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色,參看「色」、「若」。(同義詞「若色.若非色」)
若利若滿足:另譯爲「明利滿足」,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完全完成者」。
若知生要者:或解讀爲「若是明白生(死)不已之真相者」。
若複異受者:解讀爲「如果還有不同于受者」,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重生令增廣:即「再生起並且增加擴展」,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重作不善行:重複地作不善的事。
食集則身集:直接意思是「滋養物生起,則身體生起」,即「身體有滋養物才能維持」,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毗沙王國界:即「毗沙國王所統領之國的範圍」,毗沙王爲佛陀時代五大國國王之一,國名可能是「拘羅國」,爲好喜惠施之優婆塞(佛弟子),故經中以「比岸」比喻之。
毗提诃牟尼:另譯作「鞞提诃牟尼」,指「毗提诃族人的聖者」,參看「牟尼」,有關毗提诃族與釋迦族的關系,請參看《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叁二五頁。(同義詞「毗提诃牟尼」)
珂乳則同色:白瑪瑙與牛乳同一顔色,「珂」讀作「科」,即「白瑪瑙」。
俱寂滅爲樂:(生與滅兩者)都停止爲安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它們的寂滅是安樂」。
涅槃不墮數:即「涅槃解脫者不能再以什麼名稱形容或計算」,「數」爲「稱名、計算」的對譯,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明智者不能被評估計算」,參看「增諸數」、「衆數」。(相關詞「身死不墮數」)
病時何不眠:在重病中(譬喻煩惱未斷)怎能安眠?
窈窕未得汝:未能得到窈窕的你。
純大苦聚集:另譯作「大苦陰集」,即「整個龐大苦的起因」,「純」是「純然;全都是;整體」,也就是「整個」的意思,「苦聚」爲「苦陰」的另譯,參看「苦陰」、「集」。
純空陰非子:純粹只是空而無實我的五蘊,不是所能擁有的孩子。
純善滿具者:即「整個都充滿著善的」,「純」是「純然;全都是;整體」,也就是「整個」的意思,「滿具」爲「充滿」的意思,也可以比對前段經文的「純不善積聚者」,解讀爲「滿聚」,「遍滿聚集」的意思。
耕作商人給:解讀爲「借給人經商」。
能持阿練行:「阿練」爲「阿練若」的略譯,即「能奉行阿蘭若之修行」,指「頭陀行」,參看「阿練若」、「頭陀」。
能盡一切想:即「能滅盡一切想」,參看「滅盡」。
能與共俦匹:能跟他比?「俦」讀作「仇」,「伴侶」的意思。
起明爲前相:即「生起了(離無明之)明的前兆」,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起病九十八:有九十八種病。
躬解竭支帶:親自解開衣帶,「竭支」另作「僧祇支、僧竭支」,爲出家衆所著的「覆肩布」。
商人之導師:商隊之領隊或向導,《別譯雜阿含經》作「行伴」(旅伴),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商隊」。
唯有空陰聚:唯有空而無實(無我)的五蘊聚集。
國土人民覺:另作「國土覺」,即「思惟(想念)國家世界安危」,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堅固賴咤羅:「堅固賴咤羅、慈伊羅盤那、屍婆弗多羅、欽婆羅上馬、亦慈迦拘咤、黑瞿昙、難陀、跋難陀」爲八大龍王的名字,是防治毒蛇的咒語(谛語)內容的一部分,相當的南傳經文無,印順法師考爲此咒語是後來加入者,參看《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五0九頁。
婦父母所護:整句爲「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姐妹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爲他婦女。有鞭罰恐怖。及有名假賃至華鬘。」另譯作「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姐妹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爲他婦女。有鞭罰恐怖。及有名雇債至華鬘親。」「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姐妹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爲他婦女。有鞭罰恐怖。及有名假賃至華鬘。」相當的南傳經文作「爲母親所保護,爲父親所保護,爲母親與父親所保護,爲兄弟所保護,爲姊妹所保護,爲親族所護,爲同姓所保護,爲法所保護,爲有夫之婦,爲(侵犯她會受)杖罰所保護,乃至戴花環束(已訂婚)的女子。」(《中部四一經》)「婦父母所護」一句相當的南傳經文無,若依字面意思,爲「有其父母保護的女子」,但這樣的解讀則與前面經文「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所說重複,故譯義不明。
孰知愁于死:有誰會對死亡憂愁呢?
宿諸受令滅:擊退之前的(饑餓)感受,另譯爲「故起苦覺令息滅、令故病斷、當除故痛、除去故痛、用止故疹」。
將去調禦正:將能訓練成爲正直者。
常請二十衆:解讀爲「經常供給二十人份之多的飲食」,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得不起涅槃:證得無生之涅槃。
得息慧如地:得止息煩惱如大地般廣大的智慧。
教作起教起:斷句作「教作、起、教起」,參看「能教」、「能起」、「教起」。(同義詞「教.作起.教起」)
梵志住在家:疑爲「梵志往在家」之訛誤,「梵志」指「婆羅門」。
欲不用食老:即「欲、饑餓、老」叁病,「不用食」解讀爲「饑餓」。
清苦行苦行:苦行者修苦行。
清淨乞食經:說明「上座禅」(大丈夫禅)的修法,即使于乞食中,六根對六境時隨時保持不起染著(《雜阿含二叁六經》)。
深著于有有:深深地執著于生命之「有」,第一個「有」指十二緣起支裏的「有」支,指「有情生命的存在」,第二個「有」是「存在」(動詞)的意思,參看「緣起法」、「有有故生有」、「有」。
現世名稱流:當生有好的名聲流傳。
異行異境界: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對象。
異見審谛忍:除了從沈思後接受的見解以外。
第一義空經:以六根的作用沒有來處與去處,說明「有業報而無作者」,以及「不實而生」(無我)的緣起法(俗數法)(《雜阿含叁叁五經》)。
缽昙摩地獄:「八寒地獄」之一,此處衆生身體因嚴寒而皮肉破裂,似紅蓮華,「缽(罕)【金+本】」讀作「玻」。
習下不習勝:親近下流的,不親近高尚的。
習升則得升:親近上升之道則能提升自己(的品德),「習」爲「親近」的意思。
莫計眼相屬: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在眼中思量想象(有我),不從眼去思量想象(有我)」,「思量想象」也隱含有「執著」的意思,參看「計」。(同義詞「不計相屬」)
處非處不住:是理或非理,是因或非因不確定,不確知。
處非處智力:了知「是理或非理,是因或非因之智力」,參看「十種力」、「是處非處」。
貪欲之所趣:貪欲導致(貪欲)之惡。
通味第一味:最敏銳的味覺。
通音諸音本:通音爲所有音韻的根本,「通音」之譯義不明。
速利翻捷疾:很快地得到利益。
速放飛兔像:解讀爲「趕快放掉月亮」,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釋放月亮」。
速知法如法:(他將)很快地了解法,證得如是之法。
陰持入諸種:即「五蘊、六界、六入處等種種」,即「構成衆生的種種」,參看「陰」、「五陰」、「六入」、「六界」,其中,「持」爲「界」的另譯。
麻自有財物:整句爲「梵志爲工師施設麻自有財物」,其中「麻」的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鐮刀與扁擔」,全句爲「婆羅門規定鐮刀與扁擔屬于工匠的財産」。
最上慧觀法:比對相當的南傳經文,「最上」爲「增上」的另譯,「觀」爲「毗婆舍那」的對譯,「法」爲「達磨」的對譯,即「提升慧之洞察」,參看「增上」、「慧」、「觀」、「法」。
勝施非陋施:精致物而非粗陋物的施予。
喻诘責汝耶:以嬰兒爲例質問你嗎?
富蘭那迦葉:人名,另譯爲「不蘭迦葉」,六師外道之一,主張爲惡無惡報,爲善亦無福報,「迦葉」,依梵語讀音讀作「加色」。
尋成叁達智:不久便成就了叁明,參看「叁明」。
惡性不可製:固執邪惡難以被規勸改正者。
減一多羅樹:整句爲「海水減一多羅樹」,即「海水枯幹,深度減少一棵棕榈樹的高度」。
無上商人主:商隊中無人能比的領導者。
無比無有塵:無與倫比,沒有塵垢,比喻沒有煩惱。
無有見不懼:看見了無生存的不恐怖。
無有拘製彼:譯義不明,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沒有人拒絕他們的(乞食)」。
無此世他世:「有此世彼世」的否定,參看「有此世彼世」。(同義詞「無此世.他世」「無此世、他世」)
無行般涅槃:五類第叁果聖者之一,此類聖者在往生色界天後,經更長時間才證入解脫涅槃的第四果。
無事即無事:使山林變成廢墟山林,傳說「具神通的仙人,一怒之下以神通力使大地成爲廢墟山林」。
無爲無諸難:指「不殺生,不使牲口受難」,「難」讀作「ㄋㄢˋ」(nann)。
無相心叁昧:以離一切相(不著于相的涅槃)爲專注對象(所緣)所成就的定。
無缺大地獄:即「無間地獄」,八熱地獄之第八,音譯「阿鼻地獄、阿鼻旨地獄、阿毗地獄、阿毗地獄」,此地獄的衆生,受苦無間斷,直到業報盡而往生他處爲止。
無常不恒欲:形容愚癡凡夫的無不常在永遠無法滿足的貪欲中。
無常及苦空:全句爲「無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無知等四種,及于色喜樂」,此爲「經」的「攝頌」(或稱「嗢拖南」),「攝頌」爲前面或往下幾個經(最初爲十經),每個經的關鍵詞所合集的頌,功用是爲方便「持經者」(經師)背誦記憶。
無常行如電:解讀爲「一切由條件支持而存在之無常變化者就像閃電之生滅一般快速變化」,參看「行」、「無常」,無相當的南傳經文。
無欲欲使欲:想令已離欲者又生起欲來,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事。
無等等與等:沒有與之相同的;沒有可以比的,「無等等」是「最上、最勝」的意思。
無辜求病法:解讀爲「確實是(還在)追求會生病者」。
無量叁摩提:另作「廣無量定」,解讀爲「(修)各種定」,相…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