼能解决我们的疑问。
究竟要怎样,才能出离苦恼?要怎样苦恼才能得到解脱?
希望您为我们讲说解脱法,苦恼将于何处息灭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对于世间色、声等五欲,以及所说第六个心意,
如果对这六欲都没有贪欲的话,就能解脱一切的苦恼。
如此才能从苦恼出离,如此才能解脱苦恼。
现在回答你的问题,苦恼就从此而息灭了。」
娑多耆利和醯魔波低又诵偈问说:
「泉水要从何处转还呢?在何处恶道就不会再辗转了呢?
世间的一切苦乐,要于何处才能灭尽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