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字典(5)▪P5

  ..续本文上一页色,参看「色」、「若」。(同义词「若色.若非色」)

  若利若满足:另译为「明利满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完全完成者」。

  若知生要者:或解读为「若是明白生(死)不已之真相者」。

  若复异受者:解读为「如果还有不同于受者」,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重生令增广:即「再生起并且增加扩展」,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重作不善行:重复地作不善的事。

  食集则身集:直接意思是「滋养物生起,则身体生起」,即「身体有滋养物才能维持」,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毗沙王国界:即「毗沙国王所统领之国的范围」,毗沙王为佛陀时代五大国国王之一,国名可能是「拘罗国」,为好喜惠施之优婆塞(佛弟子),故经中以「比岸」比喻之。

  毗提诃牟尼:另译作「鞞提诃牟尼」,指「毗提诃族人的圣者」,参看「牟尼」,有关毗提诃族与释迦族的关系,请参看《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三二五页。(同义词「毗提诃牟尼」)

  珂乳则同色:白玛瑙与牛乳同一颜色,「珂」读作「科」,即「白玛瑙」。

  俱寂灭为乐:(生与灭两者)都停止为安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它们的寂灭是安乐」。

  涅槃不堕数:即「涅槃解脱者不能再以什么名称形容或计算」,「数」为「称名、计算」的对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明智者不能被评估计算」,参看「增诸数」、「众数」。(相关词「身死不堕数」)

  病时何不眠:在重病中(譬喻烦恼未断)怎能安眠?

  窈窕未得汝:未能得到窈窕的你。

  纯大苦聚集:另译作「大苦阴集」,即「整个庞大苦的起因」,「纯」是「纯然;全都是;整体」,也就是「整个」的意思,「苦聚」为「苦阴」的另译,参看「苦阴」、「集」。

  纯空阴非子:纯粹只是空而无实我的五蕴,不是所能拥有的孩子。

  纯善满具者:即「整个都充满着善的」,「纯」是「纯然;全都是;整体」,也就是「整个」的意思,「满具」为「充满」的意思,也可以比对前段经文的「纯不善积聚者」,解读为「满聚」,「遍满聚集」的意思。

  耕作商人给:解读为「借给人经商」。

  能持阿练行:「阿练」为「阿练若」的略译,即「能奉行阿兰若之修行」,指「头陀行」,参看「阿练若」、「头陀」。

  能尽一切想:即「能灭尽一切想」,参看「灭尽」。

  能与共俦匹:能跟他比?「俦」读作「仇」,「伴侣」的意思。

  起明为前相:即「生起了(离无明之)明的前兆」,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起病九十八:有九十八种病。

  躬解竭支带:亲自解开衣带,「竭支」另作「僧祇支、僧竭支」,为出家众所着的「覆肩布」。

  商人之导师:商队之领队或向导,《别译杂阿含经》作「行伴」(旅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商队」。

  唯有空阴聚:唯有空而无实(无我)的五蕴聚集。

  国土人民觉:另作「国土觉」,即「思惟(想念)国家世界安危」,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坚固赖咤罗:「坚固赖咤罗、慈伊罗盘那、尸婆弗多罗、钦婆罗上马、亦慈迦拘咤、黑瞿昙、难陀、跋难陀」为八大龙王的名字,是防治毒蛇的咒语(谛语)内容的一部分,相当的南传经文无,印顺法师考为此咒语是后来加入者,参看《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五0九页。

  妇父母所护:整句为「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姐妹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假赁至华鬘。」另译作「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姐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雇债至华鬘亲。」「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姐妹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假赁至华鬘。」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为母亲所保护,为父亲所保护,为母亲与父亲所保护,为兄弟所保护,为姊妹所保护,为亲族所护,为同姓所保护,为法所保护,为有夫之妇,为(侵犯她会受)杖罚所保护,乃至戴花环束(已订婚)的女子。」(《中部四一经》)「妇父母所护」一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若依字面意思,为「有其父母保护的女子」,但这样的解读则与前面经文「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所说重复,故译义不明。

  孰知愁于死:有谁会对死亡忧愁呢?

  宿诸受令灭:击退之前的(饥饿)感受,另译为「故起苦觉令息灭、令故病断、当除故痛、除去故痛、用止故疹」。

  将去调御正:将能训练成为正直者。

  常请二十众:解读为「经常供给二十人份之多的饮食」,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得不起涅槃:证得无生之涅槃。

  得息慧如地:得止息烦恼如大地般广大的智慧。

  教作起教起:断句作「教作、起、教起」,参看「能教」、「能起」、「教起」。(同义词「教.作起.教起」)

  梵志住在家:疑为「梵志往在家」之讹误,「梵志」指「婆罗门」。

  欲不用食老:即「欲、饥饿、老」三病,「不用食」解读为「饥饿」。

  清苦行苦行:苦行者修苦行。

  清净乞食经:说明「上座禅」(大丈夫禅)的修法,即使于乞食中,六根对六境时随时保持不起染着(《杂阿含二三六经》)。

  深着于有有:深深地执着于生命之「有」,第一个「有」指十二缘起支里的「有」支,指「有情生命的存在」,第二个「有」是「存在」(动词)的意思,参看「缘起法」、「有有故生有」、「有」。

  现世名称流:当生有好的名声流传。

  异行异境界: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对象。

  异见审谛忍:除了从沉思后接受的见解以外。

  第一义空经:以六根的作用没有来处与去处,说明「有业报而无作者」,以及「不实而生」(无我)的缘起法(俗数法)(《杂阿含三三五经》)。

  钵昙摩地狱:「八寒地狱」之一,此处众生身体因严寒而皮肉破裂,似红莲华,「钵(罕)【金+本】」读作「玻」。

  习下不习胜:亲近下流的,不亲近高尚的。

  习升则得升:亲近上升之道则能提升自己(的品德),「习」为「亲近」的意思。

  莫计眼相属: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在眼中思量想象(有我),不从眼去思量想象(有我)」,「思量想象」也隐含有「执着」的意思,参看「计」。(同义词「不计相属」)

  处非处不住:是理或非理,是因或非因不确定,不确知。

  处非处智力:了知「是理或非理,是因或非因之智力」,参看「十种力」、「是处非处」。

  贪欲之所趣:贪欲导致(贪欲)之恶。

  通味第一味:最敏锐的味觉。

  通音诸音本:通音为所有音韵的根本,「通音」之译义不明。

  速利翻捷疾:很快地得到利益。

  速放飞兔像:解读为「赶快放掉月亮」,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释放月亮」。

  速知法如法:(他将)很快地了解法,证得如是之法。

  阴持入诸种:即「五蕴、六界、六入处等种种」,即「构成众生的种种」,参看「阴」、「五阴」、「六入」、「六界」,其中,「持」为「界」的另译。

  麻自有财物:整句为「梵志为工师施设麻自有财物」,其中「麻」的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镰刀与扁担」,全句为「婆罗门规定镰刀与扁担属于工匠的财产」。

  最上慧观法: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最上」为「增上」的另译,「观」为「毗婆舍那」的对译,「法」为「达磨」的对译,即「提升慧之洞察」,参看「增上」、「慧」、「观」、「法」。

  胜施非陋施:精致物而非粗陋物的施予。

  喻诘责汝耶:以婴儿为例质问你吗?

  富兰那迦叶:人名,另译为「不兰迦叶」,六师外道之一,主张为恶无恶报,为善亦无福报,「迦叶」,依梵语读音读作「加色」。

  寻成三达智:不久便成就了三明,参看「三明」。

  恶性不可制:固执邪恶难以被规劝改正者。

  减一多罗树:整句为「海水减一多罗树」,即「海水枯干,深度减少一棵棕榈树的高度」。

  无上商人主:商队中无人能比的领导者。

  无比无有尘:无与伦比,没有尘垢,比喻没有烦恼。

  无有见不惧:看见了无生存的不恐怖。

  无有拘制彼:译义不明,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没有人拒绝他们的(乞食)」。

  无此世他世:「有此世彼世」的否定,参看「有此世彼世」。(同义词「无此世.他世」「无此世、他世」)

  无行般涅槃:五类第三果圣者之一,此类圣者在往生色界天后,经更长时间才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

  无事即无事:使山林变成废墟山林,传说「具神通的仙人,一怒之下以神通力使大地成为废墟山林」。

  无为无诸难:指「不杀生,不使牲口受难」,「难」读作「ㄋㄢˋ」(nann)。

  无相心三昧:以离一切相(不着于相的涅槃)为专注对象(所缘)所成就的定。

  无缺大地狱:即「无间地狱」,八热地狱之第八,音译「阿鼻地狱、阿鼻旨地狱、阿毗地狱、阿毗地狱」,此地狱的众生,受苦无间断,直到业报尽而往生他处为止。

  无常不恒欲:形容愚痴凡夫的无不常在永远无法满足的贪欲中。

  无常及苦空:全句为「无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无知等四种,及于色喜乐」,此为「经」的「摄颂」(或称「嗢拖南」),「摄颂」为前面或往下几个经(最初为十经),每个经的关键词所合集的颂,功用是为方便「持经者」(经师)背诵记忆。

  无常行如电:解读为「一切由条件支持而存在之无常变化者就像闪电之生灭一般快速变化」,参看「行」、「无常」,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无欲欲使欲:想令已离欲者又生起欲来,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

  无等等与等:没有与之相同的;没有可以比的,「无等等」是「最上、最胜」的意思。

  无辜求病法:解读为「确实是(还在)追求会生病者」。

  无量三摩提:另作「广无量定」,解读为「(修)各种定」,相…

《阿含字典(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