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卷第五十
一三二二、本经叙一优婆夷之子受持八支斋而犯戒,为鬼所持,其母求鬼放人,鬼乃以持戒告诫。后其子感悟而出家,不久却又回来。其母悲而劝诫之,其子乃还去勤修,终证得阿罗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优婆夷的儿子,受持八关斋戒,可是不久就犯了戒,被鬼神所迷惑控制。
当时,优婆夷就诵偈说:
「在每月的十四日、十五日,以及每月的初八日,
或者在正月、五月、九月三个神通瑞应月,应善能正确受持八关斋戒。
由于受持斋戒的缘故,就不会被鬼神所迷惑控制。
我往昔曾多次请教世尊,世尊都是这样说。」
那时,那位鬼神就诵偈说:
「在每月的十四日、十五日,以及每月的初八日,
或者在正月、五月、九月三个神通瑞应月,应正确受持修习八关斋戒。
由于斋戒肃敬,保持清净,善能守护戒德的缘故,
就不会被鬼神扰乱戏弄,真好啊!你能从佛陀处听闻到如此的教言。
如你说应放回你的孩子,我当会放回你的孩子。
众生如偷懒不精进,或以染污心修行苦行,
梵行不清净的话,终究是不能得到大果报的!
譬如拔取菅草,把执太松缓,就会伤到手;
沙门如果行作恶触,当会堕入地狱中。
譬如拔取菅草,急紧捉取,就不会伤到手;
沙门如果善于摄持,就能证得般涅槃。」
这时,那位鬼神就放回了优婆夷的儿子。那时,优婆夷就诵偈告诫儿子说:
「儿子啊!你现在听我来讲说那位鬼神的说法:
如果有人偷懒不精进,以秽污的心去修习苦行,
梵行不清净的话,他是不能得到大果报的!
譬如拔取菅草,把执太松缓,就会伤到手;
沙门如果行作恶触,当会堕入地狱中。
如能急紧把执菅草,就不会伤到手;
沙门能善于摄护,就能证得般涅槃。」
当时,那位优婆夷的儿子如此觉悟后,就剔除了须发,穿著袈裟法衣,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可是心里却不能得到安乐,便又回到自己俗家。母亲遥见儿子回来了,就诵偈说:
「你已迈步跨出世俗而出家去了,为什么还回到聚落来呢?
房子着火时,急着搬出财物来了,那里会把它还投入火中去烧的呢?」
她那当了比丘的儿子就诵偈答说:
「我只因想到母亲如果命终了,那么存亡便不能再相见,
所以才回来探视您,为什么您看见了儿子却不欢喜呢?」
这时,这位优婆夷母亲就诵偈答说:
「既已舍弃爱欲而出家,却还想享受这爱欲;
所以我才感到忧悲,担心你会随顺魔王的自在使唤了。」
当时,优婆夷如此这样地开导他的儿子;因此,他的儿子就又回到空闲僻静处,精勤禅思,终于断除一切的烦恼结缚,证得阿罗汉果。
第一三二二经注释:
1、优婆夷:译作近事女、清信女,七众弟子之一,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之在家女子。
2、八支斋:又叫做八斋戒、八关斋、八戒斋,简称八戒。一不杀生,二不与取,三不非梵行、不行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鬘舞歌观听,七不眠坐高广严丽床上,八不非时食。
3、「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佛陀时代,印度一般宗教都有于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举行布萨集会的习惯。佛陀也因应此一宗教活动而成立布萨制。
4、神通瑞应月:又称神变月、神足月,为正、五、九月等三个长斋月之异名,在此三个月中,诸天以神足巡行天下,故得名。
5、诸有慢缓业:别译杂阿舍经卷十五第二七经此处作「诸有迟缓业」。
6、葌:为一种香草名。葌,丽本作「菅」,菅草叶细长,叶缘锐利,把握不紧,容易伤人,其花穗晒干,可为扫帚。
一三二三、本经叙说佛陀夜宿阿臈鬼住处,为鬼讲说种种法,鬼皈依佛陀后,常随侍闻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摩竭提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夜里到阿臈鬼的住处歇宿。
那时,阿臈鬼外出与众鬼神集会。当时,有位竭昙鬼看见世尊在阿臈鬼的住处夜宿。看见后,就去到阿臈鬼处,告诉阿臈鬼说:「聚落主啊!你将要获得大利益了,因为如来就住宿在你的住处。」
阿臈鬼说:「有陌生人今天在我家歇宿吗?我现在应当了解一下,看他真的是如来呢?或者不是如来呢?」
这时,阿臈鬼和众鬼神聚会结束,便回到自己家里,告诉世尊说:「出去!沙门!」
那时,世尊因为知道这是该鬼之家的缘故,就依令走出房子。
阿臈鬼又说:「沙门!进来!」佛就听令而又进入,那是因为佛陀已断灭了我慢的缘故。就这样地再三命令佛陀出入。
这时,阿臈鬼又第四次告诉世尊说:「沙门!出去!」
那时,世尊告诉阿臈鬼说:「聚落主啊!你已经三次邀请我,我现在决定不再出去了。」
阿臈鬼说:「我现在要问沙门你,你就回答我,如果能使我感到欢喜就好,要是不能使我欢喜的话,我将会破坏你的心,撕裂你的胸口,使你的热血从颜面流出来,然后抓着你的两手,把你丢到恒河的对岸去!」
世尊告诉他说:「聚落主啊!我还不曾看见诸天界、魔界、梵界,和这沙门、婆罗门,天神与世人之中,有人能破坏我心,撕裂我胸口,令我热血从颜面流出,还又抓着我双手,然后把我丢到恒河对岸去的。然而,聚落主啊!你现在只管问,我将会为你解说,使你内心欢喜。」
当时,阿臈鬼就诵偈问佛陀说:
「你说什么是世人最为宝贵的事物呢?
遵行什么法,可得到安乐的果报呢?
什么味儿最美?什么是最殊胜的寿命呢?」
那时,世尊诵偈答说:
「清净的信仰是世人最为宝贵的事物;
遵行正法,可得安乐的果报;解脱的味儿最美;
智慧能除去老死的烦恼,是最殊胜的寿命。」
当时,阿臈鬼又诵偈问说:
「怎样才能得到如上所诵偈的名称呢?」
那时,世尊诵偈答说:
「持戒才能使名称流布,就如上面所诵偈一样。」
当时,阿臈鬼又诵偈问说:
「世间是由那些法生起的呢?与那些法相顺和合呢?
世间取受那些法呢?有那些法会使世间损减而生苦呢?」
那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世间是由六内处一同生起的,与六内处相顺和合,
世间取受六内处法,六内处会使世间损减而生苦。」
阿臈鬼又诵偈问佛陀说:
「谁能度过生死的激流,昼夜精勤努力呢?
没有攀援,也没有依住处,什么人却能不沉没呢?」
那时,世尊诵偈答说:
「能具足一切戒,有智慧而善住于正受(禅定),
具正念而内心能思惟过患,这样的人就能渡过那难渡的生死激流。
如不爱乐色声等五欲,也超越过对色(物质)的贪爱,
这样的人没有攀援,也没有依住处,但是却能不沉没。」
当时,阿臈鬼又诵偈问佛陀说:
「要用什么法去渡过河流呢?用什么法去渡越大海呢?
用什么法去舍离苦恼呢?用什么法去得到清净呢?」
那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用信仰去渡过河流,不放逸去渡越大海,
精进能去除苦恼,以智慧去得到清净。
你应当更去请问其余沙门、梵志的法门,
他们的法门是不会有超过诚实、布施、调伏等法的。」
当时,阿臈鬼又诵偈问佛陀说:
「为什么还要麻烦更去请问其余沙门、梵志的法门呢?
你就是所谓最殊胜的贤士,用以显扬大法炬。
对于竭昙摩,我应当常报答您的恩惠,
我要告诉您这位等正觉,无上的导师、调御的大师:
我从即日起当随行云游,从这村落到那一村落,
亲自服侍等正觉,听受您所说的教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阿臈鬼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三二三经注释:
1、阿臈鬼:又译阿咤婆拘鬼,及旷野夜叉。
2、取受:卷四十六第一二二一经作「取爱」。
3、真谛施调伏: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相对经文此处作「实语、调御、舍、忍辱」。可见真谛乃指实语、诚实而言;施,即布施、施舍;调伏,即调御、自制之意。
4、竭昙摩:乔达摩的异译,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姓,简称瞿昙。
一三二四、本经叙说王舍城受人恭敬的叔迦罗比丘尼,因吉星日人民欢集大会而断供,时有一鬼神乃挨家诵偈劝人供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叔迦罗比丘尼住在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她被王舍城人民恭敬供养,有如阿罗汉一样。
有一次,王舍城人民在于吉星日欢集大会,就在于那一天,没有人去供养她。有一位鬼神,由于平时很敬重那位比丘尼的缘故,就到王舍城的里巷中,挨家诵偈说:
「王舍城的人民,都醉酒而卧睡不醒,
不知勤供养那位叔迦罗比丘尼。
…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