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染着。」
「世尊啊!这样就叫做比丘,这样就叫做比丘所说的法。」
佛陀告诉迦叶说:「是的,是的,就像你所说的这样。」
迦叶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三一六、本经叙说屈摩夜叉鬼请佛及僧伽留宿,并诵偈赞叹,佛陀许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摩竭提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傍晚时,就和五百比丘歇宿于屈摩夜叉鬼的住处。那时,屈摩夜叉鬼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屈摩夜叉鬼告诉佛陀说;「世尊啊!今晚我请世尊及所有大众就在这里歇宿过夜。」
当时,世尊静默地接受他的邀请。
这时,屈摩夜叉鬼知道世尊静默地接受他的邀请后,就化作五百间的楼阁房舍,有卧床、坐床、踞床,还备有边幅褶叠成层的床褥、枕头等,各有五百具,这些全都是由变化而成。又化作了五百盏的明灯,这些灯都不会产生烟焰。全部化现完后,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劝请世尊进入他的屋内,又请这些比丘们依次接受分配房舍及各种卧具。等大众全部都已领受完毕,就回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然后退坐一边,唱诵诗偈说:
「贤德而有正念,贤德而常保持正念;
有正念就能得到安稳的睡眠,无论这一世或未来世,都是如此。
贤德而有正念,贤德而常保持正念;
有正念就能得到安稳的睡眠,他的心也会常寂止。
贤德而有正念,贤德而常保持正念;
有正念就能得到安稳的睡眠,舍弃一切,降伏其他的魔军。
贤德而有正念,贤德而常保持正念;
自己不杀生,也不教人杀生;自己不去折伏人,也不教人去折伏他人。
以慈心去对待一切众生,心里不会怀着怨结。」
那时,世尊告诉屈摩夜叉鬼说:「是的,是的,确实就如你所说的那样。」
当时,屈摩夜叉鬼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回到自己的住处去。
第一三一六经注释:
1、 褥: ,ㄓㄜˊ,衣服有褶叠,如百褶裙的层儿。 褥,形容床褥边幅有褶叠的层儿,极为华丽精致之意。
一三一七、本经叙说天帝释一夜随佛经行,佛之随侍那伽波罗装鬼吓佛,但佛不为所动。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摩鸠罗山,那伽波罗尊者是亲近在佛边的侍者。
那是一个天空下着细雨的夜晚,电光不时闪耀着,世尊走到房外,在露地里经行。
那时,天帝释这样想着:今天世尊住在摩鸠罗山里,由那伽波罗尊者亲侍供养他。夜晚昏暗,此时天空又下着细雨,电光不时地闪耀,世尊走到房外,正在露地里经行,我应当变化一座毗琉璃的重阁,就执持这座重阁,跟随佛陀经行。如此思考后,便立即变化一座鞞琉璃的重阁,执持着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顶礼后,便跟随佛陀经行。
当时,摩竭提国人无论男女小孩,夜啼不止时,就拿摩鸠罗鬼来惊吓他,哭啼就会立即停止。弟子亲侍供养师父的法则,就是应该等待师父从禅定出定,然后才可去睡眠。那时,世尊为了天帝释,在夜里经行很久。
那时,那伽波罗尊者这样想着:世尊今晚经行极久,我现在应当扮做摩鸠罗鬼的形状来惊吓他。当时,那伽波罗比丘就反披着坐褥,使褥中的长毛显露在外,然后走到世尊经行的路头站立着,如此对佛陀说:「摩鸠罗鬼来了!摩鸠罗鬼来了!」
当时,世尊告诉那伽波罗比丘说:「那伽波罗你这个愚痴人!你是想用摩鸠罗鬼的神像来惊吓佛陀吗?那是不能摇动如来、应供、等正觉的一根毛发的,因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已经久离了恐怖!」
那时,天帝释问佛陀说:「世尊啊!在世尊您的正法、戒律中也会有这种人的存在吗?」
佛陀说:「憍尸迦啊!瞿昙的僧团极为广大,这种人虽一时有不礼貌的举动,然而在未来世当中,也是能够使他得到清净之法的。」
当时,世尊就诵偈说:
「如果有婆罗门,对自己所得到的法,
能够到达于彼岸;那么无论是一位毗舍遮鬼(食人鬼),
或者是摩鸠罗鬼,都能超越过他们。
如果有婆罗门,对自己所修行的法能够度达彼岸,
那么对于一切的受觉,便能观察都已灭尽。
如果有婆罗门,以自己所得之法度达彼岸,
那么对于那一切的因缘,便都已灭尽。
如果有婆罗门,以自己所得之法度达彼岸,
那么对于一切的人我分别,便都已灭尽。
如果有婆罗门,以自己所得之法度达彼岸,
那么对于生老病死的苦恼,便都已超过。」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释提桓因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三一七经注释:
1、摩鸠罗:一为山名,又作白山;一为鬼名,即能发恐怖声之妖魔。
2、那伽波罗:又作象护,比丘名。
3、「我当化作毗琉璃重阁,执持重阁,随佛经行」: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二二经此处作「时天帝释即便化作琉ꗬÁMЉ傔¿က、Ѐꇨ
椭椭㈧㈧Є塅塅俳
、
]ŸŸŸŸŸŸ ƌ⹖⹖⹖⹖,⺂´ƌ踇Ő⽪⽪⽪、⽪⽪⽪⽪、⽪烡[1]烣烣烣烣烣烣$轗Ǵ酋b焇ᴀŸ⽪⽪⽪,⽪焇母乃呵止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阿那律陀尊者于摩竭提国的人间游行教化,来到毕陵伽鬼子母的住处歇宿。当时,阿那律陀尊者于后夜时分,端身正坐,诵习忧陀那、波罗延那、见真谛、诸上座所说偈、比丘尼所说偈、尸路偈、义品、牟尼偈、修多罗等,这些法句他都广为诵习。
当时,毕陵伽鬼子夜啼,毕陵伽鬼子母就为他的鬼子诵偈呵止他说:
「毕陵伽鬼子,你现在不要再哭啼了,
应当聆听那位比丘诵习的法句诗偈。
如果知道法句的话,自己就能护持戒律。
远离于杀生,说话真实不妄语,
自己就能舍弃不义之法,解脱鬼神之道。」
当毕陵伽鬼子母唱诵这首诗偈之时,毕陵伽鬼子的啼声便立即停止。
第一三一八经注释:
1、阿那律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天眼第一。
2、忧陀那:相当于南传小部自说经。
3、波罗延那:相当于彼岸道,(南传小部经集之第五品)。
4、见真谛:和「忧陀那」合称「法句偈」。以下之偈则单称「法句」。
5、诸上座所说偈:相当于南传小部长老偈经。
6、比丘尼所说偈:相当于南传小部长老尼偈经。
7、尸路偈:又作首卢迦。译作颂。经论之中,不论长行或偈颂,以满三十二字为一节。称为一首卢迦。
8、义品:相当于南传小部经集之第四品。
9、牟尼偈:古圣贤所颂之偈。
10、修多罗:译为经、契经,即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
11、解脱鬼神道: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二十三经此处作「听是偈已离鬼胎」。
一三一九、本经叙说佛陀演说四圣谛,富那婆薮鬼母为听闻佛法,乃颂偈劝止二位哭啼的小鬼儿。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摩竭提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和弟子大众们一起到富那婆薮鬼子母的住处歇宿。
那时,世尊为众比丘们讲说与四圣谛相应之法。就是所谓人世是苦的圣谛、苦生起原因的圣谛、苦寂灭的圣谛、息灭苦方法的圣谛。
当时,富那婆薮鬼母的鬼儿富那婆薮,以及鬼女郁多罗,这二位鬼小儿在夜里都在哭啼。这时,富那婆薮鬼母为了教化他的二位儿女,所以就诵偈说:
「富那婆薮和郁多罗,你们二个不要再哭啼,
让我能听闻到如来的说法。
并非父母能够使他的子女们解脱苦恼,
只有听闻如来的说法,才能解脱他的苦恼。
世人都是随顺着爱欲,被众苦所逼迫;
如来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破坏生死的苦恼。
我现在想听闻正法,你们两个孩子应当保持静默!」
当时富那婆薮和鬼女郁多罗,
二人都听从他们母亲的话,便默默地静听着。
然后告诉母亲说:「真好啊!我们也喜乐听闻正法,
这位成正觉的世尊,在摩竭提国的胜山,
为一切的众生们演说解脱苦恼的方法,
讲说苦的真谛以及苦的原因,苦的寂灭和息灭苦的方法。
只要从这四圣谛去修行,就能安稳地趋向涅槃。
母亲您现在只当好好地听闻世尊的说法!」
那时,富那婆薮鬼母就诵偈说:
「真是奇妙!有你们两个智慧的子女,善能随顺我的心;
富那婆薮,你善能赞叹世间的导师│佛陀。
富那婆薮,以及郁多罗,
你们两人应当生起随喜心,因为我已经知见圣谛了!」
当时,富那婆薮鬼母诵这首偈时,那两个男女鬼子,便都随喜而静默着。
一三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女人,当布施、持戒、亲近沙门、正命自活。彼女人闻法,乃皈依三宝,欢喜而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摩竭提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和弟子大众们到摩尼遮罗鬼的住处夜宿。
那时,摩尼遮罗鬼正好外出去会见众鬼神,在另外一个地方集会。
当时,有一位女人,拿着香花鬘饰以及饮食,去到那摩尼遮罗鬼神的住处。那位女人遥见世尊在摩尼遮罗鬼神住处坐着,看见后,这样想着:我现在正好看到摩尼遮罗鬼神。于是就诵偈说:
「真好啊!摩尼遮罗你住在摩伽陀国里;
使摩伽陀国的民众,所祈求的都能如愿。我现在请问您:
要怎样做,在此世间才能经常得到安乐呢?
又要怎样做,后世才能得到生天的安乐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只要不放逸、憍慢放肆,祈求摩尼遮罗鬼干什么呢?
如果能修养自己所做的一切,就能得到生天的安乐。」
当时,那位女人这样想着:这位并不是摩尼遮罗鬼,而是沙门瞿昙。如此了解后,就用这些香花鬘饰来供养世尊,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唱诵诗偈说:
「修行那一种道,就能趋于安乐呢?应当要修什么行,
此世才能常安稳,后世可得生天的安乐呢?」
那时,世尊诵偈答说:
「要行布施且善于调伏己心,喜乐于防护诸根,
以正见修贤圣之行,亲近于沙门,
以正命(正当的职业)来养活自己,这样未来世也就能得到生天的安乐。
然而何需往生三十三天,而受诸天的苦网呢?
你只应当专一心志,断除爱欲,
我将会为你讲说远离烦恼尘垢的甘露法门,你应该要仔细听!」
这时,那位女人听闻世尊的说法,示教照喜,所听说的是佛陀的常法,就是所谓的布施、持戒,生天的福利,欲的爱乐、欲的祸患,烦恼的清净,出离、远离的功德福利等事,依次演说清净的佛法。就好比鲜净的白细毛布,很容易将它染色一样。当时,那位女人也是如此,就在座席上,对于四圣谛法得能平等地观察苦、集、灭、道的真理。
当时,那位女人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越一切的疑惑,不是由于他说,而对于正法、戒律得到无所畏惧。于是就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说:「我已得度,世尊!我已得度,善逝!我从今日起,尽所有的寿命,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
当时,那位女人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三二○经注释:
1、「尔时,摩尼遮罗鬼会诸鬼神,集在一处」: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二五经此处作「时摩尼行夜叉共诸夜叉,不在己宫,集于余处。」
2、摩伽陀国:即摩竭提国的别译。
一三二一、本经叙说针毛鬼以恶心请问佛陀贪、瞋、恐怖、觉想的起处与原因,佛陀告以皆生于爱欲。针毛鬼闻后欢喜,乃悔过而受持三皈。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摩竭提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夜里就到针毛鬼的住处歇宿。那时,针毛鬼正好外出去会见众鬼神,在另外一个地方集会。
当时,有位炎鬼看见世尊在针毛鬼住处夜宿。看见后,就去到针毛鬼处,告诉针毛鬼说:「聚落主啊!你现在将可得到很大的善利,因为现在如来、应供、等正觉就在你家中夜宿。」
针毛鬼说:「我现在应当先试试看,到底他真的是如来呢?或者不是呢?」
那时,针毛鬼和众鬼神集会后,就回到自己家里,用自己的身体冲向佛陀。当时,世尊就退身闪躲他。针毛鬼如此再三地以他的身体冲向佛陀,而佛陀也再三地退身闪避他。
这时,针毛鬼就说:「沙门你是害怕了吗?」
佛陀说:「聚落主啊!我并不害怕,但是与你碰触,并非善事。」
针毛鬼说:「我现在要问你,你应当回答我,如果你的回答能令我欢喜就好,要是不能令我欢喜的话,我将会破坏你的心,撕裂你的胸口,使你的热血从颜面流出,然后抓着你的两手,把你丢到恒河的另岸去。」
佛陀告诉针毛鬼说:「聚落主啊!我还未曾看见诸天界、魔界、梵界,以及沙门、婆罗门,诸天神或世人之中,有人能破坏如来、应供、等正觉之心,能撕裂他胸口,能使他的热血从颜面流出,或抓着他的两臂,而将他丢到恒河对岸去的。你现在只管发问,我将会为你解说,使你欢喜。」
当时,针毛鬼就诵偈问佛陀说:
「一切贪欲、瞋恚的心,究竟是以什么为因呢?
不安乐而使身毛直竖,这种恐怖是从何处生起的呢?
一切的意念觉想,又是从何处产生的呢?
就好象那新生的婴儿,就知道依倚着乳母一样。」
那时,世尊诵偈答说:
「爱欲生于自身而后会不断增长,就如尼拘律树的气根出自树本身一样;
然后展转互相拘引,有如藤蔓蔓延整个丛林。
如果知道那个因缘的话,当能使鬼神觉悟,
度越生死的海流,不再增加未来生死的果报。」
当时,针毛鬼听闻世尊所诵的诗偈,心里很欢喜,就向佛陀悔过,受持三皈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针毛鬼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1、但汝触恶: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与汝相触,总非善事」。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