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四▪P8

  ..續本文上一頁由欲而生欲集、欲生、欲觸。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東園鹿母講堂裏。

  那天下午,世尊從禅定中出定,就在衆比丘前鋪好座墊坐下,他告訴衆比丘說:「有五種受陰。是那五種呢?就是指色受陰,以及受、想、行、識等受陰。」

  這時,有一位比丘從座位起來,整肅儀容衣服,袒露著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禀告佛陀說:「世尊啊!這五受陰就是指色受陰,以及受、想、行、識等受陰嗎?」

  佛陀告訴比丘說:「請回座位再發問,我將會爲你解說。」

  當時,那位比丘就向佛陀行禮,便回到自己的座位,然後禀告佛陀說:「世尊啊!這五受陰,是用什麼做根本?從何處集起?從何處産生?用什麼去接觸的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這五受陰就是用貪欲做根本,從貪欲而集起,從貪欲而産生,用貪欲去接觸的。」

  當時,那位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您爲我們解說五陰,我們即能領受,說得真好啊!我現在再向您請問。世尊啊!五陰就是受,或者五陰不同于受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不是五陰就是受,也不是五陰不同于受;而是能對那五陰有所欲貪的話,就是五受陰。」

  比丘禀告佛陀說:「說得真好啊!世尊啊!我內心十分歡喜,現在要再向您請問。世尊啊!二陰之間彼此有相關連嗎?」

  佛陀告訴比丘說:「是的!是的!就像有一個人這樣地思考:我將來會獲得這樣的色(物質現象)、這樣的受(感受)、這樣的想(想象)、這樣的行(意志行爲)、這樣的識(心識),這就叫比丘陰陰相關連了。」

  比丘禀告佛陀說:「說得真好啊!我內心十分歡喜,再向您請問。世尊啊!什麼叫做陰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所有一切的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總說爲陰,這就叫做陰;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像這些物質與精神現象,比丘啊!都叫做陰。」

  比丘禀告佛陀說:「說得真好啊!我內心十分歡喜,再向您請問。世尊啊!是以什麼爲因緣而叫做色陰(物質現象)?以什麼爲因緣而叫做受(感受)、想(想象)、行(意志行爲)、識(心識)陰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是以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爲因,以這四大元素爲緣的和合,這就叫色陰(物質現象)。爲什麼這樣呢?因爲所有一切的色陰,那一切都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由這四大元素所造成的緣故。再以覺觸爲因,以覺觸爲緣,而産生感受、想象、意志行爲等精神現象,所以就叫受陰、想陰、行陰。爲什麼這樣呢?是因所有的受陰、想陰、行陰,那一切精神現象都是以覺觸爲因緣而生起的緣故。又再以名(指受、想、行陰叁種精神現象)與色陰(物質現象)爲因,以名與色陰爲緣,所以就叫識陰(心識)。爲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爲所有的識陰,都是以名色爲因緣而生起的緣故。」

  比丘禀告佛陀說:「說得真好啊!我內心十分歡喜,再向您請問。怎樣叫對物質現象的愛樂?怎樣叫物質現象造成的禍患?怎樣叫自物質現象中出離?怎樣叫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的愛樂?怎樣叫精神現象造成的禍患?怎樣叫自精神現象中出離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如果攀緣物質現象而生起喜樂之心,這就叫對物質現象的愛樂;如果這物質現象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變易之法,這就叫物質現象所造成的禍患;如果對這物質現象,能夠調伏內心的貪欲,斷除貪欲,超越貪欲,這就叫自物質現象中出離。如果攀緣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而生起喜樂之心,這就叫對精神現象的愛樂;如果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是變化無常、令人苦惱、變易之法,這就叫精神現象所造成的禍患;如果對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能夠調伏內心對它的貪欲,斷除貪欲,超越貪欲,這就叫自精神現象中出離。」

  比丘禀告佛陀說:「說得真好啊!我內心十分歡喜,再向您請問。世尊啊!爲什麼會生起傲慢自大心理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就是因爲愚癡無聞凡夫對這物質現象妄見有一實體的我、爲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等情況,對這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妄見有一實體的我、爲我所有、我在這些精神現象中、或這些精神現象在我之中等情況,就在這當中生起了傲慢自大的心理。」

  比丘禀告佛陀說:「說得真好啊!我內心十分歡喜,再向您請問。世尊啊!怎樣才能不傲慢自大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就是多聞聖弟子不可在物質現象中妄見有一實體的我、爲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等情況;也不可在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中,妄見有一實體的我、爲我所有、我在這些精神現象中、或這些精神現象在我之中等情況。」

  比丘禀告佛陀說:「說得真好啊!再向您請問。要怎樣去認知,怎樣去察見,才能盡除所有的煩惱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沒有一個實體的我、非我所有、我不在物質現象中、物質現象也不在我之中;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比丘啊!這樣地認知,這樣地察見,就可快速地盡除煩惱了。」

  當時,法會中另有一位比丘,根基愚鈍,沒有智慧,就在愚昧的心中生起壞邪見,他做這樣地想法:如果沒有實體的我存在的話,那麼所造作的一切都是無我的業了,在未來世時,還有誰會受到業報呢?這時,世尊已知道那位比丘心裏所想的問題了,于是就告訴衆比丘說:「在這法會大衆中,如果有愚癡的人,沒有智慧,不明事理,做這樣的想法:如果物質現象中沒有一實體的我,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中,也沒有一實體的我,那麼所造作的一切都是無我業,還有誰會受到業報呢?像這樣的疑問,我且先爲他解釋。比丘啊!你意見怎樣?物質現象是常住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答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問:)「如果是變化無常的話,應是會令人苦惱的麼?」

  答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問:)「如果變化無常、令人苦惱、是變易之法的話,那麼多聞聖弟子在這當中可察見是我、爲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的情況麼?」

  答說:「不可,世尊!」

  (佛陀問:)「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所以,比丘啊!這所有的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遠處或近處,那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擁有,能像這樣地去察見的話,就是正見;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子。多聞聖弟子能這樣去觀察的話,便會修習厭離;修習厭離後,就能遠離貪欲;能遠離貪欲後,就可獲得解脫,解脫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

  佛陀說這段經文的時候,衆多的比丘便能不起諸煩惱,心靈獲得解脫。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四經注釋:

  1、東園鹿母講堂:爲舍衛城外之精舍。

  2、四大:指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3、若所有受、想、行:「若」字作「乃」解。

  4、名色因:名,謂精神現象,此指受、想、行等叁陰。色,謂物質現象。

  5、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6、鈍根:愚鈍的根基,指領悟性不高的人。

  雜阿含經卷第四終

  

《雜阿含經卷第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雜阿含經卷第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