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尊啊!跋迦梨尊者住在金師精舍裏,現在因病重困苦,躺在床褥,他希望能見到世尊您,可是他沒有體力來見世尊。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莅臨金師精舍,也是因爲哀憫他的緣故!」
那時,世尊靜默地應允了。此時,富鄰尼知道世尊應允後,便向世尊頂禮,而後離去。
當時,世尊于下午從禅定中出定,就去到金師精舍,走到跋迦梨的住房。跋迦梨比丘遙見世尊,就想從床上起來。
佛陀告訴跋迦梨說:「你且安住!不要起床。」
世尊就坐于別床,告訴跋迦梨說:「你的心裏是否能忍受這種病苦呢?你身上的疾病,是增劇、還是減輕了呢?」
跋迦梨告訴佛陀說:「……就如前面叉摩比丘經(見第一○五經)所詳述的一樣。世尊啊!我身上的苦痛,極難忍受,我想拿刀來自殺,我不樂于痛苦地活著。」
佛陀告訴跋迦梨說:「我現在問你,你就隨己意回答我。怎樣呢?跋迦梨啊!物質色身是恒常的呢?還是無常的呢?」
跋迦梨答說:「是無常,世尊!」
又問:「若無常的話,就應是痛苦的麼!」
答說:「是痛苦,世尊!」
又問:「跋迦梨啊!如果是無常、痛苦的話,這就是會變易之法,那麼在這當中是否還有可貪、可欲的呢?」
跋迦梨答佛陀說:「沒有,世尊!」受、想、行、識四蘊也是同樣的問說。
佛陀告訴跋迦梨說:「如對于那色身不覺可貪、可欲的話,這樣就能善終,也會有善的後世。」
當時,世尊爲跋迦梨作種種說法,給予示教照喜後,就從座席起來離去。就在那一夜,跋迦梨尊者思惟解脫,想執刀自殺,不再樂于久生。
那時,有二位天子,形體極爲端正,在後夜時來到世尊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有位天人禀告佛陀說:「世尊啊!那位跋迦梨尊者生病困苦,思惟解脫,想執刀自殺,不樂于久生。」
第二位天子說:「那位跋迦梨尊者已于善解脫而得到了解脫。」說完話後,二人頂禮佛陀,就隱沒不見了。
當時,夜過到次日晨朝,世尊于大衆前鋪座而坐,告訴衆比丘說:「昨夜有二位天子,形體很端正,來到我這兒,向我頂禮後,退坐一邊,有位天子這樣對我說:『跋迦梨尊者住在金師精舍,生病困苦,思惟解脫,想執刀自殺,不樂于久生。』第二位天子說:『跋迦梨尊者已于善解脫得到了解脫。』說完話後,再向我頂禮,就隱沒不見了。」
這時,世尊吩咐一位比丘說:「你應去到尊者跋迦梨比丘處,告訴跋迦梨說:『昨夜有二位天子來到世尊住處,頂禮世尊後,退坐一邊,有一位天子告訴世尊說:『跋迦梨尊者病重困苦,思惟解脫,想執刀自殺,不樂于久生。第二位天子說:跋迦梨尊者已于善解脫而得解脫。說完話後,就隱沒不見了。這是天子所說,佛陀又記說你:你對這個色身已不生起貪欲,這樣就能善終,也會有善的後世。』」
當時,那位比丘接受世尊的指示後,就去到金師精舍跋迦梨房中。
那時,跋迦梨告訴侍病的人說:「你們執著繩床,共同擡著我的身體,把我置在精舍外,我想執刀自殺,不樂于久生了。」
此時,有衆多比丘走出房舍,在露地裏經行。那位受佛陀差遣的比丘走到衆多比丘處,問衆多比丘說:「各位尊者!請問跋迦梨比丘住在何處呢?」
衆比丘答說:「跋迦梨比丘告訴侍病的人,叫他們舉著繩床,把他擡出精舍外,他想執刀自殺,不樂于久生了。」那位受差遣的比丘立即去到跋迦梨住處。
跋迦梨比丘遙見受佛陀差遣的比丘過來了,就告訴侍病的人說:「放下繩床著地,那位快速走來的比丘,好象是世尊的使者。」那些侍病的人就立即放下繩床著地。
這時,那位佛陀所差遣的比丘告訴跋迦梨說:「世尊對你有所教示,天子也對你有所記說。」
當時,跋迦梨告訴侍病的人說:「請扶我到地上,我不可以在床上接受世尊的教示及天子的記說。」這時,侍病的人就扶著跋迦梨,把他扶到地面上。
此時,跋迦梨說:「現在你可以宣示世尊的告敕以及天子的記說了。」
那位受佛陀差遣來的比丘就說:「跋迦梨啊!大師告訴你說:『昨夜有二位天子來我這兒,有一位天子告訴我說:跋迦梨比丘病重困苦,思惟解脫,想執刀自殺,不樂于久生。第二位天子說:跋迦梨比丘已于善解脫而得解脫。說完話後,就隱沒不見了。』世尊又記說,你會善于命終,也會有善的後世。」
跋迦梨說:「尊者啊!大師善于知其所知,善于見其所見;那二位天子也是善于知其所知,善于見其所見。然而我今日對此色身無常,已確定無疑;無常就是苦,我也確定無疑;如無常、痛苦的話,就是變易之法,對那色身沒有什麼可貪、可欲的,也一樣確定無疑;受、想、行、識四蘊,也都是如此。而我今日疾病的痛苦也還是一樣地跟隨著身體,我要取刀自殺,不再樂于久生了。」于是他立即拿刀自殺了。
當時,那位受佛陀差遣來的比丘供養跋迦梨的屍身後,回到佛陀住處,頂禮佛陀後,退坐一邊,告訴佛陀說:「世尊啊!我把世尊您所教敕的,詳細地告訴了跋迦梨尊者。他這樣說:『大師善于知其所知,善于見其所見;那二位天子也是善于知其所知,善于見其所見。』……如此廣說,乃至拿刀而自殺。」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我們一起前往,到金師精舍跋迦梨停屍處。」世尊看見跋迦梨死去的身體,有遠離的情態。見後,告訴衆比丘說:「你們有否見到這跋迦梨比丘死後置于地上的身體,有遠離的情態呢?」
衆比丘答佛陀說:「已看見了,世尊!」
又告訴衆比丘說:「環繞在跋迦梨身體四周,你們有否看見黑暗之相圍繞著他呢?」
衆比丘答佛陀說:「已看見了,世尊!」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這些黑暗是惡魔的影像,他們圍繞于四周尋覓跋迦梨善男子的識神將生何處。」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跋迦梨善男子不再止住識神,所以拿刀自殺。」
當時,世尊就爲那位跋迦梨記說已得到阿羅漢果。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九經注釋:
1、跋迦梨:得信解脫意無猶豫第一比丘。
2、金師精舍:巴利本作「陶師之家」。
3、第一記:指阿羅漢果。
一○一○、本經敘說闡陀尊者于病中聽聞舍利弗尊者和摩诃拘絺羅尊者的說法後,舉刀自殺,佛爲彼說第一記。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那時,有位闡陀尊者住在那羅聚落的好衣庵羅林中,患重病而甚痛苦。
當時,舍利弗尊者聽說闡陀尊者住在那羅聚落的好衣庵羅林中,患重病而很痛苦。聽後就告訴摩诃拘絺羅尊者說:「尊者您知道嗎?闡陀比丘住在那羅聚落的好衣庵羅林中,患重病而很痛苦,我們應一起前往探視。」摩诃拘絺羅靜默地應允了。
這時,舍利弗尊者和摩诃拘絺羅尊者就一同前往那羅聚落的好衣庵羅林中,去到闡陀尊者的住房。
闡陀尊者遙見舍利弗尊者和摩诃拘絺羅尊者,就靠著床想要起來。
舍利弗尊者就告訴闡陀尊者說:「你且不要起床!」
舍利弗尊者和摩诃拘絺羅尊者另坐他床,問闡陀尊者說:「怎樣呢?闡陀尊者啊!你身上的病尚可忍受嗎?病況是增劇,或者減輕了呢?……」就如前面叉摩經(第一○五經)所詳述的一樣。
闡陀尊者答說:「我現在生病,極爲痛苦,很難忍受。所患的病,病況是有增無減,我只想拿刀自殺,不樂于如此痛苦地活著。」
舍利弗尊者說:「闡陀尊者啊!你應該努力,不要傷害自己!如果你能活著,我將會與你往來親切相處;你如果有所缺乏,我將會供給你應病的湯藥;你如果沒有人看護,我將會看護你,一定會使你適意,不會不適意。」
闡陀答說:「我有人供養,那羅聚落的衆婆羅門和長者都會來探視我,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也都沒有缺乏;自有修習梵行的弟子隨意來探病,我不會不適意。但是我被疾病的痛苦逼身,難以忍受,我只想自殺,不樂于痛苦地活著。」
舍利弗說:「我現在問你,你就隨己意回答我。闡陀啊!眼根及眼識,還有眼根所識取的色境,這些可都是我、我所有、或彼此在其中嗎?」
闡陀答說:「不是的,舍利弗尊者!」
又問:「闡陀啊!耳、鼻、舌、身,乃至意根及意識,還有意識所識取的法境,那些可都是我、我所有、或彼此在其中嗎?」
闡陀答說:「不是的,舍利弗尊者!」
又問:「闡陀啊!你對于眼根、眼識及色境,是看見了什麼、認識了什麼、知道了什麼的緣故,所以說眼根、眼識及色境,這些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彼此也不在一起呢?」
闡陀答說:「我對于眼根、眼識及色境,因爲看見它的息滅、知道它會息滅的緣故,所以認見眼根、眼識及色境,這些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彼此也不在一起。」
又問:「闡陀啊!你對于耳、鼻、舌、身,乃至意根、意識及法境,你也是看見了什麼、知道了什麼的緣故,所以對這意根、意識及法境,會認見這些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彼此也不在一起呢?」
闡陀答說:「舍利弗尊者啊!我對于意根、意識及法境,因爲看見它的息滅、知道它會息滅的緣故,所以對于意根、意識及法境,認見這些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彼此也不在一起。舍利弗尊者啊!可是我今日身上的疾病還是很痛苦,不能忍受,想要拿刀來自殺,不樂于如此痛苦地活著。」
當時,摩诃拘絺羅尊者告訴闡陀尊者說:「你現在應當依于大師的教示而修習正念,如他所說的法句:要是有渴愛、憍慢、邪見依止的話,就會動搖;有動搖的話,就會有所趨向;有趨向的話,就不能休息;不能休息的話,就會隨所趨向往來;隨所趨向往來的話,那麼就會有未來的生死;因爲有未來生死,所以就有未來的出沒;由于有未來的出沒,于是就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此純粹大苦結聚的集聚。又如大師所說的法句:如果沒有渴愛、憍慢、邪見依止的話,就不會動搖;不動搖的話,就不會有趨向;沒有趨向的話,就會有止息;因爲止息,所以就不會隨所趨向往來;不隨所趨向而往來,就不會有未來的出沒;沒有未來出沒的話,就不會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此純粹大苦的結聚也就息滅。」
闡陀說:「摩诃拘絺羅尊者啊!我供養世尊的事,現在都已經完成了!隨順于善逝,現在也都已完成了!我感到很適意,不是不適意。弟子所應做的事,我現在都已經做好。如果又有其余弟子欲有所作而供養大師的話,也應當如此地供養大師,使內心感到適意,不是不適意。可是我今天身體疾病很痛苦,難可忍受,只想以刀自殺,不樂于如此痛苦地活著。」此時,闡陀尊者就在那羅聚落的好衣庵羅林中,拿刀自殺了。
當時,舍利弗尊者供養闡陀尊者的舍利後,就前往佛陀住處,頂禮佛陀,退坐一邊,請示佛陀說:「世尊啊!闡陀尊者已于那羅聚落的好衣庵羅林中,拿刀自殺了。怎樣呢?世尊啊!那位闡陀尊者將會往生那一道?如何受生?後世又是怎樣呢?」
佛陀告訴舍利弗尊者說:「他不是自己這樣記說:『摩诃拘絺羅尊者啊!我供養世尊,如今已畢;隨順善逝,如今已畢。我感到很適意,不是不適意。如果又有其余弟子要供養大師的話,也應當如此做,使內心適意,不是不適意。』嗎?」
那時,舍利弗尊者又問:「世尊啊!可是那位闡陀尊者先前在鎮珍尼婆羅門聚落裏,有他的供養之家、極親厚之家、善言語之家。」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是的,舍利弗!具足正智、正善解脫的善男子,必有他的供養之家、親厚之家、善言語之家。舍利弗啊!我不說他這樣是有大過的。如果有人舍棄此身,還有其余之身相續的話,我就會說他是有大過;如果已舍棄此身,而其余之身不再相續的話,我不說他是有大過。因爲闡陀已無大過了,所以他在那羅聚落的好衣庵羅林中,以刀自殺。」
就像這樣,世尊爲那位闡陀尊者記說得到阿羅漢果。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舍利弗尊者歡喜地向佛陀行禮,然後離去。
第一○一○經注釋:
1、有所依者:據南傳注釋,乃指「由渴愛、憍慢、邪見而依止、依賴」之意。
2、「汝今當于大師修習正念……如是純大苦聚集」: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處作「友闡陀!然者,以彼世尊之此教,應常善予思量。于依止者有動轉,無依止者則無動轉。無動轉則有輕安,有輕安則無喜悅,無喜悅則無來往,無來往則無生死,無生死則無此世、無來世、無兩界之中間,此始爲苦惱之滅盡。」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六終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