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P5

  ..續本文上一頁所染著。」

  「世尊啊!這樣就叫做比丘,這樣就叫做比丘所說的法。」

  佛陀告訴迦葉說:「是的,是的,就像你所說的這樣。」

  迦葉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一叁一六、本經敘說屈摩夜叉鬼請佛及僧伽留宿,並誦偈贊歎,佛陀許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摩竭提國的人間遊行教化。傍晚時,就和五百比丘歇宿于屈摩夜叉鬼的住處。那時,屈摩夜叉鬼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

  當時,屈摩夜叉鬼告訴佛陀說;「世尊啊!今晚我請世尊及所有大衆就在這裏歇宿過夜。」

  當時,世尊靜默地接受他的邀請。

  這時,屈摩夜叉鬼知道世尊靜默地接受他的邀請後,就化作五百間的樓閣房舍,有臥床、坐床、踞床,還備有邊幅褶疊成層的床褥、枕頭等,各有五百具,這些全都是由變化而成。又化作了五百盞的明燈,這些燈都不會産生煙焰。全部化現完後,就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勸請世尊進入他的屋內,又請這些比丘們依次接受分配房舍及各種臥具。等大衆全部都已領受完畢,就回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然後退坐一邊,唱誦詩偈說:

  「賢德而有正念,賢德而常保持正念;

  有正念就能得到安穩的睡眠,無論這一世或未來世,都是如此。

  賢德而有正念,賢德而常保持正念;

  有正念就能得到安穩的睡眠,他的心也會常寂止。

  賢德而有正念,賢德而常保持正念;

  有正念就能得到安穩的睡眠,舍棄一切,降伏其他的魔軍。

  賢德而有正念,賢德而常保持正念;

  自己不殺生,也不教人殺生;自己不去折伏人,也不教人去折伏他人。

  以慈心去對待一切衆生,心裏不會懷著怨結。」

  那時,世尊告訴屈摩夜叉鬼說:「是的,是的,確實就如你所說的那樣。」

  當時,屈摩夜叉鬼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回到自己的住處去。

  第一叁一六經注釋:

  1、 褥: ,ㄓㄜˊ,衣服有褶疊,如百褶裙的層兒。 褥,形容床褥邊幅有褶疊的層兒,極爲華麗精致之意。

  

  一叁一七、本經敘說天帝釋一夜隨佛經行,佛之隨侍那伽波羅裝鬼嚇佛,但佛不爲所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摩鸠羅山,那伽波羅尊者是親近在佛邊的侍者。

  那是一個天空下著細雨的夜晚,電光不時閃耀著,世尊走到房外,在露地裏經行。

  那時,天帝釋這樣想著:今天世尊住在摩鸠羅山裏,由那伽波羅尊者親侍供養他。夜晚昏暗,此時天空又下著細雨,電光不時地閃耀,世尊走到房外,正在露地裏經行,我應當變化一座毗琉璃的重閣,就執持這座重閣,跟隨佛陀經行。如此思考後,便立即變化一座鞞琉璃的重閣,執持著來到佛陀跟前,向佛陀頂禮後,便跟隨佛陀經行。

  當時,摩竭提國人無論男女小孩,夜啼不止時,就拿摩鸠羅鬼來驚嚇他,哭啼就會立即停止。弟子親侍供養師父的法則,就是應該等待師父從禅定出定,然後才可去睡眠。那時,世尊爲了天帝釋,在夜裏經行很久。

  那時,那伽波羅尊者這樣想著:世尊今晚經行極久,我現在應當扮做摩鸠羅鬼的形狀來驚嚇他。當時,那伽波羅比丘就反披著坐褥,使褥中的長毛顯露在外,然後走到世尊經行的路頭站立著,如此對佛陀說:「摩鸠羅鬼來了!摩鸠羅鬼來了!」

  當時,世尊告訴那伽波羅比丘說:「那伽波羅你這個愚癡人!你是想用摩鸠羅鬼的神像來驚嚇佛陀嗎?那是不能搖動如來、應供、等正覺的一根毛發的,因爲如來、應供、等正覺已經久離了恐怖!」

  那時,天帝釋問佛陀說:「世尊啊!在世尊您的正法、戒律中也會有這種人的存在嗎?」

  佛陀說:「憍屍迦啊!瞿昙的僧團極爲廣大,這種人雖一時有不禮貌的舉動,然而在未來世當中,也是能夠使他得到清淨之法的。」

  當時,世尊就誦偈說:

  「如果有婆羅門,對自己所得到的法,

  能夠到達于彼岸;那麼無論是一位毗舍遮鬼(食人鬼),

  或者是摩鸠羅鬼,都能超越過他們。

  如果有婆羅門,對自己所修行的法能夠度達彼岸,

  那麼對于一切的受覺,便能觀察都已滅盡。

  如果有婆羅門,以自己所得之法度達彼岸,

  那麼對于那一切的因緣,便都已滅盡。

  如果有婆羅門,以自己所得之法度達彼岸,

  那麼對于一切的人我分別,便都已滅盡。

  如果有婆羅門,以自己所得之法度達彼岸,

  那麼對于生老病死的苦惱,便都已超過。」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釋提桓因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叁一七經注釋:

  1、摩鸠羅:一爲山名,又作白山;一爲鬼名,即能發恐怖聲之妖魔。

  2、那伽波羅:又作象護,比丘名。

  3、「我當化作毗琉璃重閣,執持重閣,隨佛經行」: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五第二二經此處作「時天帝釋即便化作琉ꗬÁMЉ傔¿က、Ѐꇨ
橢橢㈧㈧Є塅塅俳

  、

  ]ŸŸŸŸŸŸ ƌ⹖⹖⹖⹖,⺂´ƌ踇Ő⽪⽪⽪、⽪⽪⽪⽪、⽪烡[1]烣烣烣烣烣烣$轗Ǵ酋b焇ᴀŸ⽪⽪⽪,⽪焇母乃呵止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阿那律陀尊者于摩竭提國的人間遊行教化,來到畢陵伽鬼子母的住處歇宿。當時,阿那律陀尊者于後夜時分,端身正坐,誦習憂陀那、波羅延那、見真谛、諸上座所說偈、比丘尼所說偈、屍路偈、義品、牟尼偈、修多羅等,這些法句他都廣爲誦習。

  當時,畢陵伽鬼子夜啼,畢陵伽鬼子母就爲他的鬼子誦偈呵止他說:

  「畢陵伽鬼子,你現在不要再哭啼了,

  應當聆聽那位比丘誦習的法句詩偈。

  如果知道法句的話,自己就能護持戒律。

  遠離于殺生,說話真實不妄語,

  自己就能舍棄不義之法,解脫鬼神之道。」

  當畢陵伽鬼子母唱誦這首詩偈之時,畢陵伽鬼子的啼聲便立即停止。

  第一叁一八經注釋:

  1、阿那律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天眼第一。

  2、憂陀那:相當于南傳小部自說經。

  3、波羅延那:相當于彼岸道,(南傳小部經集之第五品)。

  4、見真谛:和「憂陀那」合稱「法句偈」。以下之偈則單稱「法句」。

  5、諸上座所說偈:相當于南傳小部長老偈經。

  6、比丘尼所說偈:相當于南傳小部長老尼偈經。

  7、屍路偈:又作首盧迦。譯作頌。經論之中,不論長行或偈頌,以滿叁十二字爲一節。稱爲一首盧迦。

  8、義品:相當于南傳小部經集之第四品。

  9、牟尼偈:古聖賢所頌之偈。

  10、修多羅:譯爲經、契經,即經典中直說法義之長行文。

  11、解脫鬼神道: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五第二十叁經此處作「聽是偈已離鬼胎」。

  

  一叁一九、本經敘說佛陀演說四聖谛,富那婆薮鬼母爲聽聞佛法,乃頌偈勸止二位哭啼的小鬼兒。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摩竭提國的人間遊行教化,和弟子大衆們一起到富那婆薮鬼子母的住處歇宿。

  那時,世尊爲衆比丘們講說與四聖谛相應之法。就是所謂人世是苦的聖谛、苦生起原因的聖谛、苦寂滅的聖谛、息滅苦方法的聖谛。

  當時,富那婆薮鬼母的鬼兒富那婆薮,以及鬼女郁多羅,這二位鬼小兒在夜裏都在哭啼。這時,富那婆薮鬼母爲了教化他的二位兒女,所以就誦偈說:

  「富那婆薮和郁多羅,你們二個不要再哭啼,

  讓我能聽聞到如來的說法。

  並非父母能夠使他的子女們解脫苦惱,

  只有聽聞如來的說法,才能解脫他的苦惱。

  世人都是隨順著愛欲,被衆苦所逼迫;

  如來爲他們說法,使他們能破壞生死的苦惱。

  我現在想聽聞正法,你們兩個孩子應當保持靜默!」

  當時富那婆薮和鬼女郁多羅,

  二人都聽從他們母親的話,便默默地靜聽著。

  然後告訴母親說:「真好啊!我們也喜樂聽聞正法,

   這位成正覺的世尊,在摩竭提國的勝山,

   爲一切的衆生們演說解脫苦惱的方法,

   講說苦的真谛以及苦的原因,苦的寂滅和息滅苦的方法。

   只要從這四聖谛去修行,就能安穩地趨向涅槃。

   母親您現在只當好好地聽聞世尊的說法!」

  那時,富那婆薮鬼母就誦偈說:

  「真是奇妙!有你們兩個智慧的子女,善能隨順我的心;

  富那婆薮,你善能贊歎世間的導師│佛陀。

  富那婆薮,以及郁多羅,

  你們兩人應當生起隨喜心,因爲我已經知見聖谛了!」

  當時,富那婆薮鬼母誦這首偈時,那兩個男女鬼子,便都隨喜而靜默著。

  

  一叁二○、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女人,當布施、持戒、親近沙門、正命自活。彼女人聞法,乃皈依叁寶,歡喜而去。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摩竭提國的人間遊行教化,和弟子大衆們到摩尼遮羅鬼的住處夜宿。

  那時,摩尼遮羅鬼正好外出去會見衆鬼神,在另外一個地方集會。

  當時,有一位女人,拿著香花鬘飾以及飲食,去到那摩尼遮羅鬼神的住處。那位女人遙見世尊在摩尼遮羅鬼神住處坐著,看見後,這樣想著:我現在正好看到摩尼遮羅鬼神。于是就誦偈說:

  「真好啊!摩尼遮羅你住在摩伽陀國裏;

  使摩伽陀國的民衆,所祈求的都能如願。我現在請問您:

  要怎樣做,在此世間才能經常得到安樂呢?

  又要怎樣做,後世才能得到生天的安樂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只要不放逸、憍慢放肆,祈求摩尼遮羅鬼幹什麼呢?

  如果能修養自己所做的一切,就能得到生天的安樂。」

  當時,那位女人這樣想著:這位並不是摩尼遮羅鬼,而是沙門瞿昙。如此了解後,就用這些香花鬘飾來供養世尊,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唱誦詩偈說:

  「修行那一種道,就能趨于安樂呢?應當要修什麼行,

  此世才能常安穩,後世可得生天的安樂呢?」

  那時,世尊誦偈答說:

  「要行布施且善于調伏己心,喜樂于防護諸根,

  以正見修賢聖之行,親近于沙門,

  以正命(正當的職業)來養活自己,這樣未來世也就能得到生天的安樂。

  然而何需往生叁十叁天,而受諸天的苦網呢?

  你只應當專一心志,斷除愛欲,

  我將會爲你講說遠離煩惱塵垢的甘露法門,你應該要仔細聽!」

  這時,那位女人聽聞世尊的說法,示教照喜,所聽說的是佛陀的常法,就是所謂的布施、持戒,生天的福利,欲的愛樂、欲的禍患,煩惱的清淨,出離、遠離的功德福利等事,依次演說清淨的佛法。就好比鮮淨的白細毛布,很容易將它染色一樣。當時,那位女人也是如此,就在座席上,對于四聖谛法得能平等地觀察苦、集、滅、道的真理。

  當時,那位女人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越一切的疑惑,不是由于他說,而對于正法、戒律得到無所畏懼。于是就從座席起來,整理好衣服,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說:「我已得度,世尊!我已得度,善逝!我從今日起,盡所有的壽命,願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

  當時,那位女人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第一叁二○經注釋:

  1、「爾時,摩尼遮羅鬼會諸鬼神,集在一處」: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五第二五經此處作「時摩尼行夜叉共諸夜叉,不在己宮,集于余處。」

  2、摩伽陀國:即摩竭提國的別譯。

  

  一叁二一、本經敘說針毛鬼以惡心請問佛陀貪、瞋、恐怖、覺想的起處與原因,佛陀告以皆生于愛欲。針毛鬼聞後歡喜,乃悔過而受持叁皈。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摩竭提國的人間遊行教化,夜裏就到針毛鬼的住處歇宿。那時,針毛鬼正好外出去會見衆鬼神,在另外一個地方集會。

  當時,有位炎鬼看見世尊在針毛鬼住處夜宿。看見後,就去到針毛鬼處,告訴針毛鬼說:「聚落主啊!你現在將可得到很大的善利,因爲現在如來、應供、等正覺就在你家中夜宿。」

  針毛鬼說:「我現在應當先試試看,到底他真的是如來呢?或者不是呢?」

  那時,針毛鬼和衆鬼神集會後,就回到自己家裏,用自己的身體沖向佛陀。當時,世尊就退身閃躲他。針毛鬼如此再叁地以他的身體沖向佛陀,而佛陀也再叁地退身閃避他。

  這時,針毛鬼就說:「沙門你是害怕了嗎?」

  佛陀說:「聚落主啊!我並不害怕,但是與你碰觸,並非善事。」

  針毛鬼說:「我現在要問你,你應當回答我,如果你的回答能令我歡喜就好,要是不能令我歡喜的話,我將會破壞你的心,撕裂你的胸口,使你的熱血從顔面流出,然後抓著你的兩手,把你丟到恒河的另岸去。」

  佛陀告訴針毛鬼說:「聚落主啊!我還未曾看見諸天界、魔界、梵界,以及沙門、婆羅門,諸天神或世人之中,有人能破壞如來、應供、等正覺之心,能撕裂他胸口,能使他的熱血從顔面流出,或抓著他的兩臂,而將他丟到恒河對岸去的。你現在只管發問,我將會爲你解說,使你歡喜。」

  當時,針毛鬼就誦偈問佛陀說:

  「一切貪欲、瞋恚的心,究竟是以什麼爲因呢?

  不安樂而使身毛直豎,這種恐怖是從何處生起的呢?

  一切的意念覺想,又是從何處産生的呢?

  就好象那新生的嬰兒,就知道依倚著乳母一樣。」

  那時,世尊誦偈答說:

  「愛欲生于自身而後會不斷增長,就如尼拘律樹的氣根出自樹本身一樣;

  然後展轉互相拘引,有如藤蔓蔓延整個叢林。

  如果知道那個因緣的話,當能使鬼神覺悟,

  度越生死的海流,不再增加未來生死的果報。」

  當時,針毛鬼聽聞世尊所誦的詩偈,心裏很歡喜,就向佛陀悔過,受持叁皈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針毛鬼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願遵奉修行。

  1、但汝觸惡: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處作「與汝相觸,總非善事」。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終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