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由欲而生欲集、欲生、欲触。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东园鹿母讲堂里。
那天下午,世尊从禅定中出定,就在众比丘前铺好座垫坐下,他告诉众比丘说:「有五种受阴。是那五种呢?就是指色受阴,以及受、想、行、识等受阴。」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座位起来,整肃仪容衣服,袒露着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禀告佛陀说:「世尊啊!这五受阴就是指色受阴,以及受、想、行、识等受阴吗?」
佛陀告诉比丘说:「请回座位再发问,我将会为你解说。」
当时,那位比丘就向佛陀行礼,便回到自己的座位,然后禀告佛陀说:「世尊啊!这五受阴,是用什么做根本?从何处集起?从何处产生?用什么去接触的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这五受阴就是用贪欲做根本,从贪欲而集起,从贪欲而产生,用贪欲去接触的。」
当时,那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您为我们解说五阴,我们即能领受,说得真好啊!我现在再向您请问。世尊啊!五阴就是受,或者五阴不同于受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不是五阴就是受,也不是五阴不同于受;而是能对那五阴有所欲贪的话,就是五受阴。」
比丘禀告佛陀说:「说得真好啊!世尊啊!我内心十分欢喜,现在要再向您请问。世尊啊!二阴之间彼此有相关连吗?」
佛陀告诉比丘说:「是的!是的!就像有一个人这样地思考:我将来会获得这样的色(物质现象)、这样的受(感受)、这样的想(想象)、这样的行(意志行为)、这样的识(心识),这就叫比丘阴阴相关连了。」
比丘禀告佛陀说:「说得真好啊!我内心十分欢喜,再向您请问。世尊啊!什么叫做阴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所有一切的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总说为阴,这就叫做阴;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像这些物质与精神现象,比丘啊!都叫做阴。」
比丘禀告佛陀说:「说得真好啊!我内心十分欢喜,再向您请问。世尊啊!是以什么为因缘而叫做色阴(物质现象)?以什么为因缘而叫做受(感受)、想(想象)、行(意志行为)、识(心识)阴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是以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为因,以这四大元素为缘的和合,这就叫色阴(物质现象)。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所有一切的色阴,那一切都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由这四大元素所造成的缘故。再以觉触为因,以觉触为缘,而产生感受、想象、意志行为等精神现象,所以就叫受阴、想阴、行阴。为什么这样呢?是因所有的受阴、想阴、行阴,那一切精神现象都是以觉触为因缘而生起的缘故。又再以名(指受、想、行阴三种精神现象)与色阴(物质现象)为因,以名与色阴为缘,所以就叫识阴(心识)。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所有的识阴,都是以名色为因缘而生起的缘故。」
比丘禀告佛陀说:「说得真好啊!我内心十分欢喜,再向您请问。怎样叫对物质现象的爱乐?怎样叫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怎样叫自物质现象中出离?怎样叫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爱乐?怎样叫精神现象造成的祸患?怎样叫自精神现象中出离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如果攀缘物质现象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物质现象的爱乐;如果这物质现象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变易之法,这就叫物质现象所造成的祸患;如果对这物质现象,能够调伏内心的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这就叫自物质现象中出离。如果攀缘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而生起喜乐之心,这就叫对精神现象的爱乐;如果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变化无常、令人苦恼、变易之法,这就叫精神现象所造成的祸患;如果对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能够调伏内心对它的贪欲,断除贪欲,超越贪欲,这就叫自精神现象中出离。」
比丘禀告佛陀说:「说得真好啊!我内心十分欢喜,再向您请问。世尊啊!为什么会生起傲慢自大心理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就是因为愚痴无闻凡夫对这物质现象妄见有一实体的我、为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等情况,对这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妄见有一实体的我、为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等情况,就在这当中生起了傲慢自大的心理。」
比丘禀告佛陀说:「说得真好啊!我内心十分欢喜,再向您请问。世尊啊!怎样才能不傲慢自大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就是多闻圣弟子不可在物质现象中妄见有一实体的我、为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等情况;也不可在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中,妄见有一实体的我、为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等情况。」
比丘禀告佛陀说:「说得真好啊!再向您请问。要怎样去认知,怎样去察见,才能尽除所有的烦恼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没有一个实体的我、非我所有、我不在物质现象中、物质现象也不在我之中;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比丘啊!这样地认知,这样地察见,就可快速地尽除烦恼了。」
当时,法会中另有一位比丘,根基愚钝,没有智慧,就在愚昧的心中生起坏邪见,他做这样地想法:如果没有实体的我存在的话,那么所造作的一切都是无我的业了,在未来世时,还有谁会受到业报呢?这时,世尊已知道那位比丘心里所想的问题了,于是就告诉众比丘说:「在这法会大众中,如果有愚痴的人,没有智慧,不明事理,做这样的想法:如果物质现象中没有一实体的我,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中,也没有一实体的我,那么所造作的一切都是无我业,还有谁会受到业报呢?像这样的疑问,我且先为他解释。比丘啊!你意见怎样?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答说:「是变化无常,世尊!」
(佛陀问:)「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会令人苦恼的么?」
答说:「是令人苦恼,世尊!」
(佛陀问:)「如果变化无常、令人苦恼、是变易之法的话,那么多闻圣弟子在这当中可察见是我、为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么?」
答说:「不可,世尊!」
(佛陀问:)「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所以,比丘啊!这所有的物质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能像这样地去察见的话,就是正见;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像这样子。多闻圣弟子能这样去观察的话,便会修习厌离;修习厌离后,就能远离贪欲;能远离贪欲后,就可获得解脱,解脱知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佛陀说这段经文的时候,众多的比丘便能不起诸烦恼,心灵获得解脱。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四经注释:
1、东园鹿母讲堂:为舍卫城外之精舍。
2、四大: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3、若所有受、想、行:「若」字作「乃」解。
4、名色因:名,谓精神现象,此指受、想、行等三阴。色,谓物质现象。
5、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6、钝根:愚钝的根基,指领悟性不高的人。
杂阿含经卷第四终
《杂阿含经卷第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