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祇樹給孤獨園裏。在前叁個月裏,結夏安居結束了,有衆多的比丘集聚在食堂裏,爲佛陀縫製衣服。不久,衣服做好後,如來即將穿著法衣、拿著缽盂,走出精舍,到人間四處遊行教化去了。
當時,釋氏難提聽說有衆多的比丘集聚在食堂裏,爲佛陀縫製衣服,如來于不久之後,等衣服做好了,將穿著法衣,拿著缽盂,到人間四處遊行教化去了。釋氏難提聽到這件消息,就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告訴佛陀說:「世尊啊!我現在難過得全身就如離散一樣的酸軟無力,對于四方也無法分辨,以前我所聽聞的佛法,現在全都迷失遺忘了。我聽說衆多的比丘聚集在食堂裏,正爲世尊縫製衣服,他們說:『再不久,衣服做好後,佛陀將穿著法衣,拿著缽盂,到人間四處遊行教化去了。』所以我現在心裏生起了大苦,要到什麼時候,我才又能見到世尊及衆知識比丘呢?」
佛陀告訴釋氏難提說:「無論你見佛,或不見佛;也無論你見到善知識的比丘,或者是不見,你都應該要隨時修習五種歡喜之處,是那五種呢?就是你應該隨時憶念如來之事,知他是: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要隨時憶念正法之事、僧之事、自己持戒之事、自己行施之事。隨時憶念:我爲得自己的利益,我在這悭吝垢穢的衆生之處,應該多修習遠離悭吝垢穢,修習解脫施、舍施、常熾然施(熱烈布施),樂于舍離,平等惠施,常懷布施的心理。就像這樣,釋氏難提啊!這五支分的禅定,無論行、住、坐、臥,乃至與妻子在一起時,也都應該經常系心憶念這些禅定。」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釋氏難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第八六九經注釋:
1、「我今四體支解,四方易韻」:請參閱第六五二經注釋。
2、知識比丘:西晉法炬譯「佛說難提釋經」作「清淨行比丘」。
3、五種歡喜之處:此處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
4、自行世事:世,疑系「施」之誤,第八七○經作「自所行施」。
八七○、本經敘說結夏安居竟,如來即將遠行,釋氏難提聞之心生大苦,世尊告以當修習六念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前叁個月就在此結夏安居。
那時,有位釋氏難提聽說佛陀前叁個月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結夏安居。知道這件消息後,他這樣想著:我應該去到那兒,並且要在那兒籌辦供養大衆之事,以供給如來和比丘僧。于是他就去到那兒。等叁個月的結夏安居結束了,這時,有衆多的比丘聚集在食堂裏,爲世尊縫製衣服,他們這樣說:「不久,衣服做好後,如來即將穿著法衣,拿著缽盂,到人間四處遊行教化去了。」
當時,釋氏難提聽聞到衆多的比丘聚集在食堂說:「不久,衣服做好後,如來即將穿著法衣,拿著缽盂,到人間四處遊行教化去了。」他聽了之後,就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告訴佛陀說:「世尊啊!我現在難過得全身就如離散一樣的酸軟無力,對于四方也無法分辨,以前所受持的佛法,現在全都迷失遺忘了。我聽說世尊您要到人間四處去遊行教化,我要到什麼時候,才又能見到世尊及衆知識比丘呢?」
佛陀告訴釋氏難提說:「無論是見到如來,或者不見;也無論是見到知識比丘,或者不見,你都應該隨時修習六種憶念。是那六種呢?就是應該憶念如來、法、僧之事,自己所持戒律,自己所行布施,以及憶念諸天。」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釋氏難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八七一、本經意同前經,唯聞法者改爲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兄弟二人。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前叁個月裏就在此結夏安居。余如前經所說一樣,差別的是:當時,有長者名叫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兄弟二人,他們聽說衆多的比丘聚集在食堂裏,爲世尊縫製衣服,就如前面「難提經」所詳述的內容一樣。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梨師達多長者及富蘭那聽聞了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八七二、本經敘說如來即將遠行,告訴梨師達多長者兄弟修六念處、並嘉許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前叁個月裏,在這兒的結夏安居結束了,有衆多的比丘聚集在食堂裏,爲世尊縫製衣服。
那時,有梨師達多長者及富蘭那兄弟二人,在鹿徑澤中修治田業,他們聽到衆多比丘在于食堂,爲世尊縫製衣服時說:「不久,等衣服做好了,如來將穿著法衣,拿著缽盂,到人間四處遊行教化去了。」他們聽了之後,就吩咐一個人說:「你現在就前往世尊住處,去拜訪探望世尊;如果世尊一定要離開這裏的話,你就趕快回來告訴我。」
當時,那個人接受指示後,前往到一個地方,看見世尊已經走出來了,他立即回來告訴梨師達多及富蘭那說:「世尊和他的隨從大衆已經走到這裏來了。」
這時,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就前去迎接世尊。世尊遙見梨師達多及富蘭那隨路而來,就走到路邊,鋪好坐席,正身端坐著。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告訴佛陀說:「世尊啊!我現在難過得全身就如離散一樣的酸軟無力,對于四方也無法分辨,所憶念的事情,現在全都迷失遺忘了,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又能見到世尊及所有知識比丘呢?世尊您現在要到拘薩羅國,再由拘薩羅國到伽屍國,由伽屍國到摩羅國,由摩羅國到摩竭陀國,由摩竭陀國到殃伽國,由殃伽國到修摩國,由修摩國到分陀羅,再由分陀羅到迦陵伽國。所以我們現在生起了極大的憂苦,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世尊及所有知識的比丘呢?」
佛陀告訴梨師達多及富蘭那說:「不論你們看見如來或不見如來,也不論你們看見知識比丘或不見,你們都要隨時修習六種憶念。是那六種呢?就是你們應該憶念如來之事,……如此詳說乃至憶念天之事。然而長者啊!在家生活較煩擾,在家生活會染著;出家生活則爲空閑。但俗人很難過這種一向鮮潔,純一圓滿清淨,梵行清白的出家生活。」
長者告訴佛陀說:「真是奇妙啊!世尊!您善于如此說法:在家生活較煩擾,在家生活會染著;出家生活則爲空閑。但是俗人很難過這種一向鮮潔,純一圓滿清淨,梵行清白的出家生活。我是波斯匿王的大臣,當波斯匿王想進入園裏觀賞時,就會叫我駕禦著大象,載著大王最喜愛的第一宮女,一個坐在我前面,一個坐在我後面,我就坐在她倆的中間。當大象走下坡路時,前面的宮女就抱著我的頸項,後面的宮女就攀著我的背;當大象走上坡路時,後面宮女就抱著我頸項,前面的宮女就攀住我的衣領。那些婇女們爲了娛樂大王,都穿著絲綢的婇衣,抹著各種的妙香,佩挂璎珞的裝飾。我和他們一同出遊,常護持著叁件事:一、駕禦好大象,怕它會走失該走的正道。二、攝護自己的心,怕會生起染著。叁、護持自己,怕自己會墜落下來。世尊啊!我在那個時候,對于大王的婇女,是任一剎那,都沒有不正的思惟。」
佛陀告訴長老說:「真好啊!真妙!你能完善地攝護自心。」
長者又告訴佛陀說:「我在家中的所有財物,願常與世尊及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共同受用,而不計量是我所有。」
佛陀告訴長者說「真好啊!真好!在拘薩羅國有錢財的巨富中,能于錢財不計量是我所有的,沒有人可與你相比。」
當時,世尊就爲那位長者講說種種的法,給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後,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終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